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明惠
Ming-hui Chen
論文名稱: 美濃客家女性的性別角色與社會關係
Gender Rol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Hakka Women in Meinung
指導教授: 潘淑滿
Pan, Shu-M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客家女性性別角色社會位置
英文關鍵詞: Hakka Women, Gender Role, Social Statu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7下載:9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長期以來客家女性在客家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若將客家女性的特性抽離,客家族群的特色就無法完整建構。然而這樣的客家女性是如何教養出來的,需遵守何種規範,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樣的社會控制機制在運作?她們又以何種態度去面對?這些即是本研究的主要關心議題。以七位出生、生長且目前也居住在高雄縣美濃鎮的客家女性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1.瞭解美濃客家女性需遵守的性別角色規範。2.瞭解美濃客家女性對性別角色規範的態度。3.瞭解女性在客家文化中的社會關係。4.比較客家女性不同社會位置的差異。研究過程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以深度訪談的方法,探討美濃客家女性的性別角色與社會關係。依照女性的生涯發展歷程,分別從身為女兒、嫁做人婦、媳婦熬成婆三個階段中需遵守的性別角色規範,加以敘述及分析。並進一步探討男女兩性的性別角色,及女性在客家文化下的社會位置、人際關係與從中所延伸出來的互動網絡。最後,將客家女性的共同與差異性作一分析與比較。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客家女性非同質性的範疇。
    1.在世代變遷下,年輕女人違反規範,老女人捍衛傳統。
    2.高學歷高能動性,才有機會與能力擺脫客家文化的規範。
    3.原生家庭的社經地位影響她們對規範的認知與態度。
    4.長女承受較多規範限制。
    5.接觸其他文化才能突破傳統束縛的框架。
    二、客家女性在妥協的生存策略下,採取迂迴的抗議方式。
    三、客家文化中男孩讀書、女孩幫忙的性別養成教育。

    For a long time that Hakka women have possessed an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Hakka Culture, if pu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women out, then the Hakka ethnicity may not able to completely construct. However, how would such kind of Hakka women be brought up? Which type of norm they need to be obeyed? Which social controlling mechanism has been operated in their daily life? What kind of attitude they took to face it? All those abovementioned issues are the prior concerns for this study. Seven Hakka women who born, grown up and currently lived in Meinung Town of Kaohsiung County are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at adopted by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norm of gender role that Hakka women need to be obeyed. 2.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Hakka women took toward the norm of gender role. 3. To understand Hakka women’s social relation to the Hakka culture. 4.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ocial statuses that Hakka women possessed. As for the research procedure, it adopted the orientation of homogeneous research and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study the gender role and social status of Hakka women in Meinung. According to the life development for women, this study is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norm of gender roles that they need to be obeyed in three life phases, such as the phase of been a daughter, the phase of been married and the phase of been the mother-in-law. Further to discuss the gender role between women and men, and women’s social stat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its derived interaction network within Hakka culture. Lastly, the author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commonality and difference in Hakka women. And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Inhomogeneous scope of Hakka women.
    1.Under the change of generations, young women tried to against the norm while senior women tried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s.
    2.With high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proactivity, they may have chance and ability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norm of Hakka culture.
    3.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ir family-of-origin will influence their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norm.
    4.The first-born daughter will bear more restrictions of norm.
    5.The traditional bound frame can be broke through by contacting other cultures.
    (2)Under the compromising living strategy, Hakka women adopted the indirect protesting method.
    (3)The gender character education within the Hakka culture: Hakka boys only need to study, and Hakka girls only need to help with family affair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客家女性的性別角色.....................9 第二節 客家女性的社會地位....................15 第三節 控制與抵抗............................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28 第一節 研究場域..............................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33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36 第四節 研究倫理..............................38 第四章 研究分析.....................42 第一節 身為女兒............................42 第二節 嫁做人婦............................55 第三節 媳婦熬成婆..........................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結論.................................7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93 第三節 研究心得與感想.......................95 參考書目..............................97 附錄:訪談大綱.......................101

    一、中文部分
    王雅各譯,Carol Gilligan著(2002)。不同的語音:心裡學理論與女性
    的發展。台北市:心理。
    王麗容(1995)。婦女福利政策篇。載於婦女政策白皮書。中國國民黨
    中央婦工會。
    卯靜儒(2003)。重構女性教師的「主體性」研究:女性主義研究觀點
    的探索。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會議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
    育研究中心出版。
    江運貴(1996)。客家婦女。客家與台灣,頁193-197。台北:常民文化。
    沙白(1994)。客家婦女與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研討會宣讀論文。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竹君(2002)。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花蓮師院多元
    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1987)。女性心裡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余亭巧(2003)。客家女性的族群認同經驗—五位女性客家文化工作者
    的生命歷程。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彥貴、吳中杰(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邱連枝(2004)。影響客家女性公民社會參與因素之探討—以苗栗
    縣志願性服務團體為案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林松齡(1999)。家庭。載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台北:巨流。
    林鶴玲、李香潔(1999)。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
    載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一卷第四期。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
    社會科學研究所。
    侯佳惠(2002)。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南山容(1989)。客家女人不是人。客家風雲。十六期,頁28-31。
    俞智敏等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譯自Abbott,
    P.& Wallace, C.(1990).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Routledge.
    夏曉鵑(1994)。商品經濟衝擊下的客家婦女。載於美濃愛鄉協進會編
    著:重返美濃-台灣第一部反水庫運動紀實。台中:晨星。
    高宗熹主編(1997)。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台北:武陵。
    陸緋雲(2002)。性別與族群—客家婦女社會地位的反思與探討。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徐正光(1996)。美濃鎮誌。美濃:高雄縣美濃鎮公所。
    陳玉華、伊慶春、呂玉瑕(2000)。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以家庭決策模
    式為例。台灣社會學刊,第二十四期。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合譯。(1991)。社會學。台北:桂冠。譯自
    Neil J. Smelser. Sociology.
    陳柏年(2000)。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運棟(1988)。客家人。台北:東門。
    曾彩金等(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屏東市:六
    堆文教基金會。
    莊廣婷(2006)。傳統、流言與束縛:金門聚福村女性對婚姻與生育的
    詮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秀珠(1996)。誰成為失能老人的照顧者?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
    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
    性研究實例。頁27-45。台北:巨流。
    張典婉(2002)。台灣文學中客家女性角色與社會發展。世新大學社會
    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台北:玉山社。
    張佩瑜(1999)。傳統婦女之生命週期與生活空間建構—以澎湖地區為
    例。臺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振岳(1991)。客家婦女在後山。客家,19:42,頁19-21。
    張維安(1994)。客家婦女地位—以閩南族群為對照的分析。載於客家
    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客家雜誌承辦。
    彭桂枝(2004)。女人與工作—一群客家農村中年女工的工作經驗。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三(1997)。近三十年我國青少年性別角色研究的回顧與分析。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4期,也231-274。
    葉怡文(2004)。從女性主義看台灣客家婦女的社會地位。佛光人文社
    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鄧迅之(1982)。客家源流研究。天明出版社。
    蔡美玲譯(1995)。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遠流。譯自Belenky, M.
    F., Chinchy, B. M., Goldberger, N. R. & Tarule, J. M.(1986).
    Women’s ways of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voice, and
    mind. N.Y.: BasicBooks.
    劉北成、楊遠嬰譯(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
    譯自Foucault, M.(1975).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New York:
    Vintage Books.
    劉梅君(1997)。「老年照護」:婦女再就業的挑戰。社區發展季刊,
    79期,頁99-108。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慧玲(1999)。教育學發展的女性主義觀點:女性主義教育學初探。載
    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台北:揚智出版。
    蕭盛和(2004)。一個客家聚落區的形成及其發展: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賴碧華(1992)。客家已婚婦女家庭角色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文化大學家
    政學系碩士論文。
    鍾永豐(1994)。淺論傳統客家婦女的身份與地位。載於美濃愛鄉協進
    會編著:重返美濃-台灣第一部反水庫運動紀實。台中:晨星。
    鍾秀梅(1994)。談客家婦女。載於美濃愛鄉協進會編著:重返美濃-
    台灣第一部反水庫運動紀實。。台中:晨星。

    二、英文部分
    Bourdieu, Pierre.(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Richard Nice,
    tra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hen, Myron L. (1976). 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arding, S. (1987). Introduction: Is there a feminist method? In S. Harding
    (Ed.), Feminism & methodology (pp.1-14).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Hayes, E.(2000).Women as learners: The significance of gender in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