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德齊
Te-chi,Lin
論文名稱: 宜蘭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學習歷程及發展現況探討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of PEAPC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高中體育班學習歷程發展現況
英文關鍵詞: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learning process, present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9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宜蘭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學習歷程及發展現況探討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研 究 生:林德齊
    指導教授:程瑞福
    本研究以宜蘭高中體育班歷屆(民國80-95年)畢業生為對象,其目的在探討畢業生對體育班的認同、學業、運動訓練、未來發展等學習歷程與運動成就、升學狀況及就業現況的發展情形。以問卷調查為方法,調查畢業生共412人,有效樣本272份,佔66.02%。根據調查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事後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宜蘭高中體育班畢業生的運動專長,以籃球、足球及田徑專長等三個項目最多;多數學生畢業後都繼續升學。
    二、運動成就表現部分,取得運動績優甄審、甄試資格者,以後期與原住民籍畢業生較佳。參與最高層級運動代表隊,則以繼續升學畢業生與原住民籍畢業生表現較佳。
    三、在升學管道與就讀科系上,以指考(聯考)及師範院校體育系為主;前期的畢業生在最高學歷與修習教育學程的表現上較佳。
    四、就業現況部分,以前期的畢業生、繼續升學者與非原住民籍畢業生的每月薪資所得較高;在擔任教師工作比例上,則以前期的畢業生、田徑專長畢業生與非原住民籍畢業生較高。
    五、在學習歷程的部分,畢業生對體育班的認同程度都相當高;學業問題困擾的主因在本身的學科基礎不佳;運動訓練問題困擾的主因為無法兼顧學術科表現;對未來發展情形的困擾,則是缺乏生涯探索的管道,以未繼續升學的畢業生較高。

    關鍵詞:高中體育班、學習歷程、發展現況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of PEAPC
    in I-Lan Senior High School
    Jun.2008 Autho:Te-Chi, Lin
    Thesis Advisor:Jui-Fu,Chen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graduates of PEAPC I-lan Senior High School (From year 1991-2006). The aim is to discuss the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examine their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whether they pursue further study and how they are doing in the job market. We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to 412 graduates and received 272 valid samples, accounting for 66.02 % of al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data, we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s and go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irst, the graduate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I-lan Senior High School mostly specialize in basketball, soccer and track and field. Most of them go to college after graduation.
    Second, as to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graduates who are qualified as gifted athletes and admitted to college are mostly those who just gradu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ose who are aborigines. Those who are chosen as the members of the top level representative teams are mostly the graduates who chose to go to college and those who are aborigines.
    Third, most of the graduates go to college through 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eachers’ colleges. Those who graduated earlier perform better in terms of their highest degrees and the learning of the education program.
    Fourth, as to how well they are doing in the job market now, those who graduated earlier, went to college and are not aborigines earn higher monthly salary. Those who pursue their career in teaching are mostly those who graduated earlier, majored in track and field and those who are not aborigines.
    Finally, in term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those graduates all have a great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he main trouble that bothers them academically is that they didn’t learn very well in the foundation courses. And the main trouble that bothers them most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i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do well both academically and professionally. Their main concern about the future is that they lack the means to explore their interests,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didn’t go to colleg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learning process, present development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7 第四節 研究範圍………………………………………………………7 第五節 研究限制………………………………………………………8 第六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運動員的生涯發展與問題……………………………………10 第二節 高中體育班的發展沿革與現況………………………………18 第三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學業與訓練適應問題………………………32 第四節 高中運動員的升學輔導辦法及相關問題……………………42 第五節 本章總結………………………………………………………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55 第四節 研究調查的實施………………………………………………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7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有效樣本人口統計現況分析…………………………………76 第二節 高中體育班畢業生運動成就、升學狀況與就業現況分析…7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對運動成就、升學狀況 與就業現況分析………………………………………………88 第四節 高中體育班畢業生的學習歷程情形分析……………………121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對學習歷程差異情形析…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4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49 英文部分………………………………………………………………1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五南。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6)。95年職業類別薪資調查報告。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包德明(1989)。學校體育與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16-19 。
    呂碧琴(1991)。運動員退休經驗研究:以我國優秀田徑運動員為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坤培(2003)。高中體育班發展的省思。學校體育,13(76),109-114。
    李清楠(1989)。論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及職業。國民體育季刊,13(4),31-33。
    李慶生(1984)。中國醫藥學院運動績優生的問題與建議。國民體育季刊,23(4),48-51。
    何麗英(2001)。中部地區都市原住民創業及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周大友(1984)。運動員的職業。國民體育季刊,13(4),58-61。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3(25),60-68。
    林國棟(1984)。運動選手的學業問題。國民體育季刊,13(4),44-4。
    林國棟(1984)。運動選手的學業問題。國民體育季刊,13(4),44-49。
    洪立(2002)。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體育學院,臺北市。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胡業成(2004)。花東地區高中職運動績優學生學校生活困擾與適應情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徐元民(1985)。高級中學體育的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4(3),22-2 6。
    教育部(1999)。中等以上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法規彙編,師大特教中心,346-352。
    教育部體育司(2001)。高中體育班訪視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郭鴻達(2007)。原住民勞動人口就業表現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紜儒(2004)。台灣地區原住民族就業促進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許建民(1998)。運動績優保送生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27(4),102-109。
    許樹淵(1979)。論運動績優保送生學術科的問題。現代體育,2(1),8。
    許樹淵(1981)。運動績優保送生學科成績之比較分析。體育學報,1,121-127。
    黃文忠(1994)。大專體總教育部簡報資料。大專體育,13,89-92。
    黃金柱(1984)。影響體育績優保送生訓練意願因素之調查分析。師大學報,29,229-286。
    黃保東( 2004 )。高中職體育班升學與就業之現況調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宏亮(1985a)。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因應策略。中華體育,34,21-28。
    張宏亮(1985b)。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探討(上)。國民體育季刊,24(2),77-84。
    張宏亮(1985c)。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探討(下)。國民體育季刊,24(3),156-164。
    曾瑞成(2000)。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1949-1997)。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翠玉(1997)。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楗翔(2002)。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適應情形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明雄(1985)。我國運動績優學生升學輔導實施狀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集刊,12,245-367。
    詹俊成(2002)。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雷寅雄(1994)。運動績優生保送制度之我見。國民體育季刊,23(3),193-195。
    盧雪梅(1998)。資賦優異學生社會與情緒發展的輔導。資優教育季刊,28,1-5頁。
    謝再益(200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八十五至八十九年畢業生就業狀況暨專業需求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茂發(1998)。適性教育的心理觀。教育資料集刊,26,13-24。

    二、英文部分
    Bruno, F. J. (1997). Human adjustment & personal growth : Seven pathways. New York, NY : John wiley & Sons.Inc.
    Lazarus, R. S. (1969).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
    New York, NY : McGreen-Hill.
    Shaffer, L. F., & Shoben, E. J. (1969). The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A dyynamic & expexi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ity & mental hygiene. Boston, MA : Houghtom, Miffin co.
    Super, 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 S. office of.
    Super, D. E. (1984).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ook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Ba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