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蔣燕美
Chiang, Yen-Mei
論文名稱: 公立文化機構表演空間營運模式之研究─以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為例─
A Study of Performance Venue Business Model of Public Cultural Institution:The Case Study of National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指導教授: 董澤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公立文化機構表演空間劇場營運模式
英文關鍵詞: performance space, performing arts venue, auditorium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19.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9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國立國父紀念館(以下稱國館)大會堂,於民國六○年代成立之初,即為臺灣當時極具指標性的國家級重要表演場域,不但是大型國際頒獎典禮的場所,更是持續支持表演藝術團體展演的空間;隨著社會發展與時代變遷,表演藝術形式日益多元,北、中、南都會區興建不同規模之表演場館,在劇場設計朝專業化發展的環境下,與北部既有場館形成競合態勢。
    本研究梳理國館大會堂的多元發展軌跡及其社教功能,進而探討國內表演藝術產業現況與國館大會堂營運之優劣勢關係,並分析國館大會堂表演空間的營運模式。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半結構訪談法與個案研究,運用SWOT分析法,梳理國館大會堂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會及威脅,並總結因應對策。另以Osterwalder and Pigneur(2010)提出商業模式的九個構成要素(商業模式圖)和經營策略理論,延伸探究其營運脈絡與管理機制。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國館大會堂最初設計雖為集會場所,然其實質建物功能已經具備劇場基礎設施,完工啟用後因應臺灣表演藝術發展對場地的需求,成為各種表演藝術(活動)最佳的首選場地,其多元劇場功能為順應臺灣社會發展需求使然,對臺灣表演藝術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
    二、國館大會堂與同質性較高之表演場館,在規模與功能上有明顯的區隔。儘管現今臺灣表演藝術形式日益多元,劇場設計亦朝專業化發展,不但未被專業劇場所取代,反而提供了因專業劇場的限制而被摒除在外的機關、學校、法人團體、公益活動、創作劇團、商業演出或檔期較長的節目(活動)可以選擇利用的場地。
    三、 國館大會堂客群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形態演出活動,所需技術需求截然不同,劇場管理需面對比專業劇場更為複雜且繁瑣的設備與技術需求。充分溝通、互相謀合,共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顯得格外重要,力求每一場演出順利進行,精彩地呈現給觀眾,是為國館大會堂劇場管理最重要的價值主張。
    四、多年來國館大會堂一直為北部地區炙手可熱的表演藝術場地,在眾多的申請案件中有賴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審查,以期達到公平、公正的評選結果。審查會議,不但為國館大會堂演出活動品質把關,並對劇場營運提出討論與建議,不同於劇場管理者既有的思維,提供劇場管理單位更靈活專業的建議,審查會議為劇場營運之關鍵活動。

    Summary
    The National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morial Hall) Auditorium is very indicative of the national importance of performance venues in Taiw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60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inguo Calendar). Not only is the Memorial Hall a venue for major international awards ceremonies, but it also continues to provide a supportive space for performing arts to this day. Over the cour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aiwanese society, performing arts have adopted increasingly diverse forms, prompting metropolitan areas throughout Taiwan’s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to construct performance venues of various siz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ater design in Taiwan, competition arose between the existing performing arts venues in the North.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vers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and its soci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so a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omestic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in Taiwan an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Memorial Hall, as well as to analyze the business model of Memorial Hall’s performance space. The research methods utiliz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 case study. This study employs SWOT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Memorial Hall’s strengths, 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d to provide a conclus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be take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nine components of the business model (business model diagram) proposed by 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 along with the business strategy theor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perational context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Memorial Hall.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lthough the Memorial Hall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as a public gathering place, the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already possessed the physical functions of a performance space. After the project was constructed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the Memorial Hall quickly became the venue of choice for various performing arts activities, primarily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ing arts venues in Taiwan. Its multiple functions as a performing arts venue satisfied all the needs of Taiwa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forming arts in Taiwan at this particular point in time.
    2. When comparing the Memorial Hall to other similar or higher-scale performance venues, there is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scale and function. In spite of 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forms of performing arts in Taiwan today,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of performing arts venues has been mainly oriented towa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ot only have performing arts spaces been replaced by professional venues, they have also excluded various organizations, schools, corporate bodies, charity groups, creative troupes, commercial performances, or long-term programs (activities) due to restrictions placed on professional venues.
    3.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Memorial Hall performance venue are extremely varied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visitors received from many different area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forms of performances held there. Therefore, management of this venue's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needs to be treated as more complex than typical professional venues. For these management needs to be addressed and for solutions to be identified, ful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re essential. It is also especially important that every performance is executed smoothly and presented well to the audience; this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Memorial Hall performing arts venue.
    4. Over the years, the Memorial Hall has become by the most popular performing arts venue in Northern Taiwan and receives many ap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s or exhibitions. The Memorial Hall relies on relevant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conduct a careful review of the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fair and impartial selection results. These review meetings not only provide quality control for the performances held at the Memorial Hall, but also provide discussion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operations and business model of the venue.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thinking on performing arts venue management, this model provides a more flexible approach, and more professional advice, to the management of performing arts venues. These review conferences are key to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activities of performing arts venu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劇場與表演藝術 10 第二節 表演空間的營運模式 22 第三節 表演藝術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2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實施 42 第二節 個案研究 46 第三節 訪談對象與題綱 47 第四章 個案研究 52 第一節 大會堂的多元發展軌跡及其社教功能 52 第二節 營運模式探討 68 第三節 大會堂SWOT分析 81 第四節 討論與分析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7 附錄一、國立國父紀念館處務規程 123 附錄二、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管理要點 125 附錄三、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使用申請表 128 附錄四、國立國父紀念館文教活動場地設備維護費收費標準表 131 附錄五、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節目演出作業流程規範 132 附錄六、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節目演出基本規範 134 附錄七、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座位圖 139 附錄八、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舞臺及觀眾席平面圖 140 附錄九、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舞臺平面圖 141 附錄十、訪談紀錄 143

    一、中文部分
    于國華、曾介宏、劉惠苓、林琇瑛(2011)。藝術經紀手冊─理念篇。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尤傳莉譯(2015)。獲利世代 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文化。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Osterwalder, A.)、伊夫.比紐赫(Pigneur, Y.)(2010)。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尹德月(2009)。國立國父紀念館社教功能及營運成效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方瑜譯(2016)。森下幸雄。寶塚的經營美學:跨越百年的表演藝術生意經。臺北市:經濟新潮社。
    文建會(2010)。表演藝術產業生態系統初探。臺北市:文建會。
    文化部(2015)。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11_20450.html(2017/10/26瀏覽)
    文化部(2016)。〈音樂及表演藝術〉,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頁65。
    http://cci.culture.tw/upload/cht/attachment/9e5ad7216c37e09810cf00581b3de140.pdf(2017/10/26瀏覽)
    文化部(2017)。文化部藝文活動報名系統。
    https://event.culture.tw/(2017/10/14瀏覽)
    文化部(2017)。表演藝術。
    https://www.moc.gov.tw/content_278.html(2018/12/07瀏覽)
    文化部(2017)。中華民國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文化部主館國立文化機構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算〉。
    http://mocfile.moc.gov.tw/files/201609/0950a4c5-c808-4b63-8564-73364ef82dae.pdf。(2017/10/14瀏覽)
    文化部(2017)。行政院文化會報文化政策白皮書。
    http://nccwp.moc.gov.tw/white_paper(2017/10/25瀏覽)
    王介豪(2017)。七○年代臺灣文藝復興─雅音小集來了。博愛心傳(頁269-271)。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
    司徒達賢(2001)。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黎銘圖書。
    朱成(2015)。那些年一直用錯的SWOT分析。臺北市:創見文化。
    宋宜臻(2015)。公營文化機構表演空間經營模式之研究─以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吳致美(2006)。臺灣劇場觀眾席安全維護與緊急狀況應變處理研究─以中大型劇場為例。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義城(1997)。策略聖經 : 終極贏家策略。臺北市:商業周刊。
    邱啟瑗(2011)。臺灣國父紀念館之變革與發展。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良坤(2015)。寶島大劇場。臺北市:九歌。
    林偉瑜(2000)。當代台灣社區劇場。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
    林美花主持(2007)。作業基金之會計處理研究(期末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林尚義(2012)。劇場藝術的多元發展與設計:從劇場形式解析舞台設計。臺灣:華藝出版社。
    林淑真(2013)。一表新藝:表演藝術個案集。臺北市:翰蘆圖書。
    林素貞(2014)。劇場職業災害風險管理。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林義隆(2016)。論文寫作要領。臺北市:五南。
    周一彤(2017)。臺灣現代劇場發展:1949-1990從政策、管理到場域美學。臺北市:五南,頁11-12。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
    姜宷蕾譯(2015)。窺看舞臺。臺北市:遠流。妹尾河童。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頁130。
    夏學理、陳尚盈、黃肇璟、翁鵲旻(2012)。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臺北市:五南。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陳亞平、方顗茹、周一彤(2013)。藝術管理。臺北市:五南,頁423-432。
    夏學理(2013)。展演機構營運績效管理。臺北市:五南。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2013)。文化行政。臺北市:五南,頁133-141。
    夏學理、沈中元、劉美芝、劉佳琦、黃淑晶(2014)。文化機構與藝術組織。臺北市:五南。
    徐明松(2007)。國父紀念館建築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難。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
    高登第譯(199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臺北市:遠流。科特勒(Kotler, P.)、謝芙(Scheff, J.)。(1997)。
    高麗鳳(2000)。台北表演藝術地圖。臺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花佳正主持(2016)。「2014年表演藝術產業環境與趨勢研究」案。(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結案報告書)。新北市:文化部。頁33、79。
    梁秩瑋(2110)。臺灣現代戲劇類表演藝術團體經營模式之研究。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株余明村、高詹燦譯(2016)。世界絕美劇場蒐藏。臺北市:瑞昇文化事業。
    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實錄編輯小組(1966)。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實錄。臺北市: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頁47。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08),21期,頁116-117。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跨域加值計畫104-108年(2016)。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https://www.yatsen.gov.tw/(2017/5/20瀏覽)
    國立國父紀念館(2017)。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使用申請程序。
    https://www.yatsen.gov.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1&Itemid=279(2017/09/22瀏覽)。
    陳築萱(2007)。美術館親子觀眾互動模式與美感經驗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立美術館2006、2007年典藏常設展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孋輝(2007)。政府文化機構行銷策略探討以台北市立社教館城市舞台為例。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秀(2010)。兩廳院經營誌。臺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PAR表演藝術。
    陳榮裕(2017)。〈大時代幸福廣場〉、〈柴契爾與戈巴契夫的臺灣舞臺〉。博愛心傳。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頁10-14、248。
    陳宛妤(2017)。〈在國父紀念館傳承治國大業─蔣經國與李登輝時代總統就職大典〉、〈臺灣電影電視邁向國際化舞臺─金馬獎金鐘獎盛典與國父紀念館大會堂〉、〈開劇臺灣與國際接軌〉、〈創團演到30擊─朱宗慶打擊樂團三場關鍵演出〉。博愛心傳。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頁244-245、252-257、258-263、278-279。
    張瑞濱(2002)。弘衍傳薪。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
    張意菁(2009)。台灣小劇場空間的經營與管理之初探。桃園市: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中南譯(2010)。經營戰略 21世紀的經營策略。臺北市:德威國際文化。岸川善光。頁30-39。
    許如欽(2017)。做好策略規劃之SWOT定量化分析手法。臺南市:成大出版社。
    黃露莎(2009)。再現台灣─藝術、教育和文化。臺灣表演藝術的萌芽。76期,莎士比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
    溫慧玟主持(2010)。表演藝術消費調查摘要。臺北市:表演藝術聯盟。
    http://www.paap.org.tw/pdf/search-III.pdf(2017/9/15瀏覽)
    楊瑞禎(2006)。國立國父紀念館跨域加值計畫05D_期末報告-實施規劃。臺北市:楊瑞禎建築師事物所。
    莊雅足(2014)。牯嶺街小劇場營運管理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論文。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頁138-156。
    維基百科(2017)。臺灣現代戲劇表演團體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7%8F%BE%E4%BB%A3%E6%88%B2%E5%8A%87%E8%A1%A8%E6%BC%94%E5%9C%98%E9%AB%94%E5%88%97%E8%A1%A8(2017/10/15瀏覽)
    維基百科(2017)。劇場 (建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87%E5%A0%B4%E8%97%9D%E8%A1%93(2017/10/15瀏覽)
    維基百科(2017)。營運模式。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s://zh.wikipedia.org/zh-tw/%25E5%2595%2586%25E4%25B8%259A%25E6%25A8%25A1%25E5%25BC%258F&prev=search (2017.10.19瀏覽)
    維基百科(2017)。強弱危機分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7%E5%BC%B1%E5%8D%B1%E6%A9%9F%E5%88%86%E6%9E%90(2017/11/15瀏覽)
    維基百科(2017)。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6%96%87%E5%8C%96%E9%AB%94%E8%82%B2%E5%9C%92%E5%8D%80(2017/11/17瀏覽)
    劉詩兵(2015)。表演藝術概論。新北市:鳳凰網路。
    劉慧玉譯(2017)。航向成功企業的55種商業模式。臺北市:橡實文化出版社。奧利佛.葛思曼(Gassmann, O.)、凱洛琳.弗朗根柏格(Frankenberger, K.)蜜可萊.塞克(Csik, M.)。
    閻鴻亞(2016)。新世紀台灣劇場。臺北市:五南。
    盧麗專(2002)。演藝設施管理服務之研究─以台東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為例。臺東縣: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孟君(2003)。台北市中大型劇場定位研究─多元尺度分析。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Alexander, O. & Yves Pigneur(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Baumol, W. J. (EDT)/ Towse, Ruth (EDT)/ Baumol, William J.(1997). Baumol’s Cost Disease: The Arts and Other Victims, Edward Elgar Pub.
    Gassmann, Oliver/ Frankenberger, Karolin/ Csik, Michaela(2015).The Business Model Navigator: 55 Models That Will Revolutionise Your Business, Ft Pr
    Yin, Robert K.(2017). Case Stud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Design and Methods.Sage Pubn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