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宗怡
論文名稱: 幸福的追尋─試論向田邦子短篇小說創作之意識與社會關懷
Pursuit of happiness─ Mukoda Kuniko’s short stories and social concerns
指導教授: 何榮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向田邦子幸福短篇小說文學社會學
英文關鍵詞: Mukoda Kuniko, happiness, short novel, literary soci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1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為單一作者之作品研究,研究對象為向田邦子的短篇小說,旨在探討其作品所呈現的核心意識,並分析其背後的人文情懷。首先整理向田邦子的生平與創作歷程,並分析歸納出其短篇小說的主題意識,最後從將作品放入社會學的脈絡觀點之中,剖析向田邦子文學意識與其社會關懷。
    本論文依篇章整理之重點如下:(一)向田邦子的文學養成來自對閱讀的興趣、長期的閱讀習慣和工作經歷的磨練;生命歷經重病打擊後,改變了寫作文風,其寫作題材多以家庭為核心,角色設定深受家庭和個人生命歷程的影響。(二)作者透過創作傳達對幸福追求的渴望。寫下「幸福的申論題」,且不斷的質問,人們的幸福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追求?透過家庭生活的描述,與外遇事件的書寫,我們必須對生命有所覺知,對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必須不斷質疑和驗證。(三)隨著戰後十年日本社會風氣的開放和經濟的起飛,同時受到美國自由民主主義影響,和社會主義對底層人民的關懷,小說中所觀照者深具人文情懷,是更為個體性的,更加細致的生命歷程。
    對向田邦子而言,書寫的意義在於對幸福的追尋。筆者認為或許用「文學的社會工作者」來稱呼向田邦子,更能夠為其小說書寫立下一個清晰明亮的輪廓。每一年的紀念特輯,以及發生重大災害後,對家庭凝聚的反思,都在在看出,向田邦子在文壇只是曇花一現,卻將其綻放得淋漓盡致,在逝世多年後的今日,仍不斷透過她溫柔蘊藉之筆,型塑新社會的價值。

    The thesis is a research on Mukoda Kuniko’s short novels. It explores the core of Mukoda Kuniko’s literary works and the humanistic spirit hidden in them. Mukoda’s lifetime story and her journey of self-creation are introduced, followed by the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ry ideology of her short stories. The conclusion situates her literature withi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society.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ukoda Kuniko’s literature. She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a long-term reading habit and working experiences. Her writing style has changed after severe illness; much of her writings become focusing on the family and characters in her stories are created and inspired by her personal and family life.
    Chapter Two explored Mukoda’s desire for happiness. She thinks a lot about happiness in her “Happiness Essay” and continues questions like “Where does our happiness come from?” and “How can we pursue our own happiness?” By reading her descriptions of family and narratives in extramarital affairs, we need to learn to be aware of life and keep wandering back onto the question of ideal life we are pursuing.
    Chapter Three discussed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Mukoda’s novels, with the economic blossom, social liberalization, the influences by Liberal Democracy from United States, and Socialists’ concerns for humble people from Socialism; these descriptions are more concrete and issue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before.
    To Mukoda Kuniko’s, the meaning of writing is to pursue happiness. It would be helpful to interpret Ms. Mukoda’s creations more accurately if we called her as a “Social Worker in Literature”. From memorial anniversary edition of her collections, from introspections of Japanese back to family after 311 disasters, we can learn that Mukoda’s Kuniko shows her talent fully in her short but sparkling literature journey. Now, many years after she died, she is still spreading her words about social and family concerns, hoping to change the society for better.

    目 錄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四節 向田邦子相關研究 10 第二章 「人」「文」相生─向田邦子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15 第一節 孵育期(1929-1950) 15 一、遷徙─閱讀與記憶的累積 15 二、親子互動─父母的影響 17 第二節 蛻變期(1950-1974) 20 一、轉職─挑戰與探尋 20 二、愛情─陪伴與領悟 21 三、離家─獨立與自由 23 第三節 豐羽期(1976-1981) 23 小說與散文─自我的對話 23 第四節 小結 27 第三章 幸福的申論題─向田邦子短篇小說的主題意識 29 第一節 幸福申論題一─外遇的功能性 30 一、開啟通往幸福的捷徑 30 二、挖掘自信與認同的泉源 36 三、添補或多或少的營養 43 第二節 幸福申論題二:責任和幸福的拉鋸 48 一、責任是一棵軟柿子 49 二、責任是用來證明存在的價值 53 第三節 幸福申論題三:不幸是丟不掉的 57 一、丟不掉的罪惡感 57 二、丟不掉的命相 61 三、丟不掉的社會期待 65 第四節 向田邦子的意識:幸福的答案 68 第四章 爭取幸福的監護權─向田邦子短篇小說意識與社會關懷 71 第一節 昭和年代政治、社經與文化 71 一、1929~1945戒嚴時代 72 二、1945~1960理想時代 76 三、1960~1990夢想時代 79 四、小結 81 第二節 作品中的社會意識 81 一、作品反映的社會現象 82 二、作品呈現的社會價值觀 87 第三節 幸福的監護權 89 第四節 小結 92 第五章 結論 93 參考文獻 98 表 次 表1-2-1 向田邦子中譯版短篇小說集2006 6

    參考文獻
    Terry Eagleton(1993):《文學理論導讀》(譯者:吳新發)。臺北市,書林。
    Raman Selden ,Peter Widdowson ,Peter Brooker(2005):《當代文學理論導讀》(譯者:林志忠)。臺北市,巨流。
    王雪梅、沈雪俠(2009):談向田邦子筆下的父親形象。安徽文學,11,148-149。
    王雪梅(2010):評昭和的代言人─向田邦子。作家雜誌,5,181-182。
    石曉楓(2006):不動聲色的張力─向田邦子《回憶‧撲克牌》評介。文訊,252,98-99。
    半藤一利(2010):昭和史(上)第一部1926~1945(譯者:林錚顗)。臺北市:玉山社。
    半藤一利(2010):昭和史(下)第一部1926~1945(譯者:林錚顗)。臺北市:玉山社。
    半藤一利(2010):昭和史(上)第二部1945~1989(譯者:林錚顗)。臺北市:玉山社。
    半藤一利(2010):昭和史(下)第二部1945~1989(譯者:林錚顗)。臺北市:玉山社。
    牟海晶(20072):從《父親的道歉信》看日本昭和時代的家庭生活。商業文化‧科教縱橫,頁158。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著(2008):《基礎社會學》(譯者:蘇碩彬、鄭陸霖)。臺北市,群學。
    向田邦子(2005) :父親的道歉信(譯者:張秋明)。臺北市:麥田出版。
    向田邦子(2007) :女兒的道歉信(譯者:張秋明)。臺北市:麥田出版。
    向田邦子(2007) :回憶‧撲克牌(譯者:張秋明)。臺北市:麥田出版。
    向田邦子(2007) :午夜的玫瑰(譯者:蘇炳煌)。臺北市:麥田出版。
    向田邦子(2008) :隔壁女子(譯者:張秋明)。臺北市:麥田出版。
    向田和子(2006) :向田邦子的情書(譯者:張秋明)。臺北市:麥田出版。
    向田和子(2009) :向田邦子的青春(譯者:張秋明)。臺北市:麥田出版。
    肖书文(2006):日本文學中的”物哀”。求索,3,182-192。
    李喬(民85):小說入門。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李嘉(民70):向田邦子及其絕筆。大成,95,28-29。
    何金蘭(民78):文學社會學。臺北市:桂冠圖書。
    何金蘭:〈存活於「虛無」中之「實在」—剖析羈魂「一切看來是那麼實在」一詩〉,《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五期(2005.05)。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頁145。
    高大威(2006):記憶的綻線─評向田邦子《父親的道歉信》。文訊,249,74-75。
    孫歌(1998):〈第三種文學-從日本的向田邦子說起〉《求錯集》。中國:三聯書店。
    徐蕊(2012):日本災後的回歸-由向田邦子作品談起。考試週刊,6,頁1-2。
    彭瑞竹(2005):向田邦子─以家庭劇為中心。輔仁大學應用日文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輝榮(2003):馬克思的文學主義論。彰師大文學院學報,2,頁266。
    程光煒(1996):誤讀的時代。創世紀,106春季號。
    劉崇稜(2003):日本文學史。臺北市:五南。
    劉崇稜、劉玫瑛(2006):日本現代文學欣賞。臺北市:五南。
    齊芳(2011):與寂寞生活抗爭的女人─淺析向田邦子的《水獺》。黑龍江生態工成職業學院學報,24卷第1期,153-154。
    蔡翰勳(2010) P評:1981年8月22日「日本張愛玲」殞命於「三義空難」。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魏飴(民88):小說鑑賞入門。臺北市:萬卷樓。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