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莉婷
CHEN, LI-TING
論文名稱: 宋代家訓之女子教育觀研究
The Study of Women Education in Family Aphorisms of Sung Dynasty
指導教授: 伍振鷟
Wu, Chen-Ts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宋代家訓女子教育德行貞節智識
英文關鍵詞: Sung Dynasty, family aphorisms, women education, virtue, virginity, knowled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0下載:1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論文以宋代家訓為材料,並以當時婦女地位和社會生活為背景,探討其所呈現的女子教育觀點。又因家訓多具有承繼性質,故又與唐代家訓《女論語》和《女孝經》比較。
首先,透過當時的政教社會、儒學思想、家族組織、婦女生活等實際概況,發現當時婦女的社會地位受禮法的影響,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總體而言,宋代婦女在家族中的角色與地位仍受到相當的重視。
其次,家訓作品所呈現的女子教育觀,分為德行觀、貞節觀、智識觀分析,發現當時家訓對於婦女的言行舉止有諸多禮法的規範,而婦女在家族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也日漸重要。又再與唐代相關作品比較,也可以清楚看到與傳統觀點的承襲之處。
最後,宋代家訓所呈現的女子教育觀,對現今教育的啟示,在於對女性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的重視,期望藉由回顧過去,締造兩性平等的社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family aphorisms of the Sung Dynasty, which are the family’s traditional injunctions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First, the viewpoints of women education are explored by their status and life in the society. However, the educational ideas in the family aphorisms are continuous, so they are compared with the family aphorisms of the Tang Dynasty such as“ Analects for Women ”and‘“Cannon of Filial Piety for Women”.
Second, it is found that the female status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and lowered increasingly after being discussed the realities of politics, education, society, Teaching of Confucius, family organizations, and women life at that time. However, in a word, women roles and status in the family were still thought highly in the Sung Dynasty.
Third, the viewpoints of women education in the family aphorisms which are analyzed from the different viewpoints of virtue, virginity, and knowledge for women words and deeds were normalized by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and women roles and status in the family were important day by day. Further more, after being compared with the family aphorism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viewpoints were infected by them.
Finally, the viewpoints of women education in Sung Dynasty make us to think highly of women self-identity and self-realization. To create an equal society for gender through retracing the past is expected.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宋代的歷史背景...................................13 第一節 政教社會概況.............................13 第二節 儒學思想概況..............................17 第三節 家族組織概況..............................23 第四節 婦女生活概況............................27 第三章 宋代家訓作品中女子教育的內容.....................41 第一節 史料概述.................................41 第二節 體例分類.................................52 第三節 內容分析.................................57 第四章 宋代家訓作品中女子教育的教化觀...................61 第一節 德行觀....................................61 第二節 貞節觀...................................81 第三節 智識觀....................................87 第五章 宋代家訓作品中女子教育觀的綜合比較................91 第一節 兩宋家訓作品的比較.......................91 第二節 與唐代家訓主要相關作品的比較..............96 第六章 結論..........................................121 附錄...................................................125 附錄一 宋代家訓作品史料概覽表..........................125 附錄二 《家山圖書》所載之女子教育觀圖畫內容............134 附圖1 〈昏禮親迎之圖〉.......................134 附圖2 〈本宗五服圖〉..........................134 附圖3 〈妻為夫黨圖〉............................135 附圖4 〈外祖母妻室黨服圖〉....................135 附圖5 〈丈夫喪次、喪服之圖〉...................136 附圖6 〈童子服用圖上〉..........................137 附圖7 〈童子服用圖下〉..........................137 附圖8 〈婦事舅姑圖〉............................138 附圖9 〈敦牟巵匜圖〉............................138 附圖10 〈衿鞶篋笥楎椸圖〉.....................139 附圖11 〈子婦嘗藥圖〉..........................139 徵引書目...............................................141 表目次 表2-1 宋代男女伎藝人之比數對照表.......................34 表3-1 宋代家訓作品之女子教育觀體例分類表................52 表3-2 司馬光《家範》所載歷代賢良婦女統計表...............55 表3-3 劉清之《戒子通錄》卷八所載歷代賢良婦女統計表.......55 表3-4 方昕《集事詩鑒》所載歷代賢良婦女統計表...........56 表3-5 宋代家訓作品中女子教育的教化對象統計表...........57 表3-6 宋代家訓作品中女子教育的教化項目統計表............59 表5-1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為女之道比較表.........97 表5-2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為妻之道比較表........98 表5-3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為婦之道比較表.........99 表5-4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為母之道比較表.......100 表5-5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睦親之道比較表.......101 表5-6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婦言比較表............102 表5-7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德行觀的婦功比較表............102 表5-8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貞節觀的禮別男女比較表.......103 表5-9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貞節觀的內外防閑比較表.......104 表5-10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貞節觀的守節比較表..........105 表5-11 宋代家訓與《女論語》智識觀比較表................106 表5-12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為女之道比較表.......107 表5-13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為妻之道比較表.......108 表5-14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為婦之道比較表......109 表5-15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為母之道比較表......111 表5-16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睦親之道比較表......112 表5-17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婦言比較表...........112 表5-18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德行觀的婦功比較表...........113 表5-19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貞節觀的禮別男女比較表.......114 表5-20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貞節觀的守節比較表..........115 表5-21 宋代家訓與《女孝經》智識觀比較表................115

壹、基本文獻(依年代排序)
不著撰人:《孝經》,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
館,1967年版。
漢‧毛光傳:《毛詩》,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67年版。
漢‧班昭:《女誡》,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北:
鼎文書局,1985年版。
漢‧鄭玄注:《儀禮》,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67年版。
漢‧戴德:《大戴禮記》,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台北:台灣商務
印書館,1967年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
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年不詳。
唐‧宋若昭:《女論語》,收於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
規》。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年版。
唐‧侯莫陳邈妻鄭氏:《女孝經》,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
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不著撰人:《名公書判清明集》,收於《四部叢刊續編》。台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版。
宋‧不著撰人:《家山圖書》,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方昕:《集事詩鑒》,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王珪:《華陽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司馬光:《家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司馬光:《書儀》,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司馬光:《涑水家儀》,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朱熹:〈與陳師中〉,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
北:鼎文書局,1985年版。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
務印書館,1967年版。
宋‧朱熹:《性理會通》,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
北:鼎文書局,1985年版。
宋‧朱熹:《近思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朱熹:《家禮》,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朱熹集註、清‧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學庸》。台北:啟明
書局,出版年不詳。
宋‧余靖:〈女訓約言〉,收於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
規》。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年版。
宋‧吳自牧:《夢粱錄》。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版。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李昌齡:《樂善錄》,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
北:鼎文書局,1985年版。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沈括:《夢溪筆談》,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車若水:《腳氣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敦頤:《太極圖》,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敦頤:《通書》,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煇:《清波別志》,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應合:《景定建康志》,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版。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徐積:《節孝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袁采:《袁氏世範》,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袁褧:《楓窗小牘》,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高承:《事物紀原》。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梅堯臣:《宛陵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陳亮:《陳亮集》。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版。
宋‧陳造:《江湖長翁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黃庭堅:〈寄別陳氏妹〉,收於王惠黎:《五倫詩選》。台中:中庸
書館,1963年版。
宋‧黃巖孫:《仙溪志》,收於中國地志研究會編:《宋元地方志叢書續
編(下冊)》。台北:大化書局,1990年版。
宋‧葉夢得:《石林家訓》,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宋‧葉夢得:《石林家訓要略》,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宋‧趙鼎:《家訓筆錄》,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劉清之:《戒子通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歐陽修、宋祈:《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版。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
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宋‧歐陽修:《歸田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蔡襄:《蔡忠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宋‧鄭俠:《西塘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謝深甫等:《慶元條法事類》。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76年版。
宋‧竇儀:《宋刑統》。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宋‧蘇洵:《嘉祐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67年版。
宋‧蘇軾:《東坡詞》,收於明‧毛晉編:《宋六十名家詞》。台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版。
元‧白珽:《湛淵靜語》,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元‧脫脫等:《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版。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收於《四部叢刊三編子部》。台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上)(下)》(點校本)。台北:文史哲出版
社,1990年版。
清‧徐松纂輯:《宋會要輯稿》。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版。
清‧陳壽祺等:《福建通志》。台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
版。
清‧趙翼:《陔餘叢考》。台北:世界書局,1960年版。
清‧錢詠:《履園叢話》。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版。
貳、近人著作(依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李文治、江太新:《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00。
李弘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的家庭與家族〉,收於杜正勝主編:《中
國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與吾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
周愚文:《中國教育史綱》。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
林瑞翰:〈轉變與定型:宋代政治、社會的歷史特色〉,收於國立臺灣大
學歷史學系主編:《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0。
芮逸夫:《中國民族之文化論稿(中)》。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柳立言:〈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收於國立編譯館主編:《宋代
研究集第二十五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台北:鼎文書局,1973。
苗春德主編:《宋代教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
徐少錦、陳延斌、范橋、許建良主編:《中國歷代家訓大全(上)(下)》。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
徐秉愉:〈正位於內------傳統社會的婦女〉,收於杜正勝主編:《中國
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與吾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
徐揚杰:《中國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徐揚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95。
祝瑞開主編:《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袁俐:〈宋代女性財產權述論〉,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
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張邦煒:〈宋代婦女的再嫁問題與社會地位〉,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
婦女史論集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陳安仁:《中國農業經濟史》。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陸林主編:《中華家訓大觀》。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傅樂成:《中國通史(下)》。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5。
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
程方平、畢誠:《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馮爾康:《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馮端龍、詹杭倫主編:《華夏家訓》。成都:天地出版社,1995。
黃嫣梨:〈中國婦女教育之今昔〉,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
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楊渭生:〈試論宋代新儒學的形成與發展〉,收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編:《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0。
賈伸:〈中華婦女纏足考〉,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
北:牧童出版社,1979。
劉靜貞:〈女無外事?------墓誌碑銘中所見之北宋士大夫社會秩序理
念〉,收於國立編譯館主編:《宋代研究集第二十五輯》。台北:國
立編譯館,1995。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閻愛民:《中國古代家教》。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薛仲三、歐陽頤編定:《兩千年中西曆對照表》。台北:華世書局,
1977。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南:僶勉書局,1978。
Tao, Chia-lin Pao, “ Women and Jealousy in Trtaditional
China. ”收於《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二、學位論文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未出版。
李憶湘:《兩漢魏晉女教「四德」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9,未出版。
林春梅:《宋代家禮、家訓的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0,未出版。
林偉琤:《唐代家訓所表現的女子教育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2001,未出版。
姜賢敬:《中韓女誡文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0,未出版。
徐秀芳:《宋代氏族婦女的婚姻生活------以人際關係為中心》。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未出版。
游惠遠:《宋代婦女地位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未出版。
萬靄雲:《宋代命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 ,未出版。
三、期刊論文
李貞德:〈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台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
(1945-1995)〉。《新史學》第七卷第二期,1996。頁139-179。
周法高:〈家訓作品的源流(上)〉。《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二期,
1950。頁1-5。
周法高:〈家訓作品的源流(中)〉。《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三期,
1950。頁88-94。
周法高:〈家訓作品的源流(下)〉。《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四期,
1950。頁111-116。
孫慧敏:〈桎梏中的自在------學界對傳統時期中國婦女教育史的研
討〉。《近代史學會通訊》第八期,1998。頁59-69。
張艷國:〈簡論中國傳統家訓的文化意義〉。《中州學刊》第五卷,
1994。頁99-104。
盧建榮:〈從在室女墓誌看唐宋性別意識的演變〉。《台灣師範大學歷史
學報》第二十五期,1997。頁15-4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