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長煌 Tsai, chang-huang |
---|---|
論文名稱: |
經師莫作畫師看-溥心畬儒學與書畫關係研究 |
指導教授: | 黃明理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6 |
中文關鍵詞: | 溥心畬 、以經解經 、儒學 、書畫 、文人畫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82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1 下載:3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往對溥心畬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其文學、藝術成就與遺民意識方面。從溥氏對自身的評價,經學第一,其次才是詩、書、畫,本文嘗試以溥氏的自我認知出發,以其儒學為基礎,探析溥氏書畫中所蘊含的儒學成份,以及對書畫創作的影響。
闡述問題意識並考察先行研究成果,確立溥氏儒學研究大致上是付之闕如,從而蒐集資料與說明由經學而文藝的進路。第二章則探討溥氏學問的傳承,以其師承、母教與師友往來可知其早年治學歷程,並介紹溥氏以經解經、精研訓詁的經學特色,以及其經世關懷,進而析論溥氏詩文中經為文用之例,表現出由經學而文學、文藝的進路。第三章討論溥學與書藝的關係,挖掘其游藝近道的功夫論,回歸孔子文武合一的六藝教育,以藝修身明道,並且從他的博古、考據學問,作為書法學習過程中以此知筆意基礎,最終由溥氏的書藝成就表現在儒學實踐與傳播上。第四章由溥氏書畫同源與格致功夫,探討他透過探象以窮理的畫學思想,並對比溥氏治經語與繪畫,兩者有著相似的知識型,分析其治經方法與繪畫形式的交互作用,最後藉由繪畫體現出助人倫成教化的功能。
本研究成果,補足對溥氏儒學研究的懸缺,並以此為基礎,從思想層面重新建構對溥氏書畫的理解。從六經皆文的角度來說,廣泛的文亦包含藝,合以溥氏文儒合一的身分,表現在儒學、文學、藝術多元的視閾,體現出傳統文人涵融會通的特質。
參考書目:
溥心畬著作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汪佩芬編,《溥心畬先生書畫遺集》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汪佩芬編,《溥心畬先生書畫遺集》下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胡文虎編,《溥心畬書畫作品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
陳明湘編,《溥心畬書畫集》,臺北,正因文化出版社,2004年。
陳明湘編,《溥心畬書畫選集》,臺北,華岡博物館,2010年。
溥儒編著,《上方山志》十卷,古籍精刻本,1930年。
溥儒,《十三經師承略解》,臺北,臺灣書店,1961年。
溥儒,《溥心畬先生墨寶》,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66年。
溥儒,《四書經義集證》,臺北,六藝出版社,1968年。
溥儒著,江兆申點校,《寒玉堂畫論》,臺北,學海書局,1975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溥心畬先生畫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76年。
鄭坤德編,《溥心畬書畫稿》,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藝術系,1976年。
國泰美術館編,《溥心畬書畫選集》第九輯,臺北,國泰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
溥儒,《溥心畬書畫全集》,臺北,乾隆圖書公司,1978年。
溥儒,《毛詩經證》,臺北,乾隆圖書,198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溥心畬先生書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溥心畬先生書畫特展目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
溥儒編著,《白帶山志》,北京,中國書店,198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溥心畬先生詩文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溥心畬書畫文物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4年。
溥儒,《寒玉堂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館藏溥心畬書畫》,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溥儒,《溥儒行草書選》,臺北,蕙風堂,1997年。溥儒,《溥儒書心經墨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溥儒,《溥儒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墨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湖北省博物館編,《南張北溥: 臺北歷史博物館藏溥心畲書畫精品》,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溥儒,《寒玉堂論書畫真書獲麟解》,台北,世界書局,2012年。
楊新、許愛仙編,《溥心畬書畫集》卷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楊新、許愛仙編,《溥心畬書畫集》卷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溥儒,《溥心畬手書毛詩証詁》,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劉建超主編,《溥心畬墨跡選》(一),天津,天津楊柳青出版社,2004年。
劉建超主編,《溥心畬墨跡選》(二),天津,天津楊柳青出版社,2004年。
書畫冊
王耀庭《古畫》,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安國鈞選輯《寒玉堂畫集附畫論》,臺中:臺中藝術社,1966年。
林綠主編《溥心畬書畫全集‧山水篇》,臺北:乾隆圖書公司,1978年。林綠主編《溥心畬書畫全集‧人物篇》,臺北:乾隆圖書公司,1978年。林綠主編《溥心畬書畫全集‧花鳥篇》,臺北:乾隆圖書公司,1978年。林綠主編《溥心畬書畫全集‧書法篇》,臺北:乾隆圖書公司,1978年。汪佩芬主編《溥心畬先生山水長卷‧遠岫浮煙‧江山翠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姚夢谷等編輯《溥心畬畫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76年。
國泰美術館選集‧第九輯《溥心畬書畫選集》,臺北:國泰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溥心畬先生書畫特展目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書畫圖錄》(一),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書畫圖錄》(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書畫圖錄》(十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
黃承志等編《溥儒書畫集》,臺北:寶島文藝出版社,1992年。
陳驤龍、穆美華編輯《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溥心畬》,臺北:錦繡文化企業,1993年。
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臺灣地區前輩畫家作品特展─國畫、膠彩畫專輯》,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溥心畬書畫文物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4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館藏溥心畬書畫》,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翰海霞光-近百年名家書畫》,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年。
單國強主編《清代書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楊 新、許愛仙《溥心畬書畫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聶崇正主編《清代宮廷繪畫》,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
蘇啟明主編《清末民初書畫藝術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年。
專書與學位論文
毛懷安《溥心畬詩文研究》台北,淡江大學,2010年。
王耀庭《溥心畬傳》台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
王瓊馨:《溥心畬詩書畫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13年。
林銓居:《王孫,逸士.溥心畬》台北,雄師美術,1900年
林香琴《溥心畬宮廷書風與渡臺後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15年。
林香琴《溥心畬宮廷書風與渡臺後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15年。
金貞任《張大千與溥心畬水墨山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年。
胡順展《溥儒書法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8年。
麥青龠:《溥心畬》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詹前裕:《溥心畬繪畫研究》台中,東海大學,1991年
詹前裕:《溥心畬繪畫藝術之研究研究報告展覽專集彙編》台中,國立美術館,1992年。
詹前裕:《溥心畬:復古的文人逸士》台北,藝術家,2004年。
董良碩《師古超塵、雅逸儒士-溥儒先生書法與繪畫藝術之研究》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3年。
鄭文惠: <後移民時間/地理政治學:溥心畬台灣風物之文化敘事>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 13期 ,2013 年。
鄭 飄《溥心畬人物畫題畫詩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廖怡蘋《溥儒詩歌研究》 台北,輔仁大學,2005年
廖光祥《溥心畬繪畫中的異彩──靈異鬼怪圖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2007年
賴璟嫻《溥心畬書畫藝術之研究─以1949年後為例》,臺北: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論文集與單篇論文
周棄子,〈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雄獅美術》,第 39期,(臺北市:雄獅美術月刊, 1974)
徐復觀:<懷念溥心畬先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
徐復觀:<溥心畬先生書畫冊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張大千溥心畬詩書畫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故宮博物院,2006年。
劉國松:《溥心畬先生的畫與其教學思想》,載《大成》,第三十五期(台北大成出版
劉芳如:<溥儒在故宮--從寒玉堂記管文物論溥心畬南渡後的逸格畫風>,台北, 故宮文物月刊 1993.
劉芳如:試說溥心畬神異人物畫的創作核心〉,雄獅美術272期,1993年
劉芳如:〈溥心畬繪畫精品選介─太平廣記故事冊〉,故宮文物月刊127期。
劉芳如〈溥心畬繪畫精品選介─溥心會鬼趣圖冊:兼論歷代畫鬼 〉,故宮文物月刊134期,1994年。
劉芳如〈似曾相識─溥心畬臨古繪畫探源 〉,故宮文物月刊143期,1995。
其他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台北,麥田人文》,2010年。
(日)安井小太郎著,連清吉、林慶彰譯,《經學史》,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6年。
林慶彰:《清代經學研究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林慶彰:《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台北,萬卷樓,2012年。
車行健:《現代學術視域中的民國經學》台北,萬卷樓,2011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
唐鑑:《清學案小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五南書局,2013年。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89年。
熱奈特:《隱跡稿本,二級文學》,Seuil出版社,1982年。
熱奈特:《熱奈特論文選‧批評譯文選》,史忠義譯,(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9年2月)。
喬秀岩:《義疏學衰亡史論》台北,萬卷樓,2013年。
(法)蒂費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盧國屏:《爾雅語言文化學》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2009年。
顏崑陽:《詮釋的多向視域--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6年。
龔鵬程:《中國文人階層史論》,宜蘭,佛光大學出版,2002年。
龔鵬程:《六經皆文-經學史/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