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戴繼宗
DAI,JI-ZONG
論文名稱: 羅丹的象徵主義世界─從青銅時代到巴爾札克紀念碑的發展
指導教授: 王哲雄
Wang, Zhe-Xi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畢業學年度: 7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59
中文關鍵詞: 羅丹象徵主義雕塑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研究羅丹第一件重要的作品「青銅時代」,到他最純粹、最具現代性的大
    作「巴爾札克紀念碑」的發展過程,藉以探討他的藝術中所存在的象征主義,并確立
    他在十九、二十世紀更迭的藝術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論文首先在導論中指出,由於羅丹所生存的時代背景,以及他龐大的作品數量、多
    樣的媒材、獨特的表現方式、意義含糊的主題,使得他的藝術具有多樣性的風格,也
    導致他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曖昧不明。因此,本論文從羅丹主要作品的發展過程,確實
    掌握羅丹藝術的本質,解決羅丹在藝術史上的問題。
    論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討十九世紀自昂熱的大衛以來,雕塑中的自然主義的發展、羅丹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的學習和訓練,以及在長期艱苦狐獨的磨煉之后,「青銅時代」所
    展現的成果和意義。
    論文的第二章主要探討羅丹如何在「地獄門」上結合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和建築、
    哥德時代的法國建築、但丁和波萊爾的詩,以及他所創造之富表現力和生命力的人體
    ;接著探討羅丹從但丁的「神曲」轉移至波特萊爾的「惡之華」,重新面對生命,運
    用自己獨特的制作方式與風格,創造出具有意義與象征之現代地獄。
    論文的第三章主要探討1880年代羅丹開始制作的兩件主要的紀念碑:「卡萊市民」和
    「維克多‧雨果紀念碑」。前者以中世紀卡萊市的英雄故事為背景,然而羅丹的表現
    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將他們拉近到我們生活的空間,創造最真實、最富生命力的表現
    ;在后者,雖然羅丹運用傳統諷喻的表現方式,但是他創造最基本的創造象征,融合
    了自己和雨果的創造觀念。
    論文的第四章主要探討羅丹1890年代制作的「巴爾札克紀念碑」,累積圖像資料,捕
    捉巴爾札克真實的面貌,然而這座紀念碑的表現超越表面的寫實,率直地表現這位偉
    大作家的靈魂,亦成為他個人精神的紀念碑。
    從「青銅時代」到「巴爾札克紀念碑」,可以證實羅丹從寫實到象征的發展,即使在
    最寫真的「青銅時代」,亦不放棄賦予作品更多的思想和意義。他的作品并不僅止於
    表面的再現,而是企圖捕捉物體表面之下的內在真實。他認為最純粹的杰作必須將形
    式、線條和顏色融化為思想與象征;對他而言,作品的一切都是思想,一切都是象征
    。本論文因此認為羅丹與莫內和左拉一樣,對象征主義的運動有重大的貢獻,也唯有
    切實掌握羅丹藝術中的思想與象征,才能確實掌握羅丹藝術的本質。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