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清順
論文名稱: 《臺灣小說的後設之路》——「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
指導教授: 楊昌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後設後設小說後現代後現代主義臺灣文學張大春平路
英文關鍵詞: metafi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91下載:3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文學在八○年代中期因受到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啟發,文學創作,尤其是小說方面,有著巨大的蛻變與改觀,影響所及至今不絕。本論文即是針對臺灣文學的後現代化趨勢 ——「後設小說」的出現 —— 來試圖探討此一文學現象的來龍去脈,並針對相關理論建構追本溯源,亦對「後設」文本的在臺發展提出觀察與省思,以期能夠更深入一層的了解當前臺灣文學發展的整體脈絡。

    《臺灣小說的後設之路》 ——「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資料的思考 —— 後設背景的相關因素 第二節 章節開展的模式與期待 第三節 寫作模式與附帶說明 第二章 「後設小說」的「名」、「實」問題 第一節 後設小說之「名」—— 意義的界定與探討 一、何謂「meta-」(後設)? 二、何謂「fiction」(小說)? 三、何謂「metafiction」(後設小說)? 第二節 後設小說之「實」—— 歷史的追溯與商兌 第三節 《紅樓夢》作為後設之「實」的思考 第三章 「後設小說」理論背景與屬性的探討 ……… 32 第一節 理論背景的探討之(一)——「後現代性」的課題 第二節 理論背景的探討之(二)—— 其他美學與文論背景的思考 一、劇場理論上,史詩劇理論的主張 二、美學上,「接受美學」的影響 三、文學理論上,沙特「作家介入論」的改寫 第三節 綜合屬性的分析 一、「形式上」敘事方式(小說形式)的突破 二、「氣氛上」小說情境的變革 三、「互動上」小說指涉的省思 四、「本體上」小說本質的觀照 第四章 臺灣「後設小說」的出現與發展 第一節 後設小說在臺發展的背景因素與相關思考 第二節 前期的引介與發展 第三節 中期的流行與多元觸角的展現 一,「大敘事」的瓦解 ——「解嚴」現象觀察與相應文本的呈現 【一】、政治性格方面 【二】、社會情境方面 【三】、思想傳承方面 二,張大春現象之探討 【一】、就文本內涵而言,呈現顛覆寫實精神的思維 【二】、就形式創新而言,提出「類型雜交論」的融合路線之說 三,後設的多元與繁盛 【一】、參差不齊的文本喧騰 【二】、值得喝采之作 四,平路「後設」風格的特殊意義 第四節 後期的沒落與變革 第五章 現實的困境與省思 第一節 困境的根源與反思 第二節 後設小說的瓶頸問題 第三節 鑒取他者的智慧 第六章 結論 【附錄與參考書目】: 【附錄一】翻譯名稱對照表 ——「作者」部分 【附錄二】翻譯名稱對照表 ——「專有名詞」、「書籍」部分 【附錄三】論文中出現之「後設文本」列表 【參考書目】

    徵引書目:
    【說明】:
    一、 為方便索引,依分類列明參考書目。
    二、 引用書目先以時代劃分,古人著作優先排列;其次,現、當代著作咸依作者姓名筆畫,由簡而繁順序排列;外文著作在前,按字母順序排列。
    三、 由於外國作者譯名學術界徵引往往各有不同,為避免混淆、困擾,將外文著作作者以原文列出,台灣或大陸若有翻譯書籍者,譯稱隨附其後,並標明翻譯者。
    四、 出版品一律標明為「公元」紀年。
    五、 版次為「初版一刷」者,不另標明,初版一刷以上,列明之。
    【一】、小說文本:
    (一)、古典著作:
    清‧曹雪芹、脂硯齋《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版。
    清‧「程乙本」曹雪芹《紅樓夢》(上)(中)(下),徐半痴校訂,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再版一刷。
    (二)、外文中譯著作:
    18世紀Denis Diderot(狄德羅)《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Jacques Le Fataliste),黃有德譯,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4年版。
    André Gide(紀德)《偽幣製造者》(Les Faux-monnayeurs),孟祥森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版。
    Doris Lessing(多麗斯‧萊辛)《金色筆記》(The Golden Notebook),程惠勤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版。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吳潛誠校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版,1997年初版十刷。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王志弘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版,1997年初版十刷。
    James Joyce(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Ulysses)(上)(下),蕭乾、文潔若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版。
    Jean Giono(讓‧紀沃諾)《種樹的男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金恆 鑣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版,1997年二版一刷。
    John Fowles(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張琰譯,好時年出版社,1984年版。
    Jorge Luis Borges(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全集‧小說卷》(Jorge Luis Borges Obras Completas),林一安主編,王永年、陳泉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0年二刷。
    José Saramago(喬賽‧薩拉馬戈)《里斯本圍城史》(História do cerco de Lisboa),秦於理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1年版。
    Jostein Gaarder(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上)(下),蕭寶森譯,台北:智庫文化出版,1995年初版,1996年十九刷。
    Milan Kundera(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韓少功、韓剛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7年三版十刷。
    Peter Handke(彼得‧韓德克)《夢外之悲》(Wunschloses Unglück),陳素幸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5年版。
    Roman Ingarden(羅曼‧英加登)《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陳燕谷、曉末譯,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版。
    Stefan Zweig(褚威格)《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沈櫻譯,台北:星光書報社,1967年初版,1972年二十一版。
    Thomas Hardy(托馬斯‧哈代)《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王守仁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年版,1999年二刷。
    Umberto Eco(安伯托‧艾可)《昨日之島》(L’isola del giorno prima),翁德明譯,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Umberto Eco(安伯托‧艾可)《傅科擺》(Foucault’s pendulum),謝瑤玲譯,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初版,1997年八刷。
    Vladimir Nobokov(弗拉基米爾‧納波科夫)《洛麗塔》(Luolita),黃建人譯,台北:林鬱文化公司,1993年版,1995年二刷。
    莊子芳選編《迷宮裡的死亡圖案:外國後現代主義小說(一)》,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三)、中文著作:
    王德威主編《典律的生成 —— 爾雅「年度小說選」三十年精選》,台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版。
    平路《五印封緘》,台北:圓神出版社,1988年版。
    平路《行道天涯》,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平路《百齡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三刷。
    平路《何日君再來》,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初版九刷。
    平路《是誰殺了ΧΧΧ》,台北:圓神出版社,1991年版。
    平路《紅塵五注》,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版。
    平路主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小說二十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1年五刷。
    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版,2000七刷。
    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台北:草根出版公司,2000年版。
    李昂《禁色的暗夜》,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9年版,2000年五刷。
    林裕翼《我愛張愛玲》,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
    洪凌《異端吸血鬼列傳》,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版。
    紀大偉《感官世界》,台北:探索出版公司,2000年版。
    高行健《靈山》,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2000年初版三刷。
    馬波《芥末黃殺人事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版。
    張大春《大說謊家》,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初版,1997年初版十四刷。
    張大春《公寓導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二版一刷。
    張大春《四喜憂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初版,1997年二版十一刷。
    張大春《本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張大春《沒人寫信給上校》,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十四刷。
    張大春《城邦暴力團》1~4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版。
    張大春《最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版。
    張大春《撒謊的信徒》,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十五刷。
    張大春《雞翎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版。
    張大春《歡喜賊》,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二版。
    張系國、平路合著《捕諜人》,台北:洪範書店,1992年版。
    張啟疆《小說、小說家和他的太太》,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張啟疆《如花初綻的容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張啟疆《俄羅斯娃娃》,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版。
    曾陽晴《母親的情人是女兒的情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版。
    曾陽晴《謀殺愛情的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
    曾陽晴《抖腳的男人》,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版。
    黃凡《曼娜舞蹈教室》,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0年三版。
    黃凡《黃凡小說精選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黃錦樹《刻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版。
    黃錦樹《烏暗暝》,台北:九哥出版社,1997年版。
    黃錦樹《夢與豬與黎明》,台北:九哥出版社,1994年版。
    葉姿麟《都市的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6年版。
    葉姿麟《曙光中走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版。
    楊照《暗巷迷夜》,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2000年七刷。
    楊澤編《手槍王 —— 第十三、十四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1年版。
    瘂弦主編《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蔡源煌編《台大小說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版。
    魯迅《魯迅全集‧2‧故事新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1998年五刷。
    舞鶴《十七歲之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舞鶴《思索阿邦‧卡露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舞鶴《悲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版。
    駱以軍《紅字團》,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駱以軍《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3年版。
    羅位育《熱鬧的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版。
    【二】、專書著作:
    (一)、古典部分:
    古希臘‧Aristotle(亞里斯多德)《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一版,1999年第二刷。
    宋‧釋道原編《景德傳燈錄》,台北:彙文堂出版社,1987年版。
    (二)、外文著作:
    Judy Pearsall主編《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tenth edition, revise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年增訂十版。
    Mark Currie《Metafiction》,U.S.:Longman,1995。
    X.J. Kenny 和Dana Gioia《An Introduction to Fiction》(Seven Edition),U.S.:Longman,1998。
    (三)、外文中譯著作:
    Albert O. Hirschman(赫緒曼)《反動的修辭》(The Rhetoric of Reaction),吳介民譯,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版。
    Antony Flew(安東尼‧弗盧)主編《新哲學詞典》(A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黃頌杰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Barry Smart(貝瑞)《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李衣雲、林文凱、郭玉群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版。
    Christopher Norris(克里斯多福‧諾利斯)《解構批評與理論應用》(Deconstruction:Theory and Practice),劉自荃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版。
    Daniel Bell(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版。
    David Herman(戴衛‧赫爾曼)主編《新敘事學》(Narratologies),馬海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Douwe Fokkema & Hans Bertens(佛克馬與伯頓斯)《走向後現代主義》(Approaching postmodernism),王寧、顧棟華、黃桂友、趙白生譯,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版,1998年二刷。
    E. M. Forster(佛斯特)《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新版一刷。
    Fredric Jameson(詹明信)《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Postmodernism and Theories of Culture),唐小兵譯,台北:合志文化出版,1989年初版,2001年增訂三版。
    Hal Foster(賀爾‧福斯特)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The Anti-Aesthetic),呂健忠譯,台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吳潛誠校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版,1997年二刷。
    Jacques Derrida(雅克‧德里達)《書寫與差異》(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上)(下),張寧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
    Jean-François Lyotard(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La condition postmoderne:rapport sur le savoir),島子譯,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1999年三刷。
    Jean-Paul Sartre(讓-保爾‧薩特)著,Wade Baskin(韋德‧巴斯金)編,歐陽友權、馮黎明譯,羅務恒校《薩特論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J. Hillis Miller(希利斯‧米勒)《解讀敘事》(Reading Narrative),申丹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Jonathan Culler(卡勒)《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李平譯,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印行,1998年版。
    Jorge Luis Borges(波赫士)《波赫士談詩論藝》(This Craft of Verse),陳重仁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1年版。
    Martin Heidegger(馬丁‧海德格)《林中路》(Holzwege),孫周興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年版,2000年四刷。
    Marthe Robert(瑪特‧羅拜)《原始故事與小說起源》(Roman des Origines et Origines du Roman),逄塵瑩、何建忠譯,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1995年版。
    M. H. Abrams(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he Mirror and the Lamp: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王寧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Milan Kundera(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L’Art du Roman),孟湄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Northrope Frye(諾思洛普‧弗萊)《批評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2002年4月三刷。
    Patricia Waugh(帕特里莎‧渥厄)《後設小說 —— 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Metafic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錢競、劉雁濱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版。
    Perry Anderson(培瑞‧安德森)《後現代性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stmodernity),王晶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版。
    Peter A. Angeles(安杰利斯)《哲學辭典》(The HarperCollins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等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版,2001年三刷。
    Rene & Welleck(雷與韋勒克)《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梁伯傑譯,台北:水牛出版社,1991年版,1999年三版三刷。
    Richard Appignanesi(阿皮格納內西)原著、Chris Garratt繪畫《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黃訓慶譯,台北:立緒文化公司,1998年初版四刷。
    Robert Audi(羅伯特‧奧迪)主編、林正弘審訂《劍橋哲學辭典》(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台北:城邦文化公司,2002年版。
    Roland Barthes(羅蘭‧巴爾特)《寫作的零度》(Le Degré zéro de l’écriture),李幼蒸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1年版,2001年初版十刷。
    Steven Cohan & Linda M. Shires(史蒂文‧科恩與琳達‧夏爾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TELLING STOR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張方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版。
    Steven Connor(康納)《後現代文化導論》(二版)(Postmodernist Culture,Second Edition),唐維敏譯,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版。
    Terry Eagleton(伊格爾頓)《後現代主義的幻象》(T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華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Terry Eagleton(伊果頓)《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吳新發譯,台北:書林出版公司,2002年4月增訂二版。
    Umberto Eco(安伯托‧艾可)《誤讀》(Diario Minimo),張定綺譯,台北:皇冠文化公司,2001年版。
    Umberto Eco(安貝托‧艾柯)《悠遊小說林》(Six walks in the fictional woods),黃寤蘭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版。
    William E. Doll(多爾)《後現代課程觀》(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王紅寧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呂同六主編《20世紀世界小說理論經典》(上)(下),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1996年一刷。
    錢善行主編,斯人等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錢善行主編,趙一凡等譯《後現代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四)、中文著作:
    王安憶《小說家的13堂課》,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版。
    王安憶《重建象牙塔》,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
    王佐良、周玨良主編《英國二十世紀文學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1997年二刷。
    王治河《撲朔迷離的遊戲: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
    王逢振等編《最新西方文論選》,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 —— 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版。
    王德威《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尹國均《先鋒試驗: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先鋒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
    方克立、李錦全主編《現代新儒家學案》(上)(中)(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版。
    方漢文《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牛宏寶《西方現代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水晶《私語紅樓夢》,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版。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初版三刷。
    平路《女人權力》,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二刷。
    平路《在世界裡遊戲》,台北:圓神出版社,1989年版。
    平路《我凝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
    皮述民《紅樓夢考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第二印。
    任繼愈主編《「儒教問題」爭論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牟鍾鑒《儒學價值的新探討》,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版。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7年版。
    朱淡文《紅樓夢研究》,台北:貫雅文化公司,1991年版。
    朱淡文《紅樓夢論源》,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2000年二刷。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版。
    何欣《西洋文學史》(上)(中)(下),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6年初版二刷。
    何欣《現代歐美文學概述》(上)(下),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書林出版社印行,1996年版。
    何仲生、項曉敏主編《歐美現代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 —— 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95年3月再版。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5年一版二刷。
    吳光主編《當代新儒學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吳雨、梁立成、王道智《民國黑社會》,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吳達芸主編《台灣當代小說論評》,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版。
    李明濱主編《二十世紀歐美文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李德恩《拉美文學流派的嬗變與趨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
    李賦寧總主編,羅芃、孫鳳城、沈石岩主編《歐洲文學史‧第三卷》(上)(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版,2000年二刷。
    李澤厚《波齋新說》,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00年版。
    侯維瑞主編《英國文學通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姚一葦評論集《戲劇與人生》,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5年版。
    姚大志《現代之後 —— 20世紀晚期西方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林水福主編《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悼念一顆耀眼文學之星之殞滅》,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版。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林燿德論評選),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年版。
    易丹《斷裂的世紀:論西方現代文學精神》,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施議對《人間詞話譯注》,台北:貫雅出版社,1991年版。
    周汝昌《紅樓小講》,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
    周祜昌、周汝昌《紅樓真本:蒙府、戚序、南圖三本《石頭記》之特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版。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版。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001年十刷。
    孟樊、林燿德編《世紀末偏航 —— 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0年版。
    孟樊、鄭祥福主編《後現代學科與理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初版二刷。
    胡全生《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胡適、蔡孑民、吳相湘、李玄伯等考證彙編《紅樓夢考證》,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85年版。
    柳鳴九主編《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年初版,1999年二刷。
    東華大學主辦、顏崑陽主編《多向的蛻變:第三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0年版。
    苗力田、李毓章主編《西方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版,2000年二刷。
    夏志清著、陳子善編《文學的前途》,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
    晉學新、穆麗琴、王廷凱、羅國忠編《最新文藝用語辭典》,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徐曙玉、邊國恩、王葆苓、田慶軒主編《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唐翼明《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版。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流、長橋聯合發行部,1978年四月一日出版,廿一日再版。
    殷企平、高奮、童燕萍《英國小說批評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翁德明主編《法國文化教室》,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版。
    馬森《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馬新國主編《西方文論史》(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2002年修訂二版。
    曹俊峰《元美學導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張大春《小說稗類‧卷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二版三刷。
    張大春《張大春的文學意見》,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初版四刷。
    張玉能《西方文論思潮》,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版。
    張志偉《西方哲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張容《法國新小說派》,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版。
    張國清《後現代情境》,台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張愛玲《紅樓夢魘》,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典藏版五刷。
    郭強生《在文學徬徨的年代》,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版。
    許琇禎《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版。
    陸建德主編《英國小說研究第四卷(1945-)—— 現代主義之後:寫實與實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陳中梅《柏拉圖詩學和藝術思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陳平原《陳平原小說史論集》(上)(中)(下),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陳志良主編《西洋哲學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1997年版。
    陳嘉明等著《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陶東風《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9年三刷。
    陸揚《德里達‧解構之維》,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曾繁仁主編《2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問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焦桐編《八十六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出版公司,1998年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年版,2000年再版。
    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版。
    黃頌杰主編《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歐洲大陸哲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黃錦樹《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版。
    楊容《解構思考 —— 讓知識動起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楊祖漢《當代儒學思辨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版。
    楊照《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2000年三刷。
    楊照《夢與灰燼 —— 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版。
    趙敦華《維特根斯坦》,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
    趙遐秋、呂正惠主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版。
    趙滋蕃《文學原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初版,2001年二刷。
    路況《後/現代及其不滿》,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再版。
    路況《虛無主義書簡 —— 歷史終結的游牧思考》,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年版。
    黎活仁主編《臺灣後設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版。
    劉文孝主編《外國文學的藝術發展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劉放桐等編著《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版。
    歐陽健《紅學辨偽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滕咸惠《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版。
    蔣承勇主編《世界文學史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年修訂8版。
    蔡源煌《當代文學論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6年版,1996年二刷。
    鄭明萱《多向文本》,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版。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評論大系3/小說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版。
    鄭樹森《小說地圖》,台北:一方出版公司,2003年版。
    鄭樹森《從現代到當代》,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94年版。
    魯迅《魯迅全集‧9‧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1998年五刷。
    龍應台《野火集》,台北:圓神出版社,1985年版。
    賴干堅《西方現代派小說概論》,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錢善行主編,張玲等譯《小說的藝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6》,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版。
    鍾慧玲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97年版。
    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張堂錡編著《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初版二刷。
    羅宗濤、張雙英《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版。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五四書店,1989年再版。
    龔翰熊《20世紀西方文學思潮》,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三】、雜誌、期刊與報刊資料:
    (一)、小說部分:
    伍軒宏〈前言〉,《中外文學》第128期(第十一卷第八期),頁109~117,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 1983年1月版。
    汪宏倫〈關於他的二三事〉,《聯合文學》第38期(第四卷第二期),頁140~152,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二)、專文部分:
    Bertolt Brecht(布萊希特)〈論中國戲劇演出的疏離效果〉,易鵬、陳玉英譯,《中外文學》第117期(第十卷第九期),頁12~19,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82年2月版。
    王妙如記錄〈第13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實錄‧評審意見〉,《聯合文學》第181期(第十六卷第一期),頁9~37,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王金寶〈現代解釋學對傳統認識論的批判及其困境〉,《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9-94~9-9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9月版。
    王路〈語言哲學研究述評〉,《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2-77~2-87,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2月版。
    王曉方〈胡塞爾的現象學和伽達默爾的解釋學〉,《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7-72~7-83,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7月版。
    王壽來〈英雄本「無名」!〉,《聯合文學》第222期(第十九卷第六期),頁117~119,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平路〈我對「台灣文學」的看法〉,《文訊月刊》第八十四期(總122號),頁52~55,台北: 文訊雜誌社,1995年12月版。
    田運良記錄〈小說新江山:第九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實錄〉,《聯合文學》第133期(第十二卷第一期),頁8~45,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江怡〈世紀之交再話『語言的轉向』〉,《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12-107~12-11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12月版。
    朱雙一〈語言陷阱的顛覆—— 張大春論〉,《聯合文學》第128期(第十一卷第八期),頁132~137,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6月版。
    沈清松〈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第4期,頁4~25,台北:哲學雜誌,1993年4月版。
    李瑞騰專訪、楊光記錄整理〈在時代的脈動裡開創人文的空間:李瑞騰專訪平路〉,收入《文訊月刊》第九十二期(總130號),頁81~86,台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8月版。
    李瑞騰專訪、楊錦郁記錄〈創造新的類型,提供新的刺激 —— 李瑞騰專訪張大春〉,《文訊月刊》第六十期(總99號),頁85~90,台北:文訊雜誌社,1994年1月版。
    林紫慧記錄〈八○年代臺灣小說的發展 —— 蔡源煌與張大春對談〉,《國文天地》第41期(第四卷第五期),頁33~39,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8年10月版。
    林燿德〈自體生殖的「吸血鬼寓言」—— 導讀洪凌的〈重逢〉〉,《幼獅文藝》第489期(第八十卷第三期),頁94~96,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9月版。
    林燿德〈孫中山/玻利瓦 V.S. 宋慶齡/平路 —— 評《行道天涯》〉,《聯合文學》第126期(第十一卷第六期),頁161~162,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
    洪凌〈是複製,還是「附誌」?—— 是快感,還是「劊感」?:回應趙彥寧的書評〉,《聯合文學》第150期(第十三卷第六期),頁163~164,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4月版。
    施佳瑩〈論《行道天涯》對歷史的解構與重塑〉,政治大學《中文研究學報》第3期,頁181~192,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學會,2000年6月版。
    馬森〈邊陲的反撲 —— 評三本「新感官小說」〉,《中外文學》第283期(第二十四卷第七期),頁140~145,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95年12月版。
    游勝冠〈揭開「現代主義」、「前衛性」的神秘面紗 —— 論外文系出身的戰後移民學者反本土論述的意識形態位置〉,頁27~51,《現代學術研究專刊XI》,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01年12月版。
    梅家玲〈內在流離的書寫政治 —— 評黃錦樹《烏暗暝》〉,〈聯合報‧43版‧讀書人副刊第252號〉,台北:聯合報出版,1997年3月3日。
    張貴興〈再見普羅米修斯 —— 評黃錦樹《烏暗暝》〉,《聯合文學》第151期(第十三卷第七期),頁164,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許琇禎〈「詮釋」的解構 —— 張大春小說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30期,頁253~266,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1999年3月版。
    陳忠信〈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四期,頁101~138, 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1988年12月版。
    陳芳明〈當後殖民遇到後現代 —— 誤讀張大春《撒謊的信徒》〉,《中外文學》第292期(第二十五卷第四期),頁149~154,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96年9月版。
    陳維信記錄〈跨越九○年代新人小說:第4屆小說新人獎決審實況〉,《聯合文學》第73期(第七卷第一期),頁10~71,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楊耐冬〈「後設小說」探微〉,《書評雜誌》第24期,台中:台中圖書館書評雜誌雙月刊,頁17~19,1996年10月版。
    楊照〈歷史的聖潔門面背後 —— 評平路長篇小說《行道天涯》〉,《聯合文學》第126期(第十一卷第六期),頁158~160,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
    趙彥寧〈自我複製的快感 —— 評洪凌《末日玫瑰雨》〉,《聯合文學》第148期(第十三卷第四期),頁178~179,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2月版。
    廖咸浩〈「詩樂園」的假與真 ——《紅樓夢》的後設論述〉,《聯合文學》第138期(第十二卷第六期),頁118~159,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年4月版。
    劉亮雅〈平路〈百齡箋〉導讀〉,《文學臺灣》季刊第38期,頁149~152,高雄:文學臺灣雜誌社,2001年4月版。
    劉魁〈走出後現代哲學的語言迷宮〉,《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9-99~9-10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9月版。
    鄭明娳〈評〈M的失踪〉〉,《幼獅文藝》第443期,(第七十二卷第五期),頁24~25,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11月版。
    鄭喻如〈現代小說與讀者漸行漸遠 —— 兼談文學獎之弊端〉,《聯合文學》第154期(第十三卷第十期),頁139~141,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
    簡成熙〈簡介有關「後設」(meta)的幾個學門與領域〉,《國教天地》第89期,頁139~141,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1年10月版。
    魏可風記錄〈江山有待: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實錄〉,《聯合文學》第157期(第十四卷第一期),頁12~40,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魏可風整理〈文學外遇:張大春 V.S.楊照談《撒謊的信徒》〉,《聯合文學》第139期(第十二卷第七期),頁10~18,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四】、學位論文:
    Michael Mirabile《The Rhetoric of Self-Enclosure in the Modern Novel》,U.S.:Yale University Press,May 2002.
    唐毓麗《平路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陳惠菁《新國民浮世繪:以駱以軍為中心的台灣新生代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7月。
    蕭義玲《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 —— 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