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詹海雲
Chan Hai -yun
論文名稱: 全祖望學術思想研究
The Study on Chuan Tzu-wang's Scholarship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
指導教授: 黃錦鋐
Huang, Jin-Ho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9
中文關鍵詞: 全祖望浙東學術經學理學文學史學書院節義
英文關鍵詞: Chuan Tzu-wang, East Chekiang Schoo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3下載:1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清代浙東學術在清代學術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它不僅上承宋明理學的精神、清初回歸孔孟的思潮、振興經學的意義,且下關乾嘉經、史、輿地、方志之學,甚至近代史學與民族思潮。而在清代浙東學術中,全祖望上繼黃宗羲、萬斯同,並與同時方苞(桐城派)、惠士奇(吳派經學)、李紱(陸學振興者)有很密切的交往,又和當時甬上、杭州、北京、揚州學術圈有相當關聯,這影響其後徽學(戴震)、揚學(阮元)、浙學(章學誠)的發展。直到民初,梁啟超、錢穆、顧頡剛、胡適、陳垣也都對他有所闡述。本論文即在探討上述諸問題。
    全祖望的家族與全祖望思想形成的關係,浙東、浙西經學史的研究對全祖望的影響還有全祖望學術與寧波、杭州、揚州、北京學術圈的關係,以及全祖望如何將經學、史學、理學與文學鎔於一爐,都是本書的關注點,也是前人較少言及之處。至於全祖望的教育改革與其學術特色及在清代與民國的學術定位,本書也有言前人末言之處。
    本書是作者一系列全祖望學術著作與思想研究中的一個部份。未來,除繼續修訂擴充外,也將陸續出版《全祖望著作版本源流考述》、《全祖望詩文集校注》、《全祖望著作輯述》、《全祖望新編年譜》。

    Chuan Tzu-wang is a famous scholar of East Chekiang School. He inherits the theories of Huang Tzung-hsi and Wan Ssu-tung, but differs slightly from Shao Ting-tsai and Chang Hsueh-cheng. The deeper we study Chuan's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more can we understand the turning from Huang and Wans Brother to Shao Ting-tsai and Chang Hsueh-cheng.

    目 次 自 序 緒 論 第一章 全祖望的家族對全祖望人格形成及學術發展之間的關係 一、前言 二、全祖望論江左全氏與河北全氏 三、桓溪全氏對全祖望的影響 1.藏書與抄書 2.直道而行,名節自勵 3.淡泊自持,優遊藝文 四、東浦全氏與全祖望互動的情形 1.義田制度與敦本睦族 2.全氏學統與陸楊心學 3.不假權勢,潔身自愛 附:1.全祖望家族重要成員一覽表 2.全祖望詩文集中有關家族資料文獻一覽表 第二章 從全祖望的遊歷見其所受師友的影響 一、全祖望與寧波學術 二、全祖望與杭州學術 三、全祖望與北京學術 四、全祖望與揚州學術 第三章 浙東學術與全祖望 一、清代浙東學者的經學特色 1.南宋至清代浙東學術之演變 2.清代浙東學者的經學思想 清代浙東學者的經學觀 清代浙東學者對經學與理學史學文學之間相互關係的看法 3.清代浙東學者治經之方法及其成就與影響 清代浙東學者治經之方法 清代浙東學者治經之成就與影響 4.綜評清代浙東學者的經學特色 二、浙東學者的史學研究對全祖望的啟發 1.黃震、王應麟與全祖望 2.黃宗羲、萬斯同與全祖望 第四章 浙西學術與全祖望 一 顧亭林的學說對全祖望的影響 二 浙西輿地之學對全祖望《水經注》研究的啟發 第五章 從全祖望著述分析其學術內涵 一 全祖望著述存佚狀況 二 全祖望著述分類 三 全祖望著述的特點 附:目前台灣、大陸、日本圖書館所見全祖望著作情形 第六章 全祖望學術思想要旨分析 一 全祖望的經學思想 1.從全祖望成學的歷程論其經學之淵源 2.從全祖望治經之態度論全氏研經之精神 3.全祖望的經學史觀 4.全祖望經學的評價 二 全祖望的史學內涵 1.全祖望的史學思想 勢論與素位說 徵實的精神與「不信無史」說 寓意褎貶,獎勵氣 民本史觀 2.全祖望的歷史評論 對《宋史》的評論 對《明史》的評論 3.全祖望的治史方法 在正史上,注重表志的功能 在輯佚上,重視各種不同的資料 在考據上,重視史料的考訂及體例的辨正 4.全祖望史學的評價 三、全祖望的理學觀點 1.全祖望治學之精神與理學之關係 2.全祖望的理學思想 全祖望對理學基本問題的觀點 全祖望對朱陸學術異同的看法 全祖望對理學忠義思想的修正 3.全祖望理學的評價 四、全祖望的文學創作 1.全祖望的文學觀 全氏評文之主張----稱情而出、一往深情 全氏論道術與作者、作品之關係---文道合一、文以人傳 全氏對經史與文學的看法----根柢經史、行道經 2.全祖望作品分析 全祖望的人物傳記--忠孝節義垂宇宙,學術濟世澤深 學者象傳 忠義人物傳 1 全祖望詩歌的特色--------吾本甬上人,性復愛自然 3.全祖望文學的評價 五、全祖望的教育改革 1.前言 2.全祖望的講學活動 3.全祖望對書院教育的看法 書院辦的目標 -- 自拔於時風眾勢之中 書院講學的內容 書院講學的管理與師生間的互動關係 4.全祖望教育改革的評價 第七章 結論:全祖望學術的評價及其定位 一、全祖望學術思想的特色 二、全祖望在浙東學術與乾嘉學術上應如何定位 三、全祖望對清末民國學術的影響 附錄: 一、董秉純《全謝山先生世譜》及《全謝山先生年譜》校記 二、〈吳澄的易學〉----兼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全祖望經學觀點 的比較 重要參考書目 一、全氏原著 二、年譜˙事蹟˙著作之考述 三、全氏學說思想研究之專著與論文 四、其他與全祖望有關之學術研究著作與論文 五、外文著述

    重要參考書目
    一 全氏原著
    全祖望:《鮚埼亭集(正、續編)》,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臺北‧
    文海出版社(第388--390冊)
    全祖望:《經史問答》,臺灣.廣文書局;江蘇古籍出版社
    黃宗羲撰,黃百家、全祖望校補:《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臺北華世出版社;
    臺北廣文書局【書名為:《足本宋元學案》,黃百家纂輯,全祖望修定,何紹
    基校刊】;北京中國書店「海王古籍善本叢刊」
    王梓材、馮雲濠:《宋元學案補遺》,新文豐出版公司《四明叢書》本
    全祖望撰,史夢蛟校:《鮚埼亭集(外編)》50卷,清嘉慶16年(1811年),借樹
    山房刻本
    全祖望撰,史夢蛟校:《鮚埼亭集》38卷,《問答》10卷,清嘉慶9年(1804年),
    姚江借樹山房刻本,【注】卷首前有謝(國楨)題記,38卷亦有,中國社會
    科學院圖書館藏。
    全祖望撰,童賡年校:《鮚埼亭詩集》10卷,清道光14年(1834年)箋經閣刻本,
    光緒16年(1890年)慈谿童氏大 山館重刻本,四冊(一函),中國會科學
    院圖書館藏。
    全祖望撰:《句餘土音》3卷,附《全謝山先生遺詩》1卷,清宣統三年國學扶
    輪社排印本,
    陳銘海補注:《句餘土音補注》6卷,民國11年劉氏刻嘉業堂叢書本(叢
    書綜錄)
    全祖望撰:《全謝山文鈔》16卷,清‧宣統二年國學扶輪社印行
    全祖望撰:《年華錄》四卷,清刊本;廣文書局本
    全祖望撰:《續甬上耆舊詩集》140卷,清末國學保存會排印本;120卷(輯)民
    國7年梁氏校印本
    全祖望撰:《讀易別錄》,《四明叢書》本,新文豐文化公司;《知不足齋叢書》本,
    藝文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
    全祖望撰:《鮚埼亭文錄》,4卷,《國朝文錄初編》本
    全祖望撰:《鮚埼亭集選輯》,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8集,第162冊;
    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第217種
    全祖望編:《續甬上耆舊詩》, 1918年四明文獻社鉛印本
    黃雲眉:《鮚埼亭集選注》,山東‧齊魯書社,1982年
    張志國點校:《湖語》,《鄞縣史志》, 1993年第1期
    朱鑄禹彙校集注:《全祖望集彙校集注》,2000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 年譜˙事蹟˙著作之考述
    董秉純:《全謝山先生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
    蔣天樞:《全祖望年譜》,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
    馬 准:<讀全祖望先生年譜>,《燕京大學圖書館報》第61至62期,1934年1至2月
    蔣天樞:<全謝山著述考>,復旦大學整理,待出版
    子 微:<全祖望及其著作>,《古籍整理與研究》第五期
    路 工:<全祖望手稿本「續甬上耆舊詩」>,見氏著《訪書見聞錄》,上海古
    籍出版社,1958年
    葉景葵:<鮚埼亭集>,《葉景葵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王寶先:<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鮚埼亭集」評校本>,《圖書館學
    報》3期,1961
    費海璣:<全祖望行誼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卷12期
    謝愛之:<全祖望先生行誼考>,《幼獅月刊》31卷1期
    陳 垣:<全謝山聯姻春氏>,《陳垣史學論著選》,頁543,臺北木鐸出版社
    楊啟樵:<全謝山與杭t菫浦的辨誣>,《明清史抉奧》,臺北‧明文書局,1985
    年1月
    柴德賡:<鮚埼亭集謝三賓考>,《輔仁學誌》12卷,1943年12月
    柴德賡:<全謝山與胡稚威>,《輔仁學誌》15卷,1947年12月
    陳金生:<宋元學案的編纂和刊印>,《中國哲學》第1輯
    胡適之:<所謂「全氏雙韭山房三世校本」水經注>,《胡適選》(考據)p.103-
    131,文星書店,臺北
    太 玄:<讀全祖望先生年譜>,《燕京大學圖書館》,1934年2月
    胡嘉言:<蔣天樞著全謝山先生年譜>,《出版週刊》,1935年1月
    周邵:<談杭世駿與全謝山>,《越風》16期,1936年6月
    周黎庵:<清代民族史家全謝山>,《大風》54期,1939年11月
    周黎庵:<談杭世駿與全謝山>,《吳勾集》,1940年
    周黎庵:<清代民族史家全謝山>,《吳勾集(上海宇宙風)》,1940年
    陳 垣:<書謝全山先侍郎府君生辰記後>,《輔仁學誌》, 11卷1期,1942年
    12月
    佚名:<再補鮚埼亭集公案>,《學海》 1卷4期,1944年
    程光裕:<鮚埼亭集中宋史史料考釋舉例 >,《大陸雜誌》, 21:5,1960年
    謝國禎:<關於全祖望鮚埼亭集之題跋>,《 明清筆記談叢》,1960年
    費海璣:<全祖望先生行誼考>,《胡適著作研究論文集》,1970年
    三 全氏學說思想研究之專著與論文
    王永健:《全祖望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1
    謝國楨:<清代卓越的史學家全祖望>,《清史論叢》第2輯,1980年8月
    徐光仁:<全祖望在清代史學上的貢獻>,《學術研究》1963年第2期【又見《明
    清人物論集》(下),1983年8月】
    徐光仁:<論全祖望素負民族氣節>,《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4期
    高國抗‧侯若霞:<全祖望素負民族氣節異議>,《新華文摘》1983年第4期
    黃雲眉:<試論全祖望的表彰明季忠義及其文學的特徵>,《文史哲》1958年第
    2期
    甲 凱:<由鮚埼亭集看全謝山的史學>,《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 甲 凱:<全謝山的風骨與史學>,《輔仁學誌》第十七期
    夏長樸:<全祖望的學術思想>,《臺北市女子師範專科學校暑期部學報》1984
    年第5期
    顧志華:<試論全祖望在歷史文獻學上的成就>,《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6
    第1期
    呂建楚:<全祖望和他的「鮚埼亭集」>,《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8
    8年第2期
    斯 邁:<「鮚埼亭集」名小考>,《清史研究通訊》1987年第4期
    朱仲玉:<全祖望--樹立了學術史研究的豐碑>,《中國古代史 學人物》(下),
    萬卷樓圖書公司
    程光裕:<鮚埼亭集中宋史史料考釋舉例>,《大陸雜誌》第21卷第5期(196
    0年9月15日)
    方祖猷:<全祖望的史學思想>,《清初浙東學派論叢》,1993年
    方祖猷:<全祖望民族思想辨>,《寧波師專學報》,1984年第2期,又見《清初
    浙東學派論叢》,1993年
    方祖猷:<「續甬上耆舊詩」所保存的南明抗清文獻>,《清初浙東學派論叢》,
    1993年
    方祖猷:<「續甬上耆舊詩」中的清初甬上文獻>,《清初浙東學派論叢》,199
    3年
    方祖猷:<清初搜集南明文獻述略>,《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1期
    詹海雲:<全祖望的經學思想>,「浙東學術國際討論會」,浙江‧寧波,1993
    年3 月
    詹海雲:<全祖望的理學思想>,「國際暨第三屆清代學術討論會」,中山大學中
    國文學系,高雄,1993年11月
    王可風:<清代全祖望怎樣搜集作家手稿>,《檔案工作》1958年第3期
    張 建:<黃宗羲--全祖望學派考察六則>,《中國哲學》第十四輯
    盧鍾鋒:<論黃宗羲全祖望的學術傾向>,《史學史研究》1986年第1期
    倉修良‧呂建楚:<全祖望和「宋元學案」>,《史學月刊》1986年第2期
    呂建楚:<略論全祖望>,《歷史教學問題》1985年第6期
    陳其泰:<全祖望與清代學術>,《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2年第2
    期:又收入氏著《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9
    杜成憲:<全祖望書院教育思想述評>,《岳麓書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紀念文集》
    (第一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費海璣:<全祖望及其教育思想>,《東方雜誌》復刊,1卷6期, 1967年12月
    顧頡剛:<全祖望「水經序目」>,《顧頡剛讀書筆記》頁5449之<湯山小記(十
    六)1959年10月>,聯經文化事業公司
    杜維運:<全祖望之史學>,《中央日報》1958年9月22日
    楊啟樵:<全謝山其人其事>,《新亞學報》15期【香港】
    陳 垣:<書全謝山與「杭 浦論金史第四帖子」後>,《陳垣學論著選》,頁5
    58,臺北木鐸出版社
    楊樵:<論全祖望史學的精髓>,「浙東學術國際討論會」,浙江‧寧波,199
    3年3 月
    陳永明:<全祖望與南明人物傳>,「浙東學術國際討論會」,浙江‧寧波,199
    3年3 月
    趙宗正:<萬斯同、全祖望的經世史學思想>,《明清實學思潮史》第五十章,
    頁1435至1458,齊魯書社
    張麗珠:《全祖望之史學研究》,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5月
    錢 穆:<黃梨洲的明儒學案‧全祖望的宋元學案>,《文藝復興月刊》30期,1
    970年6月;又見《中國史學名著》(二),三民書局
    王萬福:<全謝山端溪講學及其影響>,《史學彙刊》第五期,1962年3月
    何冠彪:<書全祖望答諸生問思復堂集帖後>,《清史論叢》第六輯,1985年6

    盧鍾鋒:<宋元時期理學的論爭與宋元學案的理學觀>,《文史哲》,1986年第3

    盧鍾鋒:<論宋元學案的編纂體例、特點和歷史地位>,《史學月刊》1986年
    倉修良‧呂建楚:<全祖望和宋元學案>,《史學月刊》,1986年第2期
    陳其泰:<「宋元學案」的編撰與成就>,《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曾春海:<宋元學案>,《哲學與文化》19卷第10期
    費海璣:<全祖望及其教育思想>,《東方雜誌復刊》1卷6期,1967年12月
    胡適之:<趙一清與全祖望辨別經注的通則>,中央研究院1954年6月

    四、其他與全祖望有關之學術研究著作與論文
    專著類:
    趙儷生:《趙儷生史學論著自選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季嘯鳳主編:《中國書院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沈友梅等:《沈光文斯菴先生專集》,寧波同鄉月刊社,1972年3月
    何志浩等:《張蒼水先生專集》,寧波同鄉月刊社,1984年11月
    吳渭編:《月泉吟社詩》,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6月
    王錫榮等:《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叢》,新文豐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6月
    徐鵬:<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王欣夫(大隆)遺稿>,P.320~322,
    <鮚埼亭集校箋不分卷------清.歸安.楊鳳苞撰,如皋.冒廣生錄,鈔稿
    本>
    蔣天樞:<《嶼樓集、記杭堇浦》辨誣>,P.260~266
    《寧波耆舊詩集》:團結出版社
    《寧波風物述舊》:民主出版社(寧波叢書第三集),1964年11月
    《寧波藝文什誌》:民主出版社(寧波叢書第四集),1978年4月
    黃宗羲等:《南明史料八種》,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弘光實錄鈔 清 黃宗羲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聖安皇帝本紀 清 顧炎武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南渡錄 明 李清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甲乙事案 清 文秉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中興實錄 明 馮夢龍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金陵野鈔 清 顧苓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南都死難紀略 清 顧苓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使臣碧血錄 清 佚名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4月
    方鳳著 方勇輯校:《方鳳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吳澤:《月泉吟社詩》,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6月
    龍潛庵編著:《宋元語言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5年12月
    昌彼德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鼎文書局 1995年7月
    李國玲編纂:《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編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4年8月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明文書局,1982年2月,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11

    李鄴嗣:《杲堂詩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張道勤點校
    蔣學鏞:《樗菴存稿》,四明叢書,新文豐文化公司
    厲 :《樊榭山房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8月
    楊啟樵:《明清史抉奧》,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1月
    徐光仁:《浙東學派史學研究》,中山大學碩士論文,1936年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華書局
    何炳松:《浙東學派溯源》,北京中華書局
    王鳳賢:《浙東學術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管敏義主編‧陳敦偉、錢茂偉副主編:《浙東古代學術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12
    方祖猷 滕復等編:《論浙東學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曹屯裕等編:《浙東學術文化概論》,1997.6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香港‧龍門書店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學生書局
    徐世昌:《清儒學案》,世界書局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齊魯書社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廣文書局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學生書局
    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文津出版社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侯外廬主編:《宋明理學史》,人民出版社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
    王 茂:《清代哲學》,安徽人民出版社
    戴 逸:《清代人物研究》,巴蜀書社
    羅炳綿:《清代學術論集》,食貨出版社
    騰 復:《浙江文化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6
    《清史列傳》, 北京中華書局
    《清史稿》,鼎文書局
    《清經世文編》, 北京中華書局
    陳橋驛:《水經注研究一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4
    陳橋驛:《水經注研究二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
    陳橋驛:《酈學新論----水經注研究之三》,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1
    吳天任:《水經注研究史料匯編》(二冊),藝文印書館
    吳天任:《酈學研究史》 藝文印書館
    鄭德坤:《水經注引書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
    馬念祖:《水經注等八種古籍引用書目編》,北京中華書局,1960
    平步青:《霞外 屑》,世界書局
    《中國古代史學家傳記選註》,岳麓書社,1984年
    來新夏:《中國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洪煥椿:《浙江歷代名賢年譜綜錄》
    洪煥椿:《兩浙著述考》,浙江人民出版社
    楊殿珣:《中國名人年譜總目》,書目文獻出版社
    陳乃乾:《共讀樓所藏年譜總目》
    厲鶚.趙昱.趙信 .吳煒.符曾 .陳芝.沈嘉轍等編:《南宋雜事詩》,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4.4
    謝正光:《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新文豐出版公司
    卓爾堪:《明遺民詩》,1961年北京中華書局鉛印本
    邵廷采:《明遺民知傳》,1977年台北華世出版社影思復堂本
    黃容::《明遺民錄》,抄本
    闕名朝:《鮮人皇明遺民錄》,1936年北京大學影印本
    陳去病:《明遺民錄》國粹叢編本
    孫靜菴:《明遺民錄》1912年上海新中華圖書館印本
    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1916年聚德堂叢書本
    秦光玉:《明季滇難遺民錄》1933年呈貢秦氏羅山樓刊本
    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北京中華書局
    張其淦:《明代千遺民詩詠(初編,二編,三編)》,1930年寓園叢書
    張廷玉等:《明史(列傳之部)》,1974年北京大學書局鉛印本
    王鴻緒:《明史稿(列傳之部)》,敬慎堂刊橫雲山人本
    傅維鱗:《明書》,畿輔叢書本
    陳鼎:《東林列傳》,康熙五十年山壽堂刊本
    陳鼎:《留溪外傳》,常州先哲遺書本
    陳鼎:《崇禎閣臣行略》,知服齋叢書本
    曹溶:《崇禎五十年宰相傳》,國學扶輪社鉛印本
    溫睿臨:《南疆繹史》,松居士活字本
    李瑤:《南疆繹史摭遺》,道光十年刊本
    徐鼒 :《小腆紀年》咸豐十一年刊本,北京:中華書局
    徐鼒 :《小腆紀傳》,光緒十三年刊本,北京:中華書局
    徐鼒 :《小腆紀傳補遺》,光緒十三年刊本
    查繼佐:《國壽錄》,1959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翁洲老民:《海東逸史》,四明叢書集
    黃宗羲:《思舊錄》,昭代叢書集
    徐秉義:《明末忠烈紀實》,鈔本
    汪有典:前明忠義別傳》,活字本
    徐晟:《續名賢小紀》,涵芬樓秘笈本
    趙吉士:《續表忠記》,康熙刊本
    屈大均:《明季南都殉難記》,上海均益圖書公司鉛印國學叢書本
    顧苓:《南都死難紀略》,殷禮在斯堂叢書本
    彭孫貽:《甲申以後亡臣表》,鈔本
    趙爾巽等:《清史稿(列傳之部)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鉛印本
    王藻,錢林:《文獻徵存錄》,咸豐嘉樹軒本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四部備要本
    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光緒十年至十六年李氏刊本
    錢儀吉:《碑傳集》,光緒十九年江蘇書局刊本
    繆荃孫:《續碑傳集》,1910年江楚編譯書店刊本
    閔爾昌:《碑傳集補》,1923年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鉛印本
    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1915年至1917年天津徐氏刊本
    顧沅:《吳郡名賢圖傳贊》,道光九年刊本
    馬其昶:《桐城耆舊傳》,1911年刊本
    方樹梅:《滇南碑傳集》,1940年鉛印本
    葉恭焯:《清代學者像傳》,1928年影印本
    來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鉛印本
    李集,李富:《鶴徵錄》,同治十一年 老屋本
    孫,李遇孫,李富孫:《鶴徵後錄》,同治十一年 老屋本
    唐鑑:《國朝學案小識》,光緒十年刊本
    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光緒萬卷書室刊本
    江藩:《國朝宋學淵源記》,光緒萬卷書室刊本
    徐世昌:《顏李師承記》,天津徐氏刻本
    傅抱石:《民末民族藝人傳》,1971年香港利文出版社鉛印本
    何耀光:《至樂樓書畫錄(明遺民之部)》,1973年何氏至樂樓影本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1965年世界書局鉛印本
    陳桓:《釋氏疑年錄》,1964年北京中華書局鉛印本
    陳桓:《明季滇黔佛教考》,1962年北京中華書局鉛印本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康熙刊本
    沈德潛,周準:《明詩別裁集》,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
    陳濟生:《天啟崇禎兩朝遺詩(小傳)》,1958年中華書局影印本
    陳田:《明詩紀事》,光緒二十五年刊本,北京,中華書局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1975年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
    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菊軒刊本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初編)》,道光二十二年序刊本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二編)》,道光二十二年序刊本
    楊鍾羲:《雪橋詩話》,1914年求恕齋刊本
    楊鍾羲:《雪橋詩話續集》,1917年求恕齋刊本
    楊鍾羲:《雪橋詩話三集》,1919年求恕齋刊本
    楊鍾羲:《雪橋詩話四集》,1925年求恕齋刊本
    郭則澐:《十朝詩乘》,1935年刻本
    阮元:《兩浙輶軒錄》,光緒十六年浙江書局刻本
    丁申,丁丙:《國朝杭郡詩三輯》,光緒十四年錢塘丁氏刻本
    董沛:《四明清詩略》,1918年上海中華書局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1922年鉛印本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1983年北京中華書局鉛印本
    王昶:《湖海文傳》,廣文書局
    惲日初:《遜菴稿》,常州先哲遺書本
    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本
    黃宗羲:《南雷文約》,黎洲遺著彙刊本
    黃宗羲:《南雷文定》,粵雅堂叢書本
    黃宗羲:《吾悔集》,四部叢刊本
    顧炎武:《亭林文集》,四部叢刊本
    應撝謙:《應潛齋先生集》,咸豐四年刊本
    徐枋:《居易堂集》,四部叢刊本
    屈大均:《屈大均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本
    錢謙益:《牧齋有學集》,四部叢刊本
    吳偉業:《梅村家藏稿》,四部叢刊本
    張履祥:《楊園先生全集》,同治十年刊本
    張爾岐:《蒿菴文集》,光緒十五年刊本
    姜宸英:《湛園未定稿》,原刊本
    姜宸英:《西溟文鈔》,光緒十五年刊本
    施閏章:《學餘文集》,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毛奇齡:《西河文集》,西河合集本
    魏禧:《魏淑子文集》,寧都三魏集本
    汪琬:《堯峰文鈔》,四部叢刊本
    呂留良:《呂晚村先生集》,1929年活字本,台北,廣文書局
    朱彝尊:《曝書亭集》,四部叢刊本
    徐乾學:《憺園文集》,光緒九年刊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毛際可:《安序堂文鈔》,康熙二十八年刊本
    梅文鼎:《績學堂文鈔》,安徽‧黃山書社
    王士禛:《帶經堂集》,康熙四十九年刊本
    顏元:《習齋紀餘》,畿輔叢書本
    邵長蘅:《青門旅稿》,康熙刊本
    潘耒:《遂初堂集》,康熙刊本
    湯修業:《賴古齋文集》,道光九年刻本
    齊之千:《謙齋文集》,康熙刻本
    王源:《居業堂文集》,畿輔叢書本
    王奐曾:《旭偉堂文集》,乾隆十二年刻本
    戴名世:《潛虛先生文集》,光緒十八年刊本
    李塨:《恕谷後集》,畿輔叢書本
    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本
    沈德潛:《歸愚文鈔》,歸愚全集本
    朱筠:《笥河文集》,嘉慶二十年刊本
    姚鼐:《惜抱軒文集》,四部叢刊本
    趙一清:《東潛文稿》,乾隆五十九年刊本
    章學誠:《章氏遺書》,劉氏嘉業堂刊本
    彭紹升:《二林居集》,光緒七年家刊本
    楊鳳苞:《秋室集》,光緒十一年刊本
    惲敬:《大雲山房文稿》,四部叢刊本
    蕭穆:《敬孚類稿》,黃山書社
    繆荃孫:《藝風堂文漫存》,自刊本
    劉師培:《左盦外集》,劉申叔遺書本
    章炳麟:《太炎文錄續編》,章氏叢書三編本
    羅振玉:《雲窗漫稿》,自刻本
    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清代哲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與文化》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方 苞:《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康熙起居注》 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年
    朱葵菊:《中國歷代思想史》(清代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朱維錚:《走出中世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江 藩:《漢學師承記》,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江 藩:《宋學淵源記》,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杜維運《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
    阮 元:《揅經室集》,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阮 元:《疇人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阮 元:《皇清經解》,台北:復興書局,1972年
    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台北:大化書局,1982年
    阮 元:《定香亭筆談》,台北:宏業書局,1986年
    李 洵:《清代全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李 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補編》,台北:文光圖書公司,1965年
    存粹社編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香港:存粹社,1978年
    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台北:華世書局,1980年
    余英時等:《中國哲學思想論文集》(清代篇),台北:水牛出版社,1988年
    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
    邵晉涵:《南江書錄》,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周兆茂:《戴震哲學新探》,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昭 槤:《嘯亭雜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姚 鼐:《惜抱軒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紀 昀等:《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 年
    胡 適:《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7年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
    侯外廬:《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姜廣輝:《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6年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唐 鑑:《國朝學案小識》,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
    容肇祖:《容肇祖集》,山東:濟南書社,1989年
    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原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清代文字獄檔》,上海:新華書店,1986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六冊,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年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章學誠:《章氏遺書》,台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
    章學誠:《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清仁宗敕撰:《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年
    清高宗敕撰:《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年
    清高宗敕撰:《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年
    清高宗:《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9年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年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第三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年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第五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
    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分布》,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啟業書局 1972年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台北:中華書局,1979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
    張舜徽:《文獻學論著輯要》,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舜徽:《清人筆記條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張維屏:《紀昀與乾嘉學術》,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張壽安:《清中葉徽州義理學之發展》,香港大學中文學系博士論文,1986年
    張麗珠:《乾嘉時期的義理學趨向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陸隴其:《松陽講義》,台北:廣文書局,1977年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1983年
    陳其泰:《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河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陳祖武:《中國學案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陳勝長:《考證與反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陳 禮:《東塾叢書》,台北:華文書局,1966年
    陳 澧:《東塾讀書記》,台北:文光圖書公司,1971年
    喻松青、張小林主編:《清代全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傅杰編校:《章太炎學術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傅杰編校:《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葉 適:《水心集》,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
    葉 適:《習學記言》,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1978年
    詹海雲:《清代學術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趙 翼:《廿二史劄記》,台北:世界書局,1968年
    趙爾巽:《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樊克政:《中國書院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蔣元卿《校讎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69年
    蔣良原纂王先謙纂修:《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
    蔣維喬:《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台北:中華書局,1980年
    劉乃和主編:《歷史文獻學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大新書局,1965年
    錢大昕:《錢大昕讀書筆記廿九種》,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錢儀吉:《碑傳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
    錢 穆:《中國思想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2年
    錢 穆:《宋明理學概述》,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
    錢 穆:《國學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錢 穆:《朱子新學案》,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
    盧文弨:《抱經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繆天綬選注《宋元學案》,台北:商務印書館,1985年
    戴 望:《顏氏學記》,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戴 逸:《簡明清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年
    戴 震:《戴震全集》第一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1年
    歸有光:《震川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顏元、李塨:《顏李叢書》,台北:廣文書局,1965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年
    羅 光:《中國哲學思想史》(清代篇) ,台北:學生書局 1981年
    羅炳綿:《清代學術論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78年
    嚴文郁:《清儒傳略》,台北:商務印書館,1990年
    顧炎武:《亭林詩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台北:中華書局,1976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 1994年
    張家璠‧閻崇東主編:《中國古代文獻學家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6月
    期刊論文
    方祖猷:<清初搜集南明文獻述略>,《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1輯
    陳橋驛:<「歷代酈學家治酈傳略」序>,《杭州大學學報》第7卷第4期,1987年12月
    陳橋驛:<「水經注文獻錄」序>,《杭州大學學報》第16卷 第3期,198
    6年9月
    詹海雲:<清代浙東學者的經學思想>,清代經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臺北‧南港,1992年12月
    詹海雲:<黃宗羲孟子師說析義>,孔孟荀國際學術討論會,山東,威海,199
    3年8月
    梁啟超:<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經學>,《東方雜誌》21卷12期,
    1924年
    孫善根:<學術變遷:時代與地域---南宋和清初淅東學派之比較研究>,寧波大
    學學報第1卷第2期
    錢茂偉:<也論邵廷采的學術成就>,「浙東學術國際討論會」, 浙江‧寧波,1993年3 月
    金林祥:<甬上證人書院與清代浙東學派>,「浙東學術國際討論會」,浙江‧寧波,1993年3 月
    鄭吉雄:<黃梨洲恢復證人講會在學術史上的意義>,「浙東學術國際討論會」,
    浙江‧寧波,1993年3 月
    丁懷超〈清代學術的哲學闡釋〉《哲學研究》1992 年7期
    于鵬翔〈乾嘉學派成因論〉《松遼學刊》1985年增刊
    毛 曦〈乾嘉考據史學與中國考據史學〉《江西大學學報》1985年
    王永祥〈戴東原的繼承者焦里堂〉《學術》1930年12月
    王家儉〈由漢宋調和到中體西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2期,1984年6月
    王記錄〈錢大昕歷史考據學的淵源、理論和方法〉《山西師大學報24卷2期1997年4月》
    王俊義〈錢大昕思想述略〉《史學集刊》1984年第1期
    王俊義〈論乾嘉揚州學派〉《青海科學》1989年3月
    王俊義〈論乾嘉揚州學派的特色〉《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王俊義〈論乾嘉學派的學術成就與歷史局限〉《社會科學輯刊》1991年2期
    王俊義〈清代學術思想特色簡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第4

    王俊義〈二十世紀清代學術思想史研究之回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年第3期
    王鍾翰〈康熙與理學〉《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
    白 盾〈戴震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與價值〉《徽州師專學報》1988年第3期
    丘為君〈梁啟超的戴震研究-動機、方去與意義〉《東海學報》35期1994年7

    朱維錚〈清學史:漢學與反漢學〉(上)《復旦學報》1993年第5期
    朱維錚〈清學史:漢學與反漢學〉(下)《復旦學報》1993年第6期
    何佑森〈清代漢宋之爭平議〉《文史哲學報》27期1978年12月
    何佑森〈清代經世思潮〉《漢學研究》13卷1期1995年6月
    杜維運〈錢大昕之史學〉《學術季刊》2卷3期1954年3月
    杜維運〈邵晉涵之史學〉《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1期1994年1月
    李承貴〈理欲關係的歷史嬗變〉《南昌大學學報》29卷2期1998年6月
    李金堂〈廿二史札記是考史之作嗎〉《常州教育學院學刊》1987年4月
    李映發〈乾嘉學派的興衰〉《歷史知識》1981年第1期
    李威熊〈清代吳派經學述評〉《中華學苑》36期1988年4月
    李葆華〈乾嘉考據學者的理想追求〉《求是學刊》1993年5月
    肖永明〈試論戴震道德修養論的啟蒙特色〉《西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祈龍威〈梁啟超與清代學術史〉《中國近代史》1988年9月
    周明初〈理學的二重性與乾隆帝對待理學的心態〉《杭州大學學報》24卷1期1994年3月
    周昌龍〈戴東原哲學與胡適的智識主義〉《漢學研究》12卷1期1994年6月
    周維衍〈乾嘉學派的產與文字獄並無因果關係〉《學術月刊》165期1983年2月
    周積明〈四庫全書總目的經學批評〉《孔孟學報》71期1996年3月
    來新夏〈清代考據學述論〉《南開學報》1983年第3期
    來新夏〈如何應用與看待考據〉《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1期
    胡發貴〈戴震哲學啟蒙意義發微〉《中國哲學史》1992年第3期
    昝起鷹、霍存福〈從理學到漢學的嬗變-惠棟對宋儒理學的批判〉《中國哲學史》1997年第4期
    洪萬生〈乾嘉學派與圓徑周率〉《科學月刊》22卷9期1991年9月
    洪萬生〈汪萊、李銳與乾嘉學派〉《漢學研究》10卷1期1992年6月
    徐文炎〈應該給清代樸學以正當的評價〉《新疆大學學報》19卷3期1991年
    徐洪興〈論方東樹漢學商兌〉《孔子研究》1992年第4期
    徐復觀〈清代漢學衡論〉《大陸雜誌》54卷4期1977年4月
    袁元龍、洪可堯〈浙東史學派簡介〉《寧波師專學報》1982年第3期
    倉修良〈邵晉涵史學概述〉《史學史研究》1982年第3期
    孫小昭〈戴震經學方法論初探〉《安徽大學學報》1979年第2期
    華世銧〈錢大昕的考據方法簡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1期
    陳其泰〈乾嘉考證學風的形成及其文化意義〉《文史知識》1995年第11期
    陳其泰〈錢大昕與元史學〉《浙江學刊》1998年第4期
    陳居淵〈乾嘉吳派新論〉《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5月
    陳居淵〈吳派學術淵源辨說〉《中國國學》1995年12月
    陳祖武〈乾嘉學派吳皖分野說商榷〉《貴州社會科學》1992年第7期
    陳祖武〈清代經學大師惠棟〉《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1994年4月
    陳祖武〈乾嘉學術與乾嘉學派〉《文史知識》1994年第9期
    陳祖武〈從經世思潮到漢學考據〉《歷史月刊》81期1994年10月
    陳寒鳴〈乾嘉漢學家的經學思維方式及其政治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年第4期
    陳 樺〈清代乾嘉道時期研究現狀綜述〉《清史研究》1991年第3期
    許 結〈方東樹漢學商兌的通經致用思想〉《安徽師大學報》1986年第2期
    崔大華〈經學的歷史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第6期
    張晶萍〈乾嘉史風的經學淵源〉《歷史教學問題》1992年第5期
    張壽安〈程瑤田的義理學:從理到物則〉《漢學研究》9卷2期1991年12月
    喬治忠〈清代歷史文獻學的發展〉《清史研究通訊》1989年第1期
    黃克武〈清代考證學的淵源-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1期1991年3月
    黃啟華〈乾嘉考據學興起的一些線索〉《故宮學術季刊》8卷3期1991年4月
    黃愛平〈乾嘉時期的社會變化與經世主張〉《明清史》1997年第4期
    黃彰健〈理學的定義、範圍及其理論結構〉《大陸雜誌》50卷1期1996年1月
    楊世文〈戴震:向儒學原旨回歸〉《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楊國榮〈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1994年4月
    楊應芹〈段著東原年譜補正〉《文獻》1996年第1期
    葉建華〈浙東史學流派簡史〉《浙江學刊》1990年第6期
    趙永春〈近十年來乾嘉學派討論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89年第8期
    漆永祥〈乾嘉學術成因新探〉《西北師大學報》1991年第2期
    廖曉晴〈清代前期文化領域裡的復古主義傾向〉《遼寧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鄧 瑞〈試論乾嘉考據〉《南京大學學報》1986年第4期
    劉益安〈論乾嘉考據學派 歷史作用及批判繼承問題〉,《學術月刊》97期,1965
    年1月
    暴鴻昌〈乾嘉考據學派辨析-吳派、皖派說質疑〉《史學集刊》1992年第3期
    暴鴻昌〈清代金石學及其史學價值〉《歷史學》1992年5月
    暴鴻昌〈清代漢學與宋學關係辨析〉《史學集刊》1997年第2期
    暴鴻昌〈論方苞與康熙時期的理學〉《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2期
    謝定琨〈江藩的漢學師承記〉《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
    蕭一山〈清代之學風〉《志林》第4期1943年1月
    魏宗禹〈明清實學思潮的三個發展階段〉《中國哲學史》1988年第3期
    羅思鼎〈論乾嘉考據學派及其影響〉《學術月刊》1964年第5期
    羅炳綿〈清代考證學淵源和發展之社會史的觀察〉《新亞學術集刊》1979年
    王鳳賢‧丁國順:《浙東學派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
    管敏義主編:《浙東學術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湖南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
    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清代哲學》,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年1月
    蕭萐父、許蘇民:《明清啟蒙學術流變》,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
    張舜徽:《清儒學記》,齊魯書社 1991年11月第1版
    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明清實學思潮史(全三卷) 》,齊魯書社,1989年7

    葛榮:《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9月孫培青、李國鈞:《中國教育思想史(第三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
    11月
    梁紹輝:《周敦頤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2月
    陳正夫、何植靖:《許衡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
    龔杰:《張載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3月
    商聚德:《劉因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3月
    周積明:《紀昀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9月
    魏宗禹:《傅山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9月
    徐朔方:《湯顯祖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7月
    王曉毅:《王弼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2月
    王俊才、葛榮:《陸世儀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4月
    張瑞璠、金一鳴主編:《中國學術名著提要-教育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張鑑等撰:《阮元年譜》, 中華書局 1995年11月
    魏象樞撰:《寒松堂全集》,中華書局 1996年8月
    孫星衍撰:《岱南閣集、問字堂集》,中華書局 1996年7月
    陳學恂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
    朱伯崑著:《易學哲學史》,華夏出版社 1995年
    李申著:《周易之河說解》,知識出版社 1992年1月
    余敦康著:《內聖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闡釋》,學林出版社 1997年1

    陳來著:《宋明理學》,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年12月
    吳乃恭著:《宋明理學》,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年1月
    森三樹三郎著:《中國思想史》,文思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1年7月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6月
    張岱年著:《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1

    毛佩琦著:《鄭成功評傳-逆子忠臣》,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中國王海濤、蕭小玉編著:《古代教育家論教育-教育要語類編》,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年10月
    錢仲聯著:《夢苕盦論集》,中華書局 1993年11月
    湯志鈞著:《經學史論集》,大安出版社 1995年6月
    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7月紀芳著:《陸象山弟子研究》,文津出版社 1990年4月
    王瑜主編:《歷代名人與揚州》,黃山書社 1993年9月
    王瑜主編:《揚州歷代名人》,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
    林昌彝著:《海天琴思錄 海天琴思續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3
    馮惠民等編:《通鑒地理注詞典》,齊魯書社 1986年8月
    蔡方鹿:《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一版
    陳大康著:《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6年5月第一版
    中喬治忠、姜勝利編著國史學史研究述要》,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合編:《清史論文索引》,中華書局 1984年6月第一版
    中國方志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方志大辭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7月
    楊雲泙著:《南明研究與台灣文化》,台灣風物雜誌社 1993年10月
    臺靜農編:《百種詩話類編(上) 》,藝文印書館
    厲鶚著:《樊榭山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年7月
    蕭穆撰:《敬孚類稿》,黃山書社 1992年6月
    季嘯風主編:《中國書院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
    全明詩編纂委員會編:《全明詩》,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9月
    蘇淑芬著:《宋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3月
    王應麟撰:《翁注困學紀聞》,中文出版社 1982年10月
    董文成:《清代文學論稿》,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4年3月
    朱敬武:《章學誠的歷史文化哲學》,文津出版社 1996年10月
    呂妙芬撰:《胡居仁與陳獻章》,文津出版社 1996年5月
    張博泉、程妮娜著:《中國地方史論》,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4年11月
    余英時著:《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東大圖書股份公司 1996年11月
    鄭曉江.李承貴著:《楊簡》,東大圖書公司 1996年10月
    田浩:《朱熹的思維世界》,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
    郊培凱著:《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
    陳上岷整理:《楊守敬評碑評帖記》,文物出版社,北京,1990.9
    五、外文著述
    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南天書局;青海人民出版社
    司徒琳:《南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山井勇:《黃宗羲》,講談社
    島田虔次:《朱子學與陽明學》,陝西人民出版社
    山井勇:《明清思想史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
    David S.Nivison ,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Chang Hsueh-ch'eng
    (1738-1801)【Stanford:Stanford Uniyersity Press, 1966】
    Wing-Ming Chan:< Quan Zuwang su fu minzu qijie shuo pingyi 全祖望素負「民族氣節說」平議>,《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 九州學刊》
    Wing-Ming Chan:<Cultural Legacy and Historiography :The Case of Quan Zuw
    ang>,《Chinese Culture》,Vol. xxxiv,No.4,December 199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