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璟琅 LIN, CHING-LANG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生教組長與導師管教觀之研究-以雙北地區為例 Discipline of Chief of Behavior Section and Homeroom Teacher: A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洪仁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2 |
中文關鍵詞: | 生教組長 、導師 、管教觀 |
英文關鍵詞: | Chief of behavior section, homeroom teacher, discipline behaviors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05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雙北地區國民中學生教組長與導師管教觀之現況,以及探究倆者在不同背景因素下的認知差異,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主要研究方法係採問卷調查法,在先行文獻探討獲得立論基礎後據以設計問卷進行量測。施測對象以雙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生教組長與導師為主,依所在分區進行分層隨機取樣,計抽取96所國中共500位受試者,回收有效卷為420份經分類與編碼,運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致以下六點重要結論:
一、雙北地區國民中學生教組長及導師整體對管教觀具有高知覺程度,其中以「管教程序」較高,其次依序是「管教行為」、「管教信念」、「管教態度」。再就生教組長或導師個別對管教觀知覺程度分析結果亦然。
二、雙北地區國民中學生教組長及導師整體不會因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學歷、服務年資、行政年資或任職學校規模的不同而對管教觀的認知有顯著差異,但會因是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導師年資等而有顯著性差異。
三、雙北地區國民中學生教組長會因個人性別、年齡、有無子女及導師年資等不同而對管教觀的認知呈現有部分顯著性差異,但不會因婚姻狀況、學歷、服務年資、行政年資或任職學校規模大小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管教程序最為明顯。
四、雙北地區國民中學導師對管教觀的認知,不會因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有無子女、服務年資等因素具有顯著差異,但會因年齡、學歷,以及擔任行政年資、導師年資與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部分顯著性差異。
五、雙北地區國民中學生教組長對整體管教觀與管教程序的認知均顯著高於導師,但倆者對管教態度、管教行為及管教程序等認知則無顯著差異。
最後,本文根據上述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scipline of chief of behavior section and homeroom teacher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d factors.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with result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and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literatures. Stratified sampling was conducted to recruit 500 teachersfrom 96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Taipei City as well as New Taipei City and 420 sampling cases were valid.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s and one-way ANOVA asse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Sixinitial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Generally, chiefs of behavior section and homeroom teachers showed a high level of perception of discipline, withthe score of deciplinary procedure being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deciplinary manners, deciplinary beliefs, and deciplinary attitudes. The perception of decipline of chiefs of behavior section and homeroom teachers shared the same result respectively.
2.Chiefs of behavior section and homeroom teach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erception of decipline in terms of marital status, with or without children, education, seniority, seniority asadministration staff, and school size. Ye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ed because of gender, age, and seniority ashomeroom teacher.
3.In terms of gender, age, with or without children, seniority as administration staff, chiefs of behavior section showed sligh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erception of decipline especially in disciplinary procedu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ed in terms of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seniority, seniority as administration staff, and school size.
4.Homeroom teach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erception of decipline in terms of gender, age, with or without children, and seniority. Sligh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ed in terms of age, eductaion, seniority asadministration staff, seniority ashomeroom teacher and school size.
5.Chiefs of behavior section’s perception of discipline and disciplinary procedure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homeroom teacher in the scale, ye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disciplinary attitude, disciplinary manners and disciplinary procedures.
Results hopefully contribute to furtherresearches.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school teacher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三民書局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尤淑貞(2009)。臺東縣國中教師管教學生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方榮麒 (2014)。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之知覺與管教行為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王紹先(2007)。零體罰的關鍵-正面管教。竹縣文教,36,40-44。
王靜宜(2011)。國中教師正向管教知覺與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鍾和(2004)。國中小教師管教現況、問題與因應。學生輔導,93,46-55。
石佳福(2000)。國小訓導行政。臺北市:五南。
刑泰釗(1998)。校園法律實務。臺北:教育部。
朱苑瑜、葉玉珠(2003)。實習教師信念改變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師大學報:教育類,48(1),41-66。
朱浚柏(2011)。教師管教權法律知識與管教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江雅真(2008)。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感、管教方式對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健豪(2010)。零體罰立法後臺北縣國中教師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佩軒(2009)。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如玉(2008)。國民小學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其鴻(2001)。民主校園中教師管教的兩難。台灣教育,612,44-51。
吳庚(2006)。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
吳昌期(2005)。從學生獎懲案件談國民中學法制之評析。學生事務,44(2), 5-16。
吳武典(1997)。輔導原理。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84)。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3-135。
吳清山(2003)。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101-142。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4)。學校效能研究(第二版)。臺北:五南。
吳清錦(2010)。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界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舜惠(1994)。一個國民中學學生行為管理制度的民族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呂阿福(1999)。從法律觀點看體罰之正當性。國教世紀,185,49-61。
李佳琪(1999)。有效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257-306。臺北:五南。
李惠宗(2004)。教育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
李鴻源(2012)。國小教師對教師管教權與教師管教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邢泰釗(2004)。教師法律手冊(二版)。臺北:教育部。
阮凱利(2008)。從「班級經營」優選範例的後設分析,談「故事」應用在正向管教的意涵。學生輔導,105,49-58。
周志宏(1997)。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稻香出版社。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高等教育。
周志宏(2007)。學生管教法治之再檢討,國民教育,47(4),4-14。
周崇儒(1999)。從專業的意涵看師資培育法中的盲點。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4。
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官秀玲(2009)。教師管教權與學生教育權衝突之解決-兼論學生法庭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孟皇(2007)。教育改革潮流下的校園民主、法治與人權保護,《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臺北:五南。
林映佐(2011)。國中推動「正向管教方案」提升教師班級經營能力與管教態度改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
林啟霖(2009)。教師懲戒權理論與運作之研究-以我國國中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清江(1976)。教育社會學。臺北:臺灣書店。
林惠真(1997)。學校整體改革與學生管教。載於「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35-43。
林進財(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1997 )。教育行政-實務部份。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秦夢群(2002)。教育行政。臺北:五南。
高光義(2004)。校規與人權。國教新知,50(2),26-33。
高宏忠(2010)。轉型領導理代運用在國中學務處推動正向管教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
高郁晴(2012)我國少年矯正學校人員對非行少年之管教觀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仁彰(1997)。教師的沉思。臺中: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7)。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學校實施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須知。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7),國民中學訓導手冊。
曹秀蘭(2003)。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的法建構—評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莊煥綱(2008)。國民中學教師權威性格、教師集體效能與管教風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莊燿隆(1999)。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臺北:高等教育。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五南。
許育典(2007)。教育法。臺北市:五南。
許祝君(2002)。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禎元(2005)。中、小學生輔導與管教之探討,教師與教育法制,臺北:雙葉書廊。
陳奎熹(1990)。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陳敏渝(2007)。國中教師管教信念、管教目標與管教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敏瑜(2007)。國中教師管教信念、管教目標與管教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雅貞(2007)。從教師輔導管教落實人權教育。國民教育,47(4),34-45。
陳新轉(1998)。從校規之內涵與實務評析國中管教懲罰辦法。教育研究資訊,6(4),48-68。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傅木龍(1999)。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學生輔導雙月刊,601,102-113。
傅木龍(2008)。正向管教-班級經營大未來。學生輔導季刊,105,6-29。
彭致遠(2007)。從法律觀點論教師之體罰行為,國民教育, 27-33。
彭致遠(2007)。從法律觀點論教師之體罰行為。國民教育,47(4),27-33。
曾大千(2003)。學生法制之研究:以中小學校規為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柏嵐(2009)。國中學生知覺導師管教方式與學生焦慮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黃家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添勇(2006)。擘劃時代新校規。師友月刊,473,27-30。
黃馨儀(2001)。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式愷(2006)。化作春泥更護花。師友月刊,473 ,35-37。
楊朝祥(1998)。新世紀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講詞。
溫明麗(2008)。教育101-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高等教育。
溫騰光(1999)。從教育法令談校園民主。國民教育,39(6),102-106。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臺北:月旦。
鄒勷文(2011)。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唯玉(1997)。結業實習教師如何因應衝突情境—個案研究。花師學院學報,7,45-76。
歐陽教(1996)。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鄭貝如(2013)。在零體罰制度下教師管教態度、管教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鄭彩鳳(2008)。學校行政研究: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鮑淑娟(2010)。澎湖縣中小學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宇豪(2014)。彰化縣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策略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州融(1983)。國民中學導師角色踐行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州融(1988)。國民中學導師角色的研究。臺北:復文。
謝孟勳(2007)。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鍾任琴(1998)。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臺北:五南公司。
韓筱玲(2012)。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管教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三郎(2000)。校園輔導與教師管教座談會。教師天地,104,58-73 。
顏光正(2010)。臺北市國中導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Adorno, T. W.(1950).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New York:Norton.
Etzioni, A. (197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NewYork:Macmillan, Free Press.
Kamii,C.(1981). Teacher's autonomy and scien tifictraining. TheEducationDigest, 47(2), 9-12.
Street, S.,& Licata,J.W.(1988). Supervison experise, teacher autonomy and environmental robustnes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299697)
Tomal, D. R. (2001). A comaparison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discipline styles.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0(1), 38-45.
Simpson, J. A., & Weiner E.S.C. (Eds.). (1989)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 (3), 307-332.
Price, J & Levine, A. H. & Cary, E. (1997). The Rights of Student-The Baasic ACLU
Hand Books for Young American, Southern Illinois U.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