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綺珊
Lai, Yi-Shan
論文名稱: 平衡計分卡導入前之研究-IC設計產業之A公司研發團隊為例
Pre-study for Introducing a Balanced Scorecard - Taking R&D team of Firm A in IC design industr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蕭顯勝
Hsiao, Hsien-Sheng
梁樹人
Liang, Shu-J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平衡計分卡正增強專家評鑑
英文關鍵詞: Balanced Scorecard, positive reinforcement, expert judg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9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半導體IC設計是屬於高科技的產業,不同的IC設計被廣泛的運用在各項電子產品中。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IC設計在不斷創新過程也促成了許多設計公司的崛起,相對的競爭力也在環境壓力下逐漸形成,探討此背景個案的A公司在導入平衡計分卡前之研究。

    研究目的期盼研發團隊同仁透過平衡計分卡工具的機制,並結合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方式建立可行的行動方案,預期能使研發團隊同仁更有意願執行企業內部訂定之目標。

    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方式,將研發團隊作為研究對象。人力資源部門依據組織策略、目標與願景規劃針對銷售產品,建立初期的平衡計分卡與關鍵績效指標。

    研究預期透過非結構性訪談,分析與彙總導入前的調查訪談表,以專家評量(Expert judgement)進行資料分析,確保研究之可行性。盼求能為企業內部帶來更有效的管理。

    研究限制為研究期間僅有一年並無法擴大到全公司其他部門同仁,亦並無擴大探討到導入後的績效評估。

    IC design for semi-conductor is one of the Hi-Tech industry, it is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many electronic products. To satisfy customer’s diversified requirements, new firms and their innovative technology is generated continuously. The result is an upswing competition atmosphere is infused into this filed. This study intends to build an feasible action plan using the mechanism of balanced scorecard (BSC) and positive reinforcement during the stage of product development.
    Inspiring the R&D members seems to take as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olution.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before introducing BSC. By means of objective strategy to win the R&D members’ approval, so that they are like to implement the firm goal.In the research design, it is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anticipants are R&D members of firm A. The unstandardized interviews is applied to generate a pre-introducing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In addition, following the strategical targets and prospects of firm, build prminary-stage BSC and key performance index for main products. Afterward, analyzing the data of interviews and then convert it into assessment table so as to the pre-introducing evaluation. Meanwhile, the expert judgement i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to achieve the validity.
    To ensure the research feasibility, several experts are involved in this assessment mechanism. As for the research limitions, the research result is not applied to the other deparmtents of firm. Meanwhile, the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regarding BSC application is not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 錄 vi 表 次 ix 圖 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定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平衡計分卡做為績效衡量之工具 11 第二節 平衡計分卡在組織策略的運用 13 第三節 平衡計分卡四大構面建置 14 第四節 正增強的文獻探討 21 第五節 相關研究文獻結論與建議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2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4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8 第一節 個案分析與績效再設計 39 第二節 待答問題調查結果 52 第三節 待答問題討論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2 一、中文部分 92 二、英文部分 98 附 錄 101 附錄一「平衡計分卡導入前訪談表」初稿 101 附錄二「平衡計分卡導入前調查訪談表」正式版 104

    一、中文部分
    于泳泓 (2009) 平衡計分卡最佳實務,11。臺北:商周出版第二版。
    王秀雨 (2007) 公部門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研究-以宜蘭縣政府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古永嘉 (2000) 平衡計分卡在中小企業的應用-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海光 (2009) 新產品開發的策略貫徹模式-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新竹市。
    李俊隆 (2009) 應用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規劃工具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克特量尺(1932) (Likert scale)最早的概念是由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家Rensis Likert於1932年提出。他在其所寫的文章 “測量態度的技術(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一文中首先提出了這個方法,此文並發表於1932年的 “Archives of Psychology”雜誌。他的目標是在發展一種測量態度的技術,使得測量的水準儘可能像一般以 “公斤”測量體重或以“攝氏度”測量溫度的水準一樣,成為一種可以合理解釋及量化的測量的工具。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2日。取自:梁文敏教授 葉懿諄統計分析師 http://www2.cmu.edu.tw/~biostat/online/teaching_corner_041-2.pdf。
    林耿立 (2009) 平衡計分卡應用於營建業工程績效管理之關鍵因子與衡量方法之研究-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林思彤 (2008) 第69期,T&D飛訊 平衡計分卡應用於公部門之探討,臺北市。
    林奇芳 (2002) 研發團隊創造力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技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佳慧 (2009) 平衡計分卡與資料包絡分析法於企業績效評估之應用-以台灣電子業為例,65。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吳安妮 (2003) 平衡計分卡在公務機關實施之探討,研考雙月刊。
    洪海玲 (2002) 以包絡分析法作製造業之營運效率分析-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洪淑惠 (2010) 以修正平衡計分卡建構網路報稅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 -以臺北市國稅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臺北市。
    洪儷瑜、黃欲惠(譯)(2012),行為改變技術:理論與運用/Garry Martin、Joseph Pear著。臺北:學富文化事業,頁P51圖4-1、P54-P58表4-2、表4-3。
    徐宓霞 (2010) 以混合方法探討醫院導入平衡計分卡之過程-義守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莊薇薇 (2006) 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的研發部門績效評估之可行性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莊昆財 (2009) 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構之事故預防研究-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財經出版社(2009)。IC設計投資地圖。臺北:財信出版。
    許國豪(2008)。淺談專家評鑑再科研寄化效益評估之角色。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6期,99-101。
    張雅菁 (2006) 事業策略類型、行銷組織結構、策略性行為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台灣製造產業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張建中(2014年5月11日)。【中央社記者電】IC Insights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479241.
    張家鳳 (2001) 企業建立平衡計分卡以落實策略管理之個案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美誼 (2005) 用平衡計分卡與品質機能展開建構績效衡量指標之個案研究-以P印刷公司為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論文,臺南市。
    陳建平 (2007) 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績效衡量制度—以某私立大學教務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碩士論文,嘉義縣。
    陳凱鴻 (2010) 激勵制度、員工訓練對工作績效提升之研究-以某電子公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Brian E. Becker & Mark A.Huselid & Dave Ulrich(2001)。陳正沛(譯)(2012)。人力資源計分卡 連結人力、策略與績效的評量系統,27。臺北:臉譜 城邦出版社。
    曾寬鴻 (2009) 平衡計分卡與人員績效管理相對關係之研究-以面板廠C公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曾欽正 (2002) 運用激勵理論探討提升員工工作績效之研究-以軍備局第四○一廠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臺中市。
    曾慧萍,鄭雅文 (2002) - [負荷-控制-支持] 與[付出-回饋失衡] 工作壓力模型中文版量表之信效度檢驗: 以電子產業員工為研究對象,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1 卷 6 期 (2002 / 12 / 01) , P420 –432。
    游建榮 (2006) 平衡計分卡運用於台灣IC智慧卡業者策略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游建榮 (2006) 平衡計分卡運用於台灣IC智慧卡業者策略管理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游美豐 (2005) 台灣資訊系統整合業策略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國豪 (2008) 淺談專家評鑑在科研計畫效益評估之角色 - 科技政策智庫,臺北市。
    黃哲誠 (2003) 事業策略、產品設計策略、設計部門角色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桃園市。
    葉燦鍊 (2002) 臺灣LCD驅動IC後段製程最佳分工模式研究-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新竹市。
    楊朝祥 (2007) 高科技產業與人才創新-台灣模式與經驗,教文(研) 094-017 號,引用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2/1732以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廠商研發技術人員為例-人力資源學報激勵性報酬、員工屬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對象,亞太管理評論。
    楊長林 (2001) 新產品開發:設計與定位、流程、績效評估之整合性管研究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
    劉俊勇,孫薇譯(2004),平衡計分卡-化戰略為行動(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1996) 初版,廣東:經濟出版社,頁42。
    劉長昀 (2003) 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企業核心資源與經營效率--以台灣某電子公司為例 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奕廷 (2006) 整合BSC/AHP/DEA績效評估系統之研究-以研發組織為例-開南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劉旭濤 (2003) 政府績效管理︰制度、戰略與方法。大陸:機械工業出版社。
    蔡亦珊 (2010) 建構半導體公司研發人員績效管理指標層級架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蔣金安 (2007) 公立醫院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研究-以行政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為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鄭雅文 (2002) 台灣高科技電子產業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探討:兩個工作壓力模型-Karasek「負荷控制支持」模型與Siegrist「付出回饋失衡」模型-之檢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黎美珍 (2008) 臺南縣鄉(鎮、市)公所組織績效衡量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為實證-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臺南市。
    謝旭昇 (2001) 行為改變技術在外籍勞工管理的應用研究-以福懋公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TOPCO (2012) 組織效能趕到與工作熱情在人力資源管理效能對工作績效影響之跨層次中介效果-崇越論文大賞。報名編號F0015,引用網址:http://thesis.topcglobal.com/TopcoTRC/2012Thesis/F0015.pdf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M.(1998).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In Staw , B. & Cummings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Greenwich, CN:JAI Press.
    Amabile, T.M.(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SA:Westview Press.
    Amabile, T. M.(1998). How to kill creativ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 77-87.
    Anderson, N. R.(1989, April). Work group innovation:Current research concer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aper presented as part of a symposium at the Fourth West European Congress on the Psychology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Cambridge,UK.
    Adrila, R. (1982).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behavior therapy in Latin America. Jou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13, pp-15-20.
    Bandura, A.(1965). Influence of models’ rein-forcement contingenci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imitative respons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 pp 589-595.
    Becker, H. S.(1986).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how 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 book, or articl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onneau, G.A. & Amegan, S.(1999). Evaluationg community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Methodological proposal and reflexions,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33(3), pp-208-222.
    Cooper, R.G.(1983). A process model for industrial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30(1).
    Dennard, R. H.(2000). Creativity in the 2000s and beyond,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November-December, pp-23-25.
    Guiford, J.P.(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McGraw-Hill.
    Iansiti, M. & West, J. (1997). Technology integration:Turning great research into great product. Ho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pp-67-79.
    Jain, R.K.& Trandis, H.C.(1990). Management of R&D organization.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
    Kaplan,R.S.,& Norton D.P.(1992),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0(1) ,pp.71-79.
    Kaplan,R.S.,& Norton D.P.(1996),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4(1),pp.75-85.
    Kaplan,R.S.,& Norton D.P.(2007),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5(1),pp.150-195.
    Linberg,K.R.(1998).Modern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 Futurics, 22(3),pp-18-34.
    S.F. Lee, Andrew Sai On Ko, (2000) "Building balanced scorecard with SWOT analysis, and implementing “Sun Tzu’s The Ar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QFD methodology",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Vol. 15 Iss: 1/2, pp.68 - 76Niven, P.R.(2002),Balanced Scorecard step by step: Maximizing and Maintaining Results,2ed,New York, John Wiley & Son,Inc.
    Simon, R. J.(1988).Creativity in business management. In Kuhn, R.L.(Ed.), Handbook for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managers, USA:McGraw-Hill,Inc.
    Tabrizi, B.& Walleigh, R.(1997). Defining next-generation products: An inside loo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pp-78-87.
    Van G.A. (1987).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Isaksen S.G.(Ed.),Frontie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Beyond the basic.Buffalo,NY:Bearly Limited.
    Woodworth, Robert Sessions, 1869-1962, Psychology -- Collected works,New York, OIS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Yin, Robert K.(1994).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USA:Sage Publications, I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