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佩珮 |
---|---|
論文名稱: |
台南市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Behavior and Internet Liter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City |
指導教授: | 王錦雀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6 |
中文關鍵詞: | 網路素養 、網路使用行為 |
英文關鍵詞: | Internet Behavior, Internet Literac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1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南市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所具備的網路素養情形,並探討不同個人變項及不同網路使用行為在網路素養方面的差異情形,最後並探討不同網路素養層面間的相關。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所需要的資料,問卷包含學生的個人基本資料、網路使用行為情形與網路素養所含的網路技能、資訊評估、網路安全、網路法律和網路倫理等五個面向。以台南市62所公立國民中學學生七到九年級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取樣的方式,發出問卷1296份,共得有效問卷1104份,問卷有效率93%,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 for Microsoft Windows 統計軟體12.0版進行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每周上網頻繁度以偶爾上網情形最多,每周平均上網時數為
4~10小時;最常上網的時段則以假日居多;最常使用網路地點則
以家裡為主;經常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仍以線上遊戲佔多數。
二、台南市國中學生的網路素養呈現中上程度,其中以網路安全層面
最高,資訊評估層面最低。
三、女生的網路素養整體表現較男生正向積極。
四、家裡有網路設備之國中生其網路素養表現優於家裡無網路設備
者。
五、九年級學生在網路技能層面表現優於七、八年級。
六、網齡越長則其網路素養表現越佳
七、父母會管教及參與網路行為的學生其網路素養表現較佳。
八、每週有時和偶爾上網者其資訊評估表現優於經常、從不者。
九、最常在放假日和放學後到晚上10點前上網者其網路技能表現優於
在學校時間者。
十、最常在學校和家裡上網者其網路法律、網路倫理、網路素養整體
表現優於在網咖者。
十一、網路素養五個面向彼此均達顯著正相關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國中教師、家長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behavior and Internet liter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City. In addi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Internet literacy due to the variables of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and Internet behavior. Finally,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among different aspects of Internet literacy.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three parts: studen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ternet behavior, and Internet literacy (including Internet skills, information evaluation, Internet safety, Internet law, and Internet ethics). The subjects were students (from 7th to 9th grades) from 62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nan City.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 total of 1296 students were sampled and valid questionnaires amounted to 1104 copies. The valid response rate was 93%. Then,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in SPSS 12.0 for Microsoft Window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Most students’ weekly frequency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was “sometimes”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4 ~ 10 hours per week. As for the surfing time and place, the students surfed the Internet mostly on holidays and mostly at home. Besides,for the students, playing online games was still a major online activity.
2. On the whol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literacy was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Internet safety ranked the highest, and information evaluation ranked the lowest.
3. As a whole, girls ha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han boys in Internet literacy.
4. The students who had computer and Internet facilities at home had better Internet literacy than those who didn’t.
5. The 9th graders had better Internet skills than the 7th or 8th grade students.
6. The more experience (Internet-using history) the students had, the better Internet literacy they had.
7.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limited, concerned, and discussed the Internet activities with them would have better Internet literacy.
8. The students’ different weekly frequenci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ir information evaluation. The students who sometimes or seldom surfed the net ha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who usually or never surfed the net.
9. The students who surfed the net mostly on holidays and after school (before 10:00 p.m.) had better performance in Internet skills than those who surfed the net mostly at school.
10. The students who surfed the net mostly at home and at school had better performance in Internet law, Internet ethics, and overall better Internet literacy than those who surfed the net in Internet cafes.
11.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five aspects of Internet literac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for administrators of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re offered
一、中文部分
王智弘(2006,10月)。網路成癮的成因與輔導:台灣的研究與實務觀點。2006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王日宏(2008)。台東縣高中生網路素養、網路自我效能與學習網路方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與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2010)。2010台灣青少年數位安全及網路社群調查報告。2010年4月20日,取自:
http://3c.msn.com.tw/View.aspx?ArticleID=44262&pageIndex=1
李德竹(2000)。資訊素養的意義、內涵與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35,1-25。
李維倫(2003)。駭客入侵-淺談個人電腦網路安全。資訊與教育雜誌,94,93-99。
李文昌(2004)。臺北縣國民中學學生電腦網路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池增輝、張菀珍(1999)。以終身學習的觀點論高中教師資訊培育—以松山高中為例。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
江百川(2004)。台北縣資訊教育推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何志中(1999)。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何文斌(2001)。國小行政人員網路素養對行政網路資訊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何志宗(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與網路素養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 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 五南。
吳美美(1996)。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73,4-5。
吳明隆(1999),新時代師生電腦素養的探究。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810,33-49。
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概論。臺北市:智勝。
吳美美(2004)。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數位時代的素養與素養教育。台灣教育,629,2-14
吳怡貞(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課程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呂振祺(2003)。國中生的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素養、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花旗銀行與婦女救援基金會(2010)。台灣國中生的價值觀及網路行為調查報告。2010年6月14日,取自:http://www.twrf.org.tw/chinese/index1.asp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0)。台灣兒童網路交友調查報告。2010年5月1日。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news.php?id=2331&typeid=3&offset=0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7)。校園小霸王 至少2萬個。2007年9月14日。取自:http://blog.chinatimes.com/cwlf/archive/2007/09/14/197898.html
邱瓊玉(2001)。市教大蘋果傳情 夾夾樂爆笑。聯合新聞網。取自:
http://udn.com/NEWS/ main.html
林菁(2001)。資訊素養融入國小國語科全語教學之研究。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臺中市,逢甲大學。
林宜隆(2001)。網際網路與犯罪問題之研究。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第二版。
林承宇(2002)。網際網路有害內容管制之研究。廣播與電視,18,91-114。
林佳旺(2003)。國小網路素養課程系統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六年級網路互動安全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文生(2004)。資訊科技發展對於課程改革的影響。北縣教育,50,32-37
林吟亭(2005)。台北市國小教師網路素養對網路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怡杉(2007)。北部地區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沉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玉樹(2007)。台灣地區國小教師網路素養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天佑(2010)。APA第六版。2010年8月30日,取自「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圖書館」:http://lib.tmue.edu.tw/service/Data/APA_format_990830.pdf
范傑臣(2002)。從多國網路內容管制政策談台灣網路規範努力方向。資訊社會研究,2,205-223。
周苡靖(2004)。國民小學學生資訊素養之研究—以雲林縣北港鎮各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施依萍(1997)。台灣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網路素養資訊觀層面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郭鴻志(1998)。從網路倫理談資訊倫理教育。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19-20。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倪惠玉(1994)。國民小學教師科技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毓蓮(2002)。台北都會區國中生網路行為,態度,素養之統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臺北市。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立祥(1999)。資訊教育推動現況與展望。師友,383,16-21。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怡安(2002)。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俞霖(2003)。網路同儕對N世代青少年的意義:認同感的追尋。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所。
陳浩敏、趙貞怡(2004)。青少年網路素養之探討。通識論叢,2,251-270。
陳榮財(2006)。國中學生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相關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明月(2007)。網路素養教育探討。研習資訊,27(6),103-109。
陳建長(2008)。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莊道明 (1998)。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圖書館學刊,13,169-197。
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2010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10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康春枝(1999)。培養中小學師生資訊素養之實際--以高師大附中為例。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
許玉霞(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芳綺(2002)。中學生網路素養課程設計與發展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許平福(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倫理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張建原(1998)。高雄市國民中學校務行政電腦化及網路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的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75,9-10。
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黃祥益(2005)。台灣地區少年網路犯罪與被害特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
黃淑珠(2000)。高職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素養及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縣。
梁朝雲、劉守信(2001)。青少年網路行為與輔導策略—以新竹市在學青少年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55,72-75。
教育部國教司(2008)。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
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2010)。取自:http://eteacher.edu.tw/
教育部(2003)。台灣學術網路(TANet)不當資訊防制工作說明。取自:http://tprc.tanet.edu.tw/filter.htm
國家圖書館(2008)。法律網路倫理。2008 年6 月10 日。取自:http://infotrip.ncl.edu.tw/law/law.html
葉淑菁(2002)。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倫理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2008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2008年10月16日,取自:http://education.fubon.org/edu/projectActionView.aspx?itemID=new20081016163820LL3
楊孟山(2005)。台灣地區高職學生網路素養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詹佩珊(2005)。中學生網路法律發展課程與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市:松崗。
溫嘉榮、張家銘(2004)。面對網路亂象培養學生應有的倫理道德素養。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2-16。
資策會(2006)。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各國網路使用人口調查(Internet Users by Country)」。2006年2月27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156
鄭媖瑋(2003)。E世代網路價值觀與網路偏差行為。學生輔導,89,42-53。
鄭友超、黃港友(2003)。淺談國中小法治教育與網路安全。菁莪,12 月號,14-18。
鄭淳憶(2005) 。國中學生網路素養及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蔡存裕(2005)。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現況之研究 -以雲林縣斗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蔡博忠(2008)。青少年網路偏差行為與預防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70。取 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0/70-04.htm
劉杰明(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態度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劉文尚(2003)。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劉莉秋(2002)。散佈電子郵件謠言因素研究-以電腦中介人際互動觀點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駿洲(1996),電腦網路的社區文化。社教雙月刊,74,16-19。
劉志豪(1999)。我國網路犯罪類型及案例探討,月旦法學,41期。
歐陽誾(2007)。網路世界不設防─淺談兒童及青少年網路安全之重要性。國教之友,58(3),25-33。
臺灣商業軟體聯盟BSA(2008)。臺灣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調查。2008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nccwatch.org.tw/news/20080227/12616
賴聖芬(2007)。國民小學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聯合新聞網(2009)。《棄屍半年》網友性侵割喉,國二女剩白骨。2009年5月13日。取自:http://data.udn.com/data/titlelist.jsp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瀛春(1997)。淺談素養。傳播研究簡訊,10,13-15。
謝佩純(2005)。台南市國中生網路素養與資訊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蘇雅雯(2008)。中部地區高職綜合職能科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蘇益志(2002)。網路世界中的少年虞犯行為。諮商與輔導,196,54-55。
警政署網站(2010)。警政統計通報2010年1-6月電腦網路犯罪概況。2010年8月4日,取自: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52717&ctNode=11393&mp=1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9).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1989 Final Report. Retrieved May 5, 2004, from http://www.ala.org/ala/acrlpubs/whitepapers/presidential.htm
Athey, S.(1993). A comparison of experts’ and high tech students’ ethical beliefs in
computer-related situ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2(5), 359-370.
Brunner & Tally (1999). The New Media Literacy Handbook : An Educator's Guide to Bringing New Media into the Classroom. N.Y.: Anchor.
Cooper, A. (1998). Sexuality and the internet: Surf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 (2), 181-187.
Dole. C. (1992). Outcome Measur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in the National
Goals of 1990. (Summary of Findings, Final Report to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June 24, 1992)
Emmans, C. (2000). Internet ethics won’t go away. The Education Digest, 66, 24-26.
Ennis, R. H. (1996). Critical thinking. NJ: Prentice Hall.
Goldfarb, E. K. (1999). Learning in a technological context. In B. K. Stripling. (ed.).
Learning and libraries in an information ag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Griffiths, M., (2000). Excessive internet use: Implications for sexual behavior.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 3, 537-552.
Hauptman, R. & Motin, S. (1994). The Internet, Cyberethics, and Virtual Morality. Online, 18(2),8-9.
Hawisher, G. E., &Selfe, C. L. (1997). Literacy,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elsper , E & Livingstone ,S(2007). Gradations in digital inclusion: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the digital divide. New Media & Society, 9(4),671-696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8.
Miloradovic, T. (2003). Internet safety: Best practices. Media & Methods, 40(2), 4.
Rogerson, S. (1996). The ethics of comput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s. The
UK Business Ethics Network News, 6, 1-4.
Schwartau, W. (2001). Internet & computer ethics for kids. Winn Schwartau &
Interpact, Inc.
Shearin.E.T.(1995).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and competencies for network literacy:A delphi study(North Carolina, Internet). DAI-I 56/04,P. 1215.
Siponen, M. T. (1997). The applicability of ethical theories to computer ethics:
selected issues. Unpublished paper
Teicher, J. (1999). An action plan for smart internet use. Education Leadership, 5(5)
Wishart, J. (2004). Internet safety in emerging educational contexts. Computers & Education,43, 19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