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宋秉錕 Song,Bing-Kun |
---|---|
論文名稱: |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Needs and the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teaching in the schools of special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杞昭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2 |
中文關鍵詞: |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休閒運動阻礙 、休閒運動需求 |
英文關鍵詞: | teachers in the schools of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for recreational sports,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66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之相關情形,以特殊教育學校中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休閒運動需求量表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為工具實施調查。共計發出問卷239 份,回收有效問卷225份(94.14%)。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研究結果發現:
一、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休閒運動的需求中以「發洩情感」構面最高,其次為「身心健康」,「表現成就需求」為最低。在休閒運動的阻礙中以「結構性阻礙」構面最高,其依序為「人際間阻礙」、「個人內在阻礙」為最低。
二、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休閒運動需求各構面與休閒運動阻礙各構面均有正相關, 並達顯著性差異。在休閒運動阻礙各構面程度愈低者, 其在休閒運動需求各構面則需求愈低。
三、 不同「性別」、「擔任職務」等在休閒運動需求達顯著差異。
四、 不同「性別」、「學校規模」等在休閒運動阻礙達顯著差異。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eeds for recreational sports and constraints hindering participating in among 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 the schools of special education.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the Needs for and the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 the Schools of Special education, was used. 239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while 230(96.23%)retrieved, among which 225 were considered valid (94.14%). Severa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ere utilized for analys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Among the needs for recreational sports, “to give vent to personal feelings” is the primary factor, followed by “to enhanc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le “to acquire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he last. As for the constraints preventing the subjects from participating in recreational sport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llowed by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 while “Personal constraints” the last.
2. Between the needs and the constraints for recreational sports,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Therefore, the lower the degree of constraints participating in recreational sports , the lower the needs for.
3. Genders and posts of the subjects for the needs of recreational spor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 Genders and school sizes for the constraints of recreational spor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方秀鈴(2010) :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利益因素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天威(2005):台北縣青少年女性休閒運動參與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信豪(2010):教師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臺南縣國小為例。
立德大學資產管理與城市規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王註源(2005):桃園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
王禎祥(2004):臺北市國小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俶儀(2003):國民中學教師其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以台
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花蓮縣。
朱紹文(2009):苗栗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行政院主計處(199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文化活動需要調查報告。
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行政院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
究。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利志明(2000):談休閒活動的定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臺灣體育學
院休閒運動學系系刊,3,55-62。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因素之研究。雲林科
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吳槐芬(2006):臺北市高中職特教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因
素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文題(2001):國中教師的代間流動及影響其休閒參與之研究。朝陽科
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李明宗(1994):戶外遊憩名詞釋義。休閒、觀光、遊憩論文集(頁5-7)。
臺北:地景。
李冠儀(2005):國立高中職行政人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英弘等人(2001):女性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之研究―以靜宜大學女性
教職員為例。休閒遊憩觀光研討會論文集(頁220-251)。臺北:田
園。
李國華(1993):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活動狀況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
26, 313-332。
李國華(1994):臺南師範學院暑期進修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調查
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7,307-326。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
查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銘輝(1991):遊憩需求與遊客行為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 4(1),
17-33。
沈易利(1995):臺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沈易利(1998):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臺中:霧峰。
沈易利(1999):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
灣體育學院學報,4,319-370。
沈惠珠(2007):95課綱實施後對高中職教師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影響之
研究-以苗栗縣為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
卓俊辰(1990):從健康觀點論體能性休閒活動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措施。
休閒教育研討會專輯,中華民國戶外休憩協會。
周佳慧(2001):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中華體育,15(3),144-149。
林木俊(1994):桃園縣立體育館市場區隔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體育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忠濱(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清山(1978):大專院校學生與職工休閒實態調查研究。臺北:私立輔
仁大學體育學會。
林清山(1984):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輔仁大學。
邱俊雄(2011):桃園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
施清發(1999):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
需求間的關係。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段良雄(1979):遊戲設施區位之選定。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中。
洪志忠(2008):澎湖地區青少年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特殊教育法(民國98年11月18日)。
孫碧津(2004):警察人員休閒運動阻礙與幸福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雲
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孫謹杓(2006):北部技專校院教師運動需求、休閒參與及滿意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德治(2008):臺東縣高中職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慶忠(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
東縣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高俊雄、張孝銘(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
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1
教育部(2011)。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99學年度特殊學校特教合格老
師數統計資料(2011/03/21)。取自http://www.set.edu.tw/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少熙(2004):教師休閒運動行為模式。臺北:師大書苑。
張玉鈴(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
合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
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
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 143-152。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
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阻礙及滿意度之
相關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坤鄉(1991):國中教師休閒活動狀況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
15(1655),129-163。
張坤鄉(1991):國中教師休閒活動現況調查。師友,292,49-51。
張宮熊(2002):休閒事業管理。臺北:揚智文化。
張健群(2009):國中教師壓力、休閒運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梁玉芳(2004):彰化地區國中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和休閒阻礙因素探討。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梁坤茂(2000):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天路(1993):私立南亞工專男女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調查分析。南
亞學報,13,173-211。
許志賢(2002):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
臺灣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臺北:文景。
許義雄(1992):青年休閒運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行政院
青輔會。
連婷治(1998):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
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慧珍(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仲杰(2006):臺北市公立高工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動機之研究。
臺北巿立體育學院休閒與運動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 4,
1-29。
陳明勇(2005):國小教師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為
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金冰(1991):休閒俱樂部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南琦(2000):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
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彥光(2007):花蓮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
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思倫(1996):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空中大學。
陳湘(1996):景文工商專科學校教師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中壢:宏泰。
陳靖宜(2005):桃園地區國民中學教師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與休閒無
聊感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
北。
陳彰儀(1985):臺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活型態。政
大教育心理研究,8 , 191-210。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現況與理論。
臺北:淑馨。
陳肇芳(2007):大學校院學生休閒運動參與、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陳曉菁(2009):金門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護
理學院運動保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鏡清(1993):臺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一
級機關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
陳麗娟(1991):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之研究。國立臺
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陳麗娟(2002):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之研究。國立臺
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麗華(1991):臺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參與現況之研究。國立
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陸 光(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
輔導委員會。
曾志田(2007):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
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游贊薰(2009):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宜蘭
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
25-30。
程紹同(1998):運動贊助策略學。臺北市:漢文。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黃文宗(2006):彰化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現況之研究。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輔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金柱(2009):運動觀光-基礎觀念、管理行銷、實務運用。臺北市:師
大書苑。
黃建璋(2007):臺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雲林
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黃庭芳(2003):花蓮市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和休閒阻礙關係之
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國興(2008):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行為與阻礙情
形之研究-以宜蘭縣核心家庭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休
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瑞蓮(1987):我國都市居民社區戶外休閒活動暨遊憩空間之研究。臺
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楊燕餘(2006):澎湖地區民眾參與休閒運動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淑娟(2010):苗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
廖介宏(2007):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動機與休閒阻礙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
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趙麗雲(2003):新世紀體育思索。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臺北。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融融(2007):雲林縣公立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態度之研
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潘玉山(1988):臺北縣紡織業勞工休閒活動現況與期望之研究。文化大
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蔣益生(2004):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蔡特龍(2000):休閒運動的推展。休閒活動專書,1-14。
蔡培村(1992):教師休閒生活的價值與規劃。教師實習輔導通訊,3,
16-24。
蔡雅鈴(2010):高雄縣高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滿意度與阻礙之關係研
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
蔡嘉仁(2008):宜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
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盧玫諭(2004):臺北縣中等學校教師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
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閔月(2009):彰化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阻礙之性別研究。大葉
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
賴清財(2000):我國北區軍事院校學生休閒運動需求探討。中國文化大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秀英(2008):臺北縣高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
輔仁大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嚴詠智(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
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蘇瑛敏(1996):臺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臺北技術學院學報,
29(2),297-327。
二、英文部分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R.(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1-14.
Brandshaw,H.(1972). The Concept of Social Needs, NewSociety,
30(3).640-643.
Brockman, F., Merriam, L. C., Catton, W. R., & Dowdle, B.(1979).Recreation use of wild lands. New York: McGraw-Hill.
Carlton Yoshioka,Steven Simpson & Randy Virden(1993). Motivations for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Taiwan,Japan,and
The United States,Department of Geography,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16, 75-85.
Carroll, B., & Alexandris, K.(1997).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and strength of
motivati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in
Gree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279-299.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Dattilo, J., & Murphy, W. D.(1991).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Dumazedier,J.(1974).Sociology of leisure.New York:Elsevier North-Holland.
Ellis, G. D., & Rademacher, C.(1986).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Unpublished paper submitted to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s.
Ellis, G. D., & Witt, P. A. (1984). The measurement of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6(2),110-123.
Ellis, G. D., & Witt, P. A.(1984). The measurement of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8, 81-95.
Farrell, p., & Lundegren, H.M. (1991). The process of recreation
programm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Venture Publishing, Inc. State
College, PA.
Howe,C.Z. & Rancourt,A.M.(1990).The importance of definitions of selected
concepts for leisure inquiry.Leisure Science,12,395-406
Iso Ahola, S. E.(1980).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abugne,IA:Wm.C.Brown.
Iso Ahola, S. E., & Mannell, R. C.(1985).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isure. In M. Wade(Ed.), Constraints on
leisure,111-151.Springfield, IL: Charles, C.Thomas.
Iso-Ahola,S.E.,&Weissinger,E.(1987). Leisure and boredom.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 356-364.
Iso-Ahola,S.E.,&Weissinger,E.(1990). perception of boredom in leisure:
Conceptualization,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Boredom
Scal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 1-17.
Jackson, E. L.(1988).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10,203-215.
Jackson, E. L.(1993).Recognizing pattern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Results
from alternative analys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5,129-149.
Kando,T.M.(1980).Leisur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ransition. St
Louis:C.V.Mosby.
Kay, T., & Jackson, G.(1991). Leisure despite constraints:the impact of
leisure constraints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3(4),301-313.
Kelly J.(1978)A revised paradign of leisure choice,Leisure Sciences
Kelly, J. R. (1996). Leisure (2th ed.). Boston: Allyn Bacon.
Kraus,R.G.(1990).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4th
Ed),Horper Collins College.
Mull, R.E., Bayless, K.G., Ross, C. M., & Jamieson,L.M.(1997). Recreation
Sport management.(2nd Ed.). Chapaign, IL: Human Kinetics.
Randall, S. R.,Tim,T. P. &Rachel,G.(2005).A spatial analysis of linkages
between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physical inactivity,ogesity and
recreation supply.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4(4),95-306.
Raymore, L. A., Godbey, G.C., Crawford, D. W., & Von Eye,A..(1993).
Nature and process of leisure constraints:An empirical test.Leisure
Sciences, 15, 99-113。
Richard F. Mull,Ron Fraser, Craig M. Ross(1987)Recreational Sports
Programming.
Samdahl, D.M., & Jeckubovich, N. J.(1997).A critique of leisure
constraints:Cpmparative analyses and understanding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9(4), 430-452.
Shaw, S.M., Bonen, A.., & McGabe, J.F.(1991). Do more constraints mean
less Leisure?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aints and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 286-300.
Shaw, S.M., Caldwell, L.L., & Kleiber, D. A..(1996). Boredom,stress and
social control in daily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 274-292
Wankel,L.M. & Berger,B.G.(1991).Their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In B. L. Driver, D. J. Brown & G.
L.Peterson(Eds.),Benefits of leisure(pp.121-144).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Wankel,L.M.(1990).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2,167-182.
Weyerer, S., & Kupfer, B.(1994).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ports Medicine,17(2),108-116.
Wilson,R.L.(1991).Physical activity, absenteeism, stress, and attitude toward
work. U. M. I. Dissertation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