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菁惠 |
---|---|
論文名稱: |
高雄縣某國中學生登革熱防治知識、態度、預防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姜逸群
Chiang, I-Chy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登革熱防治知識 、登革熱態度 、登革熱預防行為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93 下載:2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學生登革熱防治的知識、態度與預防行為,以及之間的關係。以高雄縣某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法抽取樣本,並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調查,計得有效問卷487份。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對登革熱防治知識答對率平均在八成以上;在態度上,自覺登革
熱之罹患性偏向於中上程度,自覺登革熱之嚴重性偏向高上程度,自覺預
防登革熱之行動利益程度高,而自覺預防登革熱之行動障礙程度低;而登
革熱預防行為偏向於中等程度。
二、研究對象登革熱防治知識、態度與預防行為三者均呈現顯著正相關,登革
熱資訊媒體來源數目與登革熱防治知識沒有顯著相關,但是媒體來源數目
愈多,登革熱態度愈正向、預防行為表現就愈好。
三、登革熱防治知識方面,二、三年級優於一年級,居住地在高雄縣的優於高
雄市,父親教育程度較高者優於較低者。
四、登革熱態度方面,研究對象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其自覺罹患性愈低,最高
社經地位的自覺嚴重性及自覺行動利益皆低於中社經地位,父親教育程度
較低者其自覺行動障礙較高;從父母獲得登革熱資訊對於學生自覺罹患、
自覺行動利益是最有效的,而從網路、老師獲得登革熱資訊對於學生自覺
嚴重性影響力最大。
五、研究對象從父母獲得登革熱資訊的預防行為表現最好。
六、獲得登革熱資訊來源「廣播、雜誌、網路、課本、父母、朋友、鄰居、防
疫人員」的有無、登革熱防治知識、登革熱態度共可解釋登革熱預防行為
總變異量的23.4%。其中以自覺登革熱之行動利益預測力最大。
關鍵詞:國中學生、登革熱防治知識、登革熱態度、登革熱預防行為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千寧(2004)。桃園市某高中學生拒吸二手菸行為之研究 ~健康信念模式
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正雄(1998)。環境管理與登革熱流行。台灣環境保護,18,3-8。
王正雄、陳秀玲(1997)。氣侯溫暖化對台灣登革熱流行之影響。中華公共衛
生雜誌,16(6),455-465。
王建淳(2006)。登革熱。臨床醫學,58(4),279-282。
王保進(2004)。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二版)。台北市:心理出
版。
方啟泰(2004)。登革熱。當代醫學,31(7),521-524。
石玲如(2003)。台北市國中學生SARS信念 、預防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建生(2002)。登革熱與防疫作為論述。步兵學術季刊,206,52-59。
李怡嬅(2007)。登革熱疫情為何愈來愈嚴重?。康健雜誌,107,116-
118。
李健明、何月任(1998)。登革熱的世紀觀。院內感染控制雜誌,8(6),
739-740。
李學進(1998)。登革熱病媒蚊之孳生源清除及防治宣導。高雄醫學科學雜
誌,14:附冊,74-89。
李學進(1998)。登革熱病媒蚊之生態習性與防治方式。台灣環境保護,
18,12-16。
沈卉菁、駱俞瑾(2006)。談蚊色變-登革熱的流行。中華民國醫檢會報,
21,1-8。
何茂旺、劉正義(1999)。登革熱。臨床醫學,43(4),291-293。
巫雯雯(1986)。國中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文,未出版,台北。
吳民惠、黃高彬(2005)。2001-2003年台灣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的流行病學
探討。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4(5),452-459。
邱永仁(2002)。徒法不足以自行-主管機關應鑒往知來,加強登革熱防疫體
系。台灣醫界,45,29-31。
吳孟蓉(2002)。台灣地區國小肥胖學童區域差異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秀霞(1994)。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之藥物濫用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怡玲(2003)。高雄地區登革熱病媒蚊密度監測及民眾相關知識、態度、行
為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
林純美、連日清、楊銘清(1992)。台灣南部七縣市居民對登革熱防治的知
識、態度、及行為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9,178-189。
林進三譯(1997)。登革熱及出血性登革熱-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的浮現。衛
生報導,7(7),38-43。
吳鳳敏、劉冠顯(2000)。由登革熱防治政策探討民國87年冬季台灣南部登
革熱病例爆增之原因。院內感染控制雜誌,10(3),219-227。
吳輝秋,劉碧隆(2007)。認識蚊子與登革熱。高雄縣醫師會誌,24,16-
23。
洪玉珠、黃意婷等(1998)。大高雄地區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清除之抽測成
效。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4:附冊,95-111。
洪玉珠、梁素琴等(1998)。大高雄地區民眾對登革熱防治之認知與態度的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4:附冊,1-10
施昌良(1998)。從病媒防治業者看登革熱防治。台灣環境保護,18,19-23。
徐琬婷(2006)。高雄縣鳳山市登革熱之流行特徵及醫療費用分析研究。高學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涂醒哲、吳秀英、廖崑富(民87)。零本土性登革熱病例的防治策略。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42(4),4-7。
陳永富(2003)。媒體有關登革熱衛教宣導對民眾行為的影響-以台中市東區為例。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玉鳳(2001)。台北市某國中學生攝取蔬果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蓉,汪大雄(2006)。2005年台灣地區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概況分析。
疫情報導,22,597-608。
張春興(1986)。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豔玲(2000)。桃園市某國中學生餐後潔牙行為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正中、陳錦生(1986)。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在台灣分部現況之探討。東海
生物,13,32-46。
彭如仙(2001)。反毒教育宣導訊息與在校青少年用藥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
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光毅、曾嵩智(2003)。登革熱的預防與治療。基層醫學,18(10),
248-251。
黃志文(1993)。行銷管理。台北:華泰。
馮明珠、盧柏樑(2003)。登革熱病患的護理。護理雜誌,50(2),87-
91。
黃美惠(2001)。中部地區高中(職)生之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
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中
黃高彬(2002)。高雄市登革熱血清流行病常調查與防治策略。台灣醫界,
45(8),37-40。
黃高彬(2002)。從高雄市登革熱疫情談登革出血熱。台灣醫界,45(1),
53-55。
黃高彬(1997)。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台灣醫學,1(1),50-56。
黃基森(2002)。登革熱病媒緊急防治 與作法。環境檢驗,44,10-15。
黃基森(1992)。台灣登革熱流行區斑蚊生態及綜合防治。國立台灣大學植物
病蟲害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敏澤(2002)。台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近視預防的知態度與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基森(2005)。社區環境管理與登革熱流行關係之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
育雜誌,25,109-124。
劉安彥(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
劉建衛(2004)。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高雄縣醫師會誌,15,9-11。
樓美玲(2003)。登革熱流行期間民眾相關的知識、態度及預防行為。台灣醫
學,7(5),689-700。
劉耿宏(2004)。彰化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傳染病預防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
究。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鄧華真(1996)。台灣登革熱病媒蚊。衛生報導,6,7-13。
蔡森郎(2003)。認識登革熱。高雄縣醫師會誌,12,11-18。
黎煥耀(1999)。國人潛在的流行性疾病登革熱之研究。科學發展月刊,27
(4),399-402。
賴香伶(2003)。高雄市2002年登革熱流行前相關因子之監測。高雄醫學大
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志偉(2006)。氣象資料與登革熱病媒蚊幼蟲密度級數之相關性研究。疫情
報導,22(11),746-765。
謝麗貞(2007)。登革熱防治抽血篩檢與噴藥的倫理問題。台灣醫學,11
(6),674-677。
簡麗蓉(2003)。淺談登革熱病毒的演化。健康世界,215,101-103。
鍾兆麟(2006)。漫談登革熱防治。疫情報導,22,589-596。
謝枚君(2003)。高雄登革熱防治效與民眾知識、態度及行為相關性之探討。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蘇益仁(2002)。台灣2002年登革熱流行及未來防治綜合報告及建議。國家
衛生研究院簡訊,7(6),2-5。
羅雅玲(2004)。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瑞華(2003)。運用學生服務學習組織參與登革熱防治之環境行動研究:以
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英文部分
Ajzen, J.,&Fishbein, M.(1977).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A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84,888-918.
Ajzen, J.,&Fishbein, M.(1977).Attitudes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Inc.
Blanc G, Caminopetros J.(1930).Recherches experimentales
sur la dengue.Annales de L’institut pasteur.44,364-436.
Chung YK€, Pang FY.(2002). Dengue virus infection rate
in Field populations of female Aedes aegypti and Aedes
albopictus in Singapore. Tropical Medicine&ternational
Health,7,322-330.
Epinoza-Gomez F, Hernandez-Suarez CM,Coll-Cardenas R.
(2002). Educational campaign versus malathion
spraying for the control of Aedes aegypti in Colima,
Mexico.Journal of Epidemiology &Community Health, 56,
148-152.
Fresh JW, Reyes V, Clarke EJ, Ulyangco CV.
(1969).Philippine hemorrhagic fever:a
clinical,laboratory,and necropsy study.Journal of
Laboratory&Clinical Medicine.73, 451-458.
Gubler,D.J.(1989).Aedes Aegypti and Aedes Aegypit-borne
disease control in the 1990s:Top down or Bottom
up.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Hygiene,40,571-578.
Gubler,D.J.(1998).Dengue and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11,480-496.
Gubler DJ,Reed D,Rosen L, Hitchcock JRJr.
(1978).Epidemiologic, clinical, and virologic
observations on dengue in the Kingdom of
Tonga.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
Hygiene.27,581-589.
Howe ,G. M. A world Geography of Human Diseases.Academic
Press,New York.302-317.
Hwang JS.(1991).Ecology of Aedes mosquitoes and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engue epidemic in Taiwan
area.Chinese J Entomol Special. 6,105-127.
Hwang JS Wu HH,Chang NT.(1995).The breeding habitats of
Aedes mosquitoes and the epidemic of Dengue fever in
Sanmin District,Kaohsiung City Taiwan.Chinese J
Entomoi, 15,215-225.
Paupy C,Girod R,Salvan M,Rodhain F, Failloux AB.
(2001).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edes albopictus from
La Reunion Island(Indian Ocean)with respect to
susceptibility to a dengue virus.Heredity.87,273-283.
Rigau-Perez JG, Clark GG, Gubler DJ. (1998). Dengue and
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The Lancent ,352,971-977.
Strickman D,Kittayapong P.(2002). Dengue and its vectors
in Thailand: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Aedes Larvae.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Hygiene, 67,247-259.
Wolfinsohn M,Galun R.(1953).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flight range of Aedes aegypti(Linn).Bulletin of the
research council of Israel,2,4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