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宏賓 |
---|---|
論文名稱: |
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延輝
Chen, Yen-H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母語 、台灣母語 、母語教育 、教育政策 、政策制定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7 下載:6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基於對台灣母語逐漸消逝的憂心與關懷,以及對1987年解嚴以來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形成過程的好奇,本研究以文獻分析的方式,從公共政策的角度,探討台灣自解嚴以來,母語教育政策制定的過程、內容以及主要的影響因素,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言,期使對未來母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相關研究有所裨益。
首先,就解嚴以來台灣母語教育政策的制定過程與內容方面,本文將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問題形成的背景歸納為五項,並將台灣母語教育政策的演進分為三個時期,最後並就母語教育政策的內容加以分析。
其次,就解嚴以來台灣母語教育政策的主要參與者方面,本文基於時間與能力的限制,以行政機關首長、立法委員以及母語運動團體為主軸,探討此三者在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主要作為與影響,其中行政機關首長方面,主要以總統、行政院長及教育部長的言行為主,希望藉由文獻中的蛛絲馬跡,為台灣母語教育政策的形成過程抓住一些動態的形貌。
最後,基於研究結果,本文分別針對未來母語教育政策的制定、立法委員、母語運動團體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期使筆者這本不成熟的論文,不但有助於未來研究者的研究,也能有助於未來母語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使台灣的母語教育,不論在理論與實踐上都能更上層樓。
參考文獻
壹、書籍
方師鐸,《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台北:國語日報社,1969年。
王鐵生譯,Graham K. Wilson著,《利益團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朱志宏,《立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朱志宏、謝復生,《利益團體參與政治過程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89年。
朱鎮明,《制度、官僚與政策過程:分析政府運作的概念性架構》,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羊憶蓉等著,《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吳元華,《母語:打開文化寶庫的鑰匙》,新加坡:綜合私人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吳天泰,《原住民教育體系的發展:民族學院的規劃》,台東:國立東華大學,1998年。
吳定,《公共政策(全)》,台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自刊本,台北:三民書局總經銷,1999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9年。
李筱峰、劉峰松,《臺灣歷史閱覽》,台北:自立晚報社,1994年。
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林強,《憲法》,台北:志光教育文化出版社,1999年。
林惺嶽,《臺灣美術風雲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
林嘉誠,《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2年。
林嘉誠、朱浤源,《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
姚中,《政治學》,台北:志光教育文化出版社,2000年。
施正鋒編,《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柯三吉,《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洪惟仁,《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1年。
張恭啟、于嘉雲合譯,基辛(Keesing,R.)著,《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
張博宇,《台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2001年。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2001年。
曹逢甫,《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文鶴,1997年。
郭康健、陳城禮主編,《母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香港:香港教師會,1998年。
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
彭懷恩,《進階政治學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湯絢章 譯,James E. Anderson著,《公共政策制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9年。
湯絢章,《公共政策》,台北:華泰書局,1993年。
程敏道,《我國總統職權及其實際運作》,台北:中華少年雜誌社,1988年。
黃沛蓉主編,《當前語文問題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4年。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詹中原主編,David C. Kozak/John D. Mmacartney原著,《權力遊戲規則:國會與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鄒文海,《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
劉明德譯,Charles E. Lindblom著,《政策制定過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
鄭良偉,《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年。
顏明聖、李炳南等編著,《國會改革方案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魏鏞等,《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
羅清俊、陳志瑋譯,Thomas R. Dye著,《公共政策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羅肇錦,《語言與文化》,台北:國文天地,1990年。
Banks, J.A., Multiethnic educa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1988.
Cobb, R.W. & Elder, C.D.,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 Press ,1975.
Cummins, J.& Swain, M., 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 Aspect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 Longman, 1986.
Dunn, William 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1.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 Monterey: Books / Cole Pub. Inc.,1984.
Kindon, John W.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5.
Ripley, Randall B. & Franklin, Grace A. Congress, the Bureaucracy, and Public Policy. Homewood, Illinois:The Dorsey Press.,1984.
Skutnabb-Kangas, T., Bilingualism or not.,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4。
Truman, David B. , The Government Proces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3.
UNESCO, The use of vernacular language in education. , Paris: UNESCO, 1953.
貳、博碩士論文
王千美,《利益團體遊說活動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史穎君,《我國國語運動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守寍寍,《在地的人,在地的話—台灣的母語教學》,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江金文,《公共利益團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個案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吳春來,《行政院與立法院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互動關係之研究: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志村雅久,《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推行國語運動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李良熙,《台灣光復後推行國語教育問題》,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李易蓉,《台灣弱勢語族語言反抗運動之解析》,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李惠敏,《國族主義影響下的語言政策與華語教學》,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慶霞,《雙語教育在美國的發展與現況》,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林仕宜,《從公共政策理論看我國警政政策的形成:以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社區警政方案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閩政,《論「民眾參與」在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以師資培育法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姚祥瑞,《台灣地區水庫興建政策與環保團體互動之研究:以美濃水庫為個案分析》,台北: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施瓊華,《政策參與者對政策制定過程之影響:紡織品出口配額重分配政策之個案分析》,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洪泉湖,《台灣地區山地保留地政策制定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夏金英,《台灣光復後之國語運動(1945-1987)》,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徐淑慧,《社會福利政策形成因素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8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陳文玉,《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台北縣開放教育政策個案分析》,新竹: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美如,《台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傅麗英,《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曾金玉,《台灣客家運動之研究(1987-2000)》,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仁易,《我國體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以國民體育法第二次修訂過程為分析對象》,台北: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黃雅文,《我國非營利組織議題倡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黃麗容,《紐西蘭毛利語教育之研究—以小學「完全浸滲式」毛利語教學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塗志葆,《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民意:概念性分析》,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蔚之,《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民俗誌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鄭逢時,《中國國民黨政策形成之研究:以「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0年。
鄭惠美,《台灣光復後原住民語言政策演變之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謝堂樹,《當今台灣地區推行與實施本土語言教育的須要》,台北: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謝麗君,《戰後台灣語言之政治分析(1945--1997)》,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簡徐芬,《公共利益團體影響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以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例》,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蘇蘅,《我國電視節目文化意涵的研究:以方言節目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參、期刊論文
丁仁方,〈民主化與公共政策制定:探討台灣民主化的落實與限制〉,《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6期,1993年12月,P.205-224。
王仕圖、官有垣,〈社會政策過程中行政科層與國會互動之研究:以1997年社會救助法之修訂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南投:中華民國社會政策學會,3卷1期,1999年6月,P.141-176。
王受榮,〈教育政策、教育立法與社會變遷:政府遷台以來的實例之分析〉,《教育研究雙月刊》,台北:教育研究雜誌社,47期,1996年2月,P.39-45。
王孟平,〈社會福利政策形成因素之理論研究探討〉,《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23卷5期,1995年5月,P.37-51。
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北:台灣社會研究社,2卷1期春季號,1989年。
王順隆,〈從近百年的台灣閩南語教育探討台灣的語言社會〉,《臺灣文獻》,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46卷3期,1995年9月,P.109-172。
白中 奉,〈由雙語教學理論看母語教學之展望〉,《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4卷1期,1995年6月。
朱嚮勢,〈影響公共政策制定的幾個主要因素〉,《黃埔學報》,鳳山:陸軍軍官學校黃埔出版社,19輯,1987年7月,P.93-98。
江文瑜,〈台灣母語教育現狀之探討〉,《華文世界》,台北:華文世界雜誌社,75期,1995年,P.59-65。
江明修、梅高文,〈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85期,1999年3月,P.6-12。
江明修、陳定銘,〈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學報》,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4期,2000年1月,P.153-192。
何聖芬,〈我的鄉愁我的愛-林懷民專訪〉,《幼獅月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410期,1987年,P.8-12。
吳玉琴,〈民間推動老人福利政策之倡導角色〉,《研考雙月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4卷1期,2000年2月,P.48-55。
李壬癸,〈當前國語、方言政策的檢討〉,《當前語文問題論集》,黃沛榮 編,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1994年。
李勤岸,〈語言政策與台灣獨立〉,《語言政治與政策》,施正鋒編,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P. 135-157。
周菊香,〈現行台灣閩南語國中小學教材探討〉,《台南文化》,台南:台南市文獻委員會,新40期,1996年2月,P.119-154。
林天佑等,〈教育政策形成及制定過程之分析〉,《初等教育學刊》,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5期,1996年,P.1-40。
邱榮舉,〈論台灣客家文化運動〉,《客家》,台北:客家雜誌社,45期,1994年,P.38-42。
姜占魁,〈議員、政府官員及市民三者之間的三角關係〉,《公共政策學報》,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15期,1993年9月,P.1-26。
柯三吉等,〈當前政策窘境的全面檢視〉,《中國論壇》,台北:中國論壇社股份有限公司,305期,1988年6月,P.6-21。
洪惟仁,〈未來臺灣都市的華語化〉,《台灣研究通訊》,台北: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5/6期合刊,1995年9月,P.35-39。
孫本初,〈政策分析中垃圾桶式的決策模式〉,《美國月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4卷10期,1990年2月,P.90-95。
孫志麟,〈利益團體對教育行政決策的影響〉,《師友》,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籌集管理委員會,302期,1992年8月,P.30-34。
翁興利,〈立院新結構與議程設定〉,《中國行政評論》,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5卷2期,1996年3月,P.73-88。
張玲芬,〈小孩能說雙語有什麼好處?〉,《師友》,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籌集管理委員會,356期,1997年2月。
張慧端,〈原住民母語教學與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季刊》,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4期,1996年11月。
曹逢甫,〈台灣國語教育與母語教育〉,《一九九七與香港中國語文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語文協會,1996年,P.15-31。
曹逢甫,〈台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況與地位〉,《漢學研究》,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7:2=34期,1999年12月,P.313-343。
曹逢甫,〈台灣閩南語母語教學評述〉,《台灣研究通訊》,台北: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5/6期,1995年9月,P.2-18。
許繼峰,〈我國工會組織參與政治過程之探討:以銀行員工會與勞動基準法擴大適用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1卷3期,1999年9月,P.395-433。
陳美如,〈台灣語言教育何處去?〉,《師友》,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籌集管理委員會,338期,1995年8月。
陳美如,〈多元文化社會的語言教育〉,《國教輔導》,台中:台中師範學院國教輔導月刊社, 35卷5期,1996年6月。
陳美華,〈社會運動團體與立法院的互動:婦女運動團體推動男女平權立法的經驗〉,《「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立法院:新國會、新規範、新挑戰」研討會》,國策研究院主辦,1999年3月,P.4-1-4-24。
陳鷹宇,〈批判思考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多元文化教育》,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台灣書店,1993年,P.251-279。
陸宛蘋,〈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85期,1999年3月,P.30-35。
章光明,〈社區警政方案評估研究:台北市個案分析〉,《理論與政策》,台北: 理論與政策雜誌社,14卷3期,2000年9月,P.87-116。
章光明,〈警察政策的形成、執行與評估〉,《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桃園: 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社,31卷4期,2001年1月,P.159-180。
湯廷池,〈「母語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華文世界》,台北:華文世界雜誌社,86期,1997年12月。
黃政傑、張嘉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主辦,台北: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1997年。
黃源協,〈政府、利益團體與健康政策〉,《社區發展季刊》,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75期,1996年9月,P.68-79。
黃銘傑,〈利益團體與立法過程:以美國公共選擇理論之論點為中心〉,《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8卷4期,1997年10月,P.677-698。
黃瓊華,〈在地的文學研究-台灣的語言政策〉,《台灣文藝》,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63/164期合刊本,1998年8月,P.32-48。
楊秀娟,〈政府機關對民眾關心議題如何納入政策〉,《研考雙月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4卷1期,2000年2月,P.3-8。
楊長鎮,〈社會運動與客家人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在族群與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楊桂杰,〈我國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檢討:建構以實現正義為指向之政策判準〉,《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22卷4期,1994年4月,P.84-94。
楊泰順,〈利益團體的理論〉,《中山社會科學季刊》,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7卷4期,1992年12月,P.1-14。
歐用生,〈俗民誌及其在教學研究上的意義〉,載於《教育研究方法的取向-質的研究法》,陳伯璋編著,台北:南宏出版公司,1988年。
鄭麗嬌,〈美國「家庭與醫療假法」(FMLA)政策形成過程之研究〉,《政治科學論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11期,1999年12月,P.265-294。
鄧毓浩,〈台灣地區中小學原住民母語教學問題之探討〉,《公民訓育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5期,1996年6月,P.153-166。
蕭新煌,〈臺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分析架構〉,載於《臺灣新興社會運動》,徐正光、宋文里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P.21-46。
蕭新煌,〈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的興起〉,載於《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張京育主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年,P.89-119。
蕭新煌等,〈百年來台灣社會力的浮沉與轉型〉,台灣研究基金會主辦「百年來的台灣」研討會論文,1995年。
賴維堯,〈科層體系(行政機關)政策制定影響力來源分析〉,《人事月刊》,台北:人事月刊雜誌社,13卷4期,1991年10月,P.26-38。
賴維堯,〈高級文官的政策制定角色認知〉,《空大行政學報》,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4期,1995年11月,P.22-34。
駱藝瑄,〈台灣實施雙語教育的根本原因〉,《吳鳳學報》,嘉義:吳鳳技術學院,5期,1997年6月。
謝國平,〈從語言規劃看雙語教學〉,《教師天地》,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67期,1993年,P.16-21。
謝國平,〈雙語教育與語言規劃〉,《華文世界》,台北:華文世界雜誌社, 75期,1995年3月。
鍾肇政,〈邁向客家新境界-客協三週年獻禮〉,載於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台灣客家人新論》,台北:台原出版社,1993年,P.7-9。
蘇復興,〈兒童英語教育不是雙語教育〉,《國立編譯館通訊》,台北:國立編譯館,11卷4期,1998年。
蘇詠昌,〈母語教學及教育的縱、橫觀〉,《母語教育的理論與實際》,郭康健等主編,香港:香港教師會,1998年。
Cobb, R.W., etal., “Agenda-Building a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Proces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Vol. 70, March 1976, P.126-138.
肆、政府公報
《台灣省政府公報》,中興新村:台灣省政府秘書處。
《立法院公報》,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教育部公報》,台北:教育部秘書室。
伍、報紙
中央日報,台北:中央日報社。
中國時報,台北:中國時報社。
台灣新生報,台北:台灣新生報社。
民生報,台北:民生報社。
民眾日報,高雄:民眾日報社。
自由時報,台北:自由時報社。
國語日報,台北:國語日報社。
聯合報,台北:聯合報社。
陸、網路資源
1.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index.shtml(2001/11/1)。
2.總統府新聞稿:http://www.president.gov.tw/1_news/index.html(2001/11/1)。
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http://teach.eje.edu.tw/(2001/11/1)。
(1)http://teach.eje.edu.tw/data/九年一貫綱要/語文領域綱要內容/原住民語文.htm
(2)http://teach.eje.edu.tw/data/九年一貫綱要/語文領域綱要內容/客家語文.htm
(3)http://teach.eje.edu.tw/data/九年一貫綱要/語文領域綱要內容/閩南語文.htm
(4)http://teach.eje.edu.tw/data/九年一貫綱要/語文領域綱要內容/國語文.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