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璿庭
Huang, Hsuan-Ting
論文名稱: 高中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與參與動機關係之研究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Support,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指導教授: 詹俊成
Chan, Chun-Chen
口試委員: 洪嘉文
Hung, Chia-Wen
程瑞福
Chen, Jui-Fu
詹俊成
Chan, Chun-Chen
口試日期: 2024/01/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體育行政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高中體育班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參與動機
英文關鍵詞: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ocial support, frustration toleranc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42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2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為增加國際能見度與提升國人士氣,積極培育優秀運動人才,以提升國際競技運動水準,對高中階段學生運動員施以系統化訓練及統一學科教學。相較之下,學生運動員心理素質易受忽略,加上訓練與比賽的種種壓力挫折因而導致自我懷疑,進而產生動機下降,甚至結束選手生涯。本研究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背景變項、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與參與動機之現況與關聯性,並以111學年就讀高中體育班之600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及階層迴歸等資料分析方式進行統計分析,獲得以下結果:
    一、高中體育班學生在社會支持以「隊友支持」感受程度最高;在挫折容忍力以「運動挫折容忍力」感受成度最高;在參與動機以「健康適能」感受程度最高。
    二、高中體育班學生之不同背景變項分析結果,不同年級及專長項目在「社會支持」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級、專長項目及運動成就水準在「挫折容忍力」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具有顯著差異。
    三、高中體育班社會支持與挫折容忍力能有效預測參與動機,其中以「運動挫折容忍力」最高,其次依序為「隊友支持」、「教練支持」、「人際挫折容忍力」及「家人支持」。
    四、挫折容忍力對高中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與參與動機之關係具部份中介效果。
    本研究揭示社會支持與挫折容忍力對參與動機確實存在其關聯性,由此啟發我們關注挫折容忍力對高中體育班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提高高中體育班學生之社會支持與挫折容忍力便能提高其參與動機。

    In order to enhance reputation and popularity in the world, Taiwan actively cultivates athlet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mplements a series of systematic training and unified subject teaching for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n comparison,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s easily overlooked. Pressures and frustration dur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lead to self-doubt, and even cause athletes to end their career.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s, social support,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The research uses 600 students enroll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in the 111th academic year as research subjects, collecting data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data is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feel the highest level of support from "teammates" in terms of social support; they perceive the highest level of "sport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term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they feel the highest level of "health and fitness motivation" in terms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2.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among different grades and specialized spor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 frustration tolerance"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specialized sports, and levels of athletic achievement;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3. Social support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high school sports classe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mong these factors, "sport frustration tolerance" has the highest predictive power, followed by "teammate support," "coach support," "interpersonal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family support," in that order.
    4. Frustration tolerance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re is inde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This inspires us to focus on the impact of r frustration tolerance on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and to enhance their social support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ereby increasing their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 7 第二節 參與動機 12 第三節 社會支持 17 第四節 挫折容忍力 2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0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背景變項、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與參與動機現況分析 50 第二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與參與動機之差異性分析 63 第三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與參與動機之預測力分析 73 第四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挫折容忍力與參與動機之中介效果分析 7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中文文獻 84 英文文獻 91 附錄 94 附錄一 預試問卷 94 附錄二 正式問卷 98

    井敏珠 (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方雅亭 (2012)。社會支持來源與類型對國中生從事課餘身體活動之影響-以知覺重要性為中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王松輝 (2015)。中文版Connor-Davidson復原力量表之信效度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田欣佳 (2007)。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自我效能及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丘前峯 (2010)。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朱敬先 (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999)。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李淑玲 (2003)。我國大學運動代表隊學生挫折經驗、挫折忍受力及失敗反應關係之研究。中華技術學院學報,26,401-424。
    李英蘭 (2006)。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價值觀、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李昱叡 (2011)。我國各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學校體育,122,44-55。
    李昱叡 (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發展之規劃方向。學校體育,131,4-10。
    李鈺卿 (2012)。臺中地區國中生人格特質、課業壓力與挫折復原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李菀琪 (2016)。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谷宗芸 (2007)。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吳明隆 (2009)。SPSS問卷統計分析實務 (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聖乾 (2013)。我國高中職射箭隊選手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吳佳娟 (2013)。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吳適宇 (2019)。中等學校飛盤爭奪賽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吳映蓁 (2016)。新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邱瓊慧 (1988)。社會支持與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邱皓政 (2004)。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林靈宏 (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市:五南。
    林岑怡 (2005)。有氧舞蹈參與者身體自我概念、參與動機及健身運動承諾對運動參與行為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林岑侑 (2015)。大學運動員運動目標取向、參與動機與自信心之研究-以高屏地區大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林柏青 (2017)。雲林縣國民中小學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洪秀珍 (2000)。高雄縣單親婦女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洪慶懷 (2010)。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洪齡襄 (2010)。舞蹈社團學生參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洪俐婷 (2015)。國中生挫折容忍力與復原力之關係-社會支持調節效果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施雅薇 (2004)。國中生生活壓力、負向情緒調適、社會支持與憂鬱情緒之關聯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柳立偉、徐志輝、楊尚賢 (2015)。體育班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1),35-45。
    徐靜芳 (2003)。研究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徐百慶 (2018)。青少年人格特質、延宕滿足及挫折容忍力之關係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高超群 (2011)。水上安全救生訓練參與者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對涉入程度之影響。運動休閒管理學報,8(1),209-227。
    袁家偉 (2012)。臺北市中等學校游泳隊選手社會支持、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袁守方 (2019)。臺北市高中職基層訓練站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唐天賜 (2017)。屏東縣中等學校田徑選手運動參與動機、社會支持與成就表現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 (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 (修訂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俊一 (2009)。我國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訓體系。學校體育,19,35-41。
    張秀娟 (2021)。青少年桌球運動員社會支持、心理技能與運動幸福感關聯性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啟榕 (2022)。手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與參與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部 (1998)。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04)。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03a)。教育部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03b)。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辦法。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06)。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21)。108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22)。109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23)。110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許樹淵 (2000)。如何提昇大專學生競技運動能力水準。大專體育雙月刊,43,7-11。
    陳顯宗、戴遐齡 (1994)。暑期進修部學生體育課選修游泳項目之動機因素調查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279-296。
    陳玲婉 (200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何培養青少年挫折容忍力。師友月刊,436,80-83。
    陳旅得 (2008)。臺北市高中體育班游泳選手目標取向、知覺動機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陳妍伶 (2010)。從正向心理學看國三學生的情緒智力、社會支持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國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陳旆儀 (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體育班與普通班挫折容忍力、非理性信念與情緒智力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德容 (2015)。新北市國小體育班挫折容忍力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
    陳昭璁、楊正群、潘定均、陳冠列 (2016)。臺北市高級中學空手道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之研究。交大體育學刊,11,13-24。
    陳建帆 (2017)。國中飛盤爭奪賽選手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探討-以2017年全國中等學校飛盤錦標賽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家玉 (2018)。新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陳世偉 (2021)。偏鄉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在挫折容忍力、樂觀信念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郭蕙菁 (2009)。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競技啦啦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傅瓊儀、陸偉明、程炳林 (2002)。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制握信念及社會支持在國中生壓力知覺的作用。教育心理學報,34(1),61-82。
    黃俐婷 (2003)。探討青少年接受到的社會支持。社區發展季刊,103,144-156。
    黃敏榮 (2003)。高級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黃智淵 (2004)。談挫折容忍力。師友月刊,443,72-73。
    黃希庭 (2005)。簡明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國家出版。
    黃玉青 (2010)。國小躲避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黃真真 (2010)。國中學生解釋型態、挫折容忍力與其壓力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黃佩茹 (2014)。基隆市高中職田徑選手參與田徑運動動機、社會支持與競技倦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黃建文 (2019)。國、高中運動選手訓練壓力、社會支持與競技倦態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彭宗弘 (2004)。台灣地區水肺潛水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曾文志 (2005)。長處、韌性、有復原力的自我—從個人層面談建構復原力的策略。師友月刊,461,39-46。
    曾月如 (2011)。高中足球選手運動社會支持、學習適應對升學意願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曾鼎堯 (2014)。新北市國小體育教師工作投入、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曾琳瑜 (2019)。全中運田徑選手運動參與動機、社會支持對運動表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溫世頌 (2007)。心理學導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楊淑美 (2009)。國小學童知覺的父母投入、自主性支持與閱讀動機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楊淑怡 (2010)。全國高中女子籃球選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對成績表現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楊種發 (2010)。社會支持、流暢體驗與幸福感之探討-以2009年全國柔道錦標賽高中職選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楊尚賢 (2014)。國中體育班課業壓力、社會支持、學校適應與升學意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楊佳穎 (2018)。高雄市國高中手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詹俊成 (2013)。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塗大慶 (2014)。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塗永樑 (2017)。臺北市國小棒球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蒲逸生 (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籃球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廖純雅、洪文婷、黃財尉 (2008)。從父母教養觀點分析國小學童挫折容忍力。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4,87-114。
    劉美華 (1996)。大一學生之因應行為、社會支持與身心困擾的相關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
    劉宗幸 (1998)。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對兒童知覺雙親衝突影響兒童生活適應歷程之調節效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劉士華 (2009)。以社會支持理論探討影響教師開發數位教材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宣意 (2012)。花蓮縣國中體育班學生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蔡嘉慧 (1998)。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宜芳 (2013)。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蔡堡樺 (2013)。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
    蔡定昌 (2014)。以運動心理技能為中介變項探討社會支持與情緒智力對自我效能之影響-以南投縣高中體育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蔡政志 (2017)。臺中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潘冠璇 (2011)。新北市國民中學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文輝 (2011)。高中職撞球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鄭志賢 (2015)。全國中等學校運動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盧俊宏 (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俊宏、朱真儀、蔡巧玲、詹芳榕 (2009)。台灣運動員倦怠經驗探索:文化與訓練脈絡上的省思。應用心理研究,42,81-122。
    蕭靜宜 (2013)。高雄市網球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蕭炳宏 (2020)。國小桌球選手運動參與動機及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賴浩鈞 (2018)。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選手參與動機、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遠東科技大學。
    謝毓雯 (1998)。青少年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度之關係研究:建設性思考與社會支持的角色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謝應裕 (2006)。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之理念、精神與內涵。學校體育,92,25-32。
    謝文隆 (2010)。南投縣國小高年級參與運動性社團學生知覺指導教師領導行為、參與動機對運動樂趣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謝嘉成 (2012)。國中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謝君怡 (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學童文化資本、挫折容忍力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鍾金峰 (2014)。國小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及隊員參與動機對團隊凝聚力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謝政輝 (2016)。臺北市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韓佳蓉 (2017)。跆拳道選手參與動機、團隊凝聚力與訓練滿意度對持續參與意願之研究-以國高中階段選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藍毓莉、江雪萍、王美慧、陳建智 (2015)。醫療服務品質對忠誠之影響-以滿意中介效果。顧客滿意期刊,11(2),223-240。
    羅明屏 (2012)。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蘇錦雀 (2006)。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學校體育,92,13-24。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 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ennett, D., & Morris, I. (1983). Support and rehabilitation. In F. N. Watts & D. H.Bennett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pp.189-211). Wiley.
    Caplan, G. (1974). Social support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 Behavioral Publications.
    Clifford, M. (198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Macmillan.
    Cohen, S., & Wills, T. 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2), 310-357.
    Cutrona, C. E. & Russell, D. W. (1990). Typ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pecific stress: Toward a theory of optimal matching. In B. R. Satason, I. G. Sarsson, & G. R. Pierce. (Eds.), Social support: An International view (pp.319-366). John Wiley & Sons.
    Clifford, M. M. (1984). Thoughts on a theory of constructive failure. Educ. Psychol, 19, 108-120.
    Clifford, M. M. (1991). Risk taking: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 Educ. Psychol, 26, 263-297.
    Durkheim, E. (1893).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Étude sur l’organisation des sociétes superiéure. (translation, 1933).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Plenum.
    Freud (1910).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1, 181-218.
    Gould, D., & Petlichkoff, L. (1988).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attrition in young athletes. Children in sport, 3, 161-178.
    Hair, J. F., Black, B., Babin, B., Anderson, R. E., & Tatham, R. L. (2005).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th ed). Prentice Hall.
    Kuhl, J. (1984). Volitional aspect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 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ction control. In 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 13, 99-171.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Jarper & Row.
    Massimo, J. (1980). The gymnast's perception of the coach: Performance competence and coaching style. In R M. Suinn (Ed.), Psychology in sport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p. 229-237). Burgess.
    Maehr, M. L.& Nicholls, J. G. (1980). Culture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 second look. Studie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 221-267.
    Norbek, J. S. (1981). Social support: A model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3(4), 43-59.
    Nicholls, J. G. (1984).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ceptions of ability, subjective experience, task choice,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91, 328-346.
    Filippello, P., Harrington, N., Costa, S., Buzzai, C., & Sorrenti, L. (2018). Perceive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school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 role of frustration intolerance as a mediator factor.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39(4), 360-377.
    Robert, K. & Angelo, K. (2001). Organiztional behavior (5th ed.). McGraw- Hill Education.
    Swindle, R. W. (1983). Social network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with stress. Preventive psycholog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pp. 87-103). Pergramon.
    Weiner, B. (1972). Theories of motivation: From mechanism to cognition. Rand McNally.
    Willis, D. J. & Campbell, L. F. (1997). Exercise psychology.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Waller, M. A. (2001). Resilience in ecosystemic context: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71(3), 290-297.
    Wang, L., & Jiang, N. (2022). Managing students' creativity in music educ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moderating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1-11.
    Liu, X. G., Xie, R. Y., Li, Y., Xiong, F., & Li, W. T. (2021). How psychological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self-esteem influenc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ther absence and hostility in depressed adolescents: 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Research Square. https://doi.org/10.21203/rs.3.rs-289958/v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