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怡宏
論文名稱: 獨抒性靈的生命對話—論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指導教授: 黃慶萱
Huang, Qing-X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袁宏道晚明性靈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81下載:19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性靈」是晚明時期的重要思想,它的提出有著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素,而各家對此思想的解說也就成了袁宏道性靈說的基礎,並成了晚明時期的另一股風潮。而袁宏道的性靈說除了受當時人的影響外,其生命歷程中,對前人的追尋更使其內涵豐富﹕莊子游樂的原型、陶淵明任真的表率、白居易適意的象徵、蘇軾範式的指歸,都成為袁宏道文學思想演變的重要人物。另一方面,禪學的進展也適度地改變性靈說的面貌,袁宏道從早期的狂禪,至最後的隨緣任運,隨著不同的階段使其思想展現狂放與回歸的特質。前人的典範與袁宏道生命思想的演變令性靈說的「真」有著前後期之別,其與「變」的關係突出蘇軾的地位,與「俗」的關係顯示白居易的影響。而性靈中的「真」本是為反復古之模擬而提出,因此袁宏道也從歷史流變的角度敘述「無法」的創作原則,更標舉「趣」「韻」的重要。至生命的最後階段,更因此了悟「學」的重要,而「去學」使他回歸陶淵明的質與淡,並以陶淵明的創作思想風格完成性靈說的最高境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概況………………………………………………………1 第三節 研究方法………………………………………………………………3 第二章 典範的選擇…………………………………………………………4 第一節 莊子——游樂的原型………………………………………………4 一、獨而狂……………………………………………………………………5 二、游而適……………………………………………………………………10 三、趣而樂……………………………………………………………………17 第二節 陶淵明——任真的表率……………………………………………25 一、隱者之風…………………………………………………………………24 二、生活態度…………………………………………………………………36 第三節 白居易——適意的象徵 …………………………………………45 一、吏隱 ……………………………………………………………………46 二、學佛 ……………………………………………………………………55 第四節 蘇軾——範式的指歸………………………………………………60 一、人格精神…………………………………………………………………61 二、文學崇拜…………………………………………………………………68 第三章 儒、釋、道的融通………………………………………………81 第一節 狂禪 ……………………………………………………………81 一、學禪因緣 ………………………………………………………………81 二、禪學思想 ………………………………………………………………84 (一)、以華嚴判攝禪宗…………………………………………84 〔二〕、馬祖禪的影響…………………………………………………90 第二節 禪淨雙修………………………………………………………… 95 一、前期的消解………………………………………………………………96 二、悟的持進………………………………………………………………100 三、融禪入淨………………………………………………………………104 第三節 隨緣禪 …………………………………………………………111 一、省思回歸………………………………………………………………111 二、任運自在………………………………………………………………113 第四節 三教融合…………………………………………………………118 一、佛、儒融合……………………………………………………………121 二、佛、道融合……………………………………………………………125 三、佛、儒、道融合………………………………………………………131 第四章 理論的意蘊 ………………………………………………………133 第一節 風潮的反撥………………………………………………………133 一、俗的開拓………………………………………………………………133 二、變的追求………………………………………………………………139 第二節 性靈的內涵………………………………………………………151 一、通觀的視野……………………………………………………………152 (一)、史的考察…………………………………………………………152 (二)、新的超越…………………………………………………………155 二、率性的表露……………………………………………………………158 (一)、情真………………………………………………………………158 (二)、趣韻………………………………………………………………165 第三節 境界的昇華………………………………………………………169 一、質的根基………………………………………………………………169 二、淡的極致………………………………………………………………175 第五章 結論…………………………………………………………………181 參考書目……………………………………………………………………183

    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籍部分
    先秦‧莊子撰、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灣﹕群玉堂發行,1991年10月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灣﹕藝文出版社,1982年
    漢‧班固﹕《前漢書》,台灣﹕成文出版社,1971年10月
    晉‧陶淵明、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大陸﹕中華書局,1999年6月
    梁‧鍾嶸:《詩品》,台灣﹕商務出版印書館,1983年
    唐‧白居易、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大陸﹕中華書局,1996年2月
    宋‧蘇軾撰、傅成穆儔標點﹕《蘇軾全集》,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宋‧蘇軾撰、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台北﹕華正書局,1990年3月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南京﹕江蘇古籍,1998年12月 《宋詩話全編》
    宋‧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南京﹕江蘇古籍,1998年12月 《宋詩話全編》
    宋‧普濟集:《五燈會元》(《卍續藏經第138冊》),台北:新文豐,1976年12月
    宋‧蘊聞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台北﹕新文豐,1959年1月
    宋‧普濟《五燈會元》,台灣﹕新文豐出版,1983年7月
    明‧李贄 《焚書‧續焚書》,台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明‧袁宏道:《袁宏道集》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7月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錢伯城箋校,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胡廣等纂修﹕《四書大全》,大陸﹕山東友誼書社,頁1989年7月
    清‧陶澍校註:《靖節先生集》 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年9月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台灣﹕廣文書局,1962年8月
    清‧丁仲祐編訂﹕《清詩話》下,台灣﹕藝文印書館,1971年10月
    澄觀:《華嚴法界玄鏡》(《大正藏》,冊45),台北,新文豐,1959年
    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傳燈錄》(《大正藏》卷51,台北:新文豐,1959年1月
    《黃宗羲》全集,大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大陸:中華書局,1985年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台灣﹕弘文館編輯,1986年4月
    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0月
    二、評論部分(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于化民:《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2月
    《中國文學研究》,大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中國禪學研究》第四集,大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全國第八次蘇軾研討會論文集》,大陸: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明代論著叢刊》第二輯,台灣: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76年
    木齋:《蘇東坡研究》,大陸:廣西師範大學,1998年8月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台灣:高雄復文書局,2000年
    王國瓔:《陶淵明論析》,台灣:允晨文化,1999年9月
    王樹海:《禪魂詩魄》,大陸:知識出版社,2000年3月
    左東嶙:《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大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
    弘學編著《凈土探微》,大陸:巴蜀書社,1999年9月
    田素蘭:《袁中郎文學研究》,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3月
    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大陸:中華書局,1987年
    任訪秋:《袁中郎研究》,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
    成復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大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
    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大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
    伽達默爾著,王才勇譯:《真理與方法》,大陸:遼寧出版社,1987年。
    吳光 主編:《陽明學研究2》,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吳光主編:《陽明學研究》,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吳兆路:《中國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台灣:文津出版社,1995年1月
    吳承學:《旨永神遙明小品》,大陸: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
    吳建國:《雅俗之間的徘徊》,大陸:岳麓書社1999年11月
    吳調公、王愷:《自在 自娛 自新 自懺―晚明文人心態》,大陸: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李建中:《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大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李淼主編、吳立民顧問:《中國淨土宗大全》,大陸﹕長春出版社,1996年2月
    佟培基:《中國古典文學論考》,大陸: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周志文:《晚明學術與知識份子論叢》,台灣:大安出版社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大陸:東方出版社,1997年8月
    周群: 《袁宏道評傳》,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周群: 《儒釋道與晚明文學思潮》,大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3月
    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大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5月
    宗密: 《注華嚴法界觀門》《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二卷第二冊,台灣:中華書局1983年
    尚永亮、李乃龍﹕《浪漫情懷與詩化人生》,台灣: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
    林庚:《中國文學簡史》,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邱敏捷:《參禪與念佛》,台灣: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3月
    洪修平:《中國禪學思想史綱》,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洪修平:《中國禪學思想史綱》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孫以明主編:《中國文化與古典文學》,大陸: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袁乃玲:《袁中郎研究》,台灣:學海出版社,1981年5月
    袁行霈:《陶淵明研究》,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
    馬自立:《清淡的歌吟》,大陸: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台灣: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6月
    崔大華:《莊學研究》,大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張汝倫:《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解釋學》,大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
    張國光 黃清泉主編﹕《晚明文學革新派公安三袁研究》,大陸:華中師大出版社,1987年
    張皓:《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大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張夢新主編:《中國散文發展史》,大陸: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6年12月
    郭預衡:《中國散文簡史》,大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
    野上俊靜等著、釋聖嚴譯:《中國佛教史概說》,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引馳:《莊學文藝觀研究》,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3月
    陳怡良:《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9月
    陳東有:《人欲的解放》,大陸: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7月
    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大陸: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陳美利:《陶淵明探索》,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年6月
    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大陸:學林出版社,1997年9月
    傅衣凌主編 楊國楨 陳支平著:《明史新編》,台灣:聯經出版事業,1999年9月
    傅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9月
    復旦大學主編:《中國文學研究地一輯》,大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馮達文:《宋明新儒學略論》,大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黃卓越:《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大陸: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
    黑格爾:《美學》,大陸:商務印書館
    楊德本:《袁中郎文學思想》,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10月
    董群:《祖師禪》,大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2月
    福善日錄、通炯編輯:《憨山老人夢遊集》,台北:新文豐,1973年6月
    趙伯陶:《明清小品》,大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趙治中:《陶淵明論叢》,大陸: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1月
    趙樹功:《中國尺牘文學史》,大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潘桂明:《中國居士佛教史》,大陸: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9月
    潘運告:《沖決名教的羈絡—陽明心學與明清文藝思潮》,大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稽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大陸: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
    蔡鍾翔、曹順慶:《自然 雄渾》,大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鄧安生:《陶淵明新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魯迅全集》第六卷,大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謝思煒:《禪與中國文學》,大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3年12月
    顏崑陽:《莊子藝術精神析論》,台灣:華正書局,1985年7月
    魏道儒:《中國華嚴宗通史》,大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魏道儒:《中國華嚴宗通史》,大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魏道儒:《中國禪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顧偉康:《禪凈合一流略》,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11月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1月
    三、論文部分
    鄭真熙:《馬祖道一及其禪學思想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5月。
    王頌梅:《明清性靈詩說》,東吳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6月
    朴鍾學:《公安派文學思想及其背景研究》,台大中文碩士論文,1988年6月
    李愚一:《袁中郎小品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碩士論文,1986年
    林正三:《歷代詩論中「法」觀念之探究》,台灣大學中文碩士論文,1985年7月
    林美秀:《袁中郎的思想與實踐》,高師大博士論文,1997年3月
    高八美:《袁中郎及其小品文研究》,輔大中文碩士論文,1978年5月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台大中文博士論文,1987年7月
    陳成文:《明代復古派與公安派詩史觀之比較》,政治大學中文碩士論文,1993年
    陳萬益:《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台大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
    四、期刊部分
    方瑜 :〈袁中郎的小品文 〉, 《古今文選註》, 國語日報社 總954
    王友勝:〈明人對蘇詩的接受歷程及其文化背景〉,《南昌大學學報》, 2000年7月
    王成 :〈晚明新派文士貴真論的審美考察〉,《淮北媒師院學報》,2000年5月
    王承丹:〈試論袁宏道前期的詩文理論〉,《齊魯學刊》,1997年6月
    王承丹:〈雖好之,不學之——試論公安三袁對李贄的矛盾態度〉,《臨沂師範學院學報》, 2000年4月
    丘振聲:〈袁宏道的山水美學觀〉,《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4月
    左東嶙 :〈從良知到性靈——明代性靈文學思想的演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3月
    左東嶙:〈從憤世到自適―李贄與公安派人生觀、文學觀的比較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二期
    任維焜:〈袁中郎評傳〉, 《 師大國學叢刊》, 第一卷 第三期
    任維焜:〈袁中郎評傳〉, 《師大月刊》 , 第二期
    吳兆路:〈公安派與陽明後學〉,《浙江學刊》,1995年 第二期
    吳兆路:〈性靈學說與地域文化〉,《文學評論》,1995年4月
    吳兆路:〈試談公安派的性靈說〉,《蘭州大學學報》,1993年 第一期
    吳承學、董上德:〈明人小品述略〉,《中山大學學報》,1994年第二期
    吳琦 :〈論晚明異端思想的社會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2000年7月
    吳調公:〈論公安派三袁文藝思想之異同〉,《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1月
    李旭 :〈論趣的文化根源〉,《齊魯學刊》, 2000年第二期
    李善奎:〈古代詩人中的居士及其精神解脫〉,《濟寧師專學報》,第二十卷第一期
    李劍鋒:〈論袁宏道的遊記〉,《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一期
    劭紅: 〈袁中郎文學觀的剖析〉,《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二卷 第一期
    周延良:〈人性復歸的追尋與審美思辨的困擾―袁宏道趣、真、質文化內涵考論〉,《山西大學學報》,1994年第一期
    周明初 袁宏道﹕〈適意與避世〉,《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 第一期
    周群:〈融通儒佛的焦竑文論〉,《蘇州大學學報》,1999年3期
    周質平:〈評公安派之詩論〉, 《中外文學》, 第十二卷 第十期
    孟祥榮、毛洪文:〈公安派形成時間和原因的考察〉, 《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0年9月
    孟祥榮:〈公安三袁與李贄〉 , 《孔孟學刊》, 第三十八卷 第十二期
    孟祥榮:〈袁宏道的矛盾人格〉,《文學遺產》,1992年3月
    易聞曉:〈袁宏道―從性情到文學的自適〉,《齊魯學刊》,2000年1月
    易聞曉:〈晚明士夫禪學的典型個案―論袁宏道的禪學思想〉,《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一期
    邱敏捷:〈袁宏道的文學與禪〉, 《中國文化月刊》,170卷
    金庭希:〈袁宏道性靈說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5月
    阿英 : 〈袁中郎與政治〉, 《袁宏道傳記資料》(三), 天一出版社
    姚文放:〈中國十七世紀的懺悔錄——袁宏道美學觀念的蛻變解析〉,《江漢論壇》,1990年四月
    姚文放:〈論公安派的美學思想〉,《晉陽學刊》,1990年 第五期
    胡健:〈論明清情欲美學思潮〉,《西北師大學報》, 2000年9月
    孫書磊:〈從矯枉過正到自我修正——明代文論中的一個特異現象〉,《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2月
    徐國華:〈湯顯祖的「至情說」和「靈氣說」再評價―兼與袁宏道的「性靈說」比較〉,杭州師專學報,2000年9月
    馬美信:〈論公安派與竟陵派的分歧〉,《復旦學報》,1985年5月
    馬悅寧:〈論詩味理論的源起與發展〉 ,《蘭州大學學報》, 1999年2月
    張中行:〈公安派及其散文〉,《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3年6月
    張建業:〈李贄與公安三袁〉,《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 第二期
    張國儒:〈袁中郎的性靈說及其小品文創作〉,《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10月
    張智輝:〈格式塔心理學與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美學特徵〉,《陝西師大學報》,1995年3月
    張微:〈公安派的文學創作論與莊子美學〉,《武漢大學學報》,1995年3月
    張德建:〈小品的突破與侷限〉,《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四期
    梁容若:〈袁宏道生平和作品〉, 《書和人》, 第123期
    郭順玉:〈袁宏道的詩文觀與老莊思想〉,《上饒師專學報》, 1999年8月
    陳文新:〈公安派詩學的重新考察〉,《社會科學研究》, 2000年4月
    陳宗敏:〈袁中郎的思想與作品〉, 《書和人》, 第253期
    陳望衡:〈論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真」〉,《學術月刊》, 1998年第四期
    傅小凡:〈從獨抒性靈到無欲無我——論袁宏道思想的轉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二期
    喬力:〈明詩正變論:有關衍展進程的描述及文化特質之剖析〉,《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8年9月
    景延安:〈論袁宏道性靈說的美學特質〉,《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1995年3月
    賀付開:〈論袁宏道的審美觀及其遊記藝術〉,《中國文學研究》 第二期
    馮乃康:〈世俗、趣味、率性——袁宏道的山水遊記〉,《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年 第六期
    黃亞卓:〈試論陶淵明詩歌「真」的美學蘊味〉,《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3月
    黃南珊:〈二袁性靈論的情感美學蘊涵〉,《人文雜誌》, 1997年6月
    廖文婷:〈「蓋天蓋地」與「蘊藉風流」―淺析袁宏道與袁枚性靈之不同〉,《上海大學學報》, 1998年6月
    裴世俊:〈公安派驟衰原因試探〉,《江漢論壇》,1987年11月
    赫樸寧:〈明代前後七子與公安派的對立互補及清代神韻說的確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8月
    趙國乾:〈古典美學範疇「趣」的破譯〉,《許昌師專學報》, 1996年第四期
    鄢傳恕:〈胡適與公安派〉,《荊州師專學報》,1996年第六期
    劉中光:〈袁中郎山水小品論〉,《聊城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第二期
    劉再華:〈袁宏道性靈說論評〉,《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1998年 第二期
    劉婉華:〈解釋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華南理工大學學報》, 2000年6月
    劉曉林:〈詩趣的美學內涵與特徵〉 ,《中國文學研究》, 1998年第一期
    樊美筠:〈明代的審美世俗化運動及其啟示〉,《浙江學刊》, 1998年第二期
    歐陽小桃:〈從陶淵明的歸隱看魏晉士人的價值觀〉,《九江師專學報》,1983年1期
    鄭明娳:〈從異端出發——晚明社會與「公安派」文學〉,《聯合文學》 第七卷 第八期
    蕭登福:〈公安派文學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十二卷 第四期
    關道雄:〈論晚明公安派文論的新變思想〉,《南京大學學報》,1999年 第二期
    蘇蔓:〈試論蘇軾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9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