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憲章 |
---|---|
論文名稱: |
高雄學園大學城圖書館聯盟建置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柯皓仁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關鍵字 、高雄學園 、大學城 、圖書館聯盟 |
英文關鍵詞: | Key words, Kaohsiung Campus, University Town, Library Consortiu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1 下載:1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旨是探討「高雄學園大學城圖書館聯盟」的緣起與合作動機、使命與共同願景、組織與經費來源、領導與核心議題及需求與行動方案等五大議題。經由現況分析、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並獲得研究問題的結果。再根據研究結果,做出結論並擬定具體建議提供該聯盟建置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深入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分別進行館長、專家和讀者的訪談,蒐集研究對象的質性資料。以「館員問卷調查表」對高雄學園館員進行普查,以「讀者問卷調查表」對高雄學園讀者進行立意式抽樣調查,蒐集研究對象量化的統計分析資料,並獲得研究問題的結論。
根據研究結論,依高雄學園大學城圖書館聯盟之發展方向、管理策略及成功要素等三個構面,提出九點建議:
1. 儘快召開高雄學園七館館長會議;
2. 擬訂高雄學園大學城圖書館聯盟組織策略計畫;
3. 建立高雄學園大學城圖書館聯盟學習型組織;
4. 薦請政府成立專責機構;
5. 積極舉辦聯盟活動增進讀者服務品質;
6. 管理者與執行者進行全面有效溝通;
7. 確保經費來源穩定成長;
8. 共同徵集、服務與分享電子資源;
9. 積極推展聯盟專業活動與行動方案。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of the Library Consortium of the "Kaohsiung Campus University Town Library ",including - motivation , mission and shared vision, organization and funding,leadership and core issues, requirement and action pla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discover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the research problems . The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conclusions and solidrecommendations are draw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braryconsortium.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ologie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were employed -Library directors and patrons of the consortium members, and experts on library consortia were interviewed to collect qualitative data. Two questionnaires,one for librarians and the other for patrons of the library consortium,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quantitative data.
Based on the findings, nin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success factors of the consortium are drawn:
1. Convene a meeting of the directors of the member libra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2. Develop a strategic plan of the consortium.
3. Cultivate an atmosphere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the consortium.
4. Persuade the government to appoint a jurisdiction unit for managing the consortium.
5. Actively hold consortium activities to enhance patron services.
6. Facilita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library directors and librarians.
7. Ensure a long-term and stably growing budget.
8. Cooperatively acquire and share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provide services.
9. Actively promot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nd action programs.
一、英文部份
Allen, B. M. & Hirshon, A. (1998). “Hanging together to avoid hanging separately: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and consorti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7(1), 36-44.
Bostick, S. L. (2001).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overview.”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7(2),128-30.
Byerly, G. (1996). 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Library Hi- Tech,14(2-3), 245-53.
Cargill, J. & Hay, R. D. (1994)“Achieving a Vision of a Statewide Academic Library Network.”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6, 386-87.
Carlson, Scott (2003). “Libraries’ Consortium Conundrum.”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50:7, 30-31.
Evans Edward, G. (2002). “Management Issues of Consortia. Part Two ”Library Management, 23:6/7, 275-86.
Hirshon, Arnold (2001). “International Library Consortia: Positive Starts, Promising Futures,”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35:1/2, 147-66.
Kohl, David F. (1994). “OhioLINK: a Vi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Library Hi Tech,12:3, 29-34.
Kopp, James J. (1998). "Library Consort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st, the Present, the Prom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7, 7-12.
Martin, Susan K. (1986).“Library Networks”. Knowledge Industry Publications , Inc.New York .
Patrick, Ruth J. (1972) “Guidelines for Library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Santa Monica, CA: 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72). A deeper discussion of this book can be found in Kopp,"Library Consort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p. 8-11.
Perry, K. A. (1995). “VIVA's first year.” Virginia Librarian, 41:4, 14-6.
Potter, William Gray (1997). “Recent Trends in Statewide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Library Trends Winter, 45(3):416-35.
Potter, W. G.; Russell, R. E.; Beard, C. E.; Gaumond, G. R.; Penson, M. S. & Williams, J. (1996). GALILEO: Georgia's electronic library. Library Hi-Tech,14(2-3), 9-18.
Rooks, D.C. (1996). “TexShare: Academic library resource sharing.” Library Hi-Tech,14(2-3), 295-6.
Shoaf, Eric C, (1999). “Articles-the Effects of Consortia Membership on Library Planning and Budgeting.” Library Administration & Management, 13(4), 196.
Wade, Rona (1999). “The Very Model of a Modern Library Consortium,” Library Consortium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1/2, 5-18.
Wolcott, H. F. (1994) . 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Date: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ousand Oaks, CA:Sage.
二、中文部份
卞麗(2000)。「現狀對策前景- 從CALIS 建設看我國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未來」,圖書館建設,2000(4),頁17-19。
方松屏(2008)。「關於在網絡環境下建構圖書館聯盟問題的思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1),頁155-156。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天亮(2008)。「區域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模式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吉林大學,中國長春。
王健如(2000)。「學術聯盟的發展與未來趨勢」,美國資訊科學與技術學會台北學生分會會訊,13,頁86-88。
石美玉(2002)。「我國網路電子資源聯盟面對之挑戰」。全國大專院校圖書館自動化第十八次研討會e 時代e 資源e 學習論文集,臺北市:政治大學圖書館。
吳亞青(2008)。「我國圖書館聯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設途徑」。職業時空,4(3),頁111。
吳育東(1999)。「LISREL 模式應用於行動電話消費者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訪談模式與實施」,身心障礙研究,3(2),頁132-133。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馬江寶,高波(2009)。「台灣圖書館聯盟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研究」,圖書情報工作,53(5),頁137-141。
范并思(1995)。「論社科情報研究的方法體系突破口」,情報資料工作,39(2),頁4-7。
范亞芳,王傳衛(2008)。「我國高校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建設模式研究」,圖書館(Library) ,2008(1),頁69-71,84。
高雄縣政府(2006)。「築夢⋯學習與生活、生態、生產之三生永續」。高雄學園(大學聯盟)學習型區域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
財團法人高雄大學社區總體營造文教基金會(2008)。「高雄學園基礎調查暨推動策研究計畫總結報告書」。高雄縣。
許文英(2010)。「教育城的社會創新投資經驗」。城市學學刊,1(1),頁127-135。
常紅、張毅君(2007)。「區域性圖書館聯盟文獻傳遞模式研究」,現代情報,8期,頁18-21。
強自力(2005) 。「現代圖書館聯盟興起的成因及其特點」,情報雜誌,2005(7),118-119,122。
陳亞寧(1999)。「邁向資源共享新紀元:試論電子資料庫鏡錄與圖書館聯盟間之互動與因應」,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3),頁371-383。
陳亞寧(2000)。「步循資源共享的歷史軌跡:探討圖書館聯盟的演變與發展」,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7 (1):52-53。
陳昭珍,梁恆正(2002) 。「大學及研究圖書館館藏合作發展策略:西文期刊」。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張宇梁,吳樎椒(2007) 合譯。「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John W. Creswell 原著。台北市:學富文化。
張洪星,劉平(2007)。「以高校為網絡核心的區域圖書館聯盟初探」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4(3),頁85-87。
張津(2008)。「論大學城圖書館聯盟的發展」。圖書館(Library),4,頁100-101,114。
張勤,李欣榮(2009)。「協同合作環境下現代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風險與對策分析」,現代情報,29(4),頁123-125。
張慧銖,邱子恆(2006)。「臺灣地區醫院圖書館策略聯盟之發展」。數位時代圖書館館藏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張肇松(2009)。淺談組織的願景、使命與核心價值。高雄醫學大學e 快報,141,分享園地。
黃久華(2003)。「電子資源共享圖書館聯盟策略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大圖書資訊所,台北市。
黃鴻珠(2007)。「國際學術電子圖書館建置探討」。國家圖書館,台北市。
程蘊嘉,劉慈恒(2009)。「台灣地區高校學術電子書聯盟採購方式與效益」。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2),頁8-9。
萬家慶(2006)。產業分析,第12 章:產業研究方法。pp 39-40。
葉宏(2006)。「大學城圖書館聯盟的優勢」,杭州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5(6),頁542-544。
歐文斯(Owens, Robert G.,2000). 「教育組織行為」。譯自: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台北市:揚智文化。
詹麗萍(2006)。「套裝電子期刊銷售模式與聯盟採購策略對大學圖書館館藏
發展的影響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精簡版)。
詹麗萍(2009)。「電子書的聯盟採購--以<臺灣學術電子書聯盟>為例」。2009電子資訊資源與學術聯盟國際研討會。
劉娟(2009)。「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聯盟的內涵與作用」,四川圖書館學報, 167,頁19-20。
蔣麗艷,蔣麗紅(2004)。「圖書館聯盟有效實施的博弈分析」,圖書情報知識,2004(3),頁80-82。
賴朝新(2005)。「中美圖書館聯盟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四川大學,中國成都。
燕今偉(2005)。「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和發展機制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頁26-31。
謝念慈(2007)。「技專校院策略聯盟優勢化探討」。2007 技職教育策略聯盟產學攜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薛育青(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師大特殊教育學系,高雄市。
戴龍基、張紅揚(2000)。「圖書館聯盟— 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組織形式」,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3),頁36-39。
韓培爾(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市:風雲論壇。
蘇文彬(2002)。提供志願服務經驗以促進社會工作系學生學習熱忱之教學策略初探--引「服務學習」觀點。社區發展季刊,99,頁303-313。
蘇倫伸(2001)。「淺談館際合作流通的問題與發展」,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通訊18,頁2-13。
龔惠如(2000)。「國內外學術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大資訊與圖書館研究所,台北縣。
三、網路資源
中部大學圖書館聯盟。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http://www.library.fcu.edu.tw/frmnrule/rule_taal_consortium.html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圖書代借代還服務簡介。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http://www.lib.ncu.edu.tw/book/n37/37-2-3.htm
松竹梅三校圖書互借辦法。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http://www.lib.ncu.edu.tw/book/n2/2-4.htm
南通區域圖書館研究網。上網日期:2009 年9 月1 日。網址:http://ntlib.ntu.edu.cn/8/2006/01/25/20060125-121610-1.html。
高雄地區大學圖書館聯盟。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http://www2.cma.edu.tw/kaul/index.htm
高雄學園七校圖書代借代還服務。上網日期:2009 年7 月28 日。網址:http://140.127.53.222/lib/news/node/10196
高雄學園先進智慧產業園區。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7 日。網址:http://creativepark.kscg.gov.tw/index.php?act=detail&ID=276
「高雄學園發展委員會工作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記錄。上網日期:2010 年5月5 日。網址: 163.29.105.14/plandown/redirect.asp?id=1136
郭鵬(2006)。「美國數字圖書館發展之啟示」,網路資源,上網日期:2009 年8月8 日。網址:http://www.docin.com/p-419021.html
桃園七校圖書館跨校服務計劃。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http://www.lib.cycu.edu.tw/lib_pub/news111.html#4
莊琦,曹雄偉(2001)。「上海高校網絡圖書館的探索和實踐」,大學圖書館學報(3)。網路資源,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31 日。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上網日期:2009 年7 月31 日。網址:http://www.csal.fcu.edu.tw/Edu/program_start.asp
教育部獎勵大學校院設立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上網日期:2009 年7 月31日。網址:http://www.csal.fcu.edu.tw/Edu/program_HotNewsShow.asp?Nno=18
湯志民(2009)。「大學城的理念、發展與啟示」,網路資源,上網日期:2010 年3 月3 日。網址:www3.nccu.edu.tw/~tangcm/doc/2.html/article/E238.pdf
彰雲嘉地區大專校院聯盟。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
http://140.123.21.26/web-data/announce/document/interlib/wayhtml/main.htm
彰雲嘉地區大專校院圖書館圖書互借辦法。上網日期:2009 年8 月10 日。網址:http://libserver2.nhu.edu.tw/01.files/001/intro-3/law-11.htm
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JALIS)。上網日期:2009 年9 月1 日。網址:http://calis.nju.edu.cn/abou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