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珮湜
Evelyn Wu
論文名稱: 從佛像圖騰之應用建立福智宗教團體視覺形象設計的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ddhist Pattern for the Bliss & Wisdom Religion's Visual Image Design
指導教授: 蘇茂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圖騰福智宗教
英文關鍵詞: Pattern, Bliss & Wisdom, Relig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2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佛教在東漢時自印度傳入中國,開起了璀璨的一頁,佛教的造像藝術在美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也衍生了許多佛教圖騰,啟發了後世雕塑、繪畫、工藝、文學的創作。佛教藝術博大精深,融合印度、希臘、中國等民族豐富的文化和藝術思想,只要有佛教弘傳的地方,皆留下可貴的佛教藝術資產。而佛教藝術不僅是文化藝術欣賞而已,更隱含睿智的生命哲理,成就了高度的人類文明外,珍貴資料,是人類的文化寶藏和精神糧食,照耀永恆的光輝。

    藏傳佛教同時具備了顯宗與密宗的宗教義理,這些抽象的義理,透過藝術加以具象的表達,直接傳達給虔誠的佛教徒,除了深具神秘氣氛的神像外,又具有藏民族的特有的圖騰,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如唐卡具有藏族的特色。

    福智宗教團體是上日下常法師創辦的,學習的內涵是以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為教學重點,在台灣之歷史已逾二十年福智宗教將釋尊的教義有條理、有次第的闡述之外,透過日常法師在漢地大力推崇和達賴喇嘛的教導,這樣的一個系統傳承,使這個團體具有漢藏之特色,本研究了解漢傳和藏傳佛像藝術之異同處外,也分析出兩地教義、政經、文化、生活、習俗等差異性;同時,應用佛教圖騰設計出新的標誌及其應用,建立福智宗教團體視覺形象創新設計模式,其功能不僅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使觀賞者不只是欣賞創作,也能體會出佛法之妙義,達到宣傳教義,弘揚佛法的目的。
    本研究的重點如下:
    ‧分析出漢藏教義、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之差異性
    ‧分析出漢藏立體佛像的異同處
    ‧分析出漢藏平面佛像風格的差異性
    ‧建立福智宗教團體視覺形象創新設計

    Abstract

    Buddhism entered China from India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heralding the beginning of a new, magnificent cultural era. Buddhist sculpture and visual ar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Eastern art, and many motifs and patterns that first emerged in this context later became a vital inspiration for countless sculptors, painters, handicraft artists and writers. Buddhist art is all-encompassing and profound, merging the rich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aditions from ancient India, Greece and China into a unique amalgam. The precious artifacts that resulted from this innovative movement are distributed over all the areas to which Buddhism spread during its long history. But Buddhist art does not just serve the purposes of aesthetic pleasur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it moreover contains deep and incisive insights into eternal truths, a philosophy of life that not only produced sophisticated civilizations but was also sublimated into priceless individual works that are part of humanity's universal heritage.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of Buddhist art provide lasting nourishment for the human soul and stand among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human spirit.

    Tibetan Buddhism can roughly be divided into exoteric and esoteric, or tantric, traditions. The often rather abstract doctrines of both can be and are given a concrete shape in works of art, which serve as a medium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 devout Buddhist followers. Some of these are sculptures or statues of various deities, breathing mystery and wisdom, others are imbu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folk culture, giving them a distinctive air and artistic quality. Good examples of the latter are the Tibetan Tankas.

    The Bliss & Wisdom Religious Group, founded by Master Shin Jih-Chang, focuses its education efforts on teaching and spreading Great Master Tsong-Kha-Pa's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The Bliss & Wisdom School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 years in Taiwan, expounding in an organized, gradated fashion the doctrines of Sakyamuni Buddha. Bolstered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Shin Jih-Chang and the Dalai Lama, who are preaching this specific form of Buddhism throughout China and Tibet, Bliss & Wisdom has become firmly established as a distinguished religious school in the Sino-Tibetan tradition. This treatise deals with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Tibetan Buddhism,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nalyzing the diverg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d Tibet's religi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systems, as well as their distinct social customs and conventions. It is also shown how Buddhist totems and patterns are being employed by the Bliss & Wisdom Religious Group to create new symbols and designs that establish a recognizable brand of visual imagery. The function of these novel images is to exert a subtle, transforming influence on the observer, so that audiences will not just appreciate them as works of art, but also gain a glimpse of Buddhist wisdom. In other words, art is here utilized as a tool for spreading the Dharma.

    Focal points of this treatise:
    - Analysis of the diverg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d
    Tibet's religious,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systems, as well as their distinct social customs and
    convention
    -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Han
    Chinese and Tibetan Buddhist sculptures
    - Analysis of the differing styles of Han Chinese and
    Tibetan Buddhist images in painting and other two-
    dimensional media
    - Establishment of a recognizable brand of visual imagery
    for the Bliss & Wisdom Religious Group via creation of
    new symbols and designs

    目 次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 2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 3 四、研究範圍與限 --------------------------------- 5 貳、文獻探討與分析 一、漢傳佛像藝術之歷史發展 ------------------------ 6 二、藏傳佛像藝術之歷史發展 ------------------------ 13 三、漢藏佛像圖騰之演 (一)人文方面 -------------------------------- 22 教義/政治/文化/經濟/生活/環境/習俗 (二)立體佛像圖騰 ------------------------------ 27 造型/材質/色彩/應用 (三)平面佛像圖騰 ------------------------------ 62 造型 / 材質 / 色彩 / 應用 (四)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比較分析 ------------------ 88 四、佛像圖騰之應用 (一)佛像圖騰外在形象和內在之意涵 ---------------- 89 分類 / 名稱 / 組成 / 含義 五、佛像圖騰之應用結論 --------------------------------- 104 六、形象之定義-------------------------------------105 七、策略體驗模組之定義與方法 ------------------------108 參、佛像圖騰應用在福智宗教團體視覺形象設計之研究 一、創作的理念 -------------------------------------119 二、創作的規劃 ------------------------------------120 三、創作的內容 ------------------------------------124 四、創作的過程 ------------------------------------136 肆、福智宗教團體視覺形象創新設計之特色與應用----------------147 伍、結論 一、福智宗教團體視覺形象創新案整體效益--------------- 154 二、對宗教、社會、人類生命教育推廣之效益-------------- 161 參考文獻書目 ------------------------------------------ 162

    王惠文 (2003) 北投區寺廟供像探討-以觀者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
    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在職班
    李信億 (2002) 台灣寺廟之供具與裝飾藝術-以劍澤寺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龍玉芬 (2001) 北埔慈天宮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張繡玲 (1995) 新竹市佛教寺廟藝術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李礽夏 (1995) 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裝飾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
    藝術研究所
    金億珠 (1984) 王維研究-宗教、藝術與自然之融合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學
    研究所博士
    馬玉紅 (1996) 雲岡石窟造像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邢福泉 (1968) 中國佛教藝術探¬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曾興¥¬ (1973) 中印佛教藝術思想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簡端良 (2001)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的美學觀-以中觀思想為中心 東海大學 哲學碩士
    陳慧霞 (1992) 龍門石窟萬佛洞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蔡睿娟 (1999) 釋迦八相圖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錢瑞英 (1995) 心神交會-根據台灣之民俗宗教的藝術創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李源盛 (1995) 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原理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張水財 (1997) 佛教迦陸頻伽鳥之研究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楊雅蘭 (2000) 阿姜塔石窟中佛傳與本生壁畫之研究-以第1、2、16、17號
    石窟為主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陳莉榛 (1999) 印度初期佛教藝術「踰城出家」的藝術¬榆皛P圖像學特色:
    參照佛傳經典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蘇玲怡 (2004) 龍門古陽洞之研究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吳道生 (1993) 中國佛教文化藝術 妙林精舍出版
    張德寶.徐有武 (1994) 中國佛教圖像解說 傳文文化
    曾祖蔭 (1994) 中國佛學與美學 文津出版社
    李 濤 (1992) 佛教與佛學藝術 水牛出版社
    丁明吏、邢軍(1989) 佛教藝術百問 今日中國出版社
    張劍華 (1992) 漢傳佛教繪畫藝術 今日中國出版社
    金 申 (2003) 佛教美術叢考 科學出版社.中國.北京
    蔣 勳 (1980) 大乘思想影響中國佛教藝術大乘文化期刊 台北
    劉美廣 (1994) 中國佛學造像樣式的因緣 古籍出版社 江蘇
    邵 竹 (2002) 漢藏美術比較研究 中南民族大學等報 武漢.中國
    顏素慧 (2004) 釋迦牟尼小百科 橡樹林文化
    蔡東照 (2003初版 2005在版) 神秘的印度¬藆d藝術 藝術家出版社
    林保堯 (1997初版) 佛學美術講座 藝術家出版社
    沈以正 (1977初版 1999九版) 敦煌藝術 雄獅美術
    樊錦詩 吳健 (2004) 敦煌石窟 中國旅遊出版社
    張宏實 (2004) 探索西藏唐卡 橡樹林文化
    馬吉祥 阿羅‧仁青杰博 (1999) 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Robert Beer(2003) The Handbook of Buddhist Symbols
    published by Serindia Publications,Inc.
    邁克爾‧喬丹 (2004) 佛跡畫傳Published His Life in Images
    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福智之聲 (2004) 第156期 - 第157期
    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
    雕塑別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
    海外遺珍(佛像) 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佛教雕塑(上下冊) 國立歷史博物館
    中國古代石雕藝術 國立歷史博物館
    中國古代石雕藝術論集 國立歷史博物館
    佛雕之美-北朝佛教石雕藝術 國立歷史博物館
    佛雕之美-宋元木雕佛像精品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 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
    佛像之美 雄獅美術
    敦煌藝術 雄獅美術
    西域藝術 淑馨出版社
    中國古佛雕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中國佛教美術論文索引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中國美術全集-雕塑類 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古佛雕特展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佛教美術 東華書局
    中國美術史 東華書局
    佛像藝術/賴傳鑑 藝術家出版社
    敦煌藝術圖典 藝術家出版社
    法相之美 藝術圖書公司
    在龍背上-青藏高十年紀行 經典雜誌
    西藏文明之旅-岡底斯 象泉河夢幻 雄獅美術
    西藏文明之旅-古格王朝夕拾 大地地理
    藝術教育 www.artedu.cn/Article_Show.asp
    HIMALAYAN ART www.himalayanart.org/choose.cfm
    西藏唐卡藝術www.tienzin.idv.tw/tienzin10/
    江山多嬌 www.jsdj.com/luyou/lyzy/gdunhu
    中華文化 www.pep.com.cn/200406/ca515945
    國家地理 www.202.108.249.200/geography/spec
    洪恩在線 www.hongen.com/art/sjds/dzgds/
    龍門石窟 www.longmen.com/demo.html
    佛教藝術 www.fy.fjnet.com/barts.htm
    佛教藝術之旅 www.buddhanet.com.tw/gallery.h
    雲崗石窟 www.chinayungang.com/jmtp.htm
    鹿野苑 www.lyu.org.tw/l_home.htm
    收藏雲南之旅 www.travel.yninfo.com/rwdlzz/ytx/2
    論中國佛教的主要社會功能 www.staffweb.ncnu.edu.tw/hdcheng/p
    大紀元文化網 www.epochtimes.com/gb/1/9/22/c
    西藏之旅 www.xizang-zhiye.org/b5
    印度古文明佛教藝術 www.lama.com.tw/board/index.a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