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欣蓉
Hsin-Jung Wu
論文名稱: 歐巴馬上任後中美關係敏感性與脆弱性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Sino-U.S. Relations during Barack Obama’s Tenure in Office.(2009~2010)
指導教授: 范世平
Fan, Shih-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9
中文關鍵詞: 中美關係歐巴馬互賴敏感性脆弱性
英文關鍵詞: Sino-U.S. Relations, Barack Obama, Interdependence, Sensitivity, Vulnerabil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41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美關係一直是21世紀大家最關注的焦點,美國在經歷金融風暴之後,其經濟始終萎靡,所以歐巴馬總統為了減緩美方的經濟壓力,華府決定拉近與北京當局的關係,因為在其經濟復甦的期間,美國需要中國大陸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中國大陸總體實力逐漸轉強,從歐巴馬團隊親中的政策中可以看出端倪,然而中方現階段尚未達到稱霸全球的能力,所以需要透過經濟貿易厚植國家政治的力量,正因為如此,中國大陸亦需要美國的支持。總而言之,雙方皆期盼能夠透過經濟優先的合作政策,共同創造雙贏。

    然而,由於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國家利益皆不盡相同,因此國際之間仍然存在許多不穩定的變數,所以當中國大陸接收到美國行為的外部刺激時,中方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都相當激烈,希望藉此爭取到更多的談判籌碼。儘管如此,中、美並非動輒以武力解決衝突與爭議,因為彼此都認知到合作的重要性,一旦合作破局,雙方都要付出相當嚴重的代價,所以倘若在中、美重視經濟互賴的前提之下,兩國則會邁向非零和的合作關係。

    歐巴馬上台後至2010年底,中美關係時競時合,為了分析其中的變化,筆者在中美互動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環保面向,各擇一個議題深入討論。本文以互賴理論的「敏感性」與「脆弱性」作為核心,透過這兩個測量指標檢視說明中美互動的關係以及比較各議題當中中國大陸的反應程度之差別,藉由分析與比較預測出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

    Everyone focuses on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After 2008 financial crisis,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been malaise, so the President Barack Obama decide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Beijing and Washington in order to jump-start the U.S. economy. Because of that the U.S. is in the post-recession recovery now, the U.S. needs the support of mainland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mainland China h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getting better, but not be hegemony yet, therefore mainland China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s to expand her political power, so also needs the support of the U.S.. All in all both side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cooperation through economic policy priorities, and create a situation in which both win.

    However,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S. national interests are different, so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national unstable variables. When mainland China gets the stimulation from the U.S.,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are quite intense, because of that mainland China in order to maximize its payoff. But two sides both recognize that cooperation is important, and military force is a minor role, so if they don’t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hey would pay for their mistake. When they emphasis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they will move toward a non-zero-sum and the relations of cooperation.

    Sino-U.S. relations are sometimes competitive and sometimes cooperative from 2009 to 2010. The author pick out four issues about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affairs an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nalyze in depth of Sino-U.S. relations. The core of article is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through these indicators measurements illustrate the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S. react upon each other, and also can expect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in futur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6 第三節 研究架構 2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3 第五節 文獻探討 24 第二章 中美互賴關係的政治面-以對臺軍售為例 第一節 美國對臺軍售的背景 37 第二節 美國對臺軍售的內容與內涵 43 第三節 測量中國大陸對軍售議題的敏感性與脆弱性 51 第四節 美國「對臺軍售」在中美關係上凸顯的意義 61 第三章 中美互賴關係的經濟面-以美中逆差問題為例 第一節 美中貿易逆差的背景 66 第二節 美中逆差下兩國實際互動的內容與內涵 74 第三節 測量中國大陸對美國施壓匯率議題的敏感性與脆弱性 81 第四節 「美中逆差」在中美關係上凸顯的意義 93 第四章 中美互賴關係的軍事面-以美韓聯合軍演為例 第一節 美韓聯合軍演的背景 100 第二節 美國與東亞聯合軍演的接力賽之內容與內涵 109 第三節 測量中國大陸對美韓軍演議題的敏感性與脆弱 126 第四節 「美韓 聯合軍演」在中美關係上凸顯的意義 136 第五章 中美互賴關係的環保面-以哥本哈根會議為例 第一節 哥本哈根會議的背景 141 第二節 哥本哈根會議中美競合的內容與內涵 147 第三節 測量中國大陸對美國在哥本哈根會議施壓下的敏感性與脆弱 性 156 第四節 「哥本哈根會議」在中美關係上凸顯的意義 175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不同議題的比較與分析 183 第二節 研究發現 192 第三節 評估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 200 第四節 研究建議 207 參考書目 209

    中文專書
    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9)。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威秀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
    王高成,「權力轉移理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2050年中國權力轉移理論下的美中臺關係之迷思》,(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王勇,《中國與美國的經貿關係》,(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8)。
    包宗和、吳玉山,「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朱新民,《1978~199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八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政治發 展》,(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
    李任初,《新自由主義-宏觀經濟的蛻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
    吳非、胡逢瑛《國際衝突與國家安全戰略-國際傳播視角》,(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
    林垂宙,《中華崛起未?》,(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0)。
    林祖嘉,《重回經濟高點:兩岸經貿與臺灣未來》,(台北: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2008)。
    林蓮順譯,崔龍植著,《為什麼匯率如此重要?》,(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范世平,《中國大陸主權財富基金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威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
    徐淑敏,《敏感性與脆弱性互賴理論下的兩岸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5)。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新圖像》,(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
    張波,《海洋衛士:軍用艦船》,(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黃延齡,《美國政治發展的特質-從獨立宣言與聯邦憲法的探究》,(台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傅崐成、水秉和編,《中國與東北亞海疆糾紛》,(台北:問津堂書局,2007)。
    楊永明,《國際關係》,(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葉俊榮,《國際環境法-條約選輯與解說》,(台北: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蔡東杰譯,Joseph S. Nye Jr.著,《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謝佩如譯,David Marriott and Karl Lacroix著,《中國無法強大的50個理由》,(台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聯合報策劃‧編譯,《敢於大膽希望─歐巴馬七篇關鍵演說》,(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
    謝政諭,《文化、國家與認同 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期刊論文
    王京明,「哥本哈根會議後我們要如何調適?」,《經濟前瞻》,128期,(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10),頁5-9。
    王彥穎,「2010年美韓聯合軍演觀察」,《亞太和平月刊》,第2卷,第8期,(2010)。
    王高成,「中國面對美韓演習之態度與政策」,《全球政治評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10),頁13-18。
    王高成,「2009年美國《中國軍力報告》評析」,《亞太和平月刊》,第1卷,第5期,(2009)。
    江啟臣,「臺灣的處境和因應之道」,《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台北: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2009),頁313- 331。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4期,(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0),頁1-40。
    吳東林,「韓國國防武力與東北亞安全」,《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4期(台北:臺灣研究國際學會,2010),頁111-137。
    李春吉,「國際收支雙順差與中國經濟波動」,《南京財經大學學報》,(南京:南京財經大學,2010),頁1-10。
    李海東,「歐巴馬政府的氣候變化政策與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外交評論》,第26卷第6期,(北京:外交學院學報編輯部,2009),頁22-29。
    吳釗燮,「主導性霸權的困境-九一一後國際局勢與美中臺灣關係演變」,《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1期,(台北:東吳大學政治系,2010),頁1-32。
    吳漢,「從哥本哈根會議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策略」,《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1期,(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2010),頁23-28。
    林正義,「歐巴馬訪中後的台海兩岸政策」,《戰略安全研析》,第56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出版,2009),頁6-9。
    邱延正,「美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53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出版,2009),頁14-17。
    洪丁福,「複合式互賴-國際關係理論典範之變遷」,《淡江人文社會學刊》,(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03),頁64-87。
    倪世雄、潛旭明,「中美新地緣互動關係初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江蘇: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編輯部,2008),頁68-72。
    孫肖遠,「胡錦濤善政思想的人本意涵」,《浙江學刊》,第2009卷,第6期,(浙江:浙江學刊雜誌社,2009),頁200-204。
    陳一新,「歐巴馬訪中後的美台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56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出版,2009),頁10-14。
    陳一新,「2009年中國大陸外交表現」,《亞太和平月刊》第2卷,第1 期,2010)。
    陳文生,「人面獅身霸權與核不擴散典則」,《政治學科學從論》第43期,(台北:臺灣大學政治系,2010),頁83-118。
    陳文政,「2020的國軍軍事的威脅與組織的因應」,《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3期,(台北:臺灣研究國際學會,2010),頁107-138。
    張海濱,「氣候變化正在塑造21世紀的國際政治」,《外交評論》,第2期,(北京:外交學院學報編輯部,2009),頁5-12。
    黃舜卿,「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與民間消費支出之研究」,《經濟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2008),頁121-158。
    張廖年仲,「美國國防部2010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之評析」,《亞太和平月刊》,第2卷第3期,(2010)。
    張墨寧,「哥本哈根,通往共識之路還有多遠 社科院發布2009氣候變化綠皮書」,《WTO經濟導刊》,第2009卷,第12期,(北京: WTO經濟導刊編輯部,2009),頁52-53。
    張麟徵,「在競合中磨合-談歐巴馬訪中與美中關係重新定位」,《海峽評論》,第1卷,第228期,(台北:海峽學術,2009),頁18-21。
    楊仕樂、卓慧菀,「美國小布希對臺軍售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頁67-96。
    楊仕樂,「檢視中共的『擱置爭議』政策」,《國際關係學報》,第29期,(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2010),頁181-193。
    溫麗琪,「哥本哈根協議政治意涵大於環境承諾」,《經濟前瞻》,128期,(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10),頁10-13。
    劉振安,「歐巴馬上任後美中軍事交流」,《2009年研究生兩岸關係與大陸研究論文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2009),頁47-73。
    潘家華,「哥本哈根之後的氣候走向」,《外交評論》,第26卷,第6期,(北京:外交學院學報編輯部,2009),頁 1-4。
    劉德海,「近期東北亞安全局勢中的南韓角色」,《全球政治評論》,第31期,(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10),頁1-6。
    魏艾,「從量化寬鬆政策看中美匯率博弈」,《海峽評論》,242期,(台北:海峽評論雜誌社,2011),頁29-31。
    嚴震生,「中國不再韜光養晦,美國獨霸走進歷史」,《亞太和平月刊》,第1卷,第12期,(2009)。
    嚴震生,「全球化與分配正義」,《校園》,第52卷,第3期,(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10),頁20-21。

    英文專書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sia 2050: 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 (Singapor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1)
    Blumenthal, Dsn and Aaron Friedberg, An America Strategy for Asia, (Washington, D.C.: America Enterprise Institute, 2009)
    Bush, Richard C., 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 R.R. Donnelley, 2005)Cooper, Richard N., The Economics of Interdependence: Economic Policy in the Atlantic Commun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1968)
    Giddens, Anthony, 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9)Goldsmith, Ben and Jurgen
    Brauer, Economics of War and Peace: Economic, Leg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Bradford: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2010)
    Goldstein, Joshua S. and Jon C. Peve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2006)
    Halper, Stefan, The Beijing Consensus: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0)
    Karabell, Zachary, Superfusion: How China and America
    Became One Economy and Why the World's Prosperity Depends
    on It,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9)
    Krasner, Stephen D. Sovereignty: Organized Hypocrisy,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Keohane, Robert O. & Joseph S.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Toronto: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7)
    Kishore Mahbubani, 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 (New York:
    PublicAffairs, 2008)
    Mansfield, Edward D. and Brian M. Pollins,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new
    perspectives on an enduring debate,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3)
    Schelling, Thomas C., arms and influence,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6)
    Scholte, Jan Aart, Globalization: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0)
    Souza, Dinesh D., The Roots of Obama's Rage,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2010)
    Tucker, Nancy Bernkopf, Strait Talk: United States-Taiwan
    Relations and the Crisis with China,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Victor, David G., Global Warming Gridlock: Creating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he Plane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英文期刊
    Campbell, Kurt M. and Derek J. Mitchell,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Foreign Affairs, Vol. 80, No. 4
    (Washington, D.C.: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1), pp. 14-25.
    Goldstein, Morris and Nicholas Lardy,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Dilemma,”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6, No. 2 (Nashvill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6), pp. 422-426.
    Oye, Kenneth A., “Explaining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Hypotheses and Strategies,” World Politics, Vol. 38, No.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 1-24.
    Polachek, S. W., “Conflict and Trad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24, No. 1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0), pp. 55-78.
    Rosecrance, Richard, “War, Trade and Interdependence,” in
    James N. Rosenau and Hylke Tromp, (ed.), Interdependence
    and Conflict in World Politics, (Brookfield, Vermont:
    Gower, 1989), pp. 48-57.
    Rosecrance, Richard, A. Alexandroff, W. Koehler, J. Kroll,
    S. Laqueur and J. Stocker, “Whither Interdependenc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1, No. 3 (California:
    MIT Press, 1977) , pp. 425-471.
    Rosecrance, Richard and Arthur Stein, “Interdependence:
    Myth or Reality?” World Politics, Vol. 26, No.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 1-27.
    Shin, Tamara Renee, “Rising Chinese Influence in the South
    Pacific: Beijing’s Island Fever,” Asian Survey, Vol.
    47, No. 2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pp. 307-326.
    Takatoshi Ito, “China as Number One: How about the
    Renminbi?” 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 Vol. 5, No. 2
    (Tokyo: Japa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2010), pp.
    249-276.
    Waltz, Kenneth N., “The Myth of Interdependence,” in
    Charles P. Kindleberger, ed.,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70), pp.
    205 -223.
    Zhong Long-Biao, “Obama Administration's Adjustment of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U.S. Relations”,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010,
    No. 5 (Beijing: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0), pp.91-
    108.

    網路資料
    人民網,劉浩妍、張采峰,國台辦發言人重申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軍售臺灣,
    <http://tw.people.com.cn/GB/14810/13713391.html>
    人民網,程慧,希拉蕊:訪華三天 滿意而歸,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20/8855770.html>
    人民網,杜博,中美聯合聲明,<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4/10397206.html>
    工商時報,吳寧康,中國揚言制裁美對台軍售 波音恐遭殃,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
    id=1&id2=2&nid=231462>中國外交部,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就美售台武器問題向美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
    <http://www.gov.cn/gzdt/2010-01/30/content_1523223.htm>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張絡晴,美國和南韓將在黃海海域舉行大型軍事演習,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59449>
    中央社,張子清,共軍少將揚言將遏制裁支持美國對臺軍售者,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28827>
    中央社,胡立宗,華郵:中國對美國國會影響力顯著增加,
    <http://news.cts.com.tw/cna/international/201001/201001100385792.html>
    自由電子報,林正義,中國崛起 麻煩大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20/today-
    o1.htm>
    自由電子報,管淑平、王寓中,雖引美中摩擦 希拉蕊:仍將軍售臺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3/today-
    p1.htm>
    自由電子報,林翠儀,中國嗆美︰南海是領土核心利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
    int1.htm>
    美國在臺協會,新聞稿,美國對臺灣軍售概要說明 - 在2010年與2008年分別
    宣佈了大型軍售案,金額皆為64億美元,
    <http://www.ait.org.tw/zh/pressrelease-pr1012.html>
    財團法人臺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和平崛起/和平發展, <http://www.peace.org.tw/crossstrait/importance/c20050609_06.htm>
    新華社,顏昊、王建華、李惠子、王愛華,美國對台軍售公司避談制裁影響,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52934/67857/10911198.html>
    新華社,熊爭艷、章苒,王岐山為中美商貿聯委會美方代表團舉行歡迎酒會,
    <http://www.gov.cn/ldhd/2009-10/29/content_1451709.htm>
    華爾街日報,Andrew Browne,美國對臺軍售冷卻美中關系,
    <http://cn.wsj.com/big5/20100201/bch085536.asp>
    華爾街日報,Brian Spegele,黃海會成為美國海軍的禁區嗎?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00719/rlw170842.asp?
    source=NewSearch>
    國際在線,王姍姍,第21届中美商貿聯委會取得實質性成果,
    <http://big5.sipo.gov.cn/www/sipo2008/mtjj/2010/201012/t20101217_554925.html>
    鳳凰網,楊茜馬冠樸,楊援少將談中國經費為何增長:物價上漲,開支很大,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3/07/5014664_0.shtml>
    環球網,章名豈,美韓軍演向朝傳遞威懾信號 重點練3大內容,
    <http://mil.huanqiu.com/Exclusive/2010-07/956412.html>
    朝鮮日報,瘦龍源,韓美聯合軍演乙支自由衛士今日啟動,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0/08/16/20100816000011.html>
    韓國國防部,이석종,천안함 사태 관계부처 장관 합동기자회,
    <http://www.mnd.go.kr/mndMedia/mndNew/mndPlanManage/20100525/1_-12421.jsp?topMenuNo=1&leftNum=5>
    共同社,「日米外相会談の要旨」,47news
    <http://www.47news.jp/CN/201010/CN2010102801000887.html>
    U.S. TIA, Report to Congres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http://www.treasury.gov/resource-
    center/international/exchange-rate-
    policies/Documents/Foreign%20Exchange%20Report%20July%
    202010.pdf>
    U.S. DOD, Appendix 2: Past U.S. Treasury Determinations
    with Respect to Economies Considered to have Manipulated
    their Exchange Rate,
    <http://www.treasury.gov/resource-
    center/international/exchange-rate-
    policies/Documents/appendix2finalapril152009.pdf>
    U.S. DOD, Media Availability with Geoff Morrell, Adm.
    Willard and a Senior Defense Official from Seoul, South
    Korea, News Transcript
    <http://www.defense.gov/transcripts/transcript.aspx?
    transcriptid=4657>
    U.S. DOD, Jim Garamone, Four Dead in N. Korean Attack, U.S.
    Carrier Group Deploys, American Forces Press Service,
    <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ID=61846>
    U.S. DOD, Philip J. Crowley, Remarks to the Press,
    <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10/09/147726.htm>
    U.S. Joint Chiefs of Staff,U.S. Army Garrison Red Cloud,
    South Korea All Hands Call, MICHAEL MULLEN speech,
    <http://www.jcs.mil/speech.aspx?ID=1421>
    U.S. Army, Don Kramer, I Corps re-shifts its focus to
    Pacific,
    <http://www.army.mil/-news/2010/08/27/44373-i-corps-re-
    shifts-its-focus-to-pacific>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illary Rodham Clinton, "Remarks
    at Press Availability",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0/07/145095.htm>
    USPACOM, Seventh Fleet Kicks off Vietnam Naval Engagement
    Activities, U.S. 7th Fleet Public Affairs
    <http://www.pacom.mil/web/Site_Pages/Media/News% 2
    20201008/20100809-Vietnam%20Naval%20Engagement.shtm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Yuka Hayashi and Jacob M.
    Schlesinger,岡田外相:中國の軍事力拡大への注視が必要,
    <http://jp.wsj.com/Japan/Politics/node_60451>

    報紙
    《旺報》,林建甫,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觀察,2010/05/20 C17。
    《中國時報》,吳明杰,國安局長談兩岸軍事互信,蔡得勝:中共應撤殺手鍵
    武器,2010/08/20 A1。
    《中國國防報》,徐生、孫繼煉,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強化軍隊革命化正規化建
    設不斷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2010年3月15日 第一
    版。

    研討會論文
    朴炳光,「東亞地區的美中權力轉移與兩岸關係」,發表於2010年後ECFA時
    期兩岸關係發展學術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財團法人亞太和
    平研究基金會主辦,2010年9月24日),頁353-366。
    陳一新,「新亞太政經體系下的美中臺關係」,發表於2010年歐巴馬政府與美
    中臺關係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10年11月26日)。
    陳一新,「兩岸和平發展對臺美中三邊關係之影響」,發表於2011年「海基雙
    十 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亞太和平
    研究基金會主辦,2011年03月08日),頁76。
    倪鋒,「當前的中美關係及特點」,發表於2010年國際格局與亞太形勢學術研
    討會,(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10年12月17日-18日)。
    敬永生,《胡溫體制下中共軍事現代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4年,頁13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