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政皓
HUANG,CHENG-HAO
論文名稱: 體育邊緣人:臺灣國民中小學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之歷史軌跡(1945~1998)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Physical Education—The Historical Track of School PE forPhysicallyDisabled Students in Taiwan Junior Highand Primary School (1945 ~ 1998)
指導教授: 林玫君
Lin, M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適應體育小兒麻痺
英文關鍵詞: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Infantile Paralysi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探究從1945年到1998年間國民中小階段,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樣貌為何。研究發現:首先在「體育政策」方面,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後,政府的政策對於肢障學生轉趨重視,1973年進行的「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為肢障學生的學校體育立下里程碑,爾後隨著1990年代特殊教育的興起,政府也委託學校機構共同協助推動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相關措施。其次「學校體育的內容」方面,在專門安置肢體障礙學生的特殊學校(班)中均為肢體障礙學生規劃體育課程;教材方面則隨著時代不同而內涵有所轉變;另外,教師會針對學生的狀況對教具及場地進行修正,師資雖然沒有專門的培育機構,但師範大學體育與研究發展中心舉辦多場相關研習,不失為一補救方法。接著「學校體育活動」方面,在一般學校裡,隨著時代的進步,肢障學生已逐漸走出戶外參與體育教學;仁愛實驗學校當中有豐富的體育課外活動,供肢體障礙學生參與,運動會也會考量學生狀況,運用巧思設計趣味化的賽程。最後是「教」與「學」的反饋,經過微弱聲音的匯聚,發現政策未完全傳達給教師,推動也容易受到機關首長的左右,但熱忱與信念可以彌補政策的疏漏,肢障學生在一般學校體育內還是存在著邊緣化的情況,體育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人生富含多重意義。總而來看,專門安置肢障學生的特殊學校(班),可為肢障學生提供較為多彩多姿的學校體育,而在一般學校當中,肢障學生其學校體育往往沒有落實,學生仍在學校體育當中扮演邊緣人的角色。

    The essay probes into different physical education appearances of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during 1945 to 1998.

    The study brings out four findings. First of all, as to the “Physical Policy, the government has put more emphasis on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since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1973,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or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stablished a landmark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n, owing to the upspr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1990s, the school was entrusted to advance measures related to physical education for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re specific PE courses for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in both special schools and special classes.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amen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imes. Moreover, teachers would adapt their teaching aids and places to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Though there’s no specialized institution for fostering teachers,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hold several relevant courses to provide helps.

    And concerning“PE Activities in School”,in general school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are mor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PE courses with time. Ren-Ai Experimental School provides abundant extracurricular PE activities for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Besides, the athletics meet they hold would take students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designing interesting competition for special students.
    Lastl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Feedback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vulnerable voices discover that although the policy’s not completely conveyed to teachers, and the movement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head of the institution, the passion and belief could make up the defects of the policy. Generally speaking,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are still easily overlooked in general schools, and the practice of PE has multiple meanings both for teachers and for students.

    Overall, special schools or special classes would offer more colorful physical education than general schools. In this cas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 general school isn’t put into practice most of the time, and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are still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V 目次 V 表次 VIII 圖次 X 序章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相關研究回顧 2 三、研究意義與課題 10 四、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12 五、名詞解釋 18 六、適應體育簡史 19 第一章 未出現的交集: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政策 24 第一節 體育、復健與小兒麻痺 24 第二節 不能沒有你-學校體育法令 36 第三節 教學指南針-學校體育課程標準 64 第二章 跨越藩籬: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內容 76 第一節 有你真好-肢障體育的課程與教材 76 第二節 打造新境界:教具與場地 96 第三節 一個也不能少-體育的師資 105 第三章 從見習到參與: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活動 111 第一節 從看教室到融合式教學 111 第二節 教室外的藍天-課外活動 121 第三節 有「愛」無「礙」的運動會 132 第四章 來自邊緣的聲音:心底的悸動與呼喊 141 第一節 教師的感觸 141 第二節 學生的心聲 146 結章 153 參考文獻 156 附錄 166 附錄(一)國民(初級)中學體育特別班實施計畫 166 附錄(二)台灣國中小學肢體障礙學生 學校體育相關大事年表(1945~1998) 169 附錄(三):訪談大綱 179 1、教師訪談大綱 179 2、學生訪談大綱 181 附錄(四):訪談紀錄 182 1、闕月清教授訪談內容 182 2、朱敏進老師訪談內容 188 3、黃仁義老師訪談內容 200 4、黃稚桀先生訪談內容 208 5、郭惠瑜小姐訪談內容 214

    參考文獻
    一、政府出版品
    (一)圖書類
    UNESCO ,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Paris:International Fu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1978.
    立法院秘書處,《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案》,臺北:編者出版,1968。
    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臺北:衛生署,1995。
    行政院衛生署,《身心障礙鑑定表》,臺北市:行政院,2002。
    姜宗模,〈我思我在我生活〉,《生命的光輝》,臺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1991。
    教育布特殊兒童普查執行小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第二次特殊兒童普查報告》,臺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1993。
    教育部,《小學課程標準》,上海:正中書局,1948。
    教育部,《各級學校體育實施方案》,上海:正中書局,1947。
    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南京:民生印書館,1948。
    教育部特殊兒童普查小組主編,《中華民國特殊兒童普查報告》,臺北:編者出版,1976。
    教育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商務印書館,1953。
    教育部,《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與文化社,1956。
    教育部,《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2。
    教育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5。
    教育部,《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
    教育部,《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2。
    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6。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3。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5。
    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臺捷出版社,1993。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1995。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仁愛學校(班)課程綱要》,臺北:編者出版,1983。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啟仁學校(班)課程綱要》,臺北:編者出版,1988。
    許天威,《肢體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0。
    臺灣省教育廳,《臺灣省國民小學教育之成長》,南投:編者出版,1972.7。
    臺灣省教育廳,《臺灣省國民小學優良事例》,南投:編者出版,1974。
    陳在頤,《臺灣省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專項報告》,南投:臺灣省國民體育委員會,1976。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體育教育篇(上、下)》,臺中:省立臺中圖書舘,1984。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特殊教育篇》,臺中:省立臺中圖書舘,1990。
    臺北市教育局,《臺北市特殊教育發展史》,臺北:臺北市教育局,2008。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臺灣根除小兒麻痺症紀實》,臺北: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995。

    (二)公報類
    〈中學體育實施方案〉,《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二字第五九二六七號,五十三年冬第八期,1964年10月7日。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教六字第二七四五一號,七十五年春第五十六期,1986年2月3日。
    〈奉教育部令為制頒中等以上學校患病學生體育成績考核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三字第四二五五二號,四十三年冬,第二期,1954年9月29日。
    〈為函請釋示國中殘缺學生體育成績如何考查暨優秀學生免費獎勵等疑義一案,復請查照轉知〉《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二字第七0五九二號,五十八年冬第二十期,1969年10月20日。
    〈修正中等學校體育實施方案〉,《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二字第二一一四○號,四十六年秋第三期,1957年6月28日。
    〈准函以身體有缺陷學生之體育成績如何評定一案,請查照〉,《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二字第五五0一四號,五十三年冬第八期,1964年10月7日。
    〈國民(初級)中學體育特別班實施計畫〉,《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五字第一三二九三號,六十六年春第二十六期,1977年1月28日。
    〈國民小學體育實施方案〉,《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二字第○二一四四,六十年夏第五十八期,1971年5月24日。
    〈國民中學體育實施方案〉,《臺灣省政府公報》教二字第○二一四四,六十年夏第五十八期,1971年5月24日。
    〈國民學校體育實施方案〉,《臺灣省政府公報》教四字第一一二○八號,四十七年春第二十三期,1958年1月27日。
    〈國民學校體育實施方案〉,《臺灣省政府公報》教四字第五八二五三號,五十三年冬第三期,1964年9月30日。

    三、學校出版品
    朱敏進,《肢體殘障學生各項體育教學活動規則設計》,臺北:臺北縣立永和國中指導工作推行委員會特殊教育推行小組,1976.6。
    朱敏進,《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草案)實驗報告(三)》,臺北:臺北縣立永和國民中學,1976.6。
    林寶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概況》,臺北:教育部,1999。
    孫家壁,〈我的歌〉,《臺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創校十週年紀念特刊》,彰化:彰化仁愛實驗學校,1978.4。
    高雄市新興國民小學,《傷殘兒童教育研究紀要6》,高雄:編者出版,出版年份不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各級學校特殊體育教學設施調查」專題研究研究成果報告》,臺北:編者出版,1996.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學指引》,臺北:編者出版,199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肢體障礙類特殊體育教學方案指導手冊》,臺北:編者出版,199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國內各級學校特殊體育教學場地設施現況調查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編者出版,19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適應體育導論》,臺北:編者出版,199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適應體育導論》,臺北:編者出版,199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全國各級學校障礙學生普查暨體育課安置狀況調查」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北:編者出版,19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各級學校特殊體育教學現況」專題研究研究成果報告》,台北:編者出版,1996.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肢體障礙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研習手冊》,臺北:編者出版,199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肢體障礙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研習報告》,臺北:編者出版,199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肢障組研習手冊》,臺北:編者出版,199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國內各級學校特殊體育教學現況調查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北:編者出版,19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八十七學年度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臺北:編者出版,1999.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八十五學年度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臺北:編者出版,19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八十六學年度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臺北:編者出版,1998.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改進特殊體育教學計畫-八十五學年度北區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臺北:編者出版,199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改進特殊體育教學計畫-中區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研習手冊》,臺北:編者出版,199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改進特殊體育教學計畫-東區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研習手冊》,臺北:編者出版,199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教育部改進特殊體育教學計畫-南區肢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資料》,臺北:編者出版,199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系史編撰小組,《榮耀金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六十三年史〈別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09。
    臺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中華民國特殊學校評鑑-臺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教育、復健工作報告》,彰化:編者出版,1983。
    臺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臺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概況》,彰化:編者出版,1998.10。
    蔡春美、戴智權、楊荊生,《特殊體育的理論與實際》,臺東:省立臺東師範專科學校,1981。
    謝文寬,《適應體育教學實務》,彰化:國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2001。
    羅世才,《肢體殘障教學研究紀要》,高雄:高雄市立新興國民中學,1974。
    羅世才,《肢體殘障學生體育教學研究實驗》,高雄:高雄市立新興國民中學,1976。

    四、專書
    Claudine Sherrill著;陳素勤、尚憶薇、蔡育佑譯,《適應體育》,台北 :麥格羅.希爾出版,2001。
    朱敏進,《肢殘體育的理論與教學設計》,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1981
    吳武典,《我國特殊教育的現況與展望》,臺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1988。
    李宗述,《運動復健學》,臺北:淑馨出版社,1997。
    林玉體,《臺灣教育面貌40年》,臺北:自立晚報,1987。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編著,《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張鐸嚴,《臺灣教育發展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
    許天威,《肢體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0。
    許佩賢,《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
    陳正茂,《臺灣經濟發展史》,臺北:新文京開發,2003。
    陳在頤,《肢體殘障學童體育》臺北:幼獅文化,1975。
    陳在頤,《特殊體育》,臺北:健行文化,1982。
    陳在頤,《學校體育特別班復健體育活動的選擇與指導》,臺中:霧峰出版社,1978。
    彭懷恩,《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0。
    游鑑明,《運動場內外: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1895-193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劉子倩譯、乙武洋匡,《五體不滿足完全版-乙武洋匡的嶄新旅程》,臺北市:圓神出版社,2007。
    滕德政,《適應體育教學》,臺北:師大書苑,2004。
    鄭志富主編,《體育行政與管理》,臺北:師大書苑,2004。
    鄭豐喜,《汪洋中的一條船》,臺中市:地球出版社,1976。
    賴復寰,《殘障體育運動概論》,臺北:正中書局,1998。

    五、學術論文
    李翠玲,《傑出肢體障礙人士訪談紀錄》,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0。
    李偉清,《國中教師對特殊體育的態度與適性教學實施方式之調查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8。
    官易祺,《我國適應體育博碩士論文內容分析之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誒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林鎮坤,《兩岸特殊教育政策比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
    林世嘉,《從臺灣小兒麻痺症根除看衛生體系衝擊與國際衛生參與》,臺北: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佑忠,《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
    金湘斌,《日治初期台灣初等學校運動會之歷史考察(1895~191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系碩士論文,2007。
    施大立,《國中特殊體育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7。
    徐憶雯,《台灣地區適應體育演進之研究-以學前教育階段為中心》,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所碩士論文,2008。
    陳理哲,《國民小學實施適應體育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臺中: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研所碩士論文,2002。
    陳福順,《國小特殊體育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2。
    張春蘭,《七十一年臺灣小兒麻痺症流行的空間差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郭惠瑜,《右腳告白—─位肢體障礙社會工作學習者的生命書寫與主體實踐》,臺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06。
    葉宏達,《國民小學普通班實施適應體育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曾瑞成,《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1949 ~ 199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程淑麗,《國中適應體育教學實施現況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6。
    蔡銘坤,《台北市國中體育教師之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5。
    劉嘉惠,《花東地區中小學適應體育教學現況調查》,臺東: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
    謝明儒,《台中市國小適應體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臺中: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簡清得,《國中健體領域教師對實施適應體育之意見調查》,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5。
    劉照金,《我國體育政策變遷之研究》,臺北: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六、期刊
    王鈺婷,〈體育與我〉,《仁愛天地》第41期,彰化:國立彰化仁愛學校,2000.6,頁36。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活動照片〉,《國民體育季刊》第5期第5卷,臺北:編者出版,1976.6。
    朱敏進,〈殘障學生的體育教學〉,《國民體育季刊》第5卷第3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5.12,頁37-41。
    朱敏進,〈永和國中體育實施概況〉,《國民體育季刊》第8卷第3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9.9,頁46-48。
    朱敏進,〈如何實施肢殘者的體育教學活動〉,《兒童教育》第九輯,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兒童教育研究社,1981.6,頁29-33。
    朱敏進,〈肢體障礙者的運動設備器材介紹〉,《國民體育季刊》第九卷第四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81.3,頁44-53。
    何雲光,〈當前中小學體育的困難所在及其對策-六十三學年度中小學校長推展學校體育研討會簡報〉,《國民體育季刊》第五卷第二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5.9,頁48-52。
    李仁德,〈改進特殊體育教學實施計畫〉,《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5.3,頁131-132。
    林仁筑,〈揚棄黑暗,向標竿直奔而去 肢障類特殊體育研習心得報告〉,《適應體育簡訊》第三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8.6)。
    林正吉,〈體育與我〉,《仁愛天地》第41期,彰化:國立彰化仁愛學校,2000.6,頁4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育部初步擬定改進特殊體育教學實施計畫〉,《特教新知通訊》第1卷第9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1994.5,頁18-19。
    連倚南,〈從醫學觀點談肢體殘障兒童的體育〉,《國民體育季刊》第6卷第4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7.9,頁17-19。
    姬重慶,〈對於患小兒痲痺學生所編排與設計的體育適應矯正課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六十九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南:私立崑山科技大學,1970.7,頁64-70。
    黃仁義,〈肢障學生之體育教學與活動〉,《國民體育季刊》第十三卷第一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84.3,頁79-81。
    程乃器,〈國民中學新舊體育課程標準之比較〉,《國民體育季刊》第十三卷第二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84.6,頁22-26。
    陳在頤,〈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草案研擬經過〉,《六十三年度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臺北:國立中興大學,1974,頁116-118。
    陳在頤,〈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能及運動能力測驗〉,《中華民國大專體育院校總會六十四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臺北:私立輔仁大學,1975.8,頁206-232。
    陳在頤,〈殘障學童體育實施與教學方法研究〉,《體育學報》第4期,臺中: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74.6,頁63-78。
    陳在頤,〈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驗方案研究實驗〉,《體育學報》第6期,臺中: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76.6,頁89-103。
    陳在頤,〈學校體育特別班所需場地與設備的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六十七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1978.7,頁52-68。
    陳在頤,〈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實施特殊體育概況調查研究〉,《省體專學報》15期,台中: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86.12,頁41-53。
    陳在頤,〈肢體殘障學生體育教材教法〉,《省體專學報》第18期,臺中: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90,頁1-28。
    陳在頤,〈談殘障體育運動設施規劃〉,《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一卷第四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2.12,頁47-57。
    陳弘烈,〈體育教師對國內當前身心障礙學生體育教學認知之研究〉,《彰師體育》第三期,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02.12,頁67-80。
    陳弘烈,〈肢體殘障體育的展望〉,《國民體育季刊》第十四卷第三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85.9,頁53-58。
    楊基榮,〈從體育成績評量看課程標準〉,《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4.6,頁7-11。
    楊友文,〈肢殘學生復健體育活動內容〉,《國民體育季刊》第六卷第四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7.9,頁20-25。
    蔡長啟,〈特殊體育應有的措施〉,《國民體育季刊》第6卷第4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7.9,頁4-9。
    蔣作瑜,〈我與體育活動〉,《國民體育季刊》第八卷第一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79.3,頁82。
    鄭志富,〈我國近代初中(國民中學)體育課程之演進〉,《國民體育季刊》第十七卷第二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88.6,頁31-44。
    鄭志富,〈回顧與展望教育部改進特殊體育教學計畫第一階段執行成果報告〉,《適應體育簡訊》第三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8.6。
    蘇瑞陽、王同茂,〈戰後初期的台灣體育(1945-1949)〉,《臺大體育學報》第七輯,臺北:台大體育學報編輯委員會,2005,頁55-88。
    闕月清,〈特殊體育專業師資培育與在職進修〉,《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二期,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6.6,頁38-42。
    七、報紙
    〈九所師專招生,下月四日報名。國校師資科簡章已核定〉,《聯合報》1975.6.20,版2。
    〈木柵國中計畫設殘障學生體育特別班〉,《中央日報》,1976.2.23,版5。
    〈北市殘障兒童,將獲特殊教育〉,《聯合報》,1976.3.17,版6。
    〈各國中應設體育特別班〉,《聯合報》,1977.1.29,版8。
    〈初中新生考試體育,教廳公佈實施要點。最高十分今年不計成績〉,《經濟日報》1967.4.23,版3。
    〈國中將設體育特別班〉,《聯合報》,(1976.12.23),版2。
    〈國中殘障學生實施特殊體育〉,《中央日報》,1976.12.8,版4。
    〈國中體育特別班實施計畫核定,教育部通知各校遵照辦理〉,《中央日報》,1976.1.29,版5。
    〈殘障學生上體育課,親身嘗試生信心〉,《聯合報》,1976.3.18,版6。
    〈實踐國中開設體育特別班〉,《聯合報》,1984.10.19,版6。
    〈臺北市中聯考,試場座次排定。明天舉行入學考試,參加體育試,服裝宜方便〉,《聯合報》,1967.7.4,版2。
    〈蔣夫人慈暉普照,錢錦科戴德感恩。花蓮棒球小選手,殘而不廢,獲准醫治麻痺症,就讀華興〉,《聯合報》,1973.3.3,版3。
    呂美娟,〈嘉惠肢體官能殘障學生,發展特殊體育計畫擬定,教部將至立培養人才加強推動〉,《聯合報》,1977.12.10,版8。
    李翠玲,〈缺憾的超越(11)聯合專題報導:擁有一片天---蔡熊山的成長路〉,《聯合報》,1990.7.30,版29。
    汪文豪,〈愛的路上我和你:腦性麻痺,游泳、桌球樣樣來。王啟仁板信商銀程式設計師,感謝求學時老師要他上體育課〉,《聯合報》,2004.6.21,版B2。
    修瑞瑩,〈獨臂系主任「逆境造就一生」〉,《聯合報》,2010.3.23,版A1。
    徐梅屏,〈殘障學生也需要運動〉,《中央日報》,1976.6.24,版3。
    袁世珮,〈地方人地方情:郭世勳行動不便,投入復建〉,《聯合報》,2002.10.24,版18。
    袁世珮,〈郭文生迷上輪椅的速度感〉,《聯合報》,2003.1.6.,版20。
    曹銘宗,〈林文華的自學方案〉,《聯合報》,1995.6.30,版34。
    梁玉芳〈愛的路上你和我:末梢神經炎,李雅雯、李雅純懂得接受不完美〉,《聯合報》,1999.8.28,版39。
    陳亞敏,〈宜殘疾學生王旭統,升學考試題名金榜。是否讓其入學正在請示,命運未定唯有背人偷泣〉,《聯合報》1963.7.25,版6。
    陳亞敏,〈殘而不廢。戰勝命運,生之強者──簡健河〉,《聯合報》,1962.5.12,版3。
    黃志亮,〈張素慧奉獻青春廿年,培訓輪椅舞蹈隊,為腦性麻痺兒童找回自信〉,《中國時報》1993.12.3,版15。
    賈亦珍,〈打進運動世界,許志杉嘗辛酸〉,《聯合報》,2002.8.15,版32。
    賈亦珍,〈總統府的模範公務員,表揚與球賽撞期。蕭淑卿愛桌球,放棄阿扁的手〉,《聯合報》,2002.8.17,版31。
    趙曉寧,〈殘胞一樣有運動的權利〉,《中國時報》,1993.8.12,版15。
    趙曉寧,〈殘障選手在運動場上放異彩,陳玉明與陳森棋參加英國國際輪椅運動會獲大獎,載譽歸國〉,《中國時報》,1993.8.12,版15 。
    劉美明,〈輪滾舞炫,輪椅舞者像麥克傑克森〉,《聯合報》1997.6.25,版3。
    潘淑婷,〈愛的路上你和我:患小兒痲痺,周必泰是桌球好手〉,《聯合報》,2003.2.19,
    鍾中培,〈訪獨角兒童劉春霖〉,《聯合報》,1954.4.5,版3。
    鐘武達,〈二林國中運動會,患難見溫情。殘童輪椅賽,選手卯勁「跑出」運動精神〉,《中國時報》1984.11.25,版13。

    八、網路資料
    HiNet新聞網,〈斷掌教授,一手掌握人生〉,網址:http://times.hinet.net/times/
    article.do? newsid=2730740&option=society(瀏覽日期:2010.03.16)。
    Sina新浪新聞,〈屏基創辦人畢嘉士,屏東舊居喜逢病友〉,網址:http://magazine. sina.com .tw/article/20100327/2919328.html(瀏覽日期:2010.05.26)。
    民視新聞台,〈臺灣演義:臺灣防疫史〉,網址:http://www.youtube.com/ watch?v
    =pF_ s3JQRo98(瀏覽日期:2010.04.15)。
    全國法規資料庫,〈中央法規標準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 Class/LawAll.aspx? PCode=A0030133(瀏覽日期:2010.03.25)。
    法源法律網,《強迫入學條例》,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801.asp?ld=H%5C19450217%5C001%5C4&lsid=FL008928&ldate=19450217&modify=0。(瀏覽日期:2010.6.10)。
    法源法律網,《國民體育法》,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 DAT0801.asp?ld= H%5C19 821119%5C001%5C15&lsid=FL009287&ldate=19821119&modify=0(瀏覽日期:2010.6.10)。
    屏東基督勝利之家,網址:http://www.vhome.org.tw/oldpicture1.htm(瀏覽日期
    2010.5.17)。
    教育部重編辭典修訂本,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瀏覽日期:2010.03.29)。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系所簡史〉,網址http://www.pt.ntu.edu.tw/,(瀏覽日期:2010.7.7)。
    趙啟明,〈瑪喜樂與保育院的故事〉,網址:http://www.joyce929.org.tw/htm/001-1.htm瀏覽日期:2010.04.04)。
    臺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網址:http://www.kidsalive.org.tw/(瀏覽日期:2010.06.09)。
    臺南市輔導網路,〈特殊教育課程、教材及教法實施辦法〉,網址http://guide.tn.edu.tw/(瀏覽日期:2010.04.1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