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瑋琳
Wang, Wei-Lin
論文名稱: 以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新舞臺藝術節」(2015-2020)個案探討企業基金會舉辦之表演藝術節慶
A Case Study on CTBC Foundation's CTBC Arts Festival(2015-2020):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Organized by Corporate-sponsored Foundations
指導教授: 何康國
Ho, Kang-Kuo
口試委員: 陳慧珊 范聖韜 何康國
口試日期: 2021/09/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基金會新舞臺藝術節表演藝術節慶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英文關鍵詞: foundation, CTBC Arts Festiv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CTBC Foundation
研究方法: 次級資料分析個案研究法深度訪談法半結構式訪談法田野調查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70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8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信金控長期獨資經營座落於臺北市區的「新舞臺」場館,並於1996年成立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負責其表演廳的營運工作。作為臺北市首座民營中型多功能表演廳,其價值展現於專業劇場管理及優質前台服務,備受觀眾與演出團隊推崇,成為國內民營表演廳經營優秀典範。2013年因母企業中信金控本部大樓遷移,依據相關銀行法規產生存廢之爭議,新舞臺不得不暫停營運,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之運作模式也因此產生轉變。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個案將以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於2014年展開之「新舞臺藝術節」為例,透過文獻整理、基金會內部人員、藝術節演出團隊及業界專家學者訪談,進行分析並歸納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在「新舞臺」暫停營運後,以既有專業資源重整組織,並同時以活動主辦、策畫及贊助之多面向角色推動「新舞臺藝術節」之籌辦。作為國內少數由民營企業主辦之表演藝術節慶,新舞臺藝術節致力給予國內表演藝術團隊及工作者舞台與曝光機率,更進一步將藝術節整合母企業公益相關資源,分別提升了參與藝文團隊之品牌力與企業形象,並促使產業界思索企業基金會轉型為專業藝文活動之作單位之可行性,藉以創造效益循環,並可能改變產業生態。

    “Novel Hall of Performing Arts” was a sole proprietorship performing venue operated by CTBC Financial Holding for a long term, who also founded CTBC Founda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venue. As the first private multi-functional performing hall of medium size in Taipei City, the professional theater management and the high-quality service at the front of the house are credited with its great value and highly praised by the audience and performing groups. Novel Hall of Performing Arts thus became the operating model of private performing venues across the country. However, due to the move of CTBC Financial Holding’s headquarters building in 2013, Novel Hall of Performing Arts had no choice but to suspend operations, which also led to the change of CTBC Foundation’s operating mode.
    This is a case study about CTBC Arts Festival presented by CTBC Foundation started from 2014,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estival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insiders from the Foundation, performing groups of the Festival,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TBC Foundation restructured the organization with its resources and has been pushing forward the presentation of CTBC Arts Festival with a multifaced identity- as the presenter, the organizer and the sponsor. As one of the few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present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aiwan, CTBC Arts Festival has been endeavoring to provid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and workers with opportunities of exposure,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 brand power of the performing groups involved and its own corporate image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arent company’s relevant charitable resources into the festival. The case inspires the thought of the possibility to turn corporate foundations into professional arts event production team of industry workers, which might create benefits circulating between foundations and arts group and bring impa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企業基金會與藝文活動 5 第二節 國內表演藝術節慶概況 17 第三節 海外企業基金會主辦表演藝術節慶之案例探討 27 第四節 新舞臺藝術節建置之歷程與現況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50 第四節 研究倫理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2 第一節 新舞臺藝術節之意義與定位 52 第二節 新舞臺藝術節節目與演出團隊探討 66 第三節 新舞臺藝術節實施效益分析 89 第四節 新舞臺藝術節的未來發展 97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1 附錄 117

    中文書目

    于國華、吳靜吉(2012)。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與前瞻。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33,82-88。
    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2019年6月)。中國信託金控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書。臺北市: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擷取自:http://www.ctbcholding.com/content/dam/twhoo/file/csr/report/2018CSR.pdf
    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2020年6月)。中國信託金控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書。臺北市: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擷取自:http://www.ctbcholding.com/content/dam/twhoo/file/csr/report/2019CSR.pdf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2016年3月31日)。105年度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司治理運作情
    形及其與銀行業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差異情形。擷取自:https://www.ctbcbank.com/tw/html/miscellaneous/COM/COM_2016050603.pdf
    文化部(2018)。文化事務財團法人收入與支出概況。擷取自:
    https://stat.moc.gov.tw/ImportantPointer_Latest.aspx
    文化部(2019)。2019年全國藝文展演活動統計。擷取自:
    https://stat.moc.gov.tw/ImportantPointer_LatestDownload.aspx?sqno=2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統計。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孟軒(2019年12月1日)。各地場館、藝術節,跨地域連線搶搶滾?。PAR表演藝術雜誌,324,80-81。
    吳淑鈴(2001)。台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吳培儷、陸宛蘋(2002年6月)。台灣非營利部門之現況與組織運作分析。康寧學報,
    4,159。
    吳鄭重、王伯仁(2011年5月)。節慶之島的現代奇觀:台灣新興節慶活動的現象描述與理論初探。地理研究,54,75。
    官有垣(2000年1月)。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56。
    官有垣、陸宛蘋、杜承嶸、康峰菁、陳怡璇(2007)。非營利組織執行長在治理過程中的角色與功能之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教育事務與衛生事務基金會為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5-2412-H-194-008-SSS),未出版。
    林秀燕(2005)。淺談政府捐助財團法人之監督。主計月刊,591,78-86。
    林乃文(2007)。跨界劇場.人。臺北市:秀威資訊。
    林佳慧(2006)。從組織屬性探討藝術節之運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林南(2004年12月)。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7-8。
    林振春(2000)。第八章 社會教育。中華民國教育年報,89,208。
    邱坤良(2012年1月1日)。紅塵鬧熱白雲冷—台灣現代藝術節慶的本末與虛實。戲劇學刊,15,55。
    洪佩君(2009)。華燈初上:上海新舞臺(1908~1927)的表演與觀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陳亞平。(2011)。藝術管理。臺北市:五南。
    容淑華(總編輯)(2010年3月31日)。《Q&A.經營加持.藝術加值》演藝團體經營手冊。擷取自:http://www.paap.org.tw/QA/management_manual.pdf
    桑于雅(2005)。企業公共關係中的藝文贊助–以科技業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朱浩、黃振家、王安民、林立勛、鄭兆倫、康廷嶽、謝佩玲(2013)。我國大型地方節慶活動發展策略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報告(編號:RDEC-RES-101-007),未出版。
    張竹君(2015)。從城市與藝術節的關係談我們需要什麼藝術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惟淙(2011)。台灣大型家族集團設立基金會之緣由–資源依賴觀點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莊惠凱、陳文聰(2010)。台灣人類研究倫理治理架構之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5-6。
    郭玉禎。(1999)。台灣企業基金會現象與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大型企業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郭玟岑(2015)。城市藝文節慶與文化公民權-以高雄春天藝術節為例。載於劉俊裕、張宇欣、廖凰玎(主編),臺灣文化權利地圖(155-176頁)。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陳亞平(2003)。基金會。載於夏學理(主編),藝術管理。臺北市:五南。
    陳定銘、徐巧昀、黃倖慧(2009)。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型態之研究-以企業
    型基金會方案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
    號:NSC:97-2410-H-008-022),未出版。
    陳奕中(2019年11月22日)。財團法人法修法介紹及實務運作。擷取自: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58/relfile/17843/8100775/09761513-766f
    4d07a704-5c07621368e1.pdf
    陳秋政、陳慧如、彭俊亨(2018年9月)。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制度之我思。社區發展季
    刊,163,246。
    陳龍潭、廖勇凱(2011)。企業策略管理。臺北市:智勝出版社。
    廖俊逞(2008)。陳郁秀:強調跨界、跨國、跨文化,展現台灣創造力。PAR表演藝術
    雜誌,192,72-75。
    傅仰止(2005年6月)。社會資本的概念化與運作:論家人重疊網絡中的「時間投資」機制。台灣社會學,9,171。
    湯舒晴(2016)。台北市「新舞臺」的歷史脈絡及其當代發展與專業價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馮燕。(2004)。企業基金會公益資源運用個案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2-2412-H-002-006),未出版。
    馮燕。(2010)。富人慈善台灣企業型基金會的特色。擷取自:http://www.nandufoundation.org/sys/eweb/uploadfile/20100525173206968.pdf
    黃文卿(2005年12月31日)。國家公園舉辦大型休閒活動之效益評估–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國際馬拉松及峽谷音樂節為例–。內政部自行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瓊慧(2006)。藝術團體與企業合作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競樺(2007)。藝企合作之研究—消費者對企業與表演藝術團體之反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17。
    榮芳杰。(2016)。藝企合作的新取徑:從藝文補助到文化事業。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105 年度國際藝文趨勢觀察與情蒐計畫」專題報告,未出版。
    鄧傅璇(2012)。企業基金會從事策略性慈善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研華文教基金會與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蕭新煌、江明修、官有垣(2006)。基金會在台灣:結構與類型。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賴昭銘(2019)。臺灣電子製造廠商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參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家珍(2007)。2007年中國信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臺北市: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擷取自:http://www.ctbcholding.com/2007CSR.pdf
    藍鴻苓。(2017)。執行臺灣表演藝術節慶流程管理之建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書目
    Anheir, H. K., Hammack, D. C. (2010). American Foundations Roles and Contribu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Carlucci, D., Schiuma, G. (2018). The power of the arts in busines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85, 342-347.
    Clarke, P., Oliveira Magalhães, d. I., Di Tell, A., Faure, E., Hizette, D., Piette, I.,
    Salole, G. (2008, May). Found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ropean
    Foundation Cent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ssuelab.org/
    Cudny, W. (2014). The Phenomenon of Festivals: Their Origins,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s. Anthropos, 643.
    Cummings, S.T. (1989). Review of the book Time Out of Time: Essays on the Festival ed. by Alessandro Falassi. Performing Arts Journal, 11(3), 240-242.
    European Foundation Center
    Finkel, R. (2006). Tensions between Ambition and Reality in UK: Combined Arts Festival Programming: Case Study of Lichfield Festiv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Management Research 2, 25.
    Gibson, C. R., Stewart, A. (2009). Reinventing rural places: The extent and impact of festivals in rural and regional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
    Lewandowska, K. (2016). It’s not all about the profit: 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arts.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view, 2(16), 122.
    Lidström, B. (2004). Arts and Business – Attitudes Towards Arts Sponsorship .
    Moir, L. (2004). WHY DOES BUSINESS SUPPORT THE ARTS? Philantrophy, marketing or legitimation? Cranfield University, U.K., MO.
    Rey Garcia, M., Martin-Cavanna, J., Alvarez-Gonzalez, L.I., (2012). Assessing and Advancing Foundation Transparency: Corporency: Corporate Foundation as a Case Study. The Foundation Review, 4(3). doi: 10.4087/FOUNDATIONREVIEW-D-12-00003.1
    Strauß, A. (2017). Dialogues between Art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s, Cooptations, and Autonomy in a Knowledge Society.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Topler, S. (1999). On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Foundation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0(2), p. 217. doi:10.1002/NML.1020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