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姿瑩
Wu, Tzu-Ying
論文名稱: 草書寫法的思考——從趙孟頫臨智永真草千文入手
The Thoughts of the Variations of the Chinese Cursive Script, as Reflected in Zhao Mengfu Learns Zhi Yong’s Regular-Cursive-Script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
指導教授: 黃明理
Huang, Min-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草書教學筆形替代趙孟頫智永真草千字文
英文關鍵詞: Cursive script teaching methods, pen shape replacement, Zhao Mengfu, Zhi Yong, Regular-Cursive-Script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18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個字的草書寫法有很多種,為尋找其變化規律的合理解釋,本研究以《草書寫法的思考——從趙孟頫臨智永真草千文入手》為題,主要目的是就趙孟頫學習智永的變化來進行分析,吸收古人的學習經驗,設計草書單字的實際教學方式。本研究主要使用「歸納法」與「比較法」,從歷史上幾本重要具有楷草並列並陳形式的字帖文獻中《急就章》、《唐人月儀帖》、《澄清堂帖》、《淳化閣帖》,
    歸納出楷書簡化為草書的規則。
    楷草轉換的四種核心原則分別為「減省」、「替代」、「改變位置」、「改變順序」。「減省」是指減少「筆畫」,而非減少動作。「替代」是指以另一個「部件」或「筆畫」取代原先的字形結構。「改變位置」是指改變「部件」或「筆形」的位置。「改變位置」的定義是,不管楷草轉換時楷書「筆形」、「部件」的替代是否已經發生,只要位置被改變就屬於「改變位置」。「改變順序」是指改變「筆畫」或「筆運行」的順序。改變「筆畫」的順序是指改變筆順。
    「智、趙二帖異形數量統計」指的是智永墨跡本《真草千字文》與趙孟頫《二體千字文》,「異形」指的是兩者在楷書和草書兩方面於字的形體上有相異者。在「筆形」、「部件」方面具有顯著差異者即屬於「相異」,其中也包含了「異體字」與「錯別字」。
    「楷書」比較結果:「相異」佔全體的35.6%;「相同」佔全體的63.1%;「無從比較者」佔全體的1.3%。「相異」者比「相同」者多了27.5%。
    「草書」「相異」佔全體的44.3%;「相同」佔全體的54.8%;「無從比較者」佔全體的0.9%。「相異」者比「相同」者多了10.5%。趙孟頫變異智永寫法可能的原因為:1. 訂正錯別字 2. 提示後來的通行字 3. 呈現書寫的變化性4. 根據小篆構字原理5. 趙孟頫一時筆誤6. 美觀因素
    從趙孟頫變異智永寫法可以得到三個啟示:一、對照出草書指引教材之不足。二、草書寫法不只一種。三、草法使轉有意義,不可任意模糊。

    One Chinese word may have many written variations in cursive script. In order to find the rules of the changes from regular script to cursive script, my main aim i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Zhao Mengfu learns Zhi Yong. My thesis’ title is The Thoughts of the Variations of the Chinese Cursive Script, as Reflected in Zhao Mengfu Learns Zhi Yong’s Regular-Cursive-Script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
    I draw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lue map by absorbing the anci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This research uses “Inductive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In order to know the rules of the changes from regular script to cursive script, I use 《急就章》jí jiù zhāng, 《唐人月儀帖》táng rén yuè yí tiè, 《澄清堂帖》Chengqingtang Tie, and《淳化閣帖》chún huà gé tiē.
    The four core rules are “simplify”, “replacement”, “change the place”, and “change the order”. “Simplify” is to reduce the stroke of a Chinese character, not the “movement”. “Replacement” is to use another “part of the word”, or “stroke of a Chinese character” to replace the character’s form. “Change the place” is to change the place of the part of the word, or the pen shape. “Change the order” is to change the order of the “stroke of a Chinese Character”, or “pen’s movement”.
    This thesis also has the statistics of the Regular-Cursive-Script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s differences between Zhi Yong and Zhao Mengfu. “Different form” refers to different part between regular script and cursive script. “Difference” refers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n shape”, or the “part of the word”. “Difference” includes “variants”, “wrong word”, and “another word”.
    “Regular script”: the difference is 35.6% ; the same is 63.1% ; the non-comparison is 1.3%.“Cursive script”: the difference is 44.3% ; the same is 54.8% ; the non-comparison is 0.9%. The reason why Zhao Mengfu changed the Zhi Yong written way could be:
    1.Correct the wrong word.
    2.Tell the people usually used word in that period.
    3.Represent the written variations.
    4.Base on the 小篆xiǎo zhuàn character.
    5.Zhao Mengfu’s written mistakes.
    6.For the beautiful factor.

    I learn three things from Zhao Mengfu changed Zhi Yong written ways:
    1.Represent cursive script teaching material is not satisfied.
    2.A Chines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written way in Cursive script.
    3.The strokes of a Chinese cursive script have their meaning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8 第二章 草書學習典範形式及其用意 30 第一節 規範字與草寫體並識並學 30 第二節 從對照中尋找原則 52       第三章 趙孟頫《二體千字文》臨寫的承襲與變化 90 第一節 智、趙二帖異形數量統計 90 第二節 二帖異形字實例 105 第三節 異變的原因 131     第四章 草書簡化原則選取的靈活度 142 第一節 趙孟頫變異智永寫法的啟示 142 第二節 草書單字教學實驗 174 第五章 結論 207 參考書目 216

    (一)字帖與字典
    隋.智永:《關中本千字文》,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9年。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11年。
    王冬梅主編:《歷代名家碑帖經典:孫過庭書譜(超清原帖)》,北京:中國書店,2016年。
    李志賢、蔡錦寶、張景春編著:《中國草書大字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4年。
    李靜編著:《草書字典》,杭州:西泠出版社,2013年。
    沈樂平主編:《中國草書大字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季琳、盈洲選編:《歷代名家草書字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徐海道編著:《通用漢字標準草書字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翁志飛主編:《新編草書字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株式會社二玄社製:《大書源》,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7年。
    潘悠、王文耀、沃興華編纂;戴家祥主編:《金文大字典》(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年),頁1431。
    鄭曉華主編:《王羲之王獻之行草書字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歐陽中石、程同根、張瑋編著:《章草字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編:《草訣百韻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二)古籍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2009年。
    東漢.崔瑗:〈草書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1397冊,頁305。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台北:華聯出版社,1973年),頁17。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卷1,頁1,2。
    宋.米芾:《海岳名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廣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趙構:《翰墨志》,臺北: 臺灣商務出版社,1966年。
    宋.蘇軾:《東坡題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元.趙汸:《東山存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趙孟頫著 ; 錢偉疆點校:《趙孟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文徵明:《甫田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張岱撰;李小龍整理:《夜航船》,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明.項穆:《書法雅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劉子明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室編:《新板全補天下便用文林
    妙錦萬寶全書三十八卷》,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北京 : 東方出版社,2011年。
    清.劉熙載著;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三)近人編著
    于右任:《標準草書》,成都:巴蜀書社,1986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
    上海博物館編:《淳化閣帖最善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頁14。
    中國書法史編撰工作委員會編:《中國書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年。
    平山觀月著;閻肅譯:《中國書法史》,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2年。
    任道斌:《趙孟頫繫年》,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孝定:《漢字史話》,臺北:聯經出版社, 1977年。
    岑其編著:《趙孟頫研究》,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周正編著:《中國書法史年表與圖錄》,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
    林尹:《文字學概說》,臺北:正中書局,2007年。
    林泗水:《中國十五大書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
    林莉娜、何炎泉、陳建志編輯:《趙孟頫墨蹟》,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
    年。
    侯開嘉:《中國書法史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06年。
    韋力編:《古書題跋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第1冊,頁49。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馬琳:《趙孟頫》,臺北:石頭出版社,2004年。
    孫寶文編:《歷代千字文墨寶》,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1997年。
    唐蘭:《中國文字學》,臺北:樂天出版社,1970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濟南:齊魯書社,1981年。
    容庚:《中國文字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陳夢家:《中國文字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陳萬雄:《千字文》,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陳靜琪:《元趙孟頫行草書之美學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3年。
    陳雲琴:《松雪齋主:趙孟頫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張光賓:《元朝書畫史研究論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年。
    張光賓編著:《中華書法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4年。
    啓功編著:《明拓松江本急就章》(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52、53。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台北:教育部,1996年)。
    黃惇等著:《中國書法史》,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年。
    黃惇:《從杭州到大都:趙孟頫書法評傳》,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楊家駱主編:《清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
    詹鄞鑫:《漢字說略》(台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年)。
    趙孟頫著;任道斌點校:《趙孟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趙孟頫書;大野修作解說 ; 福本雅一、中川憲一釈文:《趙孟頫集》,東京:二
    玄社,1989年。
    趙孟頫著;房弘毅書寫;董雁、王惺卓釋譯:《趙孟頫書論全集》,北京:西苑出
    版社,2011年。
    趙維江:《趙孟頫與管道升》,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蔡明讚:《中國書法史新論》,臺北:蕙風堂出版社,2000年。
    鄭聰明編:《趙孟頫書法字典》,臺北:蕙風堂,2006年。
    潘重規:《中國文字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
    鄧嘉德主編:《趙氏一門:趙孟頫 管道昇 趙雍》,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8年。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臺北:崇基書店,1968年。
    鍾明善:《中國書法史》,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年。
    戴麗珠:《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高雄:學海出版社,2016年。

    (四)學位論文
    王幼芳:《趙孟頫楷書之教學研究─以《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為例》,臺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王嬿惠:《智永《真草千字文》研究及其在國中國文教學應用》,臺南:國立臺南
    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金炳基:《趙孟頫詩與書法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2年。
    林吟鴻:《懷素《小草千字文》與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研究》,高雄: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林敬欽:《歷史上貳臣書家書藝研究─以趙孟頫與王鐸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馬素球:《于右任與標準草書千字文之發展研究》,臺北: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陳裔蓁:《《千字文》之儒學思想及其在國小語文教學上之運用》,臺南:嘉南藥
    理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張淑喜:《趙孟頫書法藝術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
    郭晉銓:《唐代楷法建構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許玉霞:《《千字文》之教育功能及其應用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黃家康:《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之研究》,臺北: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01
    年。
    蔡翔宇:《千字文書法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劉柏晏:《《千字文》中蒙書、識字與書法一貫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2014年。
    鄭怡雯:《趙孟頫楷行書及其教學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鄭玉香:《《千字文》思想文化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蕭惠玲:《《千字文》析論》,彰化:明道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戴麗珠:《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86年。
    羅乃維:《臺灣書法教育發展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
    年。

    (五)期刊論文
    王會均:〈元代書畫才子:趙孟頫氏評介〉,《藝術學報》,41期,1987年,頁91-102。
    王禕:〈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書法二則--簡談趙孟頫與黃公望之間的師承關係〉,《故宮文物月刊》,338期,2011年,頁4-11。
    王文廣、胡熙民:〈重議「標準草書」四大特性〉,《中國書法》,22期,2017年,頁197 - 200。
    李潔冰:〈文字不可以小技視之 ── 于右任《標準草書》的文字革新意義〉,《中國書法》,20期,2018年,頁98 - 103。
    李郁周:〈蔣善進「臨真草千字文」殘卷技法淺析--以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
    本為對照〉,《中華書道》,32期,2001年,頁18-31。
    李鑄晉:〈趙孟頫之研究〉,《故宮季刊》,16卷3期,1979年,頁1-13。
    李鑄晉:〈趙孟頫之研究〉,《故宮季刊》,16卷2期,1981年,頁33-40。
    吳英國:〈也談智永名下墨跡本〈真書千字文〉〉,《中華書道》,49期,2005年,頁9 - 19。
    邱才楨:〈標準化、平民化與強國夢 ── 1930年代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平民
    化運動〉,《美術學報》,3期,2015年,頁60 - 69。
    金炳基:〈松雪書法對韓國之影響〉,《韓國研究》,8期,1986年,頁27-62。
    徐梓:〈《千字文》的續作及其改編〉,《中國典籍與文化》,3期,1998年,頁52-57。
    徐德智:〈論祝允明、文徵明對趙孟頫書法之接受〉,《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卷5期總號89,2005年,頁34-49。
    徐秀兵:〈試析智永書墨蹟本《真草千字文》的一些語言文字現象〉,《新亞論叢》,9期,2007年,頁338-342。
    高優鍔:〈趙孟頫與骨氣〉,《中國語文》,83卷4期總號496,1998年,頁100-101。
    書友期刊編輯部:〈智永草體千字文筆法分析〉,《書友》,25期,1989年,頁38-43。
    陳紀實:〈趙孟頫的詩、書、畫〉,《今日中國》,79期,1977年,頁158-169。
    陳明華:〈從萬卷堂看趙孟頫對高麗文人書畫的影響〉,《美育》,88期,1997年,頁45-54。
    陳惠芬:〈智永楷書千字文--部首金木水火土的寫法分析〉,《語文教育通訊》,21期,2000年,頁71-79。
    陳志聲:〈智永真草千字文析考〉,《中華書道》,93期,2017年,頁39-58。
    郭晉銓:〈趙孟頫書學在帖學傳統中的典範意義〉,《東吳中文學報》,31期,2016年,頁137-157。
    梁均豪:〈〈淳化閣帖〉〉的編刻始末與影響〉,《美術教育研究》,14期,2017年,頁3。
    張多強:〈傳統書論釋讀與實踐 ── 以《草訣百韻歌》為例〉,《北華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5期,2015年,頁94 - 96。
    張多強:〈《草訣百韻歌》小考〉,《中國書法》,6期,2011年,頁92 - 93。
    張同標:〈草訣百韻歌簡論〉,《美術之友》,3期,2006年,頁65 - 67。
    張淑喜:〈趙孟頫的書學淵源〉,《中華書道》,44期,2004年,頁38-51。
    傅強:〈《標準草書》的書寫權衡〉,《中國書畫》,6期,2018年,頁79 - 83。
    彭宏圖:〈〈唐人月儀帖〉的「古質」和「新妍」〉,《現代裝飾(理論)》,4期,2014年,頁151、152。
    黃宗義:〈國字點化類名研究〉,《台南師專學報》,19期,1986年。
    黃明理:〈楷書基本筆形再認識──論寫字教育一個重要的環節〉,《中國學術年
    刊》,31期(春季號),2009年,頁239, 240。
    劉九庵:〈趙孟頫及其書法〉,《書友》,22期,1988年,頁38-56。
    劉龍庭:〈趙孟頫(1254-1322)〉,《中國巨匠美術週刊》,36期,1995年,頁1-32。
    潘柏澄:〈趙孟頫仕元考略〉,《史苑》,17期,1972年,頁13-17。
    鄭瑤錫:〈趙孟頫的楷書及其書法對後人的影響〉,《藝術家》,26期,1977年,頁113-117。
    龔玫瑾:〈淺析趙孟頫的書法美學〉,《中國語文》,96卷6期總號576,2005年,頁84-8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