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為博
論文名稱: 嚴遵 《老子指歸》研究
指導教授: 陳麗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指歸自然虛無無為蜀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1下載:8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西漢末年的隱士嚴遵,他的著作《老子指歸》是今所能見到西漢後期唯一的《老子》注本。《老子》思想經過了後世學者不同面向的吸納與發展,結合了法家的統御術,入漢之後,在統治者「與民休息」政策的客觀條件配合之下,揉合成為盛行於前漢的黃老思想。到了《淮南子》,以道家思想為主,將當時的學術思潮作了總結。嚴遵繼後,以《老子指歸》一書,使道家哲學中的老子思想精義又得到了一次推闡,影響之後老學的發展甚大。然而,覽遍國內中國哲學史,均少有提及,因以此書為研究專題,以盡凸顯之功。
    在陰陽學為底色的整個漢代思想中,嚴遵不受迷信及神祕主義的影響,講求「玄德」、「玄教」,純走道家的路子;強調萬物自化,脫離了董仲舒「天人感應」說的影響,由人道而契天道,進而達到道家式的天人合一玄境。為其後揚雄《太玄》哲思、王充的自然哲學與理性批判精神,以及魏晉玄學,做了啟發。其研究價值,實是不可忽略的。
    民國以來,在中國哲學與道家思想的研究方法上,不再侷限傳統、一元的單一角度,而以人本的精神,重新回歸當代去理解原典的特色。於是,相對於西漢後期以經學為主的「官方哲學」,學者注意到了民間、隱士的非主流思想,提出了不同角度的理解,這也就體現了《老子指歸》的特殊與價值。
    本世紀末對於《老子指歸》的研究已有了更廣闊的開展,然而在公元2000年以後可能有的研究發展為何?,可能繼續綻開的研究取向為何?首先,將指歸放回西漢末年的時代背景,更精確詳實的去理解《老子指歸》與時代的脈動關係,是深入研究指歸必然的取向。不僅是就道家哲學思想方面而言,其它如:蜀學的啟蒙、政治制度、社會背景、對黃老學的傳承與改造、學術風氣等,都是值得注意而可加以深入探討的論題。
    指歸是思辨性格十分濃厚的著作,關於《老子指歸》對於魏晉玄學的影響,已有多位學者(如:宋晁說之、張君房,近人王德有、那薇均舉例說明了嚴遵與王弼思想之關係密切,)提出王弼的哲學思想特色與《老子指歸》的關係。今將指歸作為主體思想,與整個魏晉玄學思潮及單一哲學家思想作一深入的交叉比較,應是今後學者關注的重點。
    西漢後期黃老思想由政治理論的取向轉向了個人對於道家思想的體悟與喜好,乃至於東漢時期對於道家養生思想的側重以及魏晉玄思的啟發。則指歸代表著西漢後期解老思想重要的一支,它在整個學術史上的地位也是應被確立與強調的。
    以黃老帛書與《老子指歸》作綜合比較,鄭良樹已有研究論文發表,對於與指歸時代相近的出土資料之篩檢與應用,也是今後指歸研究的重點方向。近年來陸續出土的文簡,多有與道家學說有關的部份,至於靜待日後湮沒的全本指歸能隨文物資料而出現,則是研究者最殷切的期盼。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靈魂,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試著由現存西漢後期珍貴的《老子》注本–《老子指歸》來探討道家思想文化所表現及可能蘊涵的深層思想,希望對於道家學術與中國哲學的研究略盡綿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旨趣與方法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步驟 三、論文架構簡介 第二節 《老子指歸》的研究概況 一、嚴遵的生平與著作 二、指歸的真偽、版本、篇卷與體例等相關問題 第三節 《老子指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一、指歸研究的版本與流傳 二、民國以來指歸的整理與研究 第二章 《老子指歸》的成書背景與寫作特點 第一節 西漢後期的政治與社會問題 一、政治腐敗 二、社會動盪 三、嚴遵的出處 第二節 西漢後期的學術環境 一、經學昌盛,枝葉藩滋 二、災異風行,讖緯興起 三、黃老之餘韻 第三節 《老子指歸》的寫作特色 一、指歸注老的形式 二、指歸的「問答體」 三、指歸的用韻 四、指歸的語彙 第三章 《老子指歸》的道論 第一節 老莊以下的道論發展 一、道的體性 二、道與氣 三、道與法 第二節 《老子指歸》中的「道」 一、道的體性 二、道的創生 三、道與自然無為 第三節 《老子指歸》道論的特點 第四章 《老子指歸》的人論 第一節 修養論 一、體玄守一 二、養神存身 第二節 政治觀 一、無為之術 二、無為之治 第三節 聖人觀 一、聖人之行 二、聖人之道 第四節 《老子指歸》人論的特點 第五章 結 論 第一節 《老子指歸》的影響 一、指歸與漢代學術 (一)嚴遵與蜀學 (二)指歸與揚雄 (三)指歸與王充 (四)指歸與《老子河上公章句》 二、指歸與魏晉玄學 (一)指歸與王弼 (二)指歸與郭象 第二節 《老子指歸》在道家思想中的定位 一、指歸解老的特色 二、各家對指歸的評價 三、指歸思想的侷限 第三節 結 語

    一、專著
    王德有 《老子指歸》點校 北京 新華書局 1994年3月 197頁
    王德有 《嚴君平評傳》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167頁
    元正根(韓) 道家哲學的思維方式–從《老子》到《老子指歸》 漢城 法人文化社 1997年12月 364頁
    二、章節專著
    丁原明 黃老學的餘波 黃老學論綱 濟南 山東大學
    出版社 1997年12月 頁302–307(總334頁)
    王有三 嚴遵老子指歸十三卷(序跋提要) 老子考 臺北 東昇
    出版 事業有限 公司 1981年1月 頁34–44(總312
    頁)
    王利器 道藏本《道德真經指歸》提要 中國哲學(四) 北京 三聯
    書店 1980年10月 頁337–360(總505頁)
    王利器 道藏本《道德真經指歸》提要 王利器論學雜著 臺北 貫雅
    公司 1992年1月 頁424–457(總845頁)
    王德有 《老子指歸》之道 道旨論 濟南 齊魯書社 1991年7月 頁71–83(總226頁)
    任繼愈 漢代中後期道家思想的演變和道教的產生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
    漢)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年5月 頁637–652(總759頁)
    那 薇(許抗生等) 玄學的思想淵源 魏晉玄學史 西安 陜西
    師範 大學 1989年7月 頁3–18(總527頁)
    那 薇(牟鍾鑒等) 嚴君平的《老子指歸》 道教通論–兼論道家
    學說 濟南 齊魯書社 1991年11月 頁301–
    311(總773頁)
    那 薇 兩漢之交道家對現實的批判和直覺體悟—《道德真經指歸》 漢代道家政治思想和直覺體悟 濟南 齊魯書社 1992年1月 頁148–246(總279頁)
    金春鋒 《道德指歸》的自然思想和社會政治思想 漢代思想史 北京 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 頁415–439(總649頁)
    祝瑞開 嚴遵的「道體虛無」的思辨哲學和以我為中心的人生、政治
    哲學 兩漢思想史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89年6月 頁200–223(總425頁)
    張岱年 前漢中后期的道家之言–楊王孫與嚴君平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臺北 崧高書社 1985年6月 頁134–136(總358頁)
    張國華 兩漢之際的道家「老學」 中國秦漢思想史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1994年4月 頁168–187(總218頁)
    張運華 道家自然思想的重大發揮–《老子指歸》 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
    究 長春 吉林教育 出版社 1998年12月 頁257–286(總370頁)
    陳玉林 彭永捷 李振綱 嚴君平《老子指歸》道家思想 中國道家 北京 宗教文化 出版社 1996年11月 頁137–
    139(總339頁)
    黃 釗 封建社會前期(漢—唐)道家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道家思想
    史綱 長沙 湖南師範 大學 1991年7月 頁198–268(總628
    頁)
    熊鐵基 等 嚴遵在老學中的地位 中國老學史 福州 福建人民 出
    版社 1995年7月 頁167–181(總526頁)
    鄭良樹 論嚴遵及其道德指歸 老子論集 臺北 世界書局 1983年2月 頁143–172(總217頁)
    鍾肇鵬(賈順先等) 嚴遵 四川思想家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年3月 頁1–35(總579頁)
    嚴靈峰 輯嚴遵老子注 經子叢書(六) 臺北 國立編譯
    館中華叢 書編審委 員會 1983年5月 頁1–63(總1020
    頁)
    嚴靈峰 輯補嚴遵道德指歸論 經子叢書(六) 臺北 國立編譯
    館中華叢 書編審委 員會 1983年5月 頁63–189(總1020
    頁)
    三、期刊論文
    蒙文通 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序 圖書集刊第8期 1948年6月 頁23–25
    蒙文通 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 圖書集刊第8期 1948年6月 頁26–38
    嚴靈峰 嚴遵老子指歸中總序與說目的真偽問題 大陸雜誌第64卷2期 1982年2月 頁36–40
    鄭良樹 從帛書《老子》論嚴遵《道德指歸》之真偽 古文字研
    究(七) 1982年6月 頁243–273
    王德有 老子之道及其在魏晉以前的演變 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
    年第1期 1984年1月 頁13–23
    鄭萬耕 嚴君平哲學思想述略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84年第3期 1984年3月 頁48–54
    王德有 《老子指歸》自然觀初探 哲學研究1984年第9期 1984年9月 頁60–66
    那 薇 嚴君平《道德指歸》淺析 社會科學研究1985年第3期(總
    38期) 1985年5月 頁97–101
    鍾肇鵬 嚴遵的《老子指歸》及其哲學政治思想 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
    第2期(總20期) 1985年6月 頁33–47
    那 薇 嚴君平所崇尚的理想人格 孔子研究1990年2期 1990年6月 頁34–41
    王德有 嚴遵與王充、王弼、郭象之學源流 道家文化研究(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3月 頁222–231
    王 卡 兩漢之際的儒學與老莊學 道家文化研究(八)上海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5年11月 頁266–276
    王德有 兩種黃老學說——黃帝四經與老子指歸之異同 「道家文
    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1996年8月11-16日
    鄭星盈 黃開國 試論嚴君平的學術思想 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
    第6期 1997年12月 頁92–96
    魏啟鵬 《太玄》‧黃老‧蜀學 道家文化研究(十二)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8年1月 頁236–252
    王德有 嚴遵引易入道簡論 道家文化研究(十二)北京 生活‧讀
    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8年1月 頁223–236
    吳儀鳳 《老子》王弼注、河上公注、嚴遵《道德指歸》三家注本比較 孔孟月刊第36卷6期(總426期) 1998年2月 頁16–22
    王澤應 漢代道家的義利學說 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9
    卷1期 1998年2月 頁7–11
    王克奇 漢代的道家和異端思想 文史哲1998年第5期 1998年9月 頁79–85
    趙雅博 從《道德指歸》看嚴遵的思想(上) 哲學與文化第26卷1
    期(總296期) 1999年1月 頁2–14
    趙雅博 從《道德指歸》看嚴遵的思想(下) 哲學與文化第26卷2
    期(總297期) 1999年2月 頁110–118
    韓 敬 西漢時期學術思想發展概述 雲南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總
    107期) 1999年2月 頁74–82
    鄭良樹 《老子》嚴遵本校記 書目季刊第32卷4期 1999年3月16日 頁23–51
    張 濤 嚴遵易學思想淺析 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年第3期 1999年6月 頁39–41
    趙中偉 天人之際,大道畢矣—嚴遵天人思想研究 第二屆漢代文學與思
    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年7月 頁25–45
    元正根 淺析《老子指歸》的思維方式 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3期(總27
    期) 1999年8月25日 頁82–87轉123
    四、學位論文
    林裕祥 老子「道」之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吳經雄 指
    導 1976年4月 155頁
    陳德昭 老子思想與漢初政治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林尹.林
    耀曾指導 1981年12月 344頁
    陶建國 老莊思想對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之影響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
    博士論文余培林 指導 1985年6月 827頁
    鄭月梅 春秋戰國之巴蜀文化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威熊 指
    導 1986年5月 286頁
    李銘盛 莊子內七篇郭象注研究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 王靜芝 指導 1991年5月 102頁
    張昭珮 老子形上思想 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張家焌 指導 1991年5月 306頁
    洪進業 西漢初年的黃老及其盛衰的考察 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
    論文韓復智 指導 1991年6月 145頁
    張建群 兩漢儒、法思想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麗桂 指
    導 1996年12月 170頁
    陳儷文 《老子指歸》一書道涵意之探索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曾春海 指導 1997年6月 117頁
    彭文興 《道德經》的道論研究 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張
    家焌 指導 1997年7月 200頁
    毛忠民 莊子氣論思想研究 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李振英 指導 1997年12月 371頁
    簡松興 西漢前期天人思想研究–以《淮南子》、《春秋繁露》、《史
    記》為中心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陳麗桂 指
    導 1998年6月 371頁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