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宜婷
Hsieh, Yi-Ting
論文名稱: 通例教學方案對國中階段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技能學習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on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指導教授: 林淑莉
Lin, Shu-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通例教學方案中度智能障礙職業技能
英文關鍵詞: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vocational skil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5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透過單一受試研究法中之跨受試多試探設計,本研究旨在探討通例教學方案對國中階段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參與學生為三名持有中度智能障礙的國中學生,自變項為通例教學方案,依變項為職業技能學習成效。本研究三名參與學生分別接受基線期、處理期、類化期與保留期之評量,並將蒐集之資料以視覺分析與C統計方式加以分析,以瞭解通例教學方案對三名參與學生學習職業技能之成效。並且輔以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以瞭解本研究之社會效度。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 通例教學方案對國中階段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職業技能學習具有立即成效。
    二、 通例教學方案對國中階段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職業技能學習具有類化成效。
    三、 通例教學方案對國中階段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職業技能學習具有保留成效。
    訪談家長、教師與早餐店老闆娘的結果分析也顯示,本研究具有良好之社會效度。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on the learn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he students were three 13 to 14 years ol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 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subjects was used to monitor each participating student’s target behavior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response of vocational skills. Data were collected based on four phases: baseline, intervention, genera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Visual analysis and 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and social validity analysis using interviews with significant individuals were also supplement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was effective on the acquisi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 The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was effective on generalizing vocational skills into classroom and community breakfast shop.
    3. The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was effective on maintaining the vocational skills behavior change for at least 2 weeks.
    Result of interviewing with significant individuals indicated that this research exhibited a high social validi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在職業技能學習的特質…………….9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職業技能學習的策略……………….13 第三節 通例教學方案在智能障礙者學習的應用……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情境………………….………………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40 第五節 研究步驟…………………….……………….……………..41 第六節 研究程序……………………………………….……………45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3 第一節 研究結果…………………..…….…………………………..53 第二節 討論……………………………..………………………………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1 第一節 結論……………………………………………………………..8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3 第三節 建議……………………………………………………..………85 參考文獻…………………………………………………………………………..89 附錄……………………………………………………………………………….……97 表 次 表2-1 各種提示的優缺點……………………………………………17 表2-2 國內外運用通例教學方案於職業技能的相關研究…………26 表3-1 通例教學方案步驟說明………………………………………31 表3-2 教學範例的技能分析…………………………………………32 表3-3 參與學生資料分析……………………………………………36 表3-4 評分者間一致性信度摘要表…………………………………44 表3-5 研究程序時程表………………………………………………46 表4-1 參與學生甲各階段內視覺分析摘要表………………………56 表4-2 參與學生甲各階段間視覺分析摘要表………………………59 表4-3 參與學生乙各階段內視覺分析摘要表………………………61 表4-4 參與學生乙各階段間視覺分析摘要表………………………63 表4-5 參與學生丙各階段內視覺分析摘要表………………………65 表4-6 參與學生丙各階段間視覺分析摘要表………………………67 表4-7 三名參與學生職業技能各階段平均得分百分比……………68 表4-8 參與學生甲C統計分析………………………………………69 表4-9 參與學生乙C統計分析………………………………………70 表4-10 參與學生丙C統計分析………………………………………71 表4-11 受訪之家長對孩子進行教學方案介入後滿意度調查表摘要 …………………………………………………………………72 表4-12 受訪之職業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方案介入後之滿意度調查 表摘要……………………………………………………… 73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30 圖4-1 職業技能學習評量得分百分比曲線圖………………………55 圖4-2參與學生甲職業技能學習評量得分百分比曲線圖…………57 圖4-3參與學生乙職業技能學習評量得分百分比曲線圖…………60 圖4-4參與學生丙職業技能學習評量得分百分比曲線圖…………64

    一、中文部份
    1111 人力銀行(2004):「身心障礙者職場心聲大調查」,2011年8月3日,取自http://www.1111.com.tw/zone/pr/headline.asp?autono=262
    王文科(2012):教育研究法(15版)。臺北:五南。
    內政部(2007):九十五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臺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2011):內政部統計通報,九十九年底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臺北:內政部統計處。
    行政院(2009):2009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提要分析。2010年6月1日,取自http://www.evta.gov.tw/files/61/提要分析2.pdf
    行政院主計處(2010):最新指標,2010年3月14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身心障礙者就業開門網,庇護工場名冊,2012 年7月2日,取自
    http://opendoor.evta.gov.tw/sub.aspx?a=0008056&p=0004360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06):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二十
    九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0950141561C號令修正發布。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J. W. Tawney & D. L. Gast著: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臺北:心理。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心理。
    何素華(1995):國小智能不足兒童錢幣應用教學成果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9,561-598。
    何素華(1987): 學習遷移的研究及其在特殊教育的應用,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無障礙的生活環境(141-165頁)。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何淑貞(2008):通例課程設計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有效日期判斷之學習成效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華國(201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4版)。臺北:五南。
    何華國(2009):啟智教育研究(2版)。臺北:五南。
    邱永祥(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忠浩(2002):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班職場實習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翠玲(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波仕特線上市調網(2011):早餐偏好大調查。2011年6月13日,取自http://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lookview_item.aspx?ms_sn=1399
    林千惠(1993):工作分析教學法在啟智教學上的運用。臺北:第一兒童發展文教基金會。
    林千惠(1994):自我教導訓練對重度智障者職業技能訓練成效之研究。發表於第一屆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論文發表會。臺北: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林千惠(1995):工作分析與職業技能訓練。載於許天威、徐享良主編: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之理論與實務(340-387頁)。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林沛伶(2007):智能障礙者社區化支持性就業服務輸送系統之探討—以臺中縣市就業服務員觀點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坤燦(1994):智障者職業教育與訓練內涵。特殊教育季刊,52,18-21。
    林坤燦(1995):職業技能訓練方案對於增進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工作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坤燦(1998):智能障礙者職業教育與訓練。臺北:五南。
    林美和(1992):智能不足研究─學習問題與行為輔導。臺北:師大書苑。
    林惠芬(2000):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
    新特殊教育通論(133-158頁)。臺北:五南。
    林貴美(1991):音樂活動介入對中重度智能不足兒童之學習不專注行為
    影響。省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教叢書36輯,臺北。
    吳金花(1997):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教育教學策略之介紹。特教園丁,12(3),1-3。
    吳金花、徐志明(2007):高職特教班智障學生課程與職涯之現況分析。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九十六年度特殊學校(班)工作小組討論議題總結報告。
    吳武典(1995):殘障者潛能發展芻議。資優教育季刊,55,1-7。
    吳雅慧(2006):通例教學法對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購物技能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美莉(2006):通例課程方案介入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日常生活技能之成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清一(2002):生活自理技能教導策略。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
    教育中心。
    洪榮照(2001):智能障礙兒童。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3版)(44-69頁)。臺北:心理。
    徐享良(2006):修訂中華適應行為量表使用手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許天威(1995):推動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就業安置之途徑。載於許天威、徐享良編: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之理論與實務(1-35頁)。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許天威(2000):行為改變之理論與應用。彰化:復文。
    許碧雲(2006):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畢業生職業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習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妙芬、黃志雄(2002):重度障礙兒童類化與維續之教學策略。特教園丁,17(4),8-14。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工作 分析模式。臺北:教育部。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陸莉、林秀錦、黃玉枝、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 : 教育部。
    陳清和(2001):我國高職特殊教育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榮華(1995):智能不足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榮華(2011):行為改變技術。臺北:五南。
    陳榮華(2001):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陳靜江(2000):智障者由學校進入職場後之轉變與衝擊。職業輔導手冊第三期。高雄市立高雄啟智學校。
    陳靜江、張萬烽(2004):智能障礙者一般就業技能評量表之發展。特殊教育學報,20,103-140。
    鈕文英(2011):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張仁川(2000):高雄市立高雄啟智學校高職部畢業生就業動向追蹤調查分析。職業輔導手冊第三期。高雄:高雄市立高雄啟智學校。
    張炳賢(2004):365天營養早餐。臺北:生活品味文化出版社。
    張勝成、王明泉(1999):社區本位教學的思想淵源與教學應用之分析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2,133-157。
    黃永和(1998):遷移理論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
    訊,9(2),165-178。
    黃國榮(1992):智能不足者之特質與教學輔導。特教園丁,7(3),9-10。
    辜惠雪(2008):小朋友的活力早餐。臺北:庫克書屋。
    詹士宜(1992):國中智能不足學生與同心齡正常兒童解數學「比較」類文字題比較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133-169。
    葉正玲(2007):身心障礙者難就業!調查:8成求職時遭遇困難。東森新聞網,2007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7/10/10/327-2169795.htm
    楊惠甄(1998):高中職智能障礙者職業能力訓練之教學策略。特教園丁,14(3),20-24。
    蔡文標(2000):智能障礙者之學習策略。特教園丁,15(3),10-15。
    蔡美華、李偉俊、王碧霞、莊勝發、劉斐文、許家吉、林巾凱、蔡文標(譯)(1999):王文科校閱:單一受試者設計與分析(Curtis H. Krishef著: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臺北:五南。
    鄭琪芳(2011):缺工率 創13年新高。自由時報電子報,2012年7月1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1/today-e2.htm
    蕭金土、許天威、李乙明、方韻珠(1999):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現況與業界需求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311-330。
    蕭琇琴(1991):音樂對智障兒童心智的啟迪。特殊教育的新境界,中華民國特教學會年刊80年。臺南: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鍾幼玩(2010):通例課程方案對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旻樺(2010):適應體育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表現影響之研究—以操作性技能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lberto, P. A., & Troutman, A. C. (1999).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for teachers(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Bicard, D. F., Horan, J., Plank, E., & Covington, T. (2010). May I Take a Message? Using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to Teach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o Take and Give Phone Messages.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54(3), 179-189. doi: 10.1080/10459880903217630
    Cormier, S. M., & Hagman, J. D. (1987). Transfer of learning:Contemporary critical need for non-school instruction in programsfor severely handicapp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Domaracki, J. W., & Lyon, S. R. (199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ral case simulation instruction and naturalistic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13 (4), 363-379.
    Horner, R. H., Albin, R. W., & Ralph, G. (1986). Generalization with precision: The role of negative teaching examples in the instruction of generalized grocery item selection.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11, 300-308.
    Horner, R. H., & McDonald, R.S. (1982). Comparison of single instance and general case instruction in teaching a generalized vocational skil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ly Handicaps, 7(3), 7-20.
    Horner, R. H., Jones, D. N., & Williams, J. A. (1985).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generalized street crossing.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10, 71-78.
    McDonell, J. J., & Horner, R. H., & Williams, J. A. (1984). Comparison of thre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generalized grocery purchasing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severe handicaps.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9 (2), 123-133.
    Neef, N. A., Lensbower, J., Hockersmith, I., Depalma, V., & Gary, K. (1990). In Vivo versus simulation training: an interactional analysis of range and type of training exemplars.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3, 447-458.
    Sprague, J. R., & Horner, R. H. (1984). The effects of single instance, multiple, and general case training on generalized vending machine use by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handicapped stu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7, 273-278.
    Steere, D. E., & Strauch, J. D. (1990). Promoting generalization from a teaching setting to a community-based setting among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A general case programming approach. Education & Treatment of Children, 13 (1), 5-20.
    Westling, D.L., & Fox, L. (2004).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Woolcock, W. W., Lyon, S. R., & Woolcock, K. P. (1987). General case simulation instru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work performance.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8, 427-44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