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留素芹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親子共學英語之研究
指導教授: 柯正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親子共學英語學習成效
英文關鍵詞: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 effect of learn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親子共學英語之研究
    指導教授:柯正峯
    研究生:留素芹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親子共學英語活動之學習成效及其整體情形,以提供親子共學英語活動規劃辦理單位及家長之參考。本研究之核心問題為:親子共學英語的學習興趣、親子共學英語的學習成就、親子共學英語與親子關係成效、實施親子共學英語的問題。
    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開放性問題導向方式 選擇兩位家長、三位學生進行深度訪談,並以主題分析進行文本統整與論述。資料的分析是經由錄音謄稿、編碼後,研究受訪者之文本資料以「親子共學英語的學習興趣」、「親子共學英語的學習成就」、「親子共學英語與親子關係成效」、「實施親子共學英語的問題」,等四大主題進行整合分析,瞭解親子共學英語的學習成效及實施的問題。。
      根據研究,發現以下的結論:
    一、親子共學英語學習成效內涵,分為「親子關係成效」及「英語學習成效」兩方面。
    二、親子共學英語活動,有助於提升父母及子女的親子關係。
    三、親子共學英語活動,有助於提升父母及子女的英語學習興趣。
    四、親子共學英語活動,有助於提升父母及子女的英語學習成就。
    五、親子共學英語活動,時間的安排、教材的選用、教師的教學等方面,可以都做調整,以克服實施的問題。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教育行政單位應多規劃辦理親子共學英語活動,以提升親子英語學習成效。
    二、父母及子女均應積極主動參與親子共學英語活動,以提升父母及子女的英語學習成效,並以常態性的方式辦理
    三、親子共學辦理單位,應增加親子共學的學習參與對象之多元性。

    關鍵字:親子共學英語、學習成效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study efficiency and the entire condition of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in Taipei. This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s to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division and parents. The core issue of this research were:the interest of study in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the achievement of study in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the effect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the dilemma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The research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nterviewing strateg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semi-structural open questions. Two parents and three students are interviewed deeply. Text integration and expounding will be carried out and through theme analysis. To access the study effect of parent-child co-learning and the dilemma of implementing, after transcription and encoding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the text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 will be incorporated and analyzed in four main theme: “the interest of study in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the achievement of study in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 the effect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and “the dilemma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brought out as below:
    1.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effect of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is classified a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effect of English learning.
    2.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is contributive to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3.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is contributive to improving the interest of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4.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is contributive to improving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s achie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5. The dilemma of implementing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can be solved by adjusting the allocation of tim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skill.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s below:
    1. Both of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should positively participate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study effect of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 activity should be implemented regularly.
    2.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ould plan more parent-child co-learning activity to improving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s English study effect.
    3. The executive department of parent-child co-learning program should enlarge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 of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and diversify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activity.

    Key words: parent-child English co-learning, effect of learning.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親子共學之內涵……………………………………11 第二節 親子共學英語之實施情形…………………………18 第三節 兒童語言……………………………………………25 第四節 親子共學英語之相關研究…………………………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65 第三節 實施工具……………………………………………67 第四節 研究程序……………………………………………70 第五節 研究資料與處理……………………………………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1 第一節 親子共學英語的學習成效…………………………81 第二節 親子關係成效………………………………………96 第三節 實施親子共學英語的困境…………………………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 結論…………………………………………………114 第二節 建議…………………………………………………118 參考文獻…………………………………………………………………1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麗娜(2005)。社教機構舉辦「親子共學英語計畫」之成效研究- 以臺北市圖書館親親分館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惠美(2003)。小朋友學ABC:談英語啟蒙教育規劃。國際化之路-台灣英語教育的未來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49-54。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伍淑梅(2002):讀好故事,學英語不難。學前教育月刊,7,43-44。
    吳信鳳、張鑑如( 2001)。英語學習年齡的迷失:從學習關鍵期談台灣學前幼兒的英語教育。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22-41。
    吳素雲(2006)。台南縣英語親子共學班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
    沈添鉦(1997)。鷹架在語言發展中的角色:母語學習及第二語帶領之實況分析與比較。國立嘉義師院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 1-24。
    李靜秋(2002)。幼兒英語帶領之應然與實然-從全語言觀點切入。成長幼教季刊,50,29-32。
    李坤珊、郭恩惠(2001)閱讀四季:親子閱讀指導手冊。教育部。
    林天佑( 1986)。EQ 教育面面觀。教育資料文摘第38 卷,p81–89。
    林麗惠(2003)。親子共學。家庭生活手記,13-16。台北:教育部。
    林惠蓉(1999)。從年齡與動機談兒童英語學習。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集II。台北:教育部。
    林佩予(2002)。從語言發展的多元路徑談幼兒學美語。成長幼教季刊, 50,13-16。
    林伯英(1992)。林伯英教授談英語帶領。教育研究,23,4-9。
    周均育( 2002)。兒童圖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行為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志恆(2003)。也回應幼兒該學英語和電腦嗎?幼兒教育,270,34。
    施秀玉(2003)。家庭共學-親子團體對親子互動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玉惠、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國小英語師資培訓研討會論文,27-30。台北市:教育部。
    信誼基金會(1990)。幼兒閱讀現況調查研究。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研究。
    南湖國小(2004)。九十三年度實施親子共學英語計畫自評表。臺北市:教育局。
    秦翠虹(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英語帶領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榮昌(1994)。個人變相及家庭環境變相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清(2000)。重建家庭平等對話與學習動力:家庭溝通課程建構之研究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學習型家庭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九十二年度全民學習外語列車-親子共學英語實施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教育部九十三年度全民學習外語列車-親子共學英語實施計畫。臺北:教育部。
    郭恩惠(2002)。親子甜蜜共學。親子共學英文父母手冊,16-18。台北:教育部。
    郭恩惠主編(2002)。Happy Rainbow美語繪本親子共學系列。台北:彩虹兒童文化、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中心。
    郭靜晃、吳幸玲(2001)。親子話題(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陳明宜(2002)。親子共學英語與生命。親子共學英文父母手冊,9-11。台北:教育部。
    陳秋蘭(2001)。由語言學習及兒童發展理論探討愈早學習英文是否學得愈好。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97-104。
    陳秋蘭(2002)英與童書在幼兒較學上的應用。第六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45。台北縣:富春文化。
    陳鈺璽(2005)。親子共學英語故事繪本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麗雪(1999)。幼兒學美語,及早開始?。學前教育,21(11),5-10。
    張湘君、張鑑如(2001)。幼兒園實施外語課程及聘僱外籍教師從事外語帶領之可行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
    黃迺毓編(民2001)。閱讀四季-親子閱讀指導手冊,7-19。台北:教育部。
    黃迺毓(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迺毓(1999)。童書是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瑞琴(1994)。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五南。
    黃自來(1992)。美國文化價值觀與英語帶領。英語帶領,3(4),4-25。
    曾月紅(2000)。兒童英語文帶領─全語文觀點。台北:五南。
    詹餘靜(1999)。從英語帶領法的發展談有效的國小英語帶領(上)。教師之友,40(2),7-23。
    詹餘靜(1999)。從英語帶領法的發展談有效的國小英語帶領(下)。教師之友,40(3),46-52。
    楊怡婷(1995)。幼兒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惠美(2004)。親子共學美語圖畫書運用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廖永靜(2001)。學習型家庭的理論基礎。台灣教育,610,10-19。
    臺北市教育局(2004)。臺北市九十三年度辦理親子共學英語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2005)。臺北市九十四年度辦理親子共學英語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2006)。臺北市九十五年度辦理親子共學英語實施計畫審查表。臺北市:教育局。
    蔡諍樺(2001)。家長對幼兒美語學習態度探討—以高雄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穗(2004)。以童書帶領親子共學英語之歷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國平(1991)。第二語言習得的兩個課題與英語教學。英語教學,16(2),29-33。
    雙溪國小( 2006)。九十五年度實施親子共學英語計畫自評表。臺北市:教育局。
    盧素碧(1987)。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文景。
    劉漢玲(2003)。推動親子共讀活動與幼兒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魏惠娟(1998)。我國家庭共學方案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魏惠娟(1999)。學習型家庭方案:從理論到實踐。臺北:五南。
    魏惠娟(2000)。學習型家庭及其規劃方法。學習型家庭指導人員手冊,8-19。臺北:台北市政府編印。
    二、英文部分
    Dunn, O.(1998)。Help Your Child with a Foreign Language. Singapore:Berlitz Publishing Company, Inc. I
    Jim Barlow(2005).A feasibility study on behalf of the Ley Learning Network. Oxfordshire County Counsel, Feb, P33-38
    Lenneberg , E. H.(1967). Biologica 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 NY:Wiley .
    SandyL.Christenson(2003).Leadership Module For Family-School Partnerships :Creating Essential Connections for Children,s Reading and Learning. The Minnesota Reading Excellence Act training sessi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kinner, B . F .(1975). Verbal behavior . NY:Appleton-Century-Crofts.
    Vincent, C. (2000). Including Parent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 L.(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Whitehurst,G.J.&Angell,A.L.(1994).The role of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i 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bil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y. Early Children Research Quartery,9.427-44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