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美芳 Huang, Mei-Fang |
---|---|
論文名稱: |
歷史影片融入國中臺灣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教材教法的設計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蔡淵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3 |
中文關鍵詞: | 影視史學 、歷史影片 、歷史教學 、認知領域目標理論 、情意領域目標理論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5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研究以歷史影片作為台灣史教學的輔助教材,可以加強歷史教學的成效,達到認知和情意教學目標的提升。文章主要分為理論和實際教案兩部分進行討論:理論的探討,先就「影視史學」的定義與發展做為切入點,利用戴爾(Edgar Dale)的「經驗金字塔」佐證說明影視教學法是一種頗具成效的教學方式,並說明影視教材在課堂上扮演的不過是輔助教材的角色,切勿喧賓奪主搶了教科書的地位。並針對有關台灣史教學的影片分為紀錄片和劇情片兩大類進行整理,希望可以提供教學現場的老師日後可應用於課堂上的影片目錄。
然後,就台灣史教學教材教法進行理論及方法的論述,先從皮亞傑(Jean Daul Piaget)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說明影視教材的確可以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並促進歷史學習的成效;再從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及其五大特性解釋歷史課程與教材的設計理論;最後配合布魯姆(B.S. Bloom)新的認知領域目標理論和克拉斯沃爾(David R. Krathwohl)的情意領域目標分類理論以說明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的確可以達到認知和情意教學目標的雙重提升。並且利用過程模式、錨式情境教學法作為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教材設計的主要教學方法,並配合情意教學的實施策略和不同影片的拍攝手法來增強認知或情意教學目標之提升。
最後試圖以實際的教案舉例說明如何將影片融入國中台灣史的教學現場之教材設計,分別以紀錄片《牽阮的手》融入翰林版七下台灣史〈4-2 戒嚴體制的建立〉及〈4-3 邁向民主政治的過程〉這兩個章節,利用影片內容協助講解「白色恐怖」這段歷史;再以劇情片《賽德克˙巴萊》融入翰林版七下台灣史〈1-2前仆後繼的武裝抗日〉,利用影片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霧社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來龍去脈,並進一步比較紀錄片和劇情片融入實際的教學現場有何異同之處。
參考書目
一、專書
Christian Delage(克里斯蒂昂˙德拉熱)、Vincent Guigueno(樊尚˙吉格諾)著,楊旭輝、王芳譯
2008 《歷史學家與電影》。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Good, Carter V.,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New York: Mcgraw Hill.
Herbert Zettl(赫伯特˙澤特爾)著、趙淼淼譯
2011 《圖像 聲音 運動:實用媒體美學》。北京市: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Marc Ferro(馬克‧費羅)著,張淑娃譯
2008 《電影和歷史》。台北:麥田。
Robert E. Mason,
1972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Theory》。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Richard M. Barsam著、王亞維譯
2012 《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
Richard H. Hersh, Diana Pritchard Paolitto, Joseph Reimer著,單文經、汪履維編譯
1986 《道德發展與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木材
2012 《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
林旭東
2012 《紀錄電影手冊》。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道明
2013 《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李振宏
1999 《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
李天鐸
1997 《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縣新莊市:視覺傳播藝術學會。
金相成
1994 《歷史教育學》。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張廣智
1998 《影視史學》。台北:揚智文化。
張春興、林清山著
1973 《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郭明正
2011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台
北市:遠流。
教育部
200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黃光雄、蔡清田
1999 《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黃光雄
1988 《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光雄等人譯
1985 《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光雄等人譯
1983 《情意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光雄
1982 《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政傑
2005 《課程設計》。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炳煌
2002 《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
公司。
趙亞夫
1997 《中學歷史教育學》。北京市: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臧嶸
2006 《土城集,歷史教材學和史學論叢》。北京市:星球地圖出版
社。
翰林版國民中學社會課本歷史篇第一冊,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翰林版國民中學社會課本歷史篇第二冊,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二、期刊文章
Becker, B. J.
2000 MindWorks: “Making scientific concepts come alive.”, Science and
Education,9 (3).
Bryan Le Beau
1997 “Historiography Meets Historiophoty: The Perils and Promise of
Rendering the Past on Film.” American Studies, 38:1 . Bransford, J., Frank,
J., Vye, N., & Sherwood, R.
`1986 “New Approaches to instruction: 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
Illinois Conference on Similarity and Analogy Champaign, IL.
Hayden White
1988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93, No.5, p.1193.
Marcia Landy, ed.
2000 The Historical Film: History and Memory in Media (The Depth of Film
Series),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Rosenstone
1995 Visions of the Past: The Challenge of Film to Our Idea of Hist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Rosenstone
1988 “History in Images/ History in Words: Reflections on the Possibility of
Really Putting History onto Film”,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93, No.5.
王文景
2012 〈影視與虛擬歷史在通識歷史教學應用之探討〉,《鄭州大學學
報》45(06): 142-145。
王鎮富
2009 〈觸摸歷史詮釋歷史—影像史學在歷史紀錄中的「意義闡
述」〉,《長白學刊》01: 137-140。
方孝謙
1999 〈什麼是再現?跨學門觀點初探〉,《新聞學研究》60: 115- 148。
石弘毅
2000 〈影視在歷史教育中的角色功能〉,《歷史月刊》394: 31-33。
任育德
1996 〈評張廣智《影視史學》與費侯(Marc Ferro)《歷史與電影》
二書〉,《政大史粹》創刊號,頁147-156。
吳紫陽
2001 〈影視史學的再思考〉,《史學史研究》04: 49-55。
李友東、王靜
2008 〈影像史學與歷史教學〉,《歷史教學》15:23-28。
季廣茂
2005 〈笑談古今也從容—試論「戲說歷史」的文化內涵〉,《北京師
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04: 45-49。
周樑楷
2004 〈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當代》206: 72-85。
周樑楷
2003 〈由「小」見「大」:影視媒體與宏觀歷史的教學〉,收入氏著
《史觀與史實—談《世界文化史》》,頁72-88。台北:龍騰文
化。
周樑楷
2002 〈影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論對象〉,《興大
人文學報》32(下): 1101-1116。
周樑楷
2000 〈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
鬼戰士」為例〉,《當代》156: 48-61。
周樑楷
1999 〈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
23:446-448。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系。
周樑楷
1999 〈影視史學與地方史〉,《宜蘭文獻雜誌》42: 3-11。
周樑楷
1996 〈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以「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像」為教
學實例〉,《當代》118: 8-21。
周樑楷
1993 〈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88: 10-17。
周樑楷
1993 〈影視史學: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材〉,張哲郎主編,《歷史
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上)》,頁149-162。台北:政治
大學歷史系。
周樑楷
1993 〈辛德勒選民—評史匹柏的影視敘述和歷史觀點〉,《當代》
96: 44-53。
周樑楷
1992 〈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
春」為討論對象〉,《當代》74: 48-61。
柏晴
2007 〈淺談影視史學領域裡的中國歷史影視劇創作〉,《滁州學院學
報》9(04): 53-55。
胡慶明
2007 〈影視史學與歷史教育的思考〉,《新西部》12。
胡台麗
1991 〈民族誌電影之投影—兼述台灣人類學影像實驗〉,《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1: 190-213。
馬明國
2007 〈從影像出發看史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02: 36-39。
徐新逸、辜華興
1999 〈書本VS. 光碟:情境學習環境中媒體對學習之影響〉,《視聽
教育雙月刊》40(6): 14-24。
徐新逸
1995 〈「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雙
月刊》37(1): 14-24。
陳玉珍
2012 〈「教育影視史學」成立之可能性〉,《市北教育學刊》41:
29-58。
陳登武
2009 〈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
《台灣師大歷史教育》14: 233-264。
陳登武
2006 〈一場大屠殺與人民記憶—以Atom Egoyan的電影《A級控訴》為
中心〉,《興大歷史學報》17: 641-676。
陳豐祥
2009 〈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
用〉,《歷史教育》15: 1-53。
陳豐祥
2001 〈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
訊》11(6): 26-36。
陳豐祥
1997 〈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理論與實際〉,《高中歷
史教學與研究》第三輯:2-27。(台灣省教育廳)。
陳木金
1998 〈談美感教育與情意教育〉,《北縣教育》22: 24-28。
許全義
2008 〈歷史教學與公民意識—簡介台中一中影視史學專題課程〉,
《清華歷史教學》19: 21-48。
張靜
1999 〈學生歷史學習心理與教學策略的探討〉,《清華歷史教學》
10: 4-23。
張文紅
2004 〈沉浮在「想像」之河中的「真實」--以典型影片為例,談歷史
真實和藝術想像問題〉,《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02: 106-109。
張家佳
2004 〈影視史學與傳播領域的結合〉,《當代》206: 116-123。
張凌雲
2009 〈近30年電視類歷史紀錄片研究的梳理與思考〉,《東岳論叢》
30(09): 65-67。
張廣智
1996 〈影視史學:歷史學的新領域〉,《學習與探索》06: 116-
122。
張廣智
2000 〈重現歷史—再談影視史學〉,《學術研究》08: 80-86。
張廣智
2002 〈影視史學與書寫歷史之異同—三論影視史學〉,《學習與探
索》01: 129-134。
張廣智
2003 〈歷史教育與現代影視〉,《歷史教學問題》02: 68-72。
曹寄奴
2003 〈影視史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江西社會科學》07: 81-
83。
曹寄奴
2003 〈影視史學的真實性和虛構性〉,《遵義師範學院學報》02:
15-17。
陸旭
2006 〈影視史學再探討〉,《蘭州學刊》02: 53-56。
黃乃琦
2002 〈多元動態「影視史學」的教學分析〉,《歷史月刊》170:
112-115。
曾怡菁
2008 〈影視教學的嘗試—以木柵高工高職歷史教學為例〉,《台北市
木柵高工學報》12: 95-118。
楊學民
2003 〈符號學視野中的影視史學書寫史學—也談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
的異同〉,《學習與探索》05: 128-130。
楊榮祥
1979 〈戴爾的「經驗塔」(上)—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科學教
育月刊》25: 9-13。
楊榮祥
1979 〈戴爾的「經驗塔」(下)—媒體資源運用的原則〉,《科學教
育月刊》26: 8-13。
詹棟梁
1960 〈在教學上如何應用戴爾的經驗金字塔〉,《台灣教育輔導月
刊》10(8): 9-10。
駱芬美
2000 〈重回歷史現場—影片在台灣史教學的運用實況與限制〉,《大
學通識教育歷史課程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新竹市:清華大學。
劉怡芳
2007 〈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史學課
程」〉,《清華歷史教學》18: 107-134。
蔡元
2003 〈真實再現與歷史紀錄片〉,《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2:
87-89。
蔣保
2004 〈影視史學芻議〉,《安徽史學》02: 1-5。
羅志平
2013 〈影視史學用於歷史通識教育之思考〉,《通識學刊:理念與實
務》2(2): 1-26。
三、學位論文
李聖光
2007 〈「洋鬼子與洋大人」--戰後台灣政宣電影中的美國形象〉。台
北市:東吳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李育如
2008 〈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
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
吳嘉娪
2008 〈國小六年級影視歷史思維能力測驗之編制與表現概況之探
討〉。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六
1981 〈道德認知發展與教學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冠吟
2011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惡魔教室》為中
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
論文。
邱月亭
2009 〈解嚴後「白色恐怖」紀錄片的創傷敘事與記憶政治〉。新竹
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慧霖
2011 〈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
-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孫天虹
2007 〈史學與電子遊戲結合的嘗試:以魏晉士人家族際遇的歷史情境
模擬遊戲為例〉。台北市:東吳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徐玉蓮
2013 〈從電影《戲夢人生》解析侯孝賢的歷史意識〉。台北市: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張弘毅
2013 〈認識你自己:王童導演及其台灣三部曲歷史書寫〉。台北市: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
文。
張雅淳
2013 〈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祖國
之名》為中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
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家佳
2009 〈大眾史家的歷史書寫:以《綠的海平線》與《拓南少年史》為
例〉。台中市: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
陳宛瑜
2013 〈鄧相揚報導文學與電影改編之研究—以「霧社事件」與《賽德
克˙巴萊》為主〉。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
論文。
陳盈如
2011 〈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
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靖涵
2011 〈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
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黃致遠
2013 〈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
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
論文。
廖羽晨
2011 〈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
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
論文。
盧慧芳
2008 〈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
匈關係情節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羅鴻雁
2009 〈電影融入教學對中學生世界史認知學習之教學設計與實施歷
程—希臘、羅馬史之教學個案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教育科
技學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台灣電影網 Taiwan Cinema
http://www.taiwancinema.com/CH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Taiwan Film Institute
http://www.tfi.org.tw/specialwebsite.asp
五、影片資料
《牽阮的手》,2011年,果子電影有限公司、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賽德克˙巴萊》,2011年,無米樂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