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力仁 Li-Jen Hsu |
---|---|
論文名稱: |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Lai, Kuei-S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8 |
中文關鍵詞: | 李道平 、周易集解纂疏 、周易集解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4 下載:1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動機主要在於試圖透過清人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之研究,說明此書之重要性,並且藉以補足易學研究上的一個缺口。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是一部闡發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之易學著作。此書之完成,可以視為《周易集解》及其中所保存之漢人易學之文獻,在清代之研究成果,並且也是漢人易學之發揮論著。此書之價值可以由此確立,體現《周易集解》文獻本身,以及漢人易學內容等兩方面得到重視之證明。這便指出本文之研究動機主要是在於該書之文獻地位,是建立在《周易集解》以及《周易集解纂疏》之傳注、疏解之經典流傳關係上。
一、李道平論著
專著:
《周易集解纂疏》
《易筮遺占》
《詩旨述三》
《四書外義》
《理學正傳》
《讀經款啟錄》
《讀史款啟錄》
《款啟餘錄》
《喪禮從宜》
《安陸文獻考》
《安陸舊志刊補》
《鄖小紀》
合輯:
《有獲齋文集》(十卷)
二、古籍原典
1.(漢)鄭康成注,林忠軍校點,《易緯》附於《《易緯》導讀》末。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10月2刷。
2.(魏)王弼、(晉)韓康伯註,(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頁337。收入《周易注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初版三刷。
3.(清)黃宗羲著,《易學象數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四十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4.(清)惠棟著,《易漢學》,收入《叢書集成初編》457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
5.(清)張惠言著,《易學十書》,廣文編輯所編,台北市:廣文書局,1977年。
6.(清)胡祥麟撰,《虞氏消息圖說初稿》,北京:中華書局。收入《叢書集成初編》458冊。1985年版。
7.(清)李道平撰,(民)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初版,1998年12月2刷。
8.(清)李道平撰,《易筮遺占》,收於《周易集解纂疏》書末,頁739-757。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2刷。
9.(清)焦循著,《易學三書》(《易通釋》二十卷,《易章句》十二卷,《易圖略》八卷)。北京:中州出版社。2004年4月1刷。
10.(清)江藩撰,《國朝漢學師承記》,濟南市:齊魯書社,收入《二十五史外人物總傳要籍集成》,2000年。
11.(清)蔣炯等纂修,(清)李廷錫增纂,《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北府縣志輯十三‧道光安陸縣志‧安陸縣志補》,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影印,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初版。
12.(清)皮錫瑞撰,《經學歷史》。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0年11月初版四刷。
13.(清)張之洞撰,范希曾補正,《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1刷。
三、專書
1.王重民編,《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臺北市:國風出版社,1965年。
2.楊家駱主編、張其昀監修,《清人別集千種碑傳文引得及碑傳主年里譜 二十二卷》,臺北市:中國文化學院中國學術史研究所續修四庫全書編纂處,1965。
3.屈萬里著,《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4月初版。
4.張舜徽著,《清人文集別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5月成都2刷。
5.呂凱著,《鄭玄之讖諱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5月初版。
6.(清)徐世昌纂、周駿富輯,《清儒學案小傳》。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初版。
7.黃壽祺,張善文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一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2刷。
8.黃壽祺,張善文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二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1刷。
9.黃壽祺,張善文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三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1刷。
10.黃壽祺,張善文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四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1刷。
11.廖名春,康學偉,梁韋弦等著,《周易研究史》。長沙市:湖南出版社。1991年7月初版。
12.蕭元主編,廖名春副主編,《周易辭典》。北京市: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2刷。
13.陳祖武著,《清初學術思辨錄》。河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6月1刷。
14.李廉著,《周易的思維與邏輯》。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1刷。
15.錢寶琮著,《中國算學史》。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6月景印一版。
16.林忠軍著,《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初版1刷,1994年7月1刷。
17.劉玉建著《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
18.林忠軍著,《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二卷)。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7月初版1刷。
19.廖名春著,《帛書易傳初探》,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20.王俊義、黃愛平著,《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一刷。
21.馮時著,《天文學史話》。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22.李靈年,楊忠主編,《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鄭吉雄著,《清儒名著述評》。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4.鍾肇鵬著,《求是齋論稿(上,下)》。四川:巴蜀書社,2001年8月初版
25.李零著,《中國方術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8月2版2刷。
26.李零著,《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8月2版2刷。
27.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編,《清代學術論叢》(第一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28.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編,《清代學術論叢》(第一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初版。
29.馮時著,《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1 月1刷。
30.陳祖武著,《清儒學術拾零》。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2版1刷。
31.林存陽著,《清初三禮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32.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二輯)。山東: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出版年不詳。
33.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3月。
34.林慶彰、張壽安主編,《乾嘉學者的義理學》(上、下)。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2月初版。
35.郭康松著,《清代考據學研究》。武漢:崇文書局。2001年8月第1版,2003年5月2刷。
36.廬央著,《易學與天文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6月1版。
37.潘雨廷著,《周易表解》。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7月2刷。
38.汪學群著,《清初易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1刷。
39.張濤著,《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3月1刷。
四、期刊
1.陳槃撰,〈讖諱溯源〉,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分,1947年,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頁317-335。
2.黎凱旋撰,〈《書經》中的河圖洛書──附五行說〉,收入《中華易學》第一卷第四期,頁4-13,台北:中華民國河圖洛書學會期刊委員會,1980年6月。
3.林金泉撰,〈《周易》與陰陽五行思想〉,收入《孔孟月刊》,二十卷一期,頁4-9,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1981年9月。
4.高懷民著,〈西漢孟喜卦氣中的哲學性〉。收入《文藝復興》,第 154 期,頁18-29。台北市:文藝復興月刊編輯委員會,1984 年 7 月。
5.李翊灼撰,〈虞氏易旁通義舉例〉,收入《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二輯,頁154-164,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
6.沈瓞民撰,〈卦變釋例〉,收入《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二輯,頁187-202,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
7.丁培仁撰,〈《易乾鑿度》思想初論〉,收入《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三輯,頁504-514,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
8.鍾肇鵬撰,〈《周易乾鑿度》的哲學思想〉,收入《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三輯,頁514-526,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
9.錢穆著,〈《易傳》與小戴《禮記》中之宇宙論〉,原載《思想與時代》第三十四期(1944年5月)後收入黃壽祺,張善文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四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頁252-274,1990年5月一刷。
10.李周龍撰,〈從《周易》到《太玄》〉,收入《孔孟學報》六十期,頁73-112,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1990年9月。
11.柯資能撰,〈《周易》卦,爻辭數字通釋〉,收入《中國文化月刊》,174期,頁18-31。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社,1994年4月。
12.王新春撰,〈漢易「爻辰說」探微〉,收入《中國文化月刊》175期,頁39-66,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社,1994年5月。
13.王曉毅撰,〈從象數到本體──漢魏之際思維方式的演變〉,收入《哲學與文化》,二十二卷七期。頁628-637。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編輯委員會。1995年7月。
14.林麗真撰,〈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與朱熹對易“象”的不同看法說起〉,收入《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總24期),頁35-41。濟南市: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1995年。
15.劉正撰,〈陰陽學說溯源〉,收入《中華易學》,第十六卷十期,頁24-28。台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1995年12月。
16.劉正撰,〈陰陽學說溯源〉(續),收入《中華易學》,第十六卷十一期,頁25-29。台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1996年1月。
17.王新春撰,〈試論虞氏易學“旁通說”的易理內涵〉,收入《周易研究》,1996年第3期(總29期),頁6-18。濟南市: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1996年。
18.劉玉建撰,〈論虞氏易的震巽特變及權變〉,收入《周易研究》,1996年第3期(總29期),頁74-78。濟南市: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1996年。
19.郭彧著,〈《先天圖》淵源考〉,收入《國際易學研究》第二輯,頁233-256,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4月1刷。
20.劉玉建撰,〈五行說與京房易學〉。收入《周易研究》,第4期(總30期),頁1-11轉56。濟南市: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1996年。
21.羅福惠著,〈湖北近三百年學術文化(七)〉,收入《湖北文獻》,122期,頁8-13,台北:湖北文獻社,1996年12月。
22.趙建偉撰,〈乾坤道論〉,收入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頁67-84。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1月。
23.徐興無撰,〈讖諱文獻與戰國秦漢間的道家〉,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頁269-283。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1月。
24.周立升撰,〈析鄭玄宇宙生成與衍化的象數模式─兼談鄭注《乾鑿度》所透顯的道家思想〉,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頁284-312。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1月。
25.周立升撰,〈虞翻的易說與老學〉,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三聯書店,頁313-323,1998年1月。
26.張善文撰,〈論王弼易學之時代精神與歷史意義〉。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頁324-351。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1月。
27.王樹人撰,〈「易之象」及其現代意義論綱〉。頁284-296。收入《國際易學研究》第四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年6月1刷。
28.田永勝撰,〈論王弼易學對兩漢象數易學的繼承〉,收入《周易研究》,頁 11-22,1998 年 8 月第3期。
29.〔意大利〕蒂齊安那‧李被耶絡(Tiziana Lippiello)撰,〈讖緯的不明起源和發展:從方士的傳統到漢代正統文化〉。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輯,頁265-276,1999年3月。
30.吳桂就撰,〈陰陽五行:萬物交感的變異觀念〉。收入《方位觀念與中國文化》,頁3-184。2000年1月。
31.張其成撰,〈漢代象數學家的人文情懷〉,收入《周易研究》,頁 66-71 轉 81。2000年第1期(總43期)。2000年 2月。
32.高懷民撰,〈西漢孟喜改列卦序中的哲學思想〉。收入《周易研究》,2000年第 2期(總44期),頁 14-21。2000年5月。
33.楊自平撰,〈《易經》「升降」與「反對」兩種卦變義例的考察〉收入《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七期,頁467-49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9月。
34.汪顯超撰,〈《河圖》五行數與《周易》四象數之間的關係〉。收入《周易研究》,頁79-84。2001年第1期(總47期)。2001年2月。
35.趙雅博撰,〈京房的陰陽五行八卦思想〉。收入《秦漢思想批判史(下冊)》,頁137-146。2001年10月。
36.周立升撰,〈鄭玄關於宇宙生成與演化的象數理論〉。收入《兩漢易學和道家思想》,頁 134-165。2001年11月。
37.鄭吉雄著,〈從經典詮釋的角度論儒道《易》圖的類型與變異〉,收入《人文學報》第二十四期,頁93-184,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2001年12月。
38.周立升撰,〈京房象數易學探微〉。收入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頁40-79。2003年3月初版。
39.林忠軍撰,〈鄭玄易與兩漢易學思潮〉。收入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頁80-93。2003年3月初版。
40.蕭漢明撰,〈虞翻易學與《周易參同契》〉。收入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頁94-114。2003年3月初版。
五、博碩士論文
1.徐芹庭撰,《漢易闡微》,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73年。
2.江弘遠撰,《惠棟易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5月。
3.江婉玲撰,《易緯釋易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4.孫劍秋撰,《清代吳派經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12月。
5.許維萍撰,《宋元易學的復古運動》,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
6.楊依純撰,《周易說卦傳思想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7.唐玉珍撰,《《左傳》、《國語》引《易》考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8.王宏仁撰,《張惠言易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5月。
9.張青松撰,《杭辛齋《易》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0.楊淑瓊撰,《虞翻《易》學研究--以卦變和旁通為中心的展開》,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1.吳志鴻撰,《兩漢哲學中宇宙論思想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12.廖婉利撰,《虞翻易學思想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3.康全誠撰,《清代易學八家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14.張敏容撰,《毛奇齡易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六、學術會議論文
1.劉大鈞編,《大易集述》,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10月第一次印刷。(中國周易學會、山東大學易學研究中心主辦之「第三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第五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7年11月。
3.馮時,「中央與四方」學術演講會議資料,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年10月9日。
七、網站資料
1.劉彬撰,〈「月體納甲」說考〉,見河南省社科院資訊中心網站:http://www.hnass.com.cn/zzxk/200304/no1-35.htm,上傳日期:2003年9月7日。
2.陳仁仁撰,〈李鼎祚易學思想述評〉,見山東大學易學中心網站:http://zhouyi.sdu.edu.cn/xueshudongdai/chenrenren3.htm,日期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