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慧芬
Tseng, Hui-Fen
論文名稱: 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以臺北士林社區大學學員為例
A Study on Curriculum-styl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 Participate Motiv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A Case Study of the Students of Shihlin Community College in Taipei
指導教授: 朱文增
Chu, Wen-Ts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課程式休閒活動社區大學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幸福感
英文關鍵詞: Curriculum-styl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Community Colleg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Well-be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者之個人背景變項及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及其幸福感之情形。同時分析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及上課整體滿意度對於幸福感之相關及其影響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士林社區大學之學員,問卷於 2013年5月27日至6月17日採隨機抽樣法發放550份,有效問卷回收423份。採量化的研究方法,透過問卷調查進行研究,研究問卷共分三構面: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幸福感。研究結果:(1) 臺北士林社區大學參與者以女性、50-59歲、大學、已婚、有子女數1人以上者居多。宗教信仰為一般民間信仰、上班族、每月所得 30,001~50,000元收入者為最多。參與年資為1期的人數最多,但5期以上的參與者,占有三分之一強,顯示士林社大持續參與比例亦是很高。本學期參與期數則多為1門課,占四分之三強。 (2) 參與動機在不同年齡、職業、每月收入、婚姻狀況、子女數與參與年資呈現顯著的差異。(3) 持續涉入除宗教信仰以外,在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每月收入、婚姻狀況、子女數、本學期參與課程數與參與年資等皆呈現顯著差異。(4) 婚姻狀況、子女數與宗教信仰在幸福感皆呈現顯著差異。已婚且子女數愈多者,幸福感愈大。基督徒幸福感大於無信仰及佛、道教。(5) 參與動機中的「求知興趣」、持續涉入中的「吸引力」與幸福感呈現較高的相關性。參與動機對整體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持續涉入對於整體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整體滿意度對幸福感亦呈現顯著相關,滿意度愈高幸福感就愈高。由此可知不論是參與動機的不同,或是持續涉入年資長短,都會對整體滿意度造成影響,進而對幸福感亦造成相關的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mainly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xt regard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among participants in curriculum-styl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to analyz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evance and scenario of well-being that influenc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and entire satisfaction among participants who taken part in curriculum-styl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e subjects of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students of Shihlin Community College in Taiwan, and 55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released in random were done from 27th May to 16th June, with valid 423 copies retrieved. Quantification research method was employed, wherea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for study, and the questionnaire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aspects a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The results were found as follows: (1) the primary participants of the curriculum-styl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of Shihlin Community College in Taipei City were mostly 50 to 59 years old, married, college graduated females, and most of them have more than 1 child. For most of them, they were regular folk belief in religion, and office workers with monthly income between NT$30,001 to NT$50,000. Besides, most of them have participated 1 semester, whereas those who attended the college for more than 5 semesters amounts to 30%, showing the fact that the ratio of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in Shihlin Community College was rather high. Furthermor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semester had mostly taken 1 class, amounting to 75%.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e motivation could be found in terms of age, job, monthly income,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children, and participation years.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for enduring involvement, aside from religion, in terms of sex, age, education, job, monthly income,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children, number of class taken this semester, and years of participation. (4) Participants‘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children, and religion were foun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and those who had more children enjoyed greater well-being. Besides, well-being among Christians was greater than those Buddhist and Taoist. (5) For “Learning motivation” i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nd “attraction” in enduring involvement, they had show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ward well-being.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was found to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towards the entire satisfac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wa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towards entire satisfaction. The entire satisfaction has indica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well-being, and the higher the satisfaction the well-being will be higher. Thus it could be seen that no mater what aspect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r enduring involvement, they all could affect the entire satisfaction, and also have correlation with and influence on the well-being further.

    簽字證書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i 目 次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i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4 第六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社區大學發展與特色 8 第二節 臺北士林社區大學 25 第三節 課程式休閒活動 31 第四節 動機理論及相關研究 37 第五節 持續涉入理論與相關研究 43 第六節 幸福感理論與相關研究 47 第七節 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之相關探討 61 第八節 本章總結 7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5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7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7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93 第一節 課程式休閒活動學員參與情形 93 第二節 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分佈情形 100 第三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幸福感之 差異分析 116 第四節 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幸福感之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 14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56 參考文獻 159 附錄 175 附錄一 三類成人教育機構學習者之主動學習與心流經驗比較 175 附錄二 全國社區大學成立年表 177 附錄三 臺北士林社區大學課程分類表 180 附錄四 休閒活動課程表釋例 182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86

    一、中文部分
    文崇一 (1990) 。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臺北市:東大。
    王力行(2004)。學習追求幸福。遠見雜誌號220期,取自網站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0203.html。
    王文英 (1998) 。終身學習理念與繼續教育的結合。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王全得 (2003) 。成人教育之學習與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義守大學,高雄縣。
    王志達 (2012) 。淺談不同休閒型態涉入對中高齡者身心健康發展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 休閒期刊11(1), 279-287。
    王秀里 (2004) 。高雄縣成人參與非正規學習動機與障礙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縣。
    王政彥 (2010) 。社區終身學習的推展與精進-以社區大學為基礎。2010終身學習行動策略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
    王昭正 (譯) (2001) 。休閒導論。臺北市:品度。
    王美惠 (2005) 。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術性課程學習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
    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王梅香、江澤群 (2003) 。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類型之研究。北體學報,11, 203-216。
    王微茹、林芳儀、王正平、賴宏昇 (2008) 。台北市大學生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休閒與遊憩研究,2(2),131-167。
    王鳳美 (2003) 。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王慶田 (2009) 。國小教師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 私立亞洲大學,臺中縣。
    王儷儒 (2004) 。臺南縣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東大學,臺東市。
    古育臣 (2010) 。宗教活動與宗教信仰對老年憂鬱情緒與幸福感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 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白雲霞 (2003)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朱敬先 (1994) 。健康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朱琡琤 (2012) 。澎湖縣社區大學學員休閒知覺自由、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余嬪 (2000) 。休閒教育實施發展報告。大葉學報,9(2),1-13。
    吳永發 (2006) 。路跑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建宇 (2010) 。主觀幸福感量表測量恆等性議題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吳科驊 (2006)。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吳珩潔 (2002) 。大臺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雪萍、張桂蓮 (2008) 。成人學習動機探究。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8 (03),
    38-41,45。
    呂建政 (1994) 。開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 (2),21-28。
    宋幸蕙 (2000) 。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巫雅菁 (2001) 。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素菁 (2001) 。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立國中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晶 (審定) (2000) 。休閒遊憩事業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李鍾元 (1982) 。休閒活動的功能。載於親職教育與生活教育廣播講座專集 (頁171-173) 。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何志宏 (2008) 。臺北市社區大學休閒運動社團學員學習動機與繼續進修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錦宏、程士航、張正霖 (2005) 。休閒社會學。臺北市:華立。
    林子揚 (2009) 。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子雯 (1996) 。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志聖、陳蓎諼 (2010) 。基隆市國小教師幸福感之調查。研究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 (頁90 -106) 。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
    林宜蔓 (2003) 。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怡君 (2011) 。臺灣離島地區銀髮族認真性休閒、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金馬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銘傳大學,金門縣。
    林怡珊 (2009) 。以北區三類成人教育機構學習者之主動學習與心流經驗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昌國、余幸秀 (2007) 。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嘉大體育
    健康休閒期刊,6 (2) ,12-23。
    林淑芬 (2006) 。彰化縣社區大學學員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惠雅、林麗玲 (2008) 。青少年知覺之家人關係型態與幸福感。本土心理學研究,30,199-241。
    林蒼生 (2009) 。隨便想想:迷失了的身心靈如何回家?臺北市:天下雜誌。
    林衢良、林淑芬 (2005) 。大學生社會心理涉入與登山健行活動體驗之關係研究。聯大學報, 2,61-73。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站 (2010) 。2010年數字看社大。取自http://www.napcu.org.tw/2012/db_list_6.html。
    邱皓政 (2010)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邱翔蘭 (2004) 。高雄市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與其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施玉娟 (2001) 。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施建彬 (1995) 。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 (譯) (1997) 。幸福心理學。臺北市:巨流。
    紀紋薇 (2006) 。雲林縣社大學員參與程度、學習滿意度對其繼續學習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胡信吉 (2003) 。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敏雄 (2008a) 。1998-2007 年臺北市社區大學學術類課程發展之研究。載於楊碧雲 (主編) 臺北市社區大學十年回顧與前瞻 (頁 157-186)。臺北市:教育局。
    徐敏雄 (2008b) 。融入式課程設計的操作策略─以社區大學為例。當代教育研究, 16 (3), 59-95。
    朗文 (1989) 。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辭典。香港:朗文。
    涂淑芳 (譯) (1996) 。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 (Bammel, C. & Burrus-Bammel,
    L L. 1982)。
    秦夢群 (1992) 。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高俊雄 (2004) 。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桂魯。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2009) 。2008年臺閩地區成人教育調查報告。南投市:作者。
    張春興 (1997)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曹以樂 (2003) 。大臺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育源 (2009) 。臺北市社區大學休閒活動課程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北體育學院,臺北市。
    莊斐瑜 (1991) 。台北高中(職)學生休閒學習情況與休閒教育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文龍 (2010)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臺北市:早安財經。
    許民盛 (2008) 。南投縣社區大學生活藝能課程學員學習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許惠玲 (2008) 。參與登山健行之高齡者其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 以高雄縣市郊山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許義雄 (1980) 。休閒的意義內容及其方法。中華民國體育協會體育學報,2,27-40。
    許瓊文 (1992) 。生活型態與休閒行為有關變項的研究:以臺大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郭淑菁 (2003) 。登山社員休閒涉入、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玉鳯 (2004) 。休閒類型選擇對國中生體適能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定雄 (1994) 。休閒運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1-29。
    陳志樺 (2002) 。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明昌 (2004) 。社區大學課程規劃之探討:以中和社區大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冠惠 (2003) 。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類型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泰佑 (2005) 。臺灣當前社區大學政策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振貴 (1996) 。大專生的休閒活動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訓育研究,35 (1) ,67-70。
    陳祥慈 (2012) 。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對休閒活動參與效益、生活品質與幸福感之影響探討─以臺中縣長青學苑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貽照 (2012) 。 感恩、生命回憶形式對高齡者幸福感的影響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雯萍 (2004) 。1999-2004 年國內以社區大學為研究主題之碩博士論文內容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順成 (2002) 。北高社區大學學員學習需求、學習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之比較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嘉雯 (2006) 。登山健行活動之登山客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陸洛 (1998) 。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傅郁芳 (2004) 。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文志 (2006) 。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 38 (4),417-441。
    黃玉湘 (2002) 。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光雄 (1996) 。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2007) 。 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終身學習需求與學習滿意度調查。 臺北市:教育局。
    黃宜雯 (2003) 。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實驗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長發 (2007) 。大學生休閒利益感受與幸福感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178-194 。
    黃美玲 (2001) 。成人參與非同步遠距教育學習動機及學習意向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國城 (2003) 。高雄市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富順 (1985) 。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富順 (1992) 。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市:復文。
    黃富順 (1996) 。增強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成人教育雙月刊,34,2-8。
    楊怡寧 (2007) 。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_探索休閒多樣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明玉 (2010) 。我國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楊碧雲 (200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社區大學義務回顧與展望。社教雙月刊,2,4-14。
    葉建助 (2010) 。溯溪參與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葉淑榮 (2010) 。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深度休閒特質、休閒參與、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葉智魁 (2006) 。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 (第一版) 。臺北市:品度。
    詹明娟 (2009) 。休閒學習內涵初探。國立暨南大學。取自http://www.ace.ncnu.edu.tw/data/優良作品/休閒學習內涵初探.pdf
    雷國鼎 (1996) 。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蔡長亮 (2001) 。應用諾爾斯 ( M. S. Knowles) 成人教學模型於我國文官在職訓練機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廖玉齡 (2007) 。成人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機會與創新表現關係之研究-以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廖志昇 (2004) 。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碩士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網站 (2012) 。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取自
    http://163.29.37.101/pxweb2007-tp/Dialog/varval.asp?ma=PP00025YA&ti=人口自然增加及社會增加&path=/PXfile/CountyStatistics&lang=9&strList=L。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1) 。全球化及在地化特色課程。臺北教育力98—99年教育施政成果專輯, 11 來去社大 彩繪人生。臺北市:作者。
    劉子利 (1996)。原住民婦女教育活動設計模式的建構及其運用 (未出版碩士論文) 。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書豪 (2010) 。社區大學繪畫課程學員學習型態、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劉慧梅 (譯) (2012) 。休閒與幸福:錯綜複雜的關係。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42(1),31-43。 (Stebbins, R.A., 2011)。
    劉興郁、蔡瑞敏 (2006) 。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澎森明 (2005) 。社大的社會責任。第七屆社大全國研討會手冊,26-33。
    鄭順璁 (2001) 。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新北市。
    賴香如 (2004) 。高高屏地區後期中等教育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賴淑芬 (2005) 。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吾蓉 (2012)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宜君、紀文章 (2003) ,從學習動機、學習傾向及學習滿意度來探討遠距教學的學習支持-以網路教學為例。隔空教育論叢年刊,15,39-54 (ISSN 1023-2117)。
    謝清秀 (2003) 。大學網球選手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新北市。
    鍾秀琴 (2011) 。大臺南市樂齡者學習成效及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
    中正大學,嘉義縣。
    顏妙桂 (2007) 。休閒遊憩教育。載於歐聖榮 (總編輯) ,休閒遊憩:理論與實務,82-114。臺北市:前程文化。
    顏秀芳 (2007) 。幸福感的內涵及理論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61。101年4月5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1/61_72.htm
    顏映馨 (1998) 。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銀河 (2003) 。台南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羅文琪 (2012) 。臺北市慢壘運動者之持續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雅馨 (2010) 。高齡者參與課程式休閒活動之學習歷程與自我效能增進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顧忠華 (2001) 。2001 社區大學現況營運分析與未來發展。臺北市: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二、英文部分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NY: Plenum.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New York, NY: Routedge.
    BBC Chinese.com (2003, January 6). 科學家破解幸福感的奧秘,BBC Chinese.com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2632000/26327432.stm
    Binner, P.M., Dean, R. S. & Millinger, A. E. (1994). Factors underlying distance learner
    satisfaction. The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4, 232-238.
    Berger, J. B. & Milem, J. F. (2002).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service involvement on three
    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self-concept . NAPSA Journal, 40, 85-103.
    Boshier, R. W. (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 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Hou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 21, 3-26.
    Boshier, W. & Riddel, B. G. (2011),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 factor structure for older
    adults . Adult Andreja Brajsˇa-Zˇganec, Marina Merkasˇ, & Iva Sˇverko. Quality of Life
    and Leisure Activities: How do leisure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 Indic Res. 102, 81–91. doi:10.1007/s11205-010-9724-2.
    Burgess, P. (1971). Research for adult participation in group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dult
    Education, 22,3-29.
    Caldwell, L. L., Smith, E. A., & Weissinger, E. (1992). The relationship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perceive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 Society and Leisure, 15 (2),
    545-556.
    Carr, A. (2004).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
    New York, NY: Brunner-Routledge.
    Cross, K.P. (1986). Adults as learners. San Francisco, SF: Jossey-Bass.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542-575.
    Diener, E., & Myers, D. G. (1995).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 6(1), 10-19.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302.
    Edginton, C. R., DeGraaf, D. G., Dieser, R. B., & Edginton, S. R. (2006) .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New York,NY: McGraw-Hill.
    Harlan, W. & Crick, R. D. (2003) .Testing and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0,169–207.9.
    Harrell, A. M. & Stahl, M. J. (1984). McClelland's trichotomy of needs theory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and work performance of CPA firm professional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 Society, 1, 241-252.
    Haworth, J. (1997). Work, leisure and well-being. New York, NY: Routledge.
    Headey, B. & Wearing, A.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57, 731-739.
    Knowles, M.S. (1990). The adult learning:Neglected species (4th. Ed),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Kotler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New Jersey, 428-451.
    Lu, L., & Shih, J. B. (1997). Sources of happiness: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7(2), 181-188.
    Lu, L., Gilmour, R., & Kao, S. F. (2001). Cultural values and happiness: An East-West
    Dialogu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1(4), 477-493.
    Maslow. (1954). Motivation &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Harper.
    McIntyre, N. (1989). The personal Meaning Participaion : Enduring Involv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 (2), 167-179.
    Mezirow, J. (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SF:
    Jossey-Bass.
    Ragheb, M. G. (1980). Interrelationships/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2), 138-149.
    Ryff, C. D. (1989).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6),
    1069-1081.
    Small, R. V. & Venkatesh, M. (2000). A cognitive-motivation model of decision
    Satisfaction. Instructional Science, 28, 1-22.
    Stebbins, R. A. (1982). Serious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25, 251-272.
    Zaichkowsky, J. L.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 (3), 341-35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