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運作「雲」這個「主題性」將藝術與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筆者藝術創作中的一道光。透過對雲的研究,將雲轉換為自我創作的符號,非形塑的,而是內在心靈對美感經驗新的體悟與轉換。以研究「雲」的意涵體會出發,完全依智慧的觀察,照當時繪畫創作的需要,觀機學習。探討氣候中「雲」的現象,試圖在「雲」之特性與論點、「雲」的變與不變之間來研討,「雲」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環境,都會改變它自己的形體,和環境產生相容,但它的本質卻永遠不變,永遠都是水氣。筆者的「雲嬉」創作體驗,必然牽涉一個自我剖析的過程。而這個自我剖析的過程,也是筆者建立自我風格體系的想法發韌。「雲嬉」能對畫面產生相關影響,亦即營造出一種協調性;其將浸溼創作本身的書寫外衣。換句話而言,「雲嬉」是一種非排他結構,它的平衡與必要性,不但與畫外相關,並能將作品本身與外在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在筆者以「雲」作為繪畫符號的作品內部,都有使其不平衡變得平衡的力量,使每一幅作品自成一個完整的平衡體系。
一 專書
1.道源長老,《金剛經講錄》,台南:和裕出版社,2003年,頁17~18 。
2.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著;鄭福潔譯,《達文西的筆記本:繪畫是 怎麼回事》,臺北:大塊文化發行,'2()07,民國96年,頁125。
3.凃建翊,余嘉裕,周佳著,《臺灣的氣候》,臺北:遠足文化,'2()03, 民國92年,頁10。
4.游否若著,《雲的奧秘 圖鑑篇》,臺北:人人出版社,'2()03,民國92年,頁10。
5.陳傅席著,《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1997,頁8。
6.朱光潛《西方美術史﹒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11-17頁。
7.彼得,布魯克( Peter Brook)耿一偉,《空的空間》,臺北:中正文化發行,'2()07,民國97年,頁154。
8.陳傳席著. 《六朝畫論研究》,台北,學生,1999,頁79. 。
9.徐復觀著,《中國藝街精神》,台北,學生,1998,頁162。
10.陳傳席著,《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 1997,頁82。
11.葉朗著,《中國美學的開展(上)》,台北,金楓,1987,頁61-4。
12.《繪畫》(La Peinture),台北,Hermann出版,1964,頁41。
13.瓊—呂克.夏呂姆(Jean –luc Chalumeau)《藝術原理 柏拉圖至今日的藝術哲學、批評和歷史》台北,藝術家,2007,「96」,頁35。
14.賴聲川著,《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雜誌,2006民95,頁54。
15.彼得,布魯克( Peter Brook)耿一偉,《空的空間》,臺北:中正文化發行,'2()07,民國97年,頁90。
16.Rudolf Arnheim著:勝守堯 譯,《視覺思維》,〉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市,1998年3月第1版次,2001年3月第2次印刷,頁89。
17.王之海《中國近現代名家量集﹒黃賓虹》序文。台北,錦繡文化事業,1973。
18.黃賓虹,《黃賓虹話語錄》,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5年初版,頁38 。
19.日譯卡西勒(E.Cassirer1874-1945),《人間》,331頁。
20.徐復觀(1966) 《中國藝術精神》67頁。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1.兪崑,《中國畫類編》,臺北:華正書局,1984,頁605 。
22.郭若虛(宋)《圖畫見聞誌》卷一,頁12,1973,台北 廣文,頁31。
23.劉嘉美《雲騰霞蔚變化萬千—論山水畫中畫雲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頁14。
2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225。
25.《淮南鴻烈》,又名《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的幕客所編。
26.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選編》,上冊,台北市:甫新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7。
27.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56。
28.李澤厚、劉綱紀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下冊),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出版,初版,民國75年,頁529。
29.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選編》,上冊,台北市:甫新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34
30.盧國龍,〈發天道以建人文〉,北京《哲學研究》,1994年第6期,頁53。
31.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台北市:世界書局,民國73年5月,再版,頁310。
32.陳鼓應著,《老莊析論》,台北:五南書局出版,1993,頁6。
33.陳鼓應著,《老莊析論》,台北:五南書局出版,1993,頁6。
34.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選編》,上冊,台北市:甫新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31。
35.森三樹三郎著,姚百勤譯,《回歸自然》,台北市:敦理書局出版,民國72年2月,初版,頁28。
36.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選編》,上冊,台北市:甫新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31。
37.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選編》,上冊,台北市:甫新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97。
38.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市: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592。
39.金丹元著,《簡石藝術的記憶》,台北市:業強出版社,民國81年,初版,頁91。
40.任仲倫,《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市:地景企業公司出版,民國82年,初版,頁91。
4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100。
42.轉引李萬才著,《石濤》,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頁192。
43.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民國80年,修訂版,頁22。
4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60。
45.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市: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632。
46.顧愷之,《論畫》,收於《世說新語》˙〈巧藝篇〉。參見余嘉錫編,《世說新語箋疏》,台北市: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9月,初版,頁722。
47.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市: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355。
48.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市: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9。
49.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市: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596。
50.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台北市:世界書局,民國73年5月,再版,頁71。
5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345。
5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347。
53.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台北市:世界書局,民國73年5月,再版,頁1。
54.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頁1。
55.轉引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頁4。
56.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選編》,上冊,台北市:甫新書局出版,民國73年,初版,頁30。
57.森三樹三郎著,姚百勤譯,《回歸自然》,台北市:敦理書局出版,民國72年2月,初版,頁25。
58.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255。
59.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8年,第六版,頁236。
三 期刊
1.(摘自(Cririque de la faculté de juger) ,A. Philonenko 法譯. Vrin出版. ,1965 ,p131- 133 )
2.黎蘭,《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台北:錦鏽出版社,2002年,頁10 。
3.參見劉文潭(結構之美—析論結構主義的藝術批評),收錄在《藝術學報第63期( 1998年12月)》,台北;藝街大學,頁1-16。
4.王之海《中國近現代名家量集﹒黃賓虹》序文。台北,錦繡文化事業,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