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金泉 |
---|---|
論文名稱: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的語言變遷 |
指導教授: | 溫振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台文 |
論文頁數: | 154 |
中文關鍵詞: | 基督教 、長老教會 、白話字 、母語 、台語 、禮拜 、宣教師 、國語政策 |
英文關鍵詞: | Christianity, Presbyterian, Peh-oē-jī (POJ), mother tongue, Taiwan language, worship, missionary, nation’s language polic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9 下載:7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白話字佇 1865 年就隨著基督傳入了台灣,當時的宣教師攏堅持用在地語言來傳播基督教的教義,所以佇宣教師欲來台灣進前,攏必須愛代先學習白話字,通過白話字才會當用在地語言來傳教,這個堅持毋若予當時的台灣住民佮宣教師中間,搭起溝通的橋樑,嘛慢慢建立起真深真厚的關係。毋偌予基督教真穩定佇台灣來生根發展,仝時嘛因為白話字的運用所引進的西方知識,予當時的社會大眾增長了見識,提升了住民的素質佮水準。隨著清領、日治、到佇國民黨強力推動單一國語政策實施了後,台灣教會煞漸漸忽視了原先的這個堅持,真濟教會開始無重視白話字的學習,甚至忽略台語禮拜的重要性,完全袂記得上起初宣教師對白話字的堅持,背後到底蘊含了啥物款的意義。
佇這本論文內所欲探討的,是藉著了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語言使用歷史,來說明白話字,或者是講「母語」保存的必要性。除了進行基督教佮白話字歷史的匯集佮整理以外,嘛透過台灣較代表性的三間教會(台北的雙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的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屏東的萬丹教會),針對 遮 20年來,因為語言使用變遷對禮拜人數影響的調查佮分析,發現台語禮拜的參與人數,並袂因為增加其他語言禮拜的設立有所影響,遮說明了台語禮拜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心中,存在了袂當忽略的重要性,反倒轉其他語言的禮拜,只不過是應付小撮仔信徒族群的各別需求。最後,論文會提起佇遮三間教會內底,對這幾位白話字運動的前輩,了解 所作的奮鬥,學習 疼惜母語的精神,對 的拍拼來了解咱欲按怎佇生活中推捒母語。
引一句巴克禮牧師佇當初來到台灣的時所講過:「當初拄到台灣,就確信三項事,至今已經過了五十年,猶原堅信不移。第一,若欲有健全閣有活命的教會,每一个信徒不分男女,攏愛研讀聖經。第二,這个目標,若用漢字是達袂到的。第三,使用羅馬拼音的白話字,就會通達到這个目標。」希望藉著本論文的完成,會當予較濟人了解並且珍惜咱的母語—台灣話,以及佮母語相依共存的白話字的使用。
In 1865, Pe̍h-oē-jī (POJ) was distributed in Taiwan with Christianity. At the time, the missionaries insisted on preaching the word of God in terms of local residents’ language. Whomever sent to Taiwan for mission purpose must learn POJ at Amoy firstly. This policy made local people feel kind and friendly to missionaries and then missionaries could easily get along well with native people. The missionaries not only preached the dogma of Christianity but also upgraded the western information at that time. It had rapidly improved the knowledge level of the public. However, local people could unrestrictedly and freely use POJ until Taiwan was colonized by Manchu Dynasty, Japan, and Kuomintang (KMT)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Their policies of forbidding native language, emphasizing empire nation’s language had made Churches gradually give up the insistence of using POJ.
In this thesis, we studied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Taiwan, researched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1624 to recent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we stressed that the preservation of using POJ is necessary and essential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the history investigation, the recent community census of three churches -Suang Lien Presbyterian Church, Thi-Peng-Keng Maxwell Memorial Church, and Bantan Church-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as well. Therefore, the usage of the mother tongue during weekend worships is extremely crucial to most of church members which were discussed in this census. Sinc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used POJ to worship in churches was steadily increased and not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 who did not use POJ in religious service. This is also a distinct evident that POJ could not be ignored and ought to be properly conserved. In the final, the thesis introduces some senior pioneers who have been working hard on the POJ promotion and participated in POJ Movements for a long time. Their persistence and spiri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J reform history and their behavior and action are worthy for us to follow.
I hope, after reading this thesis, readers could realize how precious our mother tongue is and know that POJ is the greatest phonetic notation to our mother tongue. And by learning and boosting POJ, Taiwan people could regain their nationality self-confidence soon!
王世慶 (1996) 《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台北:中硏院社科所。
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 (1997) 《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臺南市:人光出版社。
必麒麟 (1999)《歷險福爾摩沙》,陳逸君譯述,劉還月導讀,台北市:原民文化。
甘為霖 (2009) 《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甘為霖 (2003)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邦揚 (2004) 《天路歷程》,臺北:波希米亞文化出版社。
李勤岸 (1996) 〈語言政策kap台灣獨立〉,《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李智仁 (1998) 《教會教育槪論》,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吳學明 (2003) 《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台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硏究》。台南市:新樓書房。
周維新等 (2008) 《限地醫生-周瑞醫生傳記》,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社。
段振福 (2006) 《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宣教140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洪惟仁 (1992) 《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班德 (1976) 《巴克禮博士與台灣》,台北:長靑文化事業公司。
梁秋圓 (2006) 《輕鬆鬥陣學白話字》,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中會教育部。
許雪姬等 (2004) 《台灣歷史辭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張妙娟 (2005) 《開啟心眼:《台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莊萬壽 (1996) 《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臺北市:玉山社。
陳永興 (1997) 《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市:月旦出版社。
陳培豐 (2006) 《同化的同床異夢》,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黃叔璥 (1957) 《臺海使槎錄》,台北市:臺灣銀行。
黃茂卿 (198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九十年史1865-1955》,台南市:共同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森富 (1968) 《中國基督教史》,台北市:臺灣商務出版社。
潘稀祺(2004) 《為愛航向福爾摩沙:巴克禮博士傳》,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樋口 靖 (2005) 《台灣語会話》,東京都:東方書店。
蔣為文 (2007) 《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成功大學。
鄭連明主編 (196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蔡培火 (2000) 《蔡培火全集 卷v.5》,台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賴永祥 (1990) 《教會史話 卷v.1-5》,台南市:臺灣教會公報社。
Band Edward (1936) 《Barclay of Formosa》,日本東京:教文館。
期刊/研討會論文
李勤岸 (2004) 〈殖民地文學ê語言選擇kap語言人權〉,《2004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李勤岸 (2004) 〈從愛爾蘭看台灣─愛爾蘭語言運動與台語文運動之比較〉,《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8期。
林信男 (2004) 〈台灣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當代醫學》,第372期。
洪惟仁 (2007) 〈小川尚義對漢語研究的貢獻〉,《臺灣語言學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臺灣語言學先驅小川尚義教授》,台中: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施炳華 (1998) 〈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第39卷第3期。
許安德利 (1992) 〈主復活,我也復活-主日學對我人生的影響〉,《主日學特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1992年12月。
莊萬壽 (2005) 〈建構台灣思想學科,傳承台灣研究香火〉。《第四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師大台文所。
陳金泉 (2006) 〈母語教育如何結合家庭和整個社會層面,最後形成全民運動之思考〉,《母語文學tī母語教育中ê角色》,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陳金泉 (2010) 〈醫學台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學習要領〉,《談醫病關係:從理論到50位名人的見證》,台北市:五南。
陳永鑫 (2004) 〈從新港文書中的異體字說起〉,《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賀安娟 (2008) 〈荷蘭時期教育政策〉,《台灣學通訊》,第26期。
董芳苑 (2004) 〈台語羅馬字之歷史定位〉,《台灣文獻》,第55卷第2期。
溫振華 (1996) 〈契字上的新港社群〉,《台灣文獻》,第47卷第3期。
蔣為文 (2006) 〈「台灣話」意識ê形成kap伊正當性ê辯證〉,《台灣主體性與學術研究研討會》,台灣歷史學會,台北市:台灣會館。
鄭兒玉 (2004) 〈最有台灣意識的長老教會出著歹子孫?〉,《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學術論文
朱奕爵 (2003)。《台灣閩南語母語教育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妙娟 (2002)。《《臺灣府城教會報》與清季臺灣的基督徒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慕真 (2006)。《台語白話字書寫中e文明觀-以《台灣府城教會報》(1885-1942)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華 (2007)。《從禮拜中詩歌的使用探討多元處境中神學的展現-以《世紀新聖詩》為例》。台南神學院神學系所道學碩士論文。
謝麗君 (1997)。《戰後台灣語言政策之政治分析(1945-1997)》。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源
Taiffalo (蔣為文) e厝,http://www2.twl.ncku.edu.tw/~uibun/big5/big5.htm
台南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http://tpkch.dyndns.org/
台灣白話字文獻館,http://www.tcll.ntnu.edu.tw/pojbh/script/artical-default.htm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http://www.pct.org.tw/
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部落格,http://www.tiprc.org.tw/blog/blog/1
台語信望愛-賴永祥講書,http://tailo.fhl.net/loa/old.html
玉山神學院,http://www.yushanth.org.tw/yushan/abo-brief_1.html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http://www2.mkc.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pageID=2641
新竹聖經學院,http://www.pbc.org.tw/history.html
詹素娟,“新港文書與臺灣史上的族群互動”,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node/3219
李壬癸,《新港文書的收集、整理和解讀》,〈新港文書研究〉,網址:
http://linguist.tw/db/upload/webdata4/30091104_2005-Paul 20Jen-kuei 20LI.pdf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http://www.laijohn.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