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盈宏
論文名稱: 鍾文音母女書寫之研究
指導教授: 蔡芳定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母女書寫家族書寫女性主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鍾文音擅長刻劃母女間的矛盾心理,《女島紀行》、《昨日重現》、《在河左岸》、《美麗的苦痛》、《少女老樣子》都是她描述家族的代表作,她用文字傾訴對母親、母城與母土的追憶與關注;鍾文音鋪敍母女衝突和磨合的歷程,藉由書寫自我療癒,她描述的母女關係與我自身的經驗類似,例如母親對女兒的精神箝制、語言暴力,以及堅硬強韌的生命力、「如鯨之背」的撫慰力等,除了讓我看見立體的人物形象外,更讓我試圖挖掘潛藏在母女內心的情感與想法。本論文主要結合鍾文音家族書寫與旅行書寫的範疇,從中拉展出「母女書寫」的主題,從文本與理論研究母女間的深層心理,並整理廣義母女的情感與思索,期望對「鍾文音母女書寫」能有一完整評述。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一 專論鍾文音之研究………………………………………………………………..4 二 兼論鍾文音之研究………………………………………………………………..5 三 母女關係主題研究………………………………………………………………..7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8 第四節 研究方法……………………………………………………………………..9 一 內容分析法………………………………………………………………………..9 二 文獻分析法………………………………………………………………………..9 第二章 鍾文音的內在雕塑與作品體現……………………………………………11 第一節 成長背景……………………………………………………………………11 一 雲林風物誌………………………………………………………………………12 二 台北漂流史………………………………………………………………………17 三 藝術追尋夢………………………………………………………………………26 第二節 創作理念……………………………………………………………………33 一 越界與交融………………………………………………………………………33 二 自我的袒露………………………………………………………………………37 第三節 書寫風格……………………………………………………………………42 一 螺旋式主題………………………………………………………………………42 二 劇場式獨白………………………………………………………………………45 三 孤島式美學………………………………………………………………………48 第三章 鍾文音母女書寫的原型……………………………………………………53 第一節 母女殊途……………………………………………………………………54 一 暴力的版圖………………………………………………………………………54 二 沉默的叛逃………………………………………………………………………60 第二節 母女糾葛……………………………………………………………………65 一 認知的落差………………………………………………………………………66 二 情感的矛盾………………………………………………………………………71 第三節 母女共生……………………………………………………………………76 一 臍帶的牽繫………………………………………………………………………76 二 母土的認同………………………………………………………………………81 第四章 鍾文音母女書寫的延展…………………………………………………....89 第一節 母族的身影…………………………………………………………………90 一 血性與堅毅:與苦痛共生的母族剪影…………………………………………91 二 水性與宿命:被命運捉弄的母族哀歌…………………………………………97 第二節 女兒的印記………………………………………………………………..101 一 物件懷想:照片衣飾拼貼記憶………………………………………………..102 二 感官觸發:氣味畫面催化情感………………………………………………..107 第三節 生命的交疊………………………………………………………………..112 一 母系的刻痕:外顯強悍與能幹………………………………………………..113 二 女命的告白:內視孤寡與寂寥………………………………………………..118 第五章 鍾文音母女書寫的變身…………………………………………………..127 第一節 母城的游移………………………………………………………………..128 一 島內遷徙………………………………………………………………………..129 二 母城書寫………………………………………………………………………..135 第二節 足跡的漂泊………………………………………………………………..141 一 海外行旅………………………………………………………………………..141 二 心靈交談………………………………………………………………………..146 第三節 路徑的回歸………………………………………………………………..152 一 靠岸尋根………………………………………………………………………..154 二 原鄉指引………………………………………………………………………..159 第六章 結論………………………………………………………………………..167 第一節 研究成果…………………………………………………………………..16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69 參考書目……………………………………………………………………………170 附錄…………………………………………………………………………………179

    一、專書
    (一)鍾文音作品 【按初版年順序排列】
    鍾文音。《女島紀行》。臺北: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鍾文音。《台灣美術山川行旅圖》。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鍾文音。《裝著心的行李》。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鍾文音。《從今而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鍾文音。《昨日重現》。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鍾文音。《過去》。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鍾文音。《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鍾文音。《永遠的橄欖樹》。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鍾文音。《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鍾文音。《在河左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鍾文音。《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鍾文音。《廢墟裡的微光》。臺北: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鍾文音。《山城的微笑》。臺北: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鍾文音。《愛別離》。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鍾文音。《美麗的苦痛》。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鍾文音。《最美的旅程》。臺北:閱讀地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鍾文音。《中途情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鍾文音。《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鍾文音。《豔歌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鍾文音。《三城三戀》。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鍾文音。《少女老樣子》。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鍾文音。《大文豪與冰淇淋》。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鍾文音。《慈悲情人》。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二)相關論述著作【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中文專著
    石曉楓。《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伍寶珠。《書寫女性與女性書寫──八、九○年代香港女性小說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
    李仕芬。《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邱珮萱。《戰後台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臺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綜論》。臺北:麥田出版,2002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 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郝譽翔。《大虛構時代》。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陳玉玲。《台灣文學的國度:女性•本土•反殖民論述》。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
    陳玉慧。《海神家族》。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許素蘭等。《徬徨的戰鬥 十場台灣當代小說的心靈饗宴》。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
    黃美序。《戲劇欣賞》。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臺北:麥田出版,2006年。
    張瑞芬。《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
    張瑞芬。《評論三十家(下)》。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張小虹。《自戀女人》。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張紹勳。《研究方法》。臺中:滄海書局,2007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樊洛平。《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鄭至慧。《她鄉女紀──閱讀女人的創作版圖》。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魯迅等。《我的父親母親》。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應鳳凰編。《漫遊與獨舞──九○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 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簡瑛瑛。《女兒的儀典:台灣女性心靈與文學╱藝術表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蘇偉貞。《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1952~1955)小說》。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2.翻譯作品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
    沙特(Jean-Paul Sartre)著,陳宣良譯。《存在與虛無》。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蘭西•雀朵洛(Nancy J Chodorow)著,張君玫譯。《母職的再生產》。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
    Paula J Caplan著,蔡素玲譯。《母女戰爭STOP──重塑母女關係》。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著,桂裕芳譯。《寫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綺玲譯。《明室攝影札記。》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1997年。

    二、單篇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期刊論文
    王蘭芬採訪紀錄。〈患了「鳥羽症」的女人:鍾文音〉。《聯合文學》第235期。2004年5月,頁117~118。
    朱于君。〈自我是唯一的救贖:論女性主體重構──以鍾文音散文為分析對象(1999-2006)〉。收錄在《第四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8月,頁127~152。
    李癸雲。〈台灣當代女性詩作中母女關係的詮釋〉。《婦研縱橫》第78期。2006年4月,頁1~11。
    李文冰記錄整理。〈孤島上的旅程 第二屆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決審紀錄〉。《幼獅文藝》第559期。2000年7月,頁36~45。
    李寶玲。〈二○○○年小說中的空間論述〉。《2000年台灣文學年鑑》。頁65。
    呂正惠審訂。廖淑芳、陳建忠、藍建春聯合執筆。〈小說的創作與活動〉。《1998台灣文學年鑑》。頁32~39。
    何寄澎、吳旻旻、何雅雯。〈散文的創作及動〉。《1999台灣文學年鑑》。頁30~37。
    林秀蘭。〈創作者的孤獨之旅──論鍾文音的旅行書寫(以my journal系列為討論主軸)〉。《中國現代文學季刊》第8期。2005年12月,頁75~100。
    林韻文。〈望向世界的出口:論鍾文音《永遠的橄欖樹》的旅行書寫〉。《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007年2月,頁129~146。
    邱貴芬。〈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裡的孤女現象〉。《文學台灣》第1期。1991年12月,頁111~118。
    邱貴芬。〈「失聲畫眉」──探討台灣女性小說壓抑的母親論述〉。《台灣文藝》第145期。1994年10月,頁34~38。
    吳品誼。〈漫遊於虛構與紀實──張惠菁《你不相信的事》之時間書寫〉《國文天地》第260期。2007年1月,頁55~60。
    胡馨云。〈回歸文學之路〉。《出版情報》第152期。2000年12月,頁34~35。
    柯品文。〈屬於那些重生的家族記憶〉。《文訊》第188期。2001年6月,頁34~35。
    柯品文。〈探尋文本中照片、記憶與真實間的對位關係──論許綺玲《糖衣與木乃伊》〉《書評》第54期。2001年10月,頁14~20。
    范銘如。〈台灣地方書寫的區域整合〉。《印刻文學生活誌》第72期。2009年8月,頁82~85。
    陳嬿文。〈伊能靜vs鍾文音 百變精靈╱不斷向昨日告別的女人〉。《聯合文學》第220期。2003年2月,頁46~56。
    陳惠娟、郭丁熒。〈「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第41輯。1998年7月,頁94。
    紫蘇。〈貼近生活,擊掌長吟〉。《文訊》第157期。1998年11月,頁83~84。
    黃文儀。〈我的旅行──鍾文音〉。《幼獅文藝》第612期。2004年12月,頁96~101。
    黃宗潔。〈試論當代台灣家族書寫中的感官記憶〉。《中國學術年刊》第27期。2005年9月,頁205~220。
    黃錦樹。〈浪女吟 評鍾文音《豔歌行》〉。《文訊》第257期。2007年3月,頁118~119。
    黃資婷。〈人生的地圖該由自己畫──訪鍾文音〉。《幼獅文藝》第650期。2008年2月,頁72~73。
    張瑞芬。〈流年暗中偷換 沈君山《浮生三記》、鍾文音《昨日重現》、桑品載《岸與岸》三書評介〉。《明道文藝》第301期。2001年4月,頁53~63。
    張瑞芬。〈國族•家族•女性──陳玉慧、施叔青、鍾文音近期文本中的國族╱家族寓意〉。《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2005年6月,頁1~29。
    張瑞芬。〈臺灣散文概述〉。《2007臺灣文學年鑑》。2007年,47頁。
    張葆蘿。〈跟著鍾文音來趟文學之旅〉。《書香遠傳》第53期。2007年10月,頁42~45。
    張淑棉。〈細節演繹╱書信言說──論鍾文音《昨日重現》、《中途情書》中陰性書寫的敘事體現〉。《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7期。2008年10月,頁79~106。
    張淑麗。〈「出走」到未來,「漫步」到過去 新世紀台灣文學中的女性文學〉。《文訊》第229期。2004年11月,頁48~53。
    張小虹。〈抑鬱書寫──黑色的西蒙波娃〉。《聯合文學》第10卷第11期。1994年9月,頁147。
    曾端真。〈幼年的母女關係與母職模式〉。《應用心理研究》第7期。2000年9月,頁34~38。
    楊翠。〈展閱她們的容顏──鳥瞰台灣女性生命史書寫〉。《台灣文學館通訊》第22期。2009年3月,頁47~51。
    趙如璽。〈悲涼又美麗的宿命 鍾文音的「魔幻」雲林〉。《行遍天下》第137期。2003年2月,頁72~73。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第175期。2002年3月,88~89頁。
    蔡振念。〈叫母親太沉重──台灣現代小說中的母親及母女關係〉。《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20期。2000年12月,頁510~540。
    蔡淑華。〈情慾依然飄浪──專訪小說家鍾文音〉。《幼獅文藝》第637期。2007年1月,頁86~91。
    蔡雅雯。〈在文學廢墟裡,打造黑暗之光〉。《幼獅文藝》第578期。2002年2月,頁62~63。
    劉紹鈴。〈生活在「他」方 台灣女性(抒情)散文之空間內外〉。收錄在《2006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7年,頁258~284。
    劉惠琴。〈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第6期(2000年6月)頁97~130。
    練美雪。〈一個會畫畫、攝影的作家,過著貧窮人的奢華日子──她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鍾文音〉。《新觀念》第176期。2002年11月,頁38~41。
    鄭美君。〈台灣八、九〇年代女性作家的處境及追尋〉。《師生論壇》第1期。2003年5月,頁30~48。
    鍾文音。〈與往事和解〉。《張老師月刊》第385期。2010年1月,頁106~111。
    鍾文音。〈陰影裡的瓶中精靈──速寫詩人普拉斯的詩意才情與激狂一生〉。《聯合文學》第281期。2008年3月,頁133~136。
    鍾文音。〈慾望的十字架──關於女性面對自己的出走與回歸〉。《印刻文學生活誌》第46期。2007年6月,頁142~144。
    鍾文音、鍾怡雯、陳克華、許榮哲。〈為台灣的書評診脈──創作者談書評〉。《聯合文學》第273期。2007年7月,頁61~71。
    鍾文音。〈媽媽要出嫁〉。《印刻文學生活誌》第40期。2006年12月,頁164~168。
    鍾文音。〈從陣痛到無痛分娩 勾勒一張華麗的織錦圖〉。《文訊》第247期。2006年5月,頁69~73。
    鍾文音。〈荒蕪裡的光〉。《聯合文學》第234期。2004年4月,頁144~146。
    鍾文音。〈菲林公寓〉。《聯合文學》第241期。2004年11月,頁10~13。
    鍾文音。〈一種述說無盡的氣味 侯孝賢作品對我的影響〉。《文訊》第211期。2003年5月,頁68~70。
    鍾文音。〈在移動中,不斷歸鄉的字詞〉。《聯合文學》第223期。2003年5月,頁74~82。
    鍾文音。〈移居台北前的南方憶往〉。《聯合文學》第219期。2003年1月,頁79~91。
    鍾文音。〈搖啊搖!搖到紅橋家〉。《文化視窗》第58期。2003年12月,頁78~79。
    鍾文音。〈在咖啡館的心靈占卜〉。《幼獅文藝》第589期。2003年1月,頁12~13。
    鍾文音。〈在衝突中找尋諧和與對話〉。《文訊》第173期。2000年3月,頁57~59。
    鍾文音。〈寂寞山川,寂寞旅路〉。《文訊》第172期。2000年2月,頁97~99。
    鍾文音。〈當橋成回憶……〉。《聯合文學》第194期。2000年12月,頁22~23。
    鍾文音。〈緬懷閱讀〉。《幼獅文藝》第549期。1999年9月,頁27。
    羅葉。〈生命宛如幽靜的長河 我看鍾文音的《過去》〉。《文訊》第199期。2002年5月,頁32~33。

    (二)學位論文
    王小莉。〈當代台灣旅行文學研究一九九○-二○○四〉。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李婷君。〈空間與移動──論鍾文音作品中的原鄉意識與女性主體〉。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宛青。〈從混沌到豐饒──論鍾文音文本中的女性主體〉。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幸瑜。〈鍾文音「家族三部曲」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大鈞。〈心遊於物:席慕蓉、舒國治、鍾文音的旅行書寫〉。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唯莉。〈女遊與女性自傳式書寫中的家國語藝──以《逆旅》、《漫遊者》、《海神家族》為分析對象〉。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吳莉瑩。〈鍾文音作品研究(1998~2008)〉。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吳芷維。〈交纏與共生:九○年代以來女性小說中的母女關係〉。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郭伊貞。〈影像繪畫書寫的幾種化身──鍾文音及其作品〉。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台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宗潔。〈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張佩珍。〈台灣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關係探討〉。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張琬貽。〈台灣當代女性小說中的鬼魅書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淑棉。〈掙脫禁錮的女身╱聲:論鍾文音長篇小說中陰性書寫的敘事體現〉。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楊心怡。〈九○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廖瑋琳。〈漂泊與釘根──論鍾文音的旅行與家族書寫〉。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簡君玲。〈若即若離──八、九○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角色」探討〉。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三)報紙專文
    吳達芸。〈世紀末女子返鄉〉。《中國時報》37版。1999年2月8日。
    范銘如。〈土地氣味的家族史〉。《聯合報》30版。2001年2月19日。
    雷驤。〈局部光亮中的故事浮現〉。《中國時報》37版。2000年12月29日。
    蔡曉玲記錄整理。〈兩代永定女子對話台北〉。《聯合報》E3版。2008年5月31日。
    鍾文音。〈八里•巴黎〉。《中國時報》E7版。2004年2月15日。
    鍾文音、凱薩琳筆談,鍾適芳譯。〈自暗中傳來的光線〉。《中國時報》23版。2001年6月19日。
    鍾文音。〈修剪歲月的女人〉。《中國時報》E7版。2007年9月23日。

    三、網路資料
    鍾文音之驚世花園 http://www.wenin.tw
    鍾文音美學網http://www.bestlife.tw
    中時部落格╱鍾文音慈悲情人http://blog.chinatimes.com/weni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