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育榕 |
---|---|
論文名稱: |
戰後臺灣綠茶產業之研究(1948-2005) Study on The Industry of Green Tea in Taiwan after World War II(1948-2005) |
指導教授: | 張炎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2 |
中文關鍵詞: | 戰後臺灣茶業 、臺灣綠茶 、三峽綠茶 、港口茶 、蜜香綠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85 下載:4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自1860年代以來,即以烏龍茶(Formosa Oolong Tea)寫下外銷上的第一章。進入日治時代後, 1901年出現疑為日本綠茶轉口臺灣輸出中國之記錄。1904年,為滿足在臺日人慣飲綠茶的需求,於今苗栗縣三義進行綠茶製造講習,是為臺灣綠茶製造的正式開始。這段時期的臺灣綠茶屬於日本式煎茶(sencya)。1930年代,臺灣因應滿州市場需求,引進製造大方茶與毛峰茶技術,生產這兩種茶類銷往滿州。
1948年,英商協和洋行與上海商人唐季珊等人引進中國炒菁技術,來台生產眉茶(Mee Tea)、珠茶(Gunpowder Tea)外銷北非摩洛哥、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為了有利外銷,臺灣業者先後成立中華綠茶聯合公司、合群茶業公司……等聯合公司。其後因政府取消鼓勵、中國綠茶低價競爭、臺灣與北非諸國無邦交關係等因素,外銷量縮減,臺灣炒菁綠茶外銷輝煌時代,走進歷史。
1960年代,日本煎茶產量不足以供應消費市場,遂有日本業者與臺灣業者引進日本煎茶製造技術與機械在臺生產煎茶。1962年試銷煎茶10噸,至1973年竟高達12,000多噸,煎茶工廠也高達上百家。其後日本國內綠茶價格上漲、對烏龍茶需求增加,臺灣煎茶外銷便逐漸走下坡。
內銷綠茶方面,臺灣有始自清代採實生繁殖近似眉茶製法的屏東滿州港口茶;為滿足1949年隨國民黨來臺的官民喝慣中國炒菁綠茶需求,臺北縣三峽開始以青心柑仔種仿製龍井茶與碧螺春茶,成為內銷綠茶重要產地;外銷時代沒落後,桃竹苗一帶茶區仍以機械生產低價綠茶,焙熟後做為廉價烏龍茶運用;近年來,花東地區採摘經小綠葉蟬吸食之茶菁,製成「蜜香綠茶」販售,以近似蜜香的「蜒仔味」為其獨特風格,臺灣綠茶於焉再添新品。
中 文
一、史料: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臺灣戰後時期經濟部門檔案》,〈臺灣茶葉外銷市場之研究〉館藏號035-12607,1975年。
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編印,《茶訊》(原名《茶業簡訊》),第22-880期,1958年3月至2009年10月。
二、專書:
李臺強、張清寬著,《臺灣茶樹種原圖誌》,桃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2003年11月。
李興傳編著,《綠茶製造學》,桃園:臺灣省農林廳茶業傳習所,1954年1月。
角山榮著、王淑華譯《茶的世界史》,台北:玉山社,2004年。
谷本陽蔵著,徐英祥譯,《綠茶入門(認識日本綠茶)》,臺北: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1998年5月。
周鍾瑄主修,《諸羅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林木連等編著,《臺灣的茶葉》,台北:遠足文化,2005年1月。
林馥泉編,《臺灣製茶業手冊》,台北: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編印,1964年4月。
徐英祥主編,《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場誌》,桃園:臺灣省茶業改良場,1996
年12月。
徐起欽編著,《臺灣茶業史概要》,台北: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1997年6月。
屠繼善,《恆春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許賢瑤,《臺灣包種茶論集》,台北市:樂學書局,2005年。
連橫,《臺灣通史》,台北:大通書局,1984年10月。
陳宗懋主編、陳俊良繁體字策劃編輯,《中國茶經》,臺北:紫玉金砂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陳慈玉,《台北縣茶業發展史》,台北:稻鄉出版社,2004年6月。
陳煥堂、林世煜合著《臺灣茶》,台北:貓頭鷹出版,2001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台北:大通書局,1984年10月。
臺灣省農林廳,《臺灣茶園調查報告》,1987年。
臺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編印,《臺茶輸出百年簡史》,1965年。
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製茶工業五十年來的發展》,台北:臺灣區製茶業同業公會,2004年。
劉欽泉、楊振榮,《臺灣茶葉內外銷市場發展趨勢之研究》,台中: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3年。
三、期刊論文:
吳振鐸,〈臺灣之製茶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17卷第1期,1966年3月。
李伯年、金宏淵,〈臺灣之製茶事業〉,《臺灣銀行季刊》第9卷第1期,1947年6月。
姜道章,〈臺灣之茶業〉,《臺灣銀行季刊》第12卷第3期,1961年9月。
姜道章,〈臺灣茶業貿易史〉,《大陸雜誌》第20卷第12期,1960年6月。
姜道章,〈臺灣茶業簡史〉,《大陸雜誌》第18卷第9期,1959年。
張明雄,〈三百年來臺灣茶葉的拓展及其成就〉,《台北文獻》直字第103期,1993年3月。
許賢瑤,〈臺茶史略〉,《臺灣史料研究》第35期,2010年7月。
陳惠藏、吳聲舜、陳信言〈小綠葉蟬吸食茶菁製茶試驗〉,《臺灣茶業研究彙
報》第23號,2004年11月。
楊和炳,〈臺灣茶葉市場結構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0卷第2期,1989年。
賴正南編,《年報》,桃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2001年10月。
四、碩博士論文:
余寶婷撰,〈臺灣茶園空間變遷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吳淑娟,〈戰後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邱念渠,〈臺灣茶葉產業的演進過程與發展困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五、網頁資料:
http://www.shefa.org.tw/
六、口述訪談記錄
范德光先生訪談記錄,2009年10月22日,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
黃正敏先生訪談記錄,2010年1月5日,惠美壽茶業有限公司。
謝堉均先生訪談記錄,2010年1月7日,堉敏股份有限公司。
姜炫正先生訪談記錄,2010年3月27日,北埔茶工廠。
陳振芳先生訪談記錄,2010年3月29日,泰彰物產股份有限公司。
李謀全先生訪談記錄,2010年4月23日,正全製茶廠。
徐榮波先生回覆訪談資料電子檔。
日 文
專書: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特產課,《茶業二關スル調査書》,1935年10月。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編,《茶業一班》,台北,1920年11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臺灣茶業統計》,1929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臺灣茶業統計》,1932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臺灣茶業統計》,1940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編,《臺灣の茶業》,1937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臺灣茶業一班》,193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