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翁玫郁 Mei-Yu Weng |
---|---|
論文名稱: |
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統合分析 |
指導教授: |
何英奇
Ho, Ying-Chy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6 |
中文關鍵詞: | 海峽兩岸 、高中職 、創造思考教學 、統合分析 |
英文關鍵詞: |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a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meta-analysi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4 下載:8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法,對海峽兩岸高中職階段,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的研究共43篇(臺灣29篇、大陸14篇),探討其綜合效果量及可能存在的中介變項。本研究採用統合分析法中的Hedges & Olkin(1985)技術,並引用何俊賢(2007)編製之Meta-Excel程式來計算效果量。
創造思考教學成效包括:創造思考能力、創造性傾向和問題解決能力等三方面。影響創造思考教學成效的中介變項為:一、不同教學對象包括:高中、高職;二、不同教學科目包括:人文類科、自然類科、藝能類科、工科、商科等。研究結果獲致以下十二點結論:
一、臺灣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考能力上具有中低程度的正面效果。
二、臺灣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性傾向上未能達到效果。
三、臺灣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問題解決能力上具有中低程度的正面效果。
四、大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考能力上具有極高程度的正面效果。
五、大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性傾向上具有高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六、大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樣本數不足未予以分析討論。
七、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考能力上具有中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八、影響創造思考能力的中介變項,高中、高職、自然類科、藝能類科、工
科和商科分別都與效果量有關,但是解釋力不強,仍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存在。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可能存在的潛在中介變項。
九、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性傾向上具有中低程度的正面效果。
十、影響創造性傾向的中介變項,高中、自然類科和工科分別都與效果量有
關,但是解釋力不強,仍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存在;高職、商科分別為影響創造性傾向的中介變項。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可能存在的潛在中介變項。
十一、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問題解決能力上具有中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十二、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中介變項,高中、自然類科、藝能類科分別都與
效果量有關,但是解釋力不強,仍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存在;高職為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中介變項;人文類科沒有樣本數;工科、商科樣本數不足。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可能存在的潛在中介變項。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當局、學校與教師在從事創造思考教學,在政策制訂、教學實務及未來從事統合分析研究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統合分析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sults of total effect size and the potential moderator variables about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otal 43 articles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29 articles in Taiwan and 14 articles in Main-land China) by ancestry approach and the method of Hedges & Olkin (1985) from meta-analysis. The effect size is calculated with the program Meta-Excel designed by Chun-Hsien Ho (2007).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the tendency of creativity and the ability of problem-solving. The moderator variables which may influence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are : 1 Different educational character including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acational high schools. 2 Different educational subject including the field of sociality, science, art, industry as well as busines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concluded in twelve points as follows:
1.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medium-low-effect size for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wan .
2.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not result effect size for the tendency of creativity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wan.
.
3.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medium-low-effect size for the ability of problem- solving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wan.
4.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very high-effect size for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Main-land China .
5.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high-effect size for the tendency of creativity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Main-land China .
6.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not be discussed for the ability of problem-solving due to no sample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Main-land China.
7.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medium-effect size for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8. The moderator variable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re related to the effect size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nd the fields of science, art, industry and busines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only come to some indications. The possibilities of potential moderator variables are discussed.
9.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medium-low-effect size for the tendency of creativity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10. The moderator variable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re related to the effect size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only come to some indications. Vacational high schools, the field of business are the moderator varibles which influence the tendency of creativity. The possibilities of potential moderator variables are discussed.
11.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can result a positive medium-effect size for the ability of problem- solving at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12. The moderator variable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ability of problem- solving.
are related to the effect size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art .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only come to some indications. Vacational high schools is the moderator varibles which influence the tendency of creativity. There are no sampl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s well as not enough sample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and business. The possibilities of potential moderator variable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ubstantial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department, schools and teachers, researchers of meta-analysis, when they decide policy-making or teaching-program.
Keyword: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a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meta-analysi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于平凡(1981)。文明是怎麼創造的。臺北:水牛。
王滌非(2001)。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毛連塭(1989)。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參考架構。創造思考教育,創刊號,2-9。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與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心理。
田國英、閔秀英(2000)。創造教育你行我也行。北京教育。
伏春玲(2002)。數學問題解決教學與高中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世海、高兆宏、張曉宜(2005)。創新教育新探。社會科學文獻,42-43。
李世程(2003)。高職機械科「機械加工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俊賢(2007)。教師背景變項對教師資訊素養影響之統合分析。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思華(2001)。知識經濟、知識資本與知識管理。臺灣產業研究,4,11-50。
吳清山、林天佑(2002)。創造思考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60,46。
吳國民(1987)。創造思考教學之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吳靜吉(1983)。創造性教學研討會問題回答。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造性教學研討會紀錄,25。
邢紅軍、陳清梅(2005)。論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中國教育學刊,8,33-36。
林后泰(2004)。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妙玲(2005)。創造力訓練方案對企業人士成效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幸台(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明星(2000)。輕鬆讀書一點通。臺北:輯閱書城。
施乃華(2002)。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文東(2002)。創造型兒童之思考特性與科學創造力的關聯性。屏東師院學報,16,355-394。
柯志恩(2005)。後設認知導向之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在師資培育課程的應用與實施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3-2413-H-032-004)。
胡衛平、俞國良(2002)。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力研究。教育研究,23(1),44-48。
思潤梅(2004)。中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信行(2007)。後設分析之方法論問題之探討。量化研究學刊,1(1),175-189。
高磊(2006)。創中學語文創造教育。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韋傑廷(1992)。中國大陸學術文化的新近發展。中華會,51-58。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張玉成(1983)。創造性發問技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豪(2000)。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秀清(2004)。地理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樹倫、黃宣穎、黃馨慧、楊貞婉、陳美妤、楊蕙芝(2004)。創造力課程方案之建構-以高職英語課為例。2004年第二屆創新與創造力研討會,426,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陳秀雄(2000)。全工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職業學校全工科學生技術創造力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9-2519-S-003-027)。
陳美岑(1999)。高職實用技能班美髮技術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祟彥(2003)。高職機械類科「機械力學」課程實施創造思壞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喜鳳(2004)。高中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揚州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龍安(1998)。臺灣地區創造力發展調查報告。創造思考教育,8,43-50。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
黃政傑、朱振昌、周愚文、黃建一、湯維玲、張嘉育(1992)。大陸地區高中教育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潘慧玲、李宜、陳玲玲、方永泉(1994)。大陸高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國安(2004)。中學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江西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湫瑛(2003)。創造性思考學習活動對高中生網頁設計創造力表現及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寶園(1997)。柯氏性格量表效度概化之統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寶園(2004)。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之理論驗證:以壓力調節反應模式之建立與驗證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馨慧(1999)。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高職美髮技術科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9-2519-S-003-
013)。
葉玉珠(2005)。創意發展:生育乎?養育乎?。教育研究月刋,5,63-75。
董奇(1993)。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詹志禹(1988)。後設分析:量化的文獻探討法。思與言,26(4),311-325。
詹志禹(2005)。人類的創造力從何而來?科學人,45,38-41。
詹秀美(2002)。認識孩子的智能發展。教育資料叢書,31,44-50。
詹秀美、吳武典(1991)。問題解決測驗。臺北:心理。
詹瓊華(2003)。高中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士豪(1997)。年齡、性別、成就目標、目標導向與創意生活經驗、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仲林(2001)。中國創造學概論。天津:天津人民。
劉金山(2005)。美術創造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究。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年淼 (2003)。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之比較分析論文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鄭鳳英、陸宏芳、彭少麟(2005)。整合分析在生態學應用中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生態環境,14(3),417-421。
鍾美倫(2005)。高職商業概論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應立志、鍾燕宜(2000)。整合分析方法與應用。臺北:華泰。
羅成昌 (1994)。創造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成都:四川教育。
英文部份
Ausubel D. P. (2002). Theory and Problem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New York: Writers Club Press.
Cohen, J. (1977).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rev.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Cooney, T. J., Davis, E. J., & Henderson, K. B. (1975). Dynamics of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Atlanta, GA: Houghton Mifflin.
Cooper, H. M. (1979). Statistically combining independent studies: A meta-analysis of sex differences in comformity resear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 131-146.
Cropley, A. J. (2001).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 learning 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educators. London : Kogan.
Csik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K. A. Heller, F. J. Monk, R. J. Sternberg & R. F. Subotnik(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81-94, NY: Elsevier.
Curtis, G. J. (1972). Development of the creative individual. San Diego: R. R. Knapp.
De Bono, E. (1992). Teach your child how to think. London: Viking.
Gardner, K. A.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Glass, G. V., McGaw, B. & Smith, M. L. (1981). Meta-analysis in social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tage.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edges, L.V., & Olkin, I. (1985). Statistical method for meta-analysis.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Hunter, J. E., & Schmidt, F. L. (1990). Methods of meta-analysis. Beverly Hills, CA: Stage.
McGraw, K. O. & Wong, S. P. (1992). A common language effect siz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1 , 361-365.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New York: Basic Books.
Rosenthal, R., & Robin, D. B. (1982). A simple general purpose display of magnitude of experimental effec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 , 166-169.
Rosenthal, R. (1984). Meta-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Rosenthal, R. (1991). Meta-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Rev.ed.). Beverly Hills,CA: Sage.
Rosenthal, R. (1995). Writing meta-analytic review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8, 183-192.
Treffinger, D. J., & Isaksen, S. G. (1992).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An introduction. Buffalo: Center for Creative Learning Inc.
Woods, D.R. (1986). Criteria for programs, creativity, and selecting Problems .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16 (1), 68-74.
統合分析樣本文獻
王中(2003)。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如玉(1999)。地球科學問題解決教學模組對高一學生學習影響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百民(2002)。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中學生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能源與運輸」領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支啟軍(2004)。高一物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貴州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立新(2005)。中學地理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河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世程(2003)。高職機械科「機械加工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志洪(2003)。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希胜(2003)。中學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江西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崇城(2004)。高職商標設計課程之創意教學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錫津(1986)。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軍良(2003)。高中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永勝(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數位邏輯實習」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孝臣(2005)。工職數學創造思考作業活動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錦木(2000)。創造性問題解決策略對高職學生學習微控器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豪(2000)。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銘忠(2005)。網路化高層次思考訓練之研究-以六頂思考帽的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曉暉(2002)。創新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岑(1999)。高職實用技能班美髮技術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祟彥(2003)。高職機械類科「機械力學」課程實施創造思壞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貴序(2002)。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邏輯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教學實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錦欽(2005)。高職機械力學課程水平思考創意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上修(2000)。運用合作學習及創造思考問題解決策略於高一氣象學習之成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金俊(1998)。高職印刷科攝影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金焜(2003)。創造思考教學方法對高職機械科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實習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國安(2004)。中學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江西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哲民(2006)。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對高一地球科學學習影響之研究-以氣象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湫瑛(2003)。創造性思考學習活動對高中生網頁設計創造力表現及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麗娟(2006)。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高職學生生涯決策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姮茹(2005)。心智圖法提升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文中(2006)。創造思考教學應用於高中生活科技多媒體電腦輔助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鄒翔(2000)。中學物理教學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閻沛蓮(2002)。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瓊華(2003)。高中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丙燈(2003)。高職機械科「專題製作」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永順(2004)。中學生化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軍鋒(2005)。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晶(2006)。中學物理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實踐。貴
州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慶隆(2004)。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電機科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美倫(2005)。高職商業概論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協衡(1998)。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機械修護科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仁洪(2000)。論中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嚴芳(2005)。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機械科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懿生(2003)。融入概念發展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對高中生物科的教學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