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淑蓉
Chain Su-rang
論文名稱: 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Relating Factors about Advertising Design Department Student's Creativity in Vocational
指導教授: 李基常
Lee, Ji-Charng
吳千華
Wu, Chang-Hw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廣告設計創造力
英文關鍵詞: advertising Design, creativ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廣告設計的工作領域中,幾乎任何一個環結都與創意息息相關,惟有做最好的創意展現,才有可能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掌握契機。本研究嘗試透過瞭解廣告設計科學生的創造力,及影響創造力的因素,期望發現一些潛在問題,進而提供設計教學及學習參考。
    本研究採用吳靜吉新編創造力測驗、及影響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相關因素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八十七年度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公私立高職廣告設計科日間部三年級學生為研究母群。採叢集隨機抽樣,共抽取8所學校347份樣本,得有效問卷334份,回收率96.25%。問卷採用百分比、平均數、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分別陳述廣告設計科學生在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四大類因素對語文創造力的獨創力、變通力、流暢力及圖形創造力的獨創力、變通力、流暢力、及精進力的影響。
    本研究的重要結論歸納如下:
    1.廣告設計科學生在語文及圖形創造力,較一般學生創造力高。
    2.在語文創造力的各項因素層面中,以創意競賽經驗、美術專業訓練、休閒活動、學校隸屬等四個影響因素最具顯著差異。
    3.在圖形創造力的各項因素層面中,以學業成績、創意競賽經驗、學校隸屬等三個影響因素最具顯著差異。
    4.在圖形創造力中,獨創力、精進力、流暢力達顯著水準,惟變通力之部分,未達顯著水準,是否因模仿多於創作之故,值得加以注意。

    Advertising design is, in every way, closely related to creativity. Only by an excellent demonstration of creativity can one take hold of the golden opportunity in the keen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hopes, by way of realizing advertising design department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 to discover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thus offer referenc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dvertising design.
    The tools utilized in the study ar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compiled by Wu Ching-chi and a questionnair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in advertising design department. The subjects are senior advertising design department students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347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and 334 are returned. Analyses are then made through percentage, mean, t-test, one-way ANOVA.
    This study respectively st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 factors-- individuals, families, schools, and the society--on verbal creativity as well as graph creativity.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s:
    1. Advertising design students show a higher level in verbal and graph creativity than ordinary students.
    2. Amo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verbal creativity, creativity competition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art,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what school they go to play the most distinctive roles.
    3. Amo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graph creativity, academic performance, creativity experience and what school they belong to are most decisive.
    4. As to graph creativity, originality, elaboration, and fluency reach a significance level but flexibility fail to reach the level. Is it because students do imitation more than creation? I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界定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力 9 第二節 廣告設計教育 24 第三節 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之相關因素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步驟 51 第二節 研究樣本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5 第四節 調查實施 6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 73 第二節 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現況 77 第三節 影響創造力的個人因素 79 第四節 影響創造力的家庭因素 97 第五節 影響創造力的學校因素 105 第六節 影響創造力的社會因素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界定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力 9
    第二節 廣告設計教育 24
    第三節 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之相關因素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步驟 51
    第二節 研究樣本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5
    第四節 調查實施 6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 73
    第二節 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現況 77
    第三節 影響創造力的個人因素 79
    第四節 影響創造力的家庭因素 97
    第五節 影響創造力的學校因素 105
    第六節 影響創造力的社會因素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6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129
    貳、英文部份 133
    附 錄
    附錄一:授權書 136
    附錄二:測驗指導說明書 137
    附錄三:問卷 142
    附錄四:吳靜吉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146
    壹、中文部份
    毛連塭(民78):發刊詞。創造思考教育,創刊號。
    毛連塭(民84):創造力研究的心理學觀。創造思考教育,7期。
    王木榮(民7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研究。國立臺灣彰化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雄(民80):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其敏(民86):視覺創意─思考與方法。台北市:正中書局。
    王萬清(民80):百家齊鳴說創造─從各種理論看創造力。國教之友,42卷3期。
    田振榮(民83):高工學生態源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田振榮(民87):影響我國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創造力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吳坤銓(民86):國小學生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梵(1996):基礎設計之教學原理與方法探索。工業設計25卷四期。
    呂勝瑛(民72):資優兒童的創造力與心理特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7期。
    宋若光(民87):台北市高工應屆畢業生電腦素養、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蓉(民82):視覺藝術概論。台北市:雄獅。
    李德高(民80):創造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慧賢(民85):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錫津(民76):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曉虹譯(民84):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桂冠。
    官政能(民84):產品物徑─設計創意之生成、發展與應用。 台北市:藝術家。
    林姍如(民72):國中資賦優異學生智力、認知發展、創造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民63):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王木榮(民83):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
    林品章(民79):商業設計。台北市:藝術家。
    林品章(民79):基礎設計教育─造形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藝術家。
    林品章(民80 ):談設計的基礎─造形教育。美術教育。
    林崇宏(1998):設計原理。台北市:全華。
    林磐聳(1992): 全方位設計思考。印刷與設計雜誌,78期。
    邱茂城(民86):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學生科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柳秀蘭(民83):創造4p。創造思考教育,6期。
    柳秀蘭(民84):資優學生、普通學生、山地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冬桂(民62):台北市國中高創造力學生學業成就及教師評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蘭譯(民88):不同凡想。台北市:遠流。
    張文雄(1997):我國專業設計人才培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張文雄(1997):專業設計人才培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雲林技術學院。
    張玉成(民72):教育發問技巧及其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玉成(民77):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市:心理。
    張甘棠、饒達欽、吳明雄(民77):創造思考與發明能力之影響。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秀綢(民70):音樂科系與美術科系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煙(民82):商業廣告設計。台北市:藝風堂。
    教育部(民87):商業職業學校廣告設計科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莊鳴鳳(民87):國中學生美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汝霖(民80): 追求真、善、美的現代人生─淺談美術設計。社教資料雜誌 157/158期。
    郭有遹(民72):創造心理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陳志和(民85):馬格里特作之設計教材化研究─以設計創意發想為目標。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儀、陳琦、張素華譯(民84):瞭解創意人。台北市:心理。
    陳淑惠(民85):台灣地區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龍安(民73):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
    陳龍安(民8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四版)。台北市:心理。
    朝倉直巳(民80):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北星出版社。
    楊裕富(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市:田園城市。
    董奇(民84):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市:五南。
    劉士豪(民87):年齡、性別、成就目標、目標導向與創意生活經驗、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思量(民87):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
    樊志育(1983),廣告學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潘東波(民87):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台北:視傳文化。
    鄭正清(民83):商業設計教育之學生創造性思考發展研究。台中市:捷太出版社。
    顏伯勤(1981),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

    貳、英文部份
    Amabie,T.M.(1983).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5(2)357-377.
    Amabie,T.M.(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
    Brunce, M.S., & Arlene, C.D. (1987). Meta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giftednes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1, 37-38.
    Davis, G. A. (1986). Creativity is forever. Iowa :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Davis, G. A. (1986). Creativity is forever. Iowa :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Ford,B.G., & Ford, R.D., (1981). Identifying creative potintial in handicapped children, Exceptional Children, P48.
    Gardner, H.(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J ; Basic Books.
    Guilford, J. P. (1975) Varieties of creative giftedness; Their 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Gifted Child Quarterly, 19, 107-121.
    Hausman, J. (1991). Art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lf-concept. Chicago: Center for art in Education.
    Jain,R.K.&Triandis,H.C. (1994). Manage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Canada: John Wiley & Sons, lncs.
    Jennifer,R.&Sasser,C.(1993).Qualitative changes in creativity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spa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7(1),18-27.
    Kaltsounis, B. (1975). Creative performance among sibling of various ordinal birth positions. 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Mansfield,R.S. & Busse,T.V. (1981). The Phychology of creativity & Discovery. Chicago:Nelson-Hall.
    Richards, R.L., (1976).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Guildford and Wallach-Kogan creative thinking tests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s of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p10.
    Skinner, B. F. (1971).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 New York : Alfred A. Knopf.
    Sternberg, R.J. & Lubart, T.I.(1995).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Y.: The Free Press.
    Vernon, P.E.(1989). The nature-nurtuer problem in creativity. In J.A.,Gliver; R.R.,Ronning & C.R., Reynolds, (Eds).Handbook of Creativity(pp.93-110). New York: Plenum Press
    Wallach,M. & Kogan, N. (1965). Modes of thinking in Young children. Westport . connecticut : Greenwood Press.
    Wang,Hwa-Teh Walter,A Knowledge Based Computational Tool For Creative Conceptual Design,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Stanford University,1992.
    Wu, Ming-Hsiung, The Influence of the Brainstorming Process in th3 Creativity of Vocational Industri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Taiwan the R.O.C. 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Iowa,1993.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