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施懿琳
SHI,YI-LING
論文名稱: 清代臺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
指導教授: 王熙元
Wang, Yi-Yuan
黃得時
Hunag, De-Shi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畢業學年度: 7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43
中文關鍵詞: 清代臺灣詩漢人社會社會變遷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7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探討清季領臺二百一十二年間(西元一六八四~一八九五年‧康熙廿三~
    光緒廿一年)臺灣傳統詩作所呈現的漢人社會風貌,全篇凡分「緒論」與「本論」兩
    大部分,計約四十余萬字。
    「緒論」部分,首先回顧臺灣文學的研究概況,進而敘述本論文寫作緣起、資料處理
    、撰述程序,并說明本文研究的價值與未來的開展。
    「本論」部分,共分四章:
    第一章,就「治臺政策」、「社會變遷」、「文學傳統和文藝思潮」三方面,分別探
    討政治、社會、文學三因素對清代臺灣詩所造成的影響,目的在對本論文的主題作背
    景的分析。
    第二章,首先對「清代臺灣詩」及「作者」下了定義,以劃清本文研究範圍。而后,
    以資料表收錄了康熙朝至光緒朝間在臺灣有詩歌作品的文人重要事蹟,俾使吾人對當
    時的「創作群」有概略的認識,厥後,摘取四十三家重要作者做較詳盡的生平傳略介
    紹,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清代臺灣詩作者的組成和角色扮演,以及寫作題材的轉移和
    創作意識的改變,以強調清代臺灣詩的有機性。
    第三章,依清代臺灣詩所呈現的主題特色,分「自然環境的狀描、漢人生活的實錄、
    漢番關系的陳述,內優外患的刻劃」四個部分,分別探討詩作所反映的當代漢人社會
    風貌,以重建清代漢人生活圖像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目標。
    第四章,則從「歷史」與「文學」兩個角度來肯定臺灣詩的學術價值,并從特殊的歷
    史際遇來突顯清代臺灣詩獨具的悲鬱性格,以及反映帝國主義侵略、封建體制崩潰瓦
    解的特殊時代意義。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