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秀靜 Liao, Hsiu-Ching |
---|---|
論文名稱: |
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看法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A Study on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Viewpoint and Satisfaction toward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in Taipei Cities |
指導教授: |
于曉平
Yu, Hsiao-P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資優教育 、校本資優方案 、學校行政支持 、滿意度 |
英文關鍵詞: | Gifted Education,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 Teachers’ Satisfacti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1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4 下載:3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的看法與滿意度以及兩者之間的相關,並探討校本資優方案教師的任教歷程對行政支持的看法與期待。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輔以訪談方式進行研究,以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為研究對象,使用「執行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看法與滿意度調查表」、「校本資優教師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總計發出260份問卷,有效問卷247份,比例為91.9%。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積差相關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整體看法為經常符合;對學校行政支持整體滿意度為滿意。
二、任教於臺北市的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的看法與滿意度均高於新北市教師。
三、擔任校本資優方案年資未滿1年的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的看法低於2-3年及3年以上;年資未滿1年的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滿意度低於2-3年。
四、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的看法與滿意度達高度正相關。
五、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的任教歷程對學校行政支持感到滿意,並提出以下幾點期待與建議:行政支持能夠整合資源、計畫性推動校本資優方案、增加專業增能機會、增加專業人力的投入、增加教學軟硬體資源、增加協調與交流機會等。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俾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校本資優教師及後續研究做為參考。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viewpoint and satisfaction toward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in Taipei citi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viewpoint and satisfaction. Therefore, th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rogram execution were discovered with these teachers’ learning through teaching. The researches used print questionnaires as the main instrument and were supplemented by interview.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in Taipei cities were the subjects. “Questionnaire for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Viewpoint and Satisfaction toward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Outline for Interviewing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were designed and utilized. In total, 26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mong them, 247 were vali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91.9%.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 way ANOVA, t-test,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n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re listed below:
1.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viewpoint toward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in Taipei cities was “Frequently”, and their satisfaction level was “Somewhat Satisfied”.
2.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who worked in Taipei City gave higher rating to both “Viewpoint” and “Satisfaction” than those who worked in New Taipei City did.
3.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less than a year gave lower rating to “Viewpoint” than those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rogram for longer than 2 years did. And their rating to “Satisfaction” was lower than those with 2-3 years of participation time.
4.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teachers’ viewpoint and satisfaction toward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in Taipei cities we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5.The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were “Somewhat Satisfied” toward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in Taipei cities. They mentioned the following expectations and suggestions: integrating all sources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 executing methodically the school-based gifted program; providing more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opportunities; assigning more professional participants; increasing teaching resources including both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promoting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among participant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d correlated studies in the future.
一、中文
毛連塭(1995): 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
毛連塭(2006): 特殊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王文伶、鄭友泰、楊萬教 ( 2009): 多元智能模式融入提早入學學生認知與情意輔導課程設計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5,89-120。
王振德(1996): 我國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之問題與改進芻議。資優教育季刊, 59, 11-15。
何華國 ( 1995 ) : 在家自行教育學生之服務需求問題。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1-28。
吳明隆 ( 2010 ) : 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武典 ( 2006 ) : 我國資優教育發展與展望。資優教育季刊,100,3-20。
吳武典 ( 2013 ) : 臺灣資優教育四十年 (一) : 回首前塵。資優教育季刊,126,1-11。
吳武典(2003): 多元智能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10期,20-40頁。
吳武典、張芝萱 ( 2009 ) : 資優教育師資專業標準之建構。資優教育研究,9,103-143。
吳玲君 ( 2006 ) : 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清山 ( 1991 ) : 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基 ( 2001 ) : 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李冠儀 ( 2009 ) : 臺北市國中身障資源班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 2013 ) : 中華民國102年9月2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20125519B號令修正發布。
林秀玲 ( 2016 ) : 校本資優方案學校支持系統及其學生自我效能之研究-以育才國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新竹市。
林坤燦、林芳瑜、林銘欽 ( 2010 ) : 我國資賦優異相關法規初探。東華特教,44,1-6。
林延輯 ( 2010 ) : 我國對資優生培育的看法。資優教育季刊,116,79。
林清山 ( 1992 ) : 心理與教育統計。臺北市:東華。
侯雅齡 ( 2010 ) : 激發資優生對知識的熱忱-¬數學資優課程應有的調整。南屏特殊教育,1,61-69。
侯禎塘 ( 2003 ) : 中部教育的資優教育實施的近況與展望。特殊教育論文集。17-40。
侯禎塘、張妤婷、曹傑如 ( 2010 ) : 臺灣中區國小資優生情緒智力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4( 1),195-219。
范成芳 ( 2000 ) : 一般智能優異幼兒鑑定模式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公立幼稚園為例。國立臺灣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特殊教育法 ( 2014 ) :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18 日中華民國103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300093311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 2013 ) : 中華民國102年7月12號臺教學(四)字第1020097264B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 ( 2014 ) : 中華民國98年12月23日教育部台參字第0980207301C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 ( 2010 ) : 中華民國99年12月31日臺參字第0990218743C號令修正發布。
秦夢群 ( 1997 ) : 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高振耀 ( 2008 ) : 資賦優異教育評鑑後的省思。資優教育季刊,106 ( 17 ),1-7。
張克銘 ( 2008 ) : 彰化縣學校行政支持與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職業倦怠之關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教育部 ( 2008 ) : 資優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 2015 ) : 特殊教育通報網:特殊教育統計查詢。2015年8月16日取自http://www.set.edu.tw
教育部 ( 2017 ) : 特殊教育通報網:特殊教育統計查詢。2017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set.edu.tw
曹傑如 ( 2006 ) : 臺中市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現況及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
郭靜姿 ( 1985 ) : 資源教室方案在資優教育中的運用。資優教育季刊,17,1-7。
郭靜姿 ( 1997 ) : 如何指導資優生進行獨立研究。資優教育的革新與展望,397-422。臺北:心理。
郭靜姿 ( 2000a ) : 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資優教育,75, 1-6。
郭靜姿 ( 2000b ) : 談資優生縮短修業年限的鑑定與輔導。資優教育季刊,76,1-6。
郭靜姿 ( 2013 ) : 如何實施資優學生區分性教學。資優教育季刊,127, 1-11。
陳長益、陳美芳、李乙明、張昇鵬、蔡桂芳、呂金燮、黃家杰、吳君珍、郭宗明、張哲智 ( 2009 ) : 校本資優教育適才服務行動方案研究。資優教育政策與實踐典範特刊,139-158。
陳冠州 ( 2006 ) : 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影響。教師之友,47,2-8。
陳昭儀 ( 1997 ) : 良師引導模式對國中數理資優甄試升學學生的影響之研究。師大學報,42,49-68。
陳昭儀 ( 2012 ) : 資優教育教師之專業能力與專業成長歷程探析。資優教育季刊,122,1-8。
陳美芳、陳長益、黃家杰、李乙明、呂金燮 ( 2010 ) : 教師區分性教學行為觀察量表( 學生版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5(1), 63-82。
陳美芳、黃楷茹( 2015 ) : 台灣資優教育的現況、挑戰與展望回應學校需求的論述。資優教育論壇,13,17-34。
陳素如 ( 2014 ) : 以專題本位學習進行資優生生涯輔導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
陳清溪 ( 2000 ) : 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彰化縣。
陳蕙茹 ( 2010 ) : 北部地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學校行政支援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
陳寶山 ( 2000 ) : 建構學校行政的理想圖像。學校行政,5,99-122。
彭錦珍 ( 2012 ) : 資優資源班與資優方案之學生運用學校支持系統暨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
鈕文英 ( 2007 ) : 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馮理詮、林秋萍、陳昭儀 ( 2014 ) : 從全方位服務的理念論資優生之鑑定與安置服務。資優教育季刊,103,1-8。
黃光雄、簡茂發 ( 2003 ) : 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
黃琪婷、林志哲 ( 2014 ) : 國中教師對資優教育的認知表現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資優教育季刊,103,25-33。
新北市 104 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及安置實施計畫( 2015 ) : 中華民國104 年 5 月 25 日 新北府教特字第 1040942396 號函。
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 ( 2014 ) : 中華民國103年4月14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30046490B號令修正發布。
鄒小蘭 ( 2009 ) : 身心障礙資優生優弱勢分析及支援服務系統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
鄒小蘭 ( 2007 ) : 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持系統運作模式之探究-以雙重殊異個案為例。資優教育季刊,105,8-14。
鄒小蘭( 2012 ) : 校外資源開發與運用-以身心障礙資優學生為例。資優教育季刊,125,9-17。
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申請辦理特殊教育方案獎助辦法 ( 2012 ) : 中華民國 101 年 3 月 23 日臺北市政府(101)府法三字第 10130715000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十六條。
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工作手冊 ( 2015 ) : 中華民國104年8月。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工作手冊 ( 2015 ) : 中華民國104年8月。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方案 ( 2006 ) : 中華民國95年11月2 日北市教特字第 09538449600 號函修正。
臺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 ( 2014 ) : 臺北市102- 1 03學年度國中資優校本方案( 含學術、藝才 )學生分布一覽表( 全市國中 )。未出版資料。
臺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 ( 2015 ) : 資優班實施現況。 20 1 5年 1月 1 5日,取自http://trcgt.ck.tp.edu.tw/cir--'practice.aspx
蔡志聰 ( 2012 ) : 新北市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行政人員特教專業知能與行政支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新竹市。
蔡典謨 ( 1997 ) : 資源整合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64,6-10。
蔡明富 ( 2015 ) : 國小普通學生對雙重特殊標記訊息之知覺研究:以ADHD資優學生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1,1-30。
蔡明富、莊文昭 ( 2010 ) : 國小縮短修業年限學生家長對子女教育安置相關問題之個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4,107-131。
蔣明珊 ( 2010 ) :普通班裡的資優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經驗與觀點。資優教育季刊, 115, 1-7。
薛玉青 ( 2005 ) : 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研究,5,1-24。
顏詩嘉 ( 2014 ) : 國小資優資源班學生學習需求及其接受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二、英文
Ax, M., Conderman, G., & Stephens , J. T. ( 2001 ). Principal support essential for retaining special educators.NASSP Bulletin, 85( 621 ), 66-71.
Benjamin R.Tickle, Mido Chang, Sunha Kim ( 2010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its mediating effect on US public school teacher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7,342-349.
Brodsky, A , Edelwich, J.,. ( 1980 ). Burnout: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New York, NY: Human Sciences.
Brown, M., Ralph, S., & Brember, I. ( 2002 ).Change-linked work-related stress in British teachers.Research in Education, 67, 1-12.
Clark, B. ( 1992 ). Growing up gifted: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 at home and at school.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Clark, B. ( 2007 ).啟迪資優—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 Growing up gifted: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 at home and at school, 6th ed. )( 花敬凱譯 )。台北市:心理。( 原作2002年出版 )
DeVellis, R. F. ( 1991 ).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Gallagher,J.J.&Gallagher,S.A. (1994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4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Gary A.Davis,Sylvia B.Rimm,Del Siegle.( 2012 )資優教育概論(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6th ed )( 潘裕豐總校閱 )。臺北市:華騰。( 原作2011出版 )
Gersten, R., Keating, T., Yovanoff, P.,& Harniss, M.K. ( 2001 ). Work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Factors that enhance special educators’ intentto stay. Exceptional Children, 67, 549-567.
Idol, L. ( 2006 ). Toward Inclus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General Education. Pro 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27( 2 ), 77-94.
Jackson, H. J. & Stainback, S., Stainback, W. ( 1992 ). Toward inclusive classrooms. In S. Stainback & W. Stainback (ed). Curriculum Considerations in Inclusive Classroom:Facilitating Learning for All Students. 3-18.
Kubiszyn, T. & Borich, G. ( 2000 ). 教育測驗與評量( 柳玉清、邱美秀譯,原著第六版出版於1999年) 。臺北:五南。
L.Zimlich ( 2015 ), Using technology in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lassrooms:The teacher’s perspective.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Innovations in Practice,14,101-124.
Maker, C. J. ( 1982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he gifted. Rockville, MD:Aspen.
Montgomery, D. (2004). Broadening perspectives to meet the needs of gifted learners in rural schools. Rural Special Education Quarterly, 23(1), 3-7.
Otto, S.J., & Arnold, M. ( 2005 ). A study of experience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9(2), 253-259.
Reis, S. M. & Renzulli, J. S. ( 1985 ). The School wide Enrichment Model. Mansfield, CT︰Creative Learning Press.
Reis, S.M.,& Renzulli,J.S. (2009). The school enrichment model.In J.S. Renzlli, E. J. Gubbins, K .S. McMillen,R .D.Eckert, & C .A.Susan
Renzulli, J. ( 1977 ). The enrichment TRIAD model: A guide for developing defensible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Wethersfield,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Strop, J. ( 1983 ).Counseling need of the gifted. Unpublished research. Denver,CO: University of Denver.
Tomlinson, C. A., &; Edison, C. C. ( 2003 ). Differentiation in Practice: A resource guide for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grades 5-9.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rrance, E. P. ( 1984 ). Mentor relationship. N. Y.: Bearly.
Vantassel-Baska, J. ( 1994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gifted learn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anTassel-Baska, J. ( 2005 ). Acceleration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gifted learners. Waco, TX: Prufrock Press.
Wiederholt, J. L., Hammill, D.D. & Brown, V.( 1978 ). The resource teacher: A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