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敏文 |
---|---|
論文名稱: |
戰國楚地遣策禮器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明德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51 |
中文關鍵詞: | 戰國 、楚地 、遣策 、禮器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4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戰國楚地遣策禮器研究》是以遣策中的禮器作為切入角度,加以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作為根基,涉及禮書、遣策、禮器等不同材料的討論。各章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其次是「研究材料與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概述」,最後分析「研究價值與展望」。
第二章「三禮中遣策的敘述」,首要討論的就是「遣策」定義,將《儀禮.既夕禮》中與「遣策」相關記載分成「三禮中賵、賻、奠、贈與遣策」、「三禮中書賵、書遣與讀賵、讀遣」二節,就鄭玄《注》、賈公彥《疏》的研究加以分析討論。
第三章「出土戰國楚地遣策的敘述」,禮書中「遣策」的定義釐清之後,再就出土遣策作為討論,將墓葬出土的八批具有遣策的簡牘分成「出土楚地遣策形制」、「楚地遣策記錄的內容」逐一做研究整理。
第四章「三禮所見喪葬禮器」,先前第二章已敘述遣策在文獻中的定名、義意,討論了書賵、書遣、讀賵、讀遣,從中釐清賵、賻、奠、贈是賓客、親友致贈的物品,書賵、讀賵內容則皆是賓客致贈之物。又本論文是從禮器著眼,因此,第四章是以三禮中主人準備的隨葬禮器入手。《儀禮》所言禮器僅見於「陳器與葬具」章,直接就該章的禮器做為討論;《周禮》從各種官職的職掌可以抽出王崩時所用的禮器,再依據《儀禮》中的〈士喪禮〉、〈既夕禮〉敘述始死至反哭之前的儀節次序,將王崩所用的禮器順序排列整理;《禮記》則專門一節陳述明器,將《禮記》中所見的明器全擇取出來,分析明器的使用情形。三本禮書的討論結果,文獻中書遣、讀遣、主人準備的隨葬禮器部分,都能全面明瞭。
第五章「遣策中的食器」、第六章「遣策中的酒器」、第七章「遣策中的水器」。文字的釋讀是研究出土遣策的第一步,因此五、六、七章先以青銅禮器分類作為分章的依據,依照分類法,將「遣策」中提及的禮器,逐一分成第五章的食器、第六章的酒器、第七章的水器,每類再就器形的不同作細分,如此,遣策中食器、酒器、水器相關文字即可進行考釋。加以李家浩、劉國勝、田河等學者的研究成果作為藍本,試圖重新思考。且將各種器物圖附加於考釋之下,以便參考。
第八章「結論」經由傳世《儀禮》、《周禮》、《禮記》這些禮書逐一爬梳,加以出土登記隨葬物品的「遣策」內容與出土實物的相比對,可得到「遣策」的本身在戰國時代楚地使用情況的大致梗概。本章再分二節「出土遣策與三禮記述遣策的關係」、「出土遺策登錄的內容與出土實物的關係」,試圖以三禮遣策與禮器的研究,討論傳世三禮與出土遣策的關係,另外就出土遺策登錄的內容和真實出土實物的關係做分析。
本文的討論方式,首先,禮書中遣策;其次,出土戰國楚地遣策;再次,三禮所見喪葬禮器;最後,遣策中的食器、酒器、水器,分層加以敘述。材料雖有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物,錯綜複雜,但若依序先明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物中的遣策,爾後再明傳世文獻與遣策記錄的禮器以及出土文物中的禮器,逐一分析,終能對楚地的遣策與及其禮器的記錄獲悉全貌。
參考書目
一、傳統文獻 一、傳統文獻 一、傳統文獻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同一則以者姓名筆畫順序)
漢.毛 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 ︰《毛詩正義 》, 臺北︰藝文印書館》,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漢.何 休注,唐.徐 彥疏︰《春秋公羊傳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彥疏︰《春秋公羊傳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漢.許 慎撰,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洪葉化事業慎撰,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洪葉化事業1998 年 10 月
漢.揚 雄著, 周祖謨校箋︰《方言》北京中華書局雄著, 周祖謨校箋︰《方言》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
漢.鄭 玄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玄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漢.鄭 玄注, 唐.賈公彥疏︰《儀禮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漢.鄭 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 臺北藝文印書館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 ︰《論語》,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晉.杜 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1997年 8月
晉.郭 璞注,宋.邢 昺疏︰ 《爾雅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爾雅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8月
宋.聶崇義集注︰《重校三禮圖 宋.聶崇義集注︰《重校三禮圖 宋.聶崇義集注︰《重校三禮圖 宋.聶崇義集注︰《重校三禮圖 宋.聶崇義集注︰《重校三禮圖 》(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景印四部善本叢 (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景印四部善本叢 (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景印四部善本叢 (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景印四部善本叢 刊第一輯,臺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322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4年8月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 北京中華書局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 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3月
清.朱 彬︰《禮記訓纂》, 北京中華書局彬︰《禮記訓纂》, 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 9月
清.胡培翬︰《儀禮正義》,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清.胡培翬︰《儀禮正義》,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7月一版刷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清.孫希旦︰《禮記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 2月
清.孫詒讓︰ 《周禮正羲》,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年12月
清.徐乾學︰《讀禮通考》卷第九十七(光緒年四月江蘇書局刊版)
清.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臺北學海出版社乾隆八年夏鐫濟陽稷若 清.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臺北學海出版社乾隆八年夏鐫濟陽稷若 手定和衷堂藏板, 199 7年 10 月再版
二、專書 二、專書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丁 蘭︰《湖北地區楚墓分研究》, 京民族出版社蘭︰《湖北地區楚墓分研究》, 京民族出版社2006 年 8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 北京中華書局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 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6月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甲骨文字詁林》,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甲骨文字詁林》,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6 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殷周金文 集成釋》,香港中大學國︰《殷周金文 集成釋》,香港中大學國︰《殷周金文 集成釋》,香港中大學國︰《殷周金文 集成釋》,香港中大學國化研究所, 2001 年 10 月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輝縣發掘報告 》, 北京︰科學出版社》,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年
王國維︰《先生全集》, 王國維︰《先生全集》, 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影印本 ,19 76 年 7月
王國維︰《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王貴元 ︰《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 成都巴蜀書社出版2002 年 11 月
史樹青︰《長沙仰天湖出土楚簡研究》, 上海群聯版社史樹青︰《長沙仰天湖出土楚簡研究》, 上海群聯版社1955 年
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年 6月
何琳儀 ︰《戰國文字通論 》(訂補 ),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8 年 9月
李 零︰《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 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運富︰《 楚系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李學 勤︰ 《東周與秦代文明》,北京勤︰ 《東周與秦代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年
李學 勤︰《青銅器與古代史》, 臺北聯經出版社勤︰《青銅器與古代史》, 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 年 5月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無錫︰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沈文倬︰《宗周禮樂明考論(增補本) 》,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年7月
沈其麗︰《儀禮士喪禮器物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5月
周聰俊 ︰《祼禮考辨》,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祼禮考辨》,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年 12 月
林 澐︰《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林素英師︰《古代生命禮儀中的死觀 林素英師︰《古代生命禮儀中的死觀 ——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7 年 8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北京文物出版社︰《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年 10 月
俞偉超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 》, 北京︰文物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年 6月
324
姚孝遂、肖 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 》, 北京︰中華書局》,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8月
洪 石︰《戰國秦漢漆器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石︰《戰國秦漢漆器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年 8月
胡平生、李天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容 庚、張維持︰ 《殷周青銅器通論》, 臺北︰龍泉書屋《殷周青銅器通論》, 臺北︰龍泉書屋1986 年 5月
容 庚︰《商周彝器通考》,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庚︰《商周彝器通考》,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年元月
孫 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
袁國華︰《望山楚簡校釋》, 臺北藝文印書館袁國華︰《望山楚簡校釋》,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 年 12 月
高 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高 明︰《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25
年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 《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馬承源︰ 《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 古籍出版社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 古籍出版社2003 年 12 月
商承祚︰《器國楚竹簡滙編》, 濟南齊魯書社商承祚︰《器國楚竹簡滙編》, 濟南齊魯書社1995 年 11 月
張世超、孫浚安金國泰馬如森編著︰《文形義邇解》, 中出版社張世超、孫浚安金國泰馬如森編著︰《文形義邇解》, 中出版社1996 年
張光裕編著, 袁國華合︰《望山楚簡校錄附文字》臺北藝印書館張光裕編著, 袁國華合︰《望山楚簡校錄附文字》臺北藝印書館2004 年 12 月
張守中等︰《郭店楚簡文字編》, 北京物出版社張守中等︰《郭店楚簡文字編》, 北京物出版社2000 年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 北京中華書局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 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章景明師︰《先秦喪服制度考》, 《先秦喪服制度考》,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9月
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連雲港市博物館、中 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心等,《尹灣漢墓牘》北京︰華書局, 1997 年
陳 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陳 偉︰《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陳公柔︰《先秦兩漢考古學論叢》, 北京文物出版社陳公柔︰《先秦兩漢考古學論叢》,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年 5月
陳松長︰《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
326
年
陳建貢、徐 敏《簡牘帛書字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
郭沫 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臺北通書局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臺北通書局1971 年 3月
郭若愚︰《戰國楚簡文字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郭若愚︰《戰國楚簡文字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 年 2月
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 北京大學出版社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年 11 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 《包山楚墓》(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 《包山楚墓》(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 《包山楚墓》(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10 月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 京文出版社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 京文出版社1989 年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湖南省博物館、文考古研究所長沙市︰ 《長沙楚墓》,上、下北京︰文物出 《長沙楚墓》,上、下北京︰文物出 版社, 2000 年 1月
湯餘惠︰《戰國銘文選》, 吉林大學出版社湯餘惠︰《戰國銘文選》,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年
馮勝君︰《二十世紀出土古文獻新橙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 合肥安徽大學版社2007 年 9月
黃錫全︰《古文字論叢》, 臺北藝印書館黃錫全︰《古文字論叢》, 臺北藝印書館1999 年
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 武昌漢大學版社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 武昌漢大學版社1992 年 10 月
楊 寬:《戰國史》( 寬:《戰國史》( 寬:《戰國史》( 1997 年增訂版),臺北︰灣商務印書館, 年增訂版),臺北︰灣商務印書館, 1997 年 10 月
楊 寬:《戰國史 寬:《戰國史 料編年輯證》, 上海︰人民出版社料編年輯證》,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
327
楊天宇︰《禮記譯注》(上、下),海古籍出版社, 楊天宇︰《禮記譯注》(上、下),海古籍出版社, 楊天宇︰《禮記譯注》(上、下),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 14 月
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說、甲》(合訂本) 臺北︰《積微居金文說、甲》(合訂本) 臺北︰臺北︰灣大 通書局, 1971 年 2月
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編著︰ 《經學通論.禮記概說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印行
裘鍚圭、李家浩︰《曾侯乙竹簡釋文與考釋》,《曾侯乙墓》附錄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裘鍚圭︰《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裘鍚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趙 彤︰ 《戰國楚方言音系》, 中戲劇出版社《戰國楚方言音系》, 中戲劇出版社2006 年
劉 釗︰ 《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劉 釗︰ 《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 臺北.藝文印書館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 年 1月
劉洪石︰《尹灣漢墓簡牘綜論》, 科學出版社劉洪石︰《尹灣漢墓簡牘綜論》, 科學出版社1999 年版
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劉興均︰ 《周禮名物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鄭良樹︰《儀禮士喪禮墓葬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9月
錢 玄︰《三禮名物通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錢 玄︰《三禮辭典》,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328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中 》, 臺北︰藝文印書館》,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年 3月
羅福頤︰ 《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三、期刊論文 三、期刊論文 三、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孔德成 師︰〈三禮解題〉, 《孔孟月刊》師︰〈三禮解題〉, 《孔孟月刊》師︰〈三禮解題〉, 《孔孟月刊》師︰〈三禮解題〉, 《孔孟月刊》1984 年 8月
孔德成 師︰〈宗法略論〉, 《孔孟月刊》師︰〈宗法略論〉, 《孔孟月刊》師︰〈宗法略論〉, 《孔孟月刊》師︰〈宗法略論〉, 《孔孟月刊》1981 年 7月
孔德成 師︰〈論儒家之「禮」〉, 《中國文化月刊》師︰〈論儒家之「禮」〉, 《中國文化月刊》師︰〈論儒家之「禮」〉, 《中國文化月刊》師︰〈論儒家之「禮」〉, 《中國文化月刊》師︰〈論儒家之「禮」〉, 《中國文化月刊》1980 年 9月
王恩田︰〈釋匕氏示〉,《第二屆國際中古文字學研討會論集》香港 王恩田︰〈釋匕氏示〉,《第二屆國際中古文字學研討會論集》香港 王恩田︰〈釋匕氏示〉,《第二屆國際中古文字學研討會論集》香港 王恩田︰〈釋匕氏示〉,《第二屆國際中古文字學研討會論集》香港 中文大學國語言及系, 1993 年 10 月
白於藍︰〈《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訂〉,《中國文字》新廿五期,臺北︰藝藝文印書館,1999年
白於藍︰〈「字補釋〉,載《上海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白於藍︰〈包山楚簡考釋篇(三篇)〉,《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
白於藍︰〈郭店楚墓竹簡考釋(四篇)〉,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二00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白於藍︰〈曾侯乙墓竹簡中的「鹵」和「櫓」〉,《中國文字》新廿九期,臺北︰藝藝文印書館,2003年
白於藍︰〈曾侯乙墓竹簡考釋(四篇)〉,《中國文字》新三十期,臺北︰藝文
329
印書館,2004年
白於藍︰〈釋褎——兼談秀、一字分化〉,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
朱德熙、裘錫圭︰〈信陽楚簡考釋,五篇〉原載《古學報》 朱德熙、裘錫圭︰〈信陽楚簡考釋,五篇〉原載《古學報》 1973 年第 1期, 收入《朱德熙文集》第 5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 9月
朱德熙︰〈平山中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 〉,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論集》第 〉,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論集》第 5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 9月
米如田︰《遣策考辨》, 華夏古米如田︰《遣策考辨》, 華夏古米如田︰《遣策考辨》, 華夏古米如田︰《遣策考辨》, 華夏古1991 年第 3期
何景成︰〈論包山簡的『會之觴』 —— 兼說『爵』的形制〉, 《古文字學論稿》兼說『爵』的形制〉, 《古文字學論稿》兼說『爵』的形制〉, 《古文字學論稿》兼說『爵』的形制〉, 《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4月
何琳儀︰〈包山楚簡選釋〉, 《江漢考古》何琳儀︰〈包山楚簡選釋〉, 《江漢考古》何琳儀︰〈包山楚簡選釋〉, 《江漢考古》何琳儀︰〈包山楚簡選釋〉, 《江漢考古》1993 年第 4期
何琳儀︰〈仰天湖楚簡選釋〉,《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何琳儀︰〈信陽楚簡選釋〉, 《文物研究》何琳儀︰〈信陽楚簡選釋〉, 《文物研究》何琳儀︰〈信陽楚簡選釋〉, 《文物研究》何琳儀︰〈信陽楚簡選釋〉, 《文物研究》1993 年第 8期,合肥︰黃山書社
李 零,劉 雨︰〈楚 陵君三器〉, 《文物》陵君三器〉, 《文物》陵君三器〉, 《文物》陵君三器〉, 《文物》1980 年第 8期
李 零︰〈楚國銅器銘文編年彙釋 零︰〈楚國銅器銘文編年彙釋 〉,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6月
李 零︰〈楚國銅器類說〉, 《江漢考古》零︰〈楚國銅器類說〉, 《江漢考古》零︰〈楚國銅器類說〉, 《江漢考古》零︰〈楚國銅器類說〉, 《江漢考古》1987 年第 4期
李 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版 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版 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版 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版 社, 1999 年 8月
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 《江漢考古》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 《江漢考古》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 《江漢考古》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 《江漢考古》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 《江漢考古》1993 年第 3期
330
李天智︰〈包山二號墓陶罐試析〉, 《江漢考古》李天智︰〈包山二號墓陶罐試析〉, 《江漢考古》李天智︰〈包山二號墓陶罐試析〉, 《江漢考古》李天智︰〈包山二號墓陶罐試析〉, 《江漢考古》2003 年第 4期
杜正勝︰ 〈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周禮身分的象徵〉,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1989 年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 簡帛研究中心編︰《》 簡帛研究中心編︰《》 第三輯, 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
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李守奎︰〈楚簡文字四考〉, 《中國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年10 月
李家浩︰〈包山二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 《國學》第卷李家浩︰〈包山二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 《國學》第卷李家浩︰〈包山二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 《國學》第卷李家浩︰〈包山二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 《國學》第卷李家浩︰〈包山二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 《國學》第卷李家浩︰〈包山二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 《國學》第卷1994 年,收入 年,收入 年,收入 《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祖先名及其相關的問題〉, 《文史》第四十二輯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祖先名及其相關的問題〉, 《文史》第四十二輯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祖先名及其相關的問題〉, 《文史》第四十二輯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祖先名及其相關的問題〉, 《文史》第四十二輯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祖先名及其相關的問題〉, 《文史》第四十二輯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祖先名及其相關的問題〉, 《文史》第四十二輯1997 年
李家浩︰ 〈包山楚簡中的『枳』字〉,《徐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 〈包山楚簡中的『枳』字〉,《徐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 〈包山楚簡中的『枳』字〉,《徐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 〈包山楚簡中的『枳』字〉,《徐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 巴蜀書社, 巴蜀書社, 1998 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年, 收入《著名中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20022002 年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 「樂人之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帛心編《帛研究》第三輯, 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
李家浩︰〈信陽楚簡『 澮』字及从李家浩︰〈信陽楚簡『 澮』字及从李家浩︰〈信陽楚簡『 澮』字及从李家浩︰〈信陽楚簡『 澮』字及从李家浩︰〈信陽楚簡『 澮』字及从李家浩︰〈信陽楚簡『 澮』字及从』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 』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 』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 』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 』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 』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 1期, 1982 年 12 月,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 版社, 2002 年
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國社會科學院帛 研究心編《研 究》第二輯,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9月
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李家浩︰〈楚大府鎬銘文新釋〉,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自選集.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331
李家浩︰ 〈談包山楚簡「歸鄧人之金」一案及其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李家浩︰〈談古代的酒器 李家浩︰〈談古代的酒器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李家浩︰〈關於 陵君銅器銘文的幾點意見〉, 《江漢考古》〉, 《江漢考古》〉, 《江漢考古》〉, 《江漢考古》1986 年第 4期
李學勤︰〈談近年新發現的幾種戰國文字資料〉, 《物參考》李學勤︰〈談近年新發現的幾種戰國文字資料〉, 《物參考》李學勤︰〈談近年新發現的幾種戰國文字資料〉, 《物參考》李學勤︰〈談近年新發現的幾種戰國文字資料〉, 《物參考》1956 年第 1期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 1959 年第 9期
李學勤︰〈論擂鼓墩尊盤的性質〉, 《江漢考古》李學勤︰〈論擂鼓墩尊盤的性質〉, 《江漢考古》李學勤︰〈論擂鼓墩尊盤的性質〉, 《江漢考古》李學勤︰〈論擂鼓墩尊盤的性質〉, 《江漢考古》1989 年第 4期,
李學勤〈從金文看《周禮》〉, 尋根李學勤〈從金文看《周禮》〉, 尋根李學勤〈從金文看《周禮》〉, 尋根李學勤〈從金文看《周禮》〉, 尋根李學勤〈從金文看《周禮》〉, 尋根1996 年第 2期
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李學勤︰〈古代的禮制和宗法〉, 收入董琨吳鴻清彙編《中國文化史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年 6月
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發掘組︰〈河南簡報〉, 《文物》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發掘組︰〈河南簡報〉, 《文物》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發掘組︰〈河南簡報〉, 《文物》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發掘組︰〈河南簡報〉, 《文物》1981 年第 1期
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周鳳五師︰ 〈讀郭店楚簡成之聞〉札記,《古文字與獻》試刊號臺北楚文化研究會籌備, 1999 年
岳陽市文物工作 隊︰〈岳陽縣鳳形嘴山一號墓發掘簡報〉, 《文物》隊︰〈岳陽縣鳳形嘴山一號墓發掘簡報〉, 《文物》隊︰〈岳陽縣鳳形嘴山一號墓發掘簡報〉, 《文物》隊︰〈岳陽縣鳳形嘴山一號墓發掘簡報〉, 《文物》1993 年第 1期
林 澐︰〈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史學集刊》澐︰〈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史學集刊》澐︰〈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史學集刊》澐︰〈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史學集刊》1990 年第 3期
林 澐︰〈讀包山楚簡劄記七則〉,《江漢考古》,1992年第4期
林素清︰〈楚簡文字綜論〉,中央研究 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林素清︰〈楚簡文字綜論〉,中央研究 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0 年
332
邱德修︰〈如何利用二聲字解經〉, 《第三屆中國學際術研討會論文集》邱德修︰〈如何利用二聲字解經〉, 《第三屆中國學際術研討會論文集》邱德修︰〈如何利用二聲字解經〉, 《第三屆中國學際術研討會論文集》邱德修︰〈如何利用二聲字解經〉, 《第三屆中國學際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 年
俞偉超︰〈漢代諸侯王與列侯墓葬的形制分析——兼論「周制」、「漢制」與「晉制」的三階段性》,《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0年
施謝捷《楚器「子賓缶」跋》,《江漢考古》,1989年第4期
洪 石︰〈東周至晉代墓所出物疏簡牘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考古》,2001年第9期
胡平生︰〈簡牘制度探新〉,《文物》,2000年第3期
胡雅麗︰〈包山二號楚墓所見葬制葬俗考〉,《包山楚墓》附錄一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胡雅麗︰〈包山二號楚墓遣策初步研究〉,《包山楚墓》附錄一九,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唐 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 《文史》十輯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 《文史》十輯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 《文史》十輯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 《文史》十輯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 《文史》十輯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 《文史》十輯1980 年
唐 蘭︰〈略論西周微氏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 《文物》蘭︰〈略論西周微氏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 《文物》蘭︰〈略論西周微氏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 《文物》蘭︰〈略論西周微氏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 《文物》蘭︰〈略論西周微氏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 《文物》1978 年第 3期,
唐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 局, 1979 年 8月
孫慶偉︰〈周代祼禮的新證據 —— 介紹震旦藝術博物館新藏的兩件戰國玉瓚〉, 介紹震旦藝術博物館新藏的兩件戰國玉瓚〉,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 2005 年第 1期
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 《文物》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 《文物》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 《文物》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 《文物》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 《文物》1980 年第 8期
袁國華︰〈《望山楚簡 袁國華︰〈《望山楚簡 》考釋三則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
333
局, 2002年
高 明︰〈䀇、簠考辨〉, 《文物》明︰〈䀇、簠考辨〉, 《文物》明︰〈䀇、簠考辨〉, 《文物》明︰〈䀇、簠考辨〉, 《文物》1982 年第 6期
高大倫︰〈「遣策」與賵 高大倫︰〈「遣策」與賵 方」〉, 《江漢考古》方」〉, 《江漢考古》方」〉, 《江漢考古》方」〉, 《江漢考古》方」〉, 《江漢考古》1988 年第 2期
馬世之︰〈楚都丹陽地望探論〉, 《中州學刊》馬世之︰〈楚都丹陽地望探論〉, 《中州學刊》馬世之︰〈楚都丹陽地望探論〉, 《中州學刊》馬世之︰〈楚都丹陽地望探論〉, 《中州學刊》1991 年第 1期
陝西周原考古隊︰〈扶風縣雲塘、莊白二號銅器窖藏〉
高崇文︰〈 東周楚式用形態分析〉《江漢考古》, 東周楚式用形態分析〉《江漢考古》, 東周楚式用形態分析〉《江漢考古》, 1983 年第 1期
高崇文︰〈東周楚式鼎形態分析〉, 《江漢考古》高崇文︰〈東周楚式鼎形態分析〉, 《江漢考古》高崇文︰〈東周楚式鼎形態分析〉, 《江漢考古》高崇文︰〈東周楚式鼎形態分析〉, 《江漢考古》1983 年第 1期
張聞玉︰〈王子午鼎年代考〉, 《江漢古》張聞玉︰〈王子午鼎年代考〉, 《江漢古》張聞玉︰〈王子午鼎年代考〉, 《江漢古》張聞玉︰〈王子午鼎年代考〉, 《江漢古》1987 年第 4期
曹 瑋︰〈從青銅器的演化試論西周前後期之交禮制變〉,《秦文研 瑋︰〈從青銅器的演化試論西周前後期之交禮制變〉,《秦文研 瑋︰〈從青銅器的演化試論西周前後期之交禮制變〉,《秦文研 究》, 西安︰陝人民出版社究》, 西安︰陝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月
曹錦炎︰〈從竹簡本〈老子〉、〈緇衣〉、〈五行〉談楚簡文字構形》,《揖芬集—— 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曹錦炎︰〈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劄記(二則)〉,浙江︰中國古文字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2006年
連雲港市博物館︰〈陶灣黃石崖西漢郭寶墓〉, 《東南文化》連雲港市博物館︰〈陶灣黃石崖西漢郭寶墓〉, 《東南文化》連雲港市博物館︰〈陶灣黃石崖西漢郭寶墓〉, 《東南文化》連雲港市博物館︰〈陶灣黃石崖西漢郭寶墓〉, 《東南文化》1985 年第 三輯
陳 偉︰〈〈語叢〉(一)、(三)中有關「禮」的幾條簡文》,載《郭店楚簡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陳 偉︰〈1952年–1980年間的楚簡研究〉,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六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334
陳 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偉︰ 〈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館藏器國楚竹書研究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 年 3月
陳 偉︰〈新蔡簡零釋〉,《華學》第六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陳 偉︰〈關於包山楚簡中的喪葬文書〉,《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2期
陳 劍︰〈上博竹會〈昭王與襲之脽〉和〈柬大王泊早〉讀後記〉,簡帛研究網, 2005年2月15日
陳 劍︰〈甲骨金文舊釋「尤」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四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 劍︰〈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幸」字〉,《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陳邦懷︰《戰國楚文字小紀》,《楚文化新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又載陳邦懷《一得集》,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本文引用後者)
陳松長︰〈《包山楚簡》 陳松長︰〈《包山楚簡》 遣策釋文訂補 〉,《第二屆國際中古文 字學研討會論〉,《第二屆國際中古文 字學研討會論〉,《第二屆國際中古文 字學研討會論集續編》, 香港︰中文大學國語言及系集續編》, 香港︰中文大學國語言及系1993 年 10 月
陳秉新︰〈楚系文字釋叢〉,《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五集,合肥︰黃山書社,2003年
陳秉新︰〈壽縣楚器銘文考釋拾零〉,《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荊楚書社,1987年
陳芳妹︰〈盆、敦與簋 —— 論春秋早中期間青銅粢盛器的轉變〉,臺北《故宮學 論春秋早中期間青銅粢盛器的轉變〉,臺北《故宮學 術季刊》, 術季刊》, 1985 年 2卷 3期
陳昭容︰〈從古文字材料談代的盥洗用具及其相關問題 陳昭容︰〈從古文字材料談代的盥洗用具及其相關問題 –– 自淅川下寺春秋楚 墓的青銅水器自名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 墓的青銅水器自名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 墓的青銅水器自名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 71 本第 4分冊, 2000 年
335
陳家寬︰〈包山二號楚墓植物的鑒定〉,《包山楚墓》附錄八,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陳振裕︰〈湖北楚簡概述〉,李學勤主編,《簡帛研究》第一輯,1993年
陳偉湛︰〈包山楚簡研究(七篇)〉,《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陳夢家︰〈壽縣蔡侯墓銅器〉, 《考古學報》陳夢家︰〈壽縣蔡侯墓銅器〉, 《考古學報》陳夢家︰〈壽縣蔡侯墓銅器〉, 《考古學報》陳夢家︰〈壽縣蔡侯墓銅器〉, 《考古學報》1956 年第 2期
彭 浩︰〈信陽長臺關楚簡補釋〉, 《江漢考古》浩︰〈信陽長臺關楚簡補釋〉, 《江漢考古》浩︰〈信陽長臺關楚簡補釋〉, 《江漢考古》浩︰〈信陽長臺關楚簡補釋〉, 《江漢考古》1984 年第 2期
彭 浩︰〈戰國時期的遣策〉, 《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法律出版社浩︰〈戰國時期的遣策〉, 《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法律出版社浩︰〈戰國時期的遣策〉, 《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
揚川博物館︰〈江蘇儀征胥浦 101 號西漢墓〉, 《文物》號西漢墓〉, 《文物》號西漢墓〉, 《文物》號西漢墓〉, 《文物》1987 年第 1期
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漢墓 發掘組︰《西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漢墓 發掘組︰《西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漢墓 發掘組︰《西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漢墓 發掘組︰《西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漢墓 發掘組︰《西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文化局雲夢縣漢墓 發掘組︰《西發掘簡報》, 《文物發掘簡報》, 《文物發掘簡報》, 《文物發掘簡報》, 《文物1973 年第 9期
湖 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沙仰天25 號木槨墓〉,《考古學報》 號木槨墓〉,《考古學報》 號木槨墓〉,《考古學報》 1957 年第 2期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簡報〉,《文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簡報〉,《文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簡報〉,《文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簡報〉,《文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簡報〉,《文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簡報〉,《文 物》, 物》, 1974 年第 7期
湯餘惠︰〈 包山楚簡讀後記〉, 北京︰《考古與文物》包山楚簡讀後記〉, 北京︰《考古與文物》包山楚簡讀後記〉, 北京︰《考古與文物》1993 年第 3期
程 燕︰〈望山楚簡文字考釋六則〉,《江 漢考古》2003年第3期
程欣人、劉彬徽︰〈古盞小議〉,《江漢考古》,1983年第1期
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黃崗市博物館, 州區︰〈湖北兩座中型楚墓〉京《考古學報》2000 年第 2期
336
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出「告地策」、遣冊與相關問題發覆〉, 《考古》1994 年第 2期
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劄記二則〉,館藏 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劄記二則〉,館藏 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劄記二則〉,館藏 器國楚竹書研究》,上海︰ 器國楚竹書研究》,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 年 3月
黃錫全︰ 《試說楚國黃金貨幣稱量單位「半鎰」》,《江漢考古》,2000年第1期
楊 華︰〈襚、賵遣〉, 《學術月刊》華︰〈襚、賵遣〉, 《學術月刊》華︰〈襚、賵遣〉, 《學術月刊》華︰〈襚、賵遣〉, 《學術月刊》2003 年第 9期
董 珊︰〈信陽楚墓遺策所記的陶壺和木〉,武漢大學簡 帛研究中心主辦《珊︰〈信陽楚墓遺策所記的陶壺和木〉,武漢大學簡 帛研究中心主辦《帛》第三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10 月
裘錫圭︰〈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談關於古隸的些問題〉, 《考》裘錫圭︰〈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談關於古隸的些問題〉, 《考》裘錫圭︰〈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談關於古隸的些問題〉, 《考》裘錫圭︰〈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談關於古隸的些問題〉, 《考》1974 年第 1期
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 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 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 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 古文字研究 古文字研究 古文字研究 古文字研究 》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第十輯, 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8月
裘錫圭︰〈釋戰國楚簡中 裘錫圭︰〈釋戰國楚簡中 的『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字〉,《古文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 書局, 2006 年11 月
賈連敏︰〈古文字中的「裸」和「瓚」及相關問題〉,《華夏考古》,1998年第3期
趙 彤︰〈戰國楚竹書《彭祖》篇補釋〉, 武大簡帛網彤︰〈戰國楚竹書《彭祖》篇補釋〉, 武大簡帛網2007 年 3月 18 日
趙 誠︰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研究》第六輯北京︰中 華書局, 1981 年 11 月
劉信芳︰ 〈郭店簡緇衣〉解詁,《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劉信芳︰ 〈郭店簡緇衣〉解詁,《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劉信芳︰ 〈郭店簡緇衣〉解詁,《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劉信芳︰ 〈郭店簡緇衣〉解詁,《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337
劉信芳︰〈楚簡文字考釋五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集》長春吉林 劉信芳︰〈楚簡文字考釋五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集》長春吉林 劉信芳︰〈楚簡文字考釋五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集》長春吉林 劉信芳︰〈楚簡文字考釋五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集》長春吉林 大學出版社, 1996 年
劉信芳︰ 〈楚簡器物釋名〉,《中國文字》新廿二、廿三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劉信芳︰ 〈楚簡釋字四則〉,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劉洪濤︰〈信陽楚墓遣策文字釋讀一則〉,簡帛網 劉洪濤︰〈信陽楚墓遣策文字釋讀一則〉,簡帛網 劉洪濤︰〈信陽楚墓遣策文字釋讀一則〉,簡帛網 劉洪濤︰〈信陽楚墓遣策文字釋讀一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 http://www.bsm.org.cn/ http://www.bsm.org.cn/http://www.bsm.org.cn/ http://www.bsm.org.cn/http://www.bsm.org.cn/http://www.bsm.org.cn/ http://www.bsm.org.cn/ http://www.bsm.org.cn/ http://www.bsm.org.cn/,2006 年 12 月 23 日
劉國勝︰〈包山二七八號簡牘釋文 及其歸屬問題〉,《中字學術研討會論劉國勝︰〈包山二七八號簡牘釋文 及其歸屬問題〉,《中字學術研討會論劉國勝︰〈包山二七八號簡牘釋文 及其歸屬問題〉,《中字學術研討會論劉國勝︰〈包山二七八號簡牘釋文 及其歸屬問題〉,《中字學術研討會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 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 司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劉國勝︰〈高臺漢,「安都」別解〉中古文字研究會、山大學所 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 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10 月
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劉國勝︰〈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 《古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10 月
劉國勝︰〈楚遣冊制度述略〉,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第六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劉國勝︰ 〈包山楚墓簽牌文字補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
劉彬徽︰〈湖北出土兩周金文 的國別與年代考述〉,《古劉彬徽︰〈湖北出土兩周金文 的國別與年代考述〉,《古劉彬徽︰〈湖北出土兩周金文 的國別與年代考述〉,《古劉彬徽︰〈湖北出土兩周金文 的國別與年代考述〉,《古字研究》第十三輯, 字研究》第十三輯, 字研究》第十三輯, 字研究》第十三輯, 1984 年
劉彬徽︰〈楚國青銅禮器初步研究〉《中考古學會第四次年論文集 劉彬徽︰〈楚國青銅禮器初步研究〉《中考古學會第四次年論文集 劉彬徽︰〈楚國青銅禮器初步研究〉《中考古學會第四次年論文集 ),文物出 ,文物出 版社, 1984 年
劉彬徽︰〈讀上博楚簡小識〉,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明 劉彬徽︰〈讀上博楚簡小識〉,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明
338
研究》, 研究》, 2004 年 4月
劉曙斌︰〈遣策的考古發現與文獻詮釋〉, 《南方物》劉曙斌︰〈遣策的考古發現與文獻詮釋〉, 《南方物》劉曙斌︰〈遣策的考古發現與文獻詮釋〉, 《南方物》劉曙斌︰〈遣策的考古發現與文獻詮釋〉, 《南方物》2005 年第 2期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 1978 年第 9期
廣瀨薰雄︰〈新蔡簡所謂的「賵書」簡試析〉,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一輯)》,上海︰上海古藉出出版社,2006年
蔡運章︰〈釋聯〉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 1981 年特刊
四、學位論文 四、學位論文 四、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同則以第二字)
田 河︰《信陽長台關楚簡遣策集釋》,吉林.大學碩士 河︰《信陽長台關楚簡遣策集釋》,吉林.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2003 年 4月至 2004 年 5月
田 河︰《出土戰國遣冊所記名物分類滙釋》,吉林大學博士 河︰《出土戰國遣冊所記名物分類滙釋》,吉林大學博士 學位論文, 2007 年 4月
吳安︰《儀禮》飲食品物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吳安︰《儀禮》飲食品物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吳安︰《儀禮》飲食品物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2006 年
房振山︰《信陽楚簡文字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洪 石︰《物疏簡牘及相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徐福全︰《儀禮士 徐福全︰《儀禮士 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喪禮.既夕儀節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1979 年
袁國華︰《包山楚簡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袁國華︰《包山楚簡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1994 年
339
馬月華︰《談戰國古文字典》中存在的問題,北京大學碩士 馬月華︰《談戰國古文字典》中存在的問題,北京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2001 年
莊淑慧︰《 曾侯乙墓出土竹簡考》,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1995 年
程鵬萬︰《簡牘帛書格式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賀 強︰《馬王堆漢墓遣策整理研究》,西南大學碩士 強︰《馬王堆漢墓遣策整理研究》,西南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2006 年 4月
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黃景春︰《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2004 20042004年,
劉國 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勝︰《楚喪葬簡牘集釋(修訂本)》, 武漢大學博士位論文2003 2003 年, 2005 年修訂
魏宜輝︰ 《楚系簡帛文字訛變分析》, 南京大學博士位論《楚系簡帛文字訛變分析》, 南京大學博士位論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