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文璋 WU, WEN-ZHANG |
---|---|
論文名稱: |
荀子「樂論」在其思想上之重要性 |
指導教授: |
黃錦鋐
Huang, Jin-H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荀子 、樂論 、禮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荀子對先秦諸子波瀾壯闊之思想,予以批坢判性之融會與綜合,而歸本於周孔。其學
說以「禮」為中心,涵蓋治國之道,與個人修身處世之道,乃至於飲食起居等生活細
節,又將「禮」提昇為天地、日、月、星辰江河等完物生成及運行之原理原則。然而
「禮樂」為周孔二聖之司想核心,則「樂」在荀子之思想體系中,將居於何種之地位
?其中重要性何在?此為斯篇論文之所以作也。
第一章先就荀子之生明及其書作一番考證,以證明樂論篇非為偽作。
第二章及第三章分別由歷史事實及學術環境之影響等外緣問題,與其思想本身之內在
理路,及傳承說明筍子建立「樂論」之原因與根據。
第四章闡明筍子之「樂論」為德性陶冶之利器,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而能窮本
極變,感動人之善心,是以先王謹為擇,而為之立樂也,使天下皆寧,而美善相樂。
第五章追溯荀子「樂論」之淵源,於書經、詩經、周禮、左傳等,窮其流,而竭其源
也。
第六章比較孔、孟、墨、老、莊等諸家論樂與荀子異同,並論其得失也。
第七章論荀子樂論之特質:如音樂理論之系統化,「禮樂之統」與「禮義之統」其關
係若何?進而申論禮樂之差異與極致,並比較孔孟與荀子所到達之境界,有所不同,
繼而論及荀子之思想,其精微處乃「以心治性」與「以樂治心」,後者為荀子趨向「
善心」之大道,與「禮論」之由行惡立說,迥然有別矣。惜乎荀子於此並未有充份之
自覺而確立闡揚人之心善,造成道德源頭之失落,而無法根植於人心,然而「樂」之
足意審一以定和,窮本極變以感動人之善心,使其「清明象天,廣大象,俯仰周旋有
似於四時」(樂論),則為其所確信不疑,荀子曰:「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
(樂論)其次,荀子樂論對後代樂者之影響,則以「樂記」為代表而論述之,作為本
文之終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