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朋薰
論文名稱: 社區文化數位典藏之研究
指導教授: 謝建成
Shieh, Jiann-Cher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2
中文關鍵詞: 社區文化典藏數位典藏客家語海陸腔訪談紀錄影像多元文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6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當多元文化主義在全球化的時代中,成為普世的價值,社區的營造、社區的文化、社區的共同記憶應該是「數位典藏計畫」的源頭活水,目前國家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要是以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檔案、器物、書畫、地圖與遙測影像、金石拓片、善本古籍、考古、新聞為典藏內容,然而在現今提振本土文化社區營造和多元文化發展的同時,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文化內涵與鄉土佚事風情是否更值得紀錄傳承?因此數位典藏應該不只是規格、標準、大小、解析度這些數位化的數字與數值,它也應該包含社區民眾的故事、民眾共同記憶的部分,一種超脫物化而較人文精神思考的部分。
    新竹地區大部分是客家族群,長期以來都處於文化的邊緣地帶,透過社區意識的抬頭與多元文化的百家齊放,客家文化才慢慢揭開它的面紗,身為客家子弟,客家話本是我的母語,客家精神、文化是我的根本,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是刻不容緩的事實且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
    本研究嘗試以紀錄片方式紀錄典藏社區記憶,透過紀錄片的實驗創作,實際拍攝及紀錄被攝者思考家庭及生活的過程,期能提供開放生命的多元想像,用不同的創作形式來探尋家與家庭成員的生命對話;對台灣家庭集體記憶發展及研究提供一個現實實踐的影像紀錄。
    這是一段家族成員的生活與訪談紀錄,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數位紀錄,在影片效果的評估上應有助以下各項達成:
    1.作為二十一世紀台灣家庭變遷的家族記憶,提供一個發展樣本。
    2.呈現多元的生活型態與生命思考,有助國內生命教育參考之素材。
    3.對台灣客家女性形象描繪,提供一個現實實踐的影像紀錄。
    4.提供給對自己的成長及對生命價值渴望改變的女性一個思考的案例。
    5.為地方社區文化數位典藏,提供具體可行發展的模式。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multiculturalism has become the norm. The creation of a community, its culture, and the community's common memory should be the source of the “Plan for Digital Archives”. Our country’s National Technology Plan for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mainly focuses on animals, plants, geology, anthropology, files, artifacts, books, paintings, maps and telemeter images, inscriptions on stone tablets and bronze pieces, ancient books, archaeology, and news. However, as the creation of local culture community and multiculturalism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hould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cording and preserv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oral history, which are so closely linked to our daily lives? Digital Archives should not be just words and numbers. Instead, the stories and the common memories of the people should be included, which are separated from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more human.

    The majority of people living in Shin- chu area are a part of Hakka subculture of Taiwan. This Hakka culture has not been well-known until recent promo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ies and subcultures. As an heir of Hakka people, Hakka is my mother tongue and Hakka spirit is my foundation. It is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for me to understand and preserve Hakka culture.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use a documentary film to record memories of a communit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filming and recording subjects talking about their family and life, I hope to provide multiple views of lives and a live image record which might be used to reflect the family throughout Taiwan.

    This film is the record of the lives of the members of one family, and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se family members. In this film, I hope to provide:
    1.A sample of a 21st century Taiwanese family memory (Hakka)
    2.A glimpse of the life style and thinking of one family, which may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aiwanese life education
    3.An image of Taiwanese-Hakka female
    4.An example for modern women who are thinking about the value of the life and eager to change their lives
    5.A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odel for local cultural digital archives

    目 次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數位典藏 3 第三節 社區與文化 13 第四節 社區文化數位典藏 15 第二章 期待 17 第一節 多元的世界 17 第二節 血液中的客家 21 第三節 家(home) 23 第三章 凝 視 27 第一節 企劃書 27 第二節 預算 34 第四章 誕生 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6 參考文獻 71 壹、中文部份 71 貳、英文部分 7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井迎瑞(2004)。過程‧工具與意志。藝術觀點,21.01 ,24-29。
    王亞維譯Michael Rabiger(2004)。製作紀錄片。台北遠流出版。
    王慰慈(2003)臺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hol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 。廣播與電視(政大),20,1-33。
    何佳欣(2003)。從異質系統的資訊組織模式探討數位圖書館檢索之效能-以華整合文知識入口網站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何孟候(2004)。話題、話語。史前館電子報(http://www.nmp.gov.tw/),37。
    吳美美、林珊如、黃慕萱、葉乃靜(1999)。數位博物館專案先導計畫數位----系統評估規範之建制自評報告。
    李翠瑩(2005)。文化,是對抗強敵的最大力量──謝揆與金容沃談合作共生 。 文化視窗。75,4-5。
    林坤正(2003)。家的影像:林坤正攝影創作。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芳(1994),圖書館的推廣服務與社區資源學習中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6(2),36--41。
    邱貴芬(2003)。從紀錄片談全球化時代文化異質的展演與抗拒空間。http://www.cecs.nctu.edu.tw/record/ec7-3/interview.doc2005/01/23(網站摘取資料時間為94.1.25)。
    徐代昕(2002)數位典藏互通性架構之建置。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愛蒂(2001)。數位圖書館互動性功能評估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曉晴(1998)。圖書館的新象。台大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第廿九期,19-21。
    張文村(2004)。數位內容的機會與展望。http://www.iii.org.tw/itpilotmz/unit3/1-1.htm。(網站摘取資料時間為94.11.10)。
    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台北:玉山社。
    張翰璧、吳鯤魯(2003)。文化公民權的政治經濟分析。二○○三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專題演講。
    畢恆達(2001)。家的意義。台北:五南。
    莊芳榮、王錫璋(2000)。圖書館事業綜述。國家圖書館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圖書館年鑑。台北:編者。
    陳杏芬(2002)。女兒巢。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碩士論文片。
    陳其南(1998)。(編)《縣市層及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手冊》(Handbook of Community Rebuilding for Local Administrators)。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陳和琴(2001)。Metadata 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5(2),1-10。
    陳板(2003)。以台灣客家運動的經驗為中心的文化創造經驗。2003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實錄。分組討論:客家特色與在地文化的創造。
    彭德修 (1996) 。 客家話發音字典。 台北:南天。
    曾文珍(2002)。春天-許金玉的故事。第3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曾茹萍(2003)。老文明遇上新科技。e天下雜誌(http://www.techvantage.com.tw/)。
    黃鴻珠(1995),全球囑目的數位化圖書館,http://www.sinica.edu.tw/~pingpu/pinpunews/readingmaterial/dg-l/dl7.htm,94年元月十日。
    臺灣地區地方文化數位化工作手冊(2002)。地方文獻數位化工作手冊。http://readopac.ncl.edu.tw/ndap/loc/ndap-loc-doc-00.htm(網站摘取資料時間為93.11.16)。
    賴彥儒(2002)。數位典藏在台灣。CADesigner 電腦繪圖與設計雜誌。182,121。
    總統府(2001)。圖書館法。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七日總統公佈。華總一義字第9000009320號。
    顏蘭權.莊益增(2004)。 無米樂。2004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 首獎。

    西文部份
    S. R. Ranganathan(1931). 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London: Edward Goldston.
    Cleveland, G. (1998, March). Digital Libraries: Definition, Isuue and Chllenges. Retrieved October 20, 2003, from http://www.ifla.org/VI/5/op/udtop8.htm
    Stephen M. Griffin(1998) NSF/DARPA/NASA 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 A Program Manager's Perspective,D-Lib Magazine July/August 1998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 (1999).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digital library.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clir.org/diglib/dldefinition.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