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慧珊
Chen Huei Shan
論文名稱: 「音高型教學」應用於七年級歌唱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f Tonal Patterns Applied to Teaching Singing for Seventh Graders
指導教授: 莊惠君
Chuang, Wu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4
中文關鍵詞: Gordon音樂學習理論音高型教學音樂評量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Tonal patterns, Music assessment,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8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音高型教學」應用於七年級歌唱教學之研究歷程,其教學前後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教學活動實施歷經兩個月,研究者以任教學校中,抽取七年級兩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甲、乙兩班,每週兩節課,每節以10~15分鐘為限,共計二十四節課。
    本研究採用Gordon音樂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根據研究目的,研究者自行設計「音高型教學活動」及自編「曲調聽力測驗」試題、「曲調聽唱評定量表」、「曲調結束感創作評定量表」、「歌曲歌唱音準評定量表」及「學生自陳量表」、「教學觀察量表」、「教師教學日誌」等。本研究配合量化與質性分析,進行各階段教學活動與各項測驗的分析與探討,以瞭解研究對象之曲調聽力與歌唱音準能力表現之改變情形。
    本研究資料以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相依樣本t 檢定、信度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描述性統計以及質性分析,進行資料分析與討論。本研究所得的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經由「音高型教學」後,學生「曲調聽力」表現顯著提升
    (二)經由「音高型教學」後,學生「歌唱音準」表現顯著提升
    (三)學生肯定「音高型教學」的學習成效
    (四)「音高型教學」能提升學生歌唱音準能力
    (五)「音高型教學」可提升學生的「曲調聽唱」表現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未來學校、教師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was to exam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tonal patterns applied to teaching singing for seventh graders. The act research was conducted for two months. Two classes of seventh graders were selected, and both Class A and B were having tonal pattern experiences twice per week; 10-15 minutes each session, and 24 sessions in total.
    The study adopted Gordon’s music learning theories. “tonal patterns activities”, “tonal aural test”, “tonal singing test,” “melodic phrase ending creativity test”, “singing accuracy test”, “student self-report scale”, “class-observation scale”, and “class journal,” were designed and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The subjects’ aural skills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the tonal patterns activities.
    2)The subjects’ singing accuracy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the tonal patterns activities.
    3)The subjects had positive feedback toward tonal patterns activities..
    4)Teachers approved that tonal patterns activities help students’ singing accuracy.
    5)Teaching tonal patterns wer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nal audiation performance.
    Many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schools and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與界定………………………………………………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戈登音樂學習理論……………………………………………9 第二節 音感能力理論相關研究………………………………………25 第三節 歌唱音準與歌唱教學之相關研究……………………………38 第四節 行動研究之理論基礎…………………………………………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60 第四節 研究步驟………………………………………………………73 第五節 資料分析………………………………………………………7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81 第一節 經由「音高型教學」後,學生在「曲調聽力」之改變情形 …………………………………………………………………………81 第二節 經由「音高型教學」後,學生在「歌唱音準」之改變情形 …………………………………………………………………………86 第三節 教師運用「音高型教學」之反思與歷程……………………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結論……………………………………………………………149 第二節 建議……………………………………………………………152 參考文獻 ………………………………………………………………159 中文部分 ………………………………………………………………159 外文部分 ………………………………………………………………164 附錄 附錄一 教學進度表……………………………………………………169 附錄二 音高型教學活動………………………………………………171 附錄三 預試曲調聽力測驗試題………………………………………195 附錄四 曲調聽力測驗 預試 鑑別度與困難度分析表………………207 附錄五 正式曲調聽力測驗試題………………………………………209 附錄六 曲調聽力測驗 前測 鑑別度與困難度分析表………………221 附錄七 曲調聽力測驗 後測 鑑別度與困難度分析表………………223 附錄八 曲調聽唱評定量表……………………………………………225 附錄九 曲調結束感創作評定量表……………………………………227 附錄十 歌唱音準評定量表……………………………………………229 附錄十一 學生自陳量表………………………………………………237 附錄十二 教學觀察量表………………………………………………238 附錄十三 教師教學日誌………………………………………………239 附錄十四 學生自陳量表文字稿………………………………………240 附錄十五 教師教學日誌文字稿………………………………………248

    一、中文部分

    方淑玲(1991)。國小音樂資優學生音樂性向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淑姿(1995)。中國高大宜音樂教學法。臺北:高大宜。
    王潤婷(1999)。鋼琴演奏的藝術。臺北:全音。
    石珮茹(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四、六年級學童歌唱學習興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何佩華(譯)(2004)。躍進-初級音樂聽解測量與中級音樂聽解測量手冊(原作者: E. E. Gordon)。高雄:麗文文化。
    何佩華(譯)(2004)。躍進-音樂課程 音記錄簿第一冊(原作者: E. E. Gordon)。高雄:麗文文化。
    何佩華(譯)(2004)。躍進-音樂課程學習系列活動教師手冊(原作者: E. E. Gordon)。高雄:麗文文化。
    吳和堂(2009)。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高等教育。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法-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多變量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博明(1998)。幼兒節奏的遊戲化教學。國民教育,38(6),43- 53。
    吳博明(1998)。樂器在國民小學音樂科各項教學之應用。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會論文集(79-109頁)。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
    吳博明(1999)。中日國小音樂教科書演唱歌曲的比較研究。臺北:樂韻。
    李君儀(2004)。國小四年級兒童「曲調」聽音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李佳玲(2005)。戈登(Gordon)「音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調性音樂性向」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性」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李祖壽(1981)。怎樣實施行動研究法。教育與文化,417,17- 22。
    汪育理、康綠島(譯)(1988)。音樂欣賞(原作者:Homer Ulrich)。臺北:全音。
    周新富(2003)。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與實務。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69-92。
    林倍瑜(2001)。國民中學音樂性向測驗初步編製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揚智。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麗文。
    林靜姿(1997)。國小四年級直笛聽音創作教學。國教之友,49(3),29-34。
    林璿姿(2008)。內在聽音訓練對兒童曲調音感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林麗月(2003)。音樂基礎訓練的知與行。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林麗月(2004)。從音樂基素探討基礎訓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武嘉莉(2007)。母親社經地位、音樂教養態度與兒童音樂性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邱垂堂(1996)。國民小學音樂科音感教學的探討。國民教育,36,431-437。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臺北:樂韻。
    邱垂堂(2003)。從音樂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24-29。
    姜曉玲(2006)。肢體融入曲調音程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兒童歌唱音準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姚世澤(1988)。音感教學在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臺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偉文。
    姚世澤(2000)。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師大書苑。
    洪約華(1994)。歌唱教學之省思。國教輔導,33(6),35-39。
    洪約華(1999)。淺論歌唱教學。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會(179-195頁)。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
    洪綺玲(2002 年9 月18 日)。合唱與獨唱方法之差異及兒童發聲問題【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2.kh.edu.tw/chorus/documents/pchr_02.htm。
    紀華冠(1996)。柯大宜的音樂教學手冊。新竹:旻訊。
    胡昭英(2003)。國中音樂才能班視唱聽寫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夏林清、蕭幸玲、林益民、廖新春、林容秀、許維素、黃宜敏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作者:Altrichter, Posch & Somekh)。臺北:遠流。
    徐天輝(1988)。高大宜音樂教學法的研究-基礎篇。臺北:育華。
    徐孟東(譯)(1995)。放聲高歌-聲樂唱法入門(原作者:Esther Salaman)。臺北:世界文物。
    康謳(1980)。音樂科新舊課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350,15-17。
    張統星(1991)。增訂版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全音。
    張統星(1994)。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全音。
    張渝役(譯)(1996)。音樂測驗與評量(原作者:P. R. Lehmen)。臺北:國立編譯館。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王永進(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高等教育。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張蕙慧(1996)。從生理學觀點探討兒童音樂教育。新竹師院學報,9,339-360。
    教育部(1976)。國民中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中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11年4月26日)。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莊于緻、丁惠櫻(2003)。國小音感評量的編制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
    莊敏仁(2005)。國小一年級學童演唱不同文化歌曲影響唱歌聲音之研究。陳曉雰(主編),2005音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的趨勢與展望(21-42頁)。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莊敏仁(2006)。戈登音樂學習理論運用於合唱和聲感訓練之理念與應用。陳曉雰(主編),2006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法之理論與實務論文集(115- 134頁)。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莊敏仁(2010)。建置兒童唱歌聲音測驗。臺北:東和。
    莊惠君(2000)。國小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家庭音樂環境及音樂性向測驗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789~822。
    莊惠君(2006)。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之概論與應用。陳曉雰(主編),2006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法之理論與實務論文集(103-114頁)。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莊惠君(2010年12月)。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之曲調教學【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kodaly.org.tw/enews/1012/enews_1012.php
    許常惠(1993)。學習音樂百科全書-實用音樂辭典。臺北:旺文。
    許雲卿(1999)。二十一世紀日本音樂教育之動向。世紀末的回顧-各國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33-68頁)。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
    許瑾翎(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生調式旋律辨認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郭美女(1999a)。兒童的音樂聆聽—感知和再現。臺東師院學報,10,173-200。
    郭美女(1999b)。音樂教育的基礎—聲音感知教學。課程與教學,2,125,138-159。
    郭美女(2004)。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南宏。
    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增訂版)。臺北:南宏。
    陳振泉(2000)。音樂基礎訓練教學研究講義。未出版。
    陳淑美(1993)。音樂能力測驗的發展。載於中國測驗學會(主編),心理測驗的發展與應用(81-106頁)。臺北:心理。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景堂(2005)。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臺北:儒林。
    陳雯華(2003)。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基本學力測驗編製─以國小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陳雯華(2004)。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基本學力測驗初探-以國小高年級為例。社會科教育研究,9,159-182。
    陳雲紅(2002年)。音準訓練【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2.kh.edu.tw/chorus/documents/pchr_01.htm
    陳雲紅(2005)。發聲概論與呼吸練習。合唱音樂,7,40-43。
    陳綾君(1997)。多元音樂聆聽於國小學童音樂性向及音樂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陳學謙(1995)。國民小學兒童合唱教學之研究。臺北:巨浪。
    陳曉雰(1999)。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
    陳穎靚(2005)。柯大宜音樂教法於曲調音程歌唱音準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程緯華(199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兒童聽音能力之發展與聽音教育。國科會專案報告(編號:NSC85--2413--H026-001)。
    黃玉瑋(2006)。男女教師三種不同範唱歌聲對國民小學一年級兒童歌唱音準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黃政傑(1999a)。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1999b)。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5-50。
    黃紹怡(2002)。國中音樂才能班鋼琴教學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凱音(1996)。歌唱藝術。臺北:天同。
    楊兆禎(1998)。歌唱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全音。
    楊艾琳(1997)。奇妙的達克羅茲律動教學。八十六學年度音樂科教材教法研習資料,34-38。
    楊艾琳、黃玲玉、陳惠齡、劉英淑、林小玉(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音樂篇。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楊志強(2004)。測驗品質考驗與Test Graf 98 的應用。九十三年度地方教育輔導叢書-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93-104頁)。臺北: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
    楊道鑌(2003)。Gordon音樂學習理論研習。臺南:臺南縣教師會。
    楊道鑌(2004)。當代音樂教育之發展現況。國際學術研討會-現代「音樂、藝術、生命」國際學術研討會(157-164頁)。臺中:弘光科技大學。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路麗華(2004)。首調唱名法於提升兒童五聲音階調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劉志明(1999):西洋音樂史與風格。臺北:大陸。
    劉英淑(1994)。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舊課程標準之比較。研究資訊,11(2):頁28-41。
    歐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潘宇文(2001)。歌曲教學的基本技巧。國教天地,148,86-93。
    蔡天予(1972)。學唱歌與發聲法。臺北:金華。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清田(1999)。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1999年刊發表之論文。
    鄭方靖(1980)。高大宜音樂教學。臺北:仁仁音樂教育中心。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臺北:奧福教育。
    鄭方靖(1997)。樂教新盼文集。高雄:復文 。
    鄭方靖(2002)。運用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於國小新音樂課程-樂理要素教學策略及活動實例。高雄:復文。
    鄭秀玲(1981)。奇妙的聲音。臺北:三民。
    蕭宏宇(2002)。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賴美鈴(1988)。音樂能力測驗。國民教育,28(11),42-52。
    薛良(1987)。歌唱的藝術。臺北:丹青。
    謝欣吟(2008)。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即興表現之成效—運用戈登音樂語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謝苑玫(2001)。國小四年級音樂學習檔案評量工具之發展研究(Ι)。國科會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1-H-024-008)。
    謝苑玫(2002)。國小四年級音樂學習檔案評量工具之發展研究(Ⅱ)。國科會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1-H-024-002)。
    謝苑玫(2003)。改善歌唱教學評量的實作與討論。國民教育,92,71-78。
    謝瑩蓉(2008)。圖形與手勢輔助音樂要素學習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藝術教育評量(2005年7月8日)。藝術教育評量素養指標解說手冊【線上論壇】。取自:http://arteducation.creed.ntnu.edu.tw/rating-8_2.php?no=121
    蘇郁惠(1988)。兒童音樂性向測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蘇郁惠(1999)。國民中、小學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測量之研究。載於教育部(主編),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集(95-124頁)。臺北:教育部。
    蘇郁惠(2003)。兒童音樂性向與音樂環境關係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6,265~292。
    饒見維(1996 / 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Altricher, H., Feldman, A., Posch, P., Somekh, B. (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action research across the professions. NY: Routledge.
    Anderson, G.L., Herr, k.G., & Nihlen, A.S. (1994). Studying your own school. Thousand Oaks: Corwin Press.
    Asmus, E. P. (1999). Music assessment concept. Music Education Journal, 86(2), 19-23.
    Best, J. W., & Kahn, J. V. (1989). Research in education (6th ed.). New Jersey: Simon & Shuster.
    Bluestine, E. (1995). The ways children learning music: An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al guide to music learning theory. Chicago, IL: GIA Press.
    Bolton, M. B., Taggart, C. C., Reynolds, A. M., Valerio, W. H., & Gordon, E. E (2000). Jump right in: The general music series. Chicago: G.I.A.
    Brand, M. (1982).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al environment and musical aptitud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0 361)
    Chang, H. W., & Trehub, S. (1977). Auditory processing of relational information by young infa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4, 324-331.
    Chuang, W. C. (1997).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music aptitude profile with Taiwanese students in grades four to twelv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chran-Smith, M.& Lytle, S. L. (1993) Inside/outside-teacher research and knowledge.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lins, D. L. (1999). Teaching choral music. N J: Viacom company.
    Collins, G. E. B. (2000). Breath-management instruction: Effects on the vocal accur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singing of sixth-grade choral students. (Proquest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 2000).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61(11), 4319 (UMI No. AAT 9996517).
    Cooper, N. A. (1995). Children’s Singing 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grade level, gender, and individual versus unison sing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3(3), 222-231.
    Croker, E. (1989). Warm ups & workouts for the developing choir. Milwaukee, WI: Jenson Publications.
    Darrow, A. A., Johnson, C. M., Miller, A. M., & Williamson, P. (2002). Can student accurately asses themselves? : Predictive validity of student self-reports.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0(2), 8-11.
    Dell, C. E. (2003). Singing and tonal pattern instruction effects on beginning string students' intonation skills. (Proquest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2003).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64(03), 838 (UMI No. AAT 3084778).
    Demorest, S. (1993). Customizing choral warm-ups. Choral Journal, 27, 25-28.
    Ebbutt, D. (1985)Issue in action research, in: Ebbutt, D.& Elliott, J. (Eds.). Issue In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161-162. London: Longman.
    Ebel, R. L. & Frisbie, D. A. (1991).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Gordon, E. E. & Woods, D. G. (1985). Why use learning sequence activities?Chicago: GIA Press.
    Gordon, E. E. (1967).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Musical Aptitude Profile. Chicago: G. I. A.
    Gordon, E. E. (1988). Aptitude and audiation: A healthy duet.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3(1), 33-35.
    Gordon, E.E.(1993). Learning sequences in music: skill, content, and patterns. Chicago: GIA Press.
    Gordon, E.E.(1997). A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 born and young children. Chicago: GIA Press.
    Green, G. A. (1994). Unison versus Individual Singing and Elementary Students' Vocal Pitch Accurac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2(2), 105-114.
    Grunow, R. F. (1989). Tonal learning sequence, In D. L. Walters & C. C. Taggart (Eds.), Reading in music learning theory (pp. 37-43). Chicago:GIA.
    Hackett, P. & Lindeman, C. A. (2006). The musical classroom: Backgrounds, models, and skills for elementary teaching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
    Haden, D.G. (2001). Introductory vocal pedagogy in the elementary music classroom. Choral Journal, 42, 19-24.
    Hanan, N. (1997). Developing good vocal sound in early childhood. General Music Today, 3, 24-25.
    Holahan, J. M., Saunders, T. C., & Goldberg, M. D. (2000). Tonal cognition in pattern discrimination:Evidence from three populatio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8(2), 162-177.
    Jenema, S. A. (2001). Incorporation of music learning theory in a middle school choral classroom.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 USA.
    Joi, F. G.(1999). Assessment in the arts: elementary-age student as qualitative assessors of their own and peers’ music compositions.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139,50-63.
    Leck, H. (1995). Vocal techniques for the young singer [VHS]. ndianapolis: Plymouth Music.
    Lehman, P. R. (1968). Test and measurement in musi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ehman, P. R. (1998).Responding to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Teaching Music, 6(1), 38-39.
    Lehman, P. R. (1999). National assessment of arts education : A first look.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 (4), 34-37.
    McDonald, D. T., & Simons, G. M. (1989). Mu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irth through six. New York: Schirmer.
    McKernan, J. (1996).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London: Kogan Page.
    Mizener, C. P. (1993). Attitudes of children toward singing and choir participation and assessed singing skil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1(3), 233-245.
    Moore, R. S. (1994). Effect of age, sex, and melodic/harmonic patterns on vocal pitch-matching skills of talented 8-11-year-olds.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2(1), 5-13.
    Moore, R. S., Chen, H. S. & Broton, M. (2004). Pitch and interval accuracy in echo singing and xylophone playing by 8 and 10 year-old children from England, Spain, Taiwan, and USA.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61/162, 173-180.
    Phillips, K. H. (1992). Teaching kids to sing. New York: chirmer Books.
    Rainbow, E. L. (1965). A pilot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s of musical aptitud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3, 3-14.
    Reynolds, A. M., Bolton, M. B., Taggart, C. C., Gordon, E. E , & Valerio, W. H. (1998). Music play: The early childhood music curriculum guide for parentas and teachers. Chicago: G.I.A.
    Rutkowski, J. (1996).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ividual/small group singing activities on kindergarteners’ use of singing voice and developmental music aptitud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4(4), 353-368.
    Seashore, C. E. (1967). Psychology of music. New York: Dover Pub.
    Stegman, S.F. (2003). Choral warm-ups: Preparation to sing, listen, and lear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9(5), 37-40.
    Toy, M. (1982). Curricul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nal musucian. American Music Teache, 44.sincia
    Trollinger, V. L. (2003).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tch-matching accuracy, speech fundamental frequency, speech range, age, and gender in American english-speaking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51(1), 78-94.
    Tyler, R. W. (1966). Resources, model, and theory in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Richardson, J. S. & Howe, R. W. The role of centers for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and research. (pp. 31-40). Ohio: Ohio State University. ED 013220.
    Vande Wege, R. M. (2005). Effect of tonal pattern instruction on the singing voice development of first grade students (Master Thesi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005).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 (02), [UMI No. AAT 1428985].
    Walters, D. L., & Taggart, C. C. (1989). Readings in music learning theory. Chicago: G.I.A.
    Welch, G. F., Sergeant, D. C. & White, P. J. (1997). Age, sex, and vocal task as factors in singing ”in tune”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schooling.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33,153-160.
    Wilcox, E. C. (1995). Start with the melody. Teaching Music, 2(5), 32-33
    Young, W. T. (1976). A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four music achievement and music aptitude tes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4, 97-10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