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秋芬
Lee Chiu Feng
論文名稱: 幫自己找一個創意的舞台-我和我的托兒所
Find a creative platform for myself - Me and my Nursery
指導教授: 陳昭儀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敘說生命故事托兒所(幼兒園)創造力4P理論創意經營
英文關鍵詞: life story, nursery/pre-school, creativity 4P theory, creative manag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8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我的生命故事,敘說我在四十歲時意外踏入幼教領域,創立了一所托兒所,也幫自己找到一個實現創意的舞台。我的故事從我生命的源頭開始,回溯人生的過往,記錄我創業的歷程;探索我的創造能力和創意表現,闡述我與創造力4P理論之間的關係。以及我自己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人生任務的省思,希望讓大家分享終身學習的經驗,因為我的故事而增加不同的多元思維與觀點,期許能從我的個案歷程窺見創造力的價值,能對創造力教育留下小小的軌跡。
    透過自我敘說的文本與相關資料的蒐集,以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創造力的歷程、創造力的產品、創造力的環境為架構,說明我和我的創造力。並透過文獻探討和訪談與問卷,形成三角檢證,以檢驗我創造力的表現,佐證我的生命故事的真實度。
    而研究主要發現及結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迷你創造力和小創力表現,可以累積成經營托兒所的專業創造力,創造力可以豐富生命,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希望家長們鼓勵孩子朝多元發展,找到自己的多元智慧創造力的長處,不要以升學主義為指標、以學歷為導向;與想進入幼兒教育領域的同好們分享經驗,並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This is the story of my life, which describes how I found myself a creative platform, and at the age of forty unexpectedly entered the fiel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ubsequently founded a pre-school in Taipei. My story begins with my childhood, and traces back to various events in the past. It also details my career passage and explores my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undertaking, and my relation with Creativity 4P Theory. It is my hope that by sharing my lifetim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my personal quest and thoughts for the essence and purpose of life, we'll be able to expand the multifaceted thinking and point of view,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creativity, and have some impact on creative education.
    Through self-description text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based on creative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 creativity process, creative product, and the environment of creativity, this thesis explains myself and my creativity. Also through research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using triangulation method, this thesis verifies my crea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truthfulness of my life story.
    The main discovery and conclusion of my research is, the mini creativity and small creative performance in our daily life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ofessional creativity in managing a pre-school. Creativity can enrich and better our lives. I hope parents will not solely focus on academic credentials, and that they will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develop in various areas and to discover the benefits of their multiple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I also wish to share my experiences with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entering the fiel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誌謝……………………………………………………….……….…..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vii 目錄……………………………………………………….…….…...…ix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緣起-生命的任務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人生四十才開始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我和我的生活、我的工作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創造力的意涵 10 第二節 托兒所的經營指標 16 第三節 相關研究分析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我是誰、我和誰 31 第二節 我怎麼進行研究 36 第三節 質性研究的探究 44 第四節 研究的效度與倫理 53 第四章 創造力-我的創造力 57 第一節 我的創意人生 57 第二節 我的歷程 70 第三節 我做了什麼? 90 第四節 環境與我 109 第五節 回首與抬頭向前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尾聲 123 第二節 我想告訴你 127 參考文獻 131 附錄一 個人創造力與幼教進修記錄 140 附錄二 出版與展覽 145 附錄三 我的旅行紀錄 146 附錄四 個人專業進修與國內外參訪 147 附錄五 獲頒感謝狀與受邀演講 148 附錄六 訪談問卷 149 附錄七 家長問卷 150 附錄八 給托兒所老師的問卷 151 附錄九 朋友問卷 152 附錄十 焦點訪談團體邀請函 153 附錄十一 畢業典禮與親子一日遊記錄 154

    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譯(2002)。William McKinley Runyan著。生命史與心理學傳記—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台北:遠流。
    丁興祥、賴誠斌(2001)。心理傳記學的開展與運用:典範與方法 。應用心理研究,12,77~106。
    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站,2009/6/9 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方德隆譯(2007)。Robert Fisher、Mary Williams著。開啟創造力之門:跨課程領域的教學。台北:高等教育。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玉霖(2008)。從黑手阿爸背影走出自我:一位幼教師的發現之旅。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旭萍(2003)。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王怡云(2005)。幼稚園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著。敘說分析。台北市:五南。
    王施菊(2007)。一位幼教師生涯歷程的敘說探索。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祥宏(2009)。私立學齡前教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高雄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瑞玲(2005)。私立幼稚園園長領導行為及管理模式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增勇(2008)。用生命生產知識、用知識讓自己更好。個人部落格。2009/5/7取自http://tywangster.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html#links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2009/6/9 取自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27
    回應070329-CLY。2009/9/5取自http://blog.xuite.net/abm.school/blog/10356499
    多元智慧托兒所粉絲小站,2009/6/18取自http://sites.google.com/site/absorbentmindfanclub/
    多元智慧托兒所部落格,2009/6/18取自http://blog.xuite.net/abm.school/blog
    百度百科網站,2009/6/12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69938.htm
    何珮琪(2006)。吳靜吉談創造力的3T和3B。經理人月刊,16,54-55。
    吳玥玢、吳京譯(2001)。Maria Montessori著。發現兒童。台北:及幼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碧惠(2006)。幼兒園改變歷程中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靜吉 (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
    吳靜吉、林偉文(2004)。創意氛圍與創造力的培育。2004瀋陽創造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瀋陽:東北大學。
    吳靜吉、陳嘉成、林偉文(1998)。創造力量表簡介。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主辦之「技術創造力」研討活動(二),高雄。
    吳麗君(2003)。論教育質性研究報告另類書寫的合理性。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97-320。
    李于梅(2007)。幼稚園運用藍海策略與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心瑩譯(2000)。Howard Gardner著。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台北:遠流。
    李平譯(1999)。Tomas Armstrong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
    李秋芬部落格,2009/6/18取自http://blog.xuite.net/tar1191/blog/9699799
    李珮如(2004)。台北縣公立國小附幼園主任行政決定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淑惠(2005)。尋找一個位置:幼兒園女性園長的領導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瑞娥(2007)。幼兒創造性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杜明城譯(1999)。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創造力。台北:時報文化。
    谷瑞勉譯(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台北:心理。
    周麗萍(2007)。私立幼稚園永續經營狀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東元科技文教編(2005)。掌握優勢的關鍵:腦科學知識。台北:聯經。
    林志昇(2002)。一位資深幼教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國立台灣師大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秀寬(2008)。台北市私立幼稚園教師知覺園長領導風格、教師效能感與其托育服務品質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芝譯 (1997)。Howard Gardner著。創造心靈:七位大師創造力剖析。台北: 牛頓。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英春(2007)。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與組織氣氛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鎂絜(2006)。創意人格特質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幼稚園園長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皓政、丁興祥、林耀南、陳育瑜、林碧芳、王詩婷、賴靜儀、柯怡安、陳佳筠、何潤娥譯(2008)。Mark A. Runco著。創造力-當代理論與議題。台北:心理。
    洪榮昭(1998)。創意媽媽教室。台北:師大書苑。
    洪蘭(2005)。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45,42-45。
    洪蘭譯(1999)。Robert J. Sternberg、Todd I. Lubart著。不同凡想:教育界、產業界的創造力開發。台北:遠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英楗(2008)。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瑞薇譯(2005)。Peter F. Drucker著。杜拉克談領導未來。台北:知識流。
    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第三章。台北:心理。
    孫嫚薇(2004)。我們不是顧嬰仔的查某人-教保人員的生命敘說。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翁陳綉針(2008)。「活出自我」— 一位資深幼稚園園長的情感復甦歷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站,2009/4/24取自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康素杏(2008)。一位托兒所所長建立組織文化的歷程故事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與培育。台北:張世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惠如(2008)。一刀未剪的童年:一位女性園長的生命故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嘉琪(2009)。在職進修創造力發展碩士專班對於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與個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維倩(2003)。幼托園所主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2008)。風乎舞雩-教育部顧問室創造力教育中程計畫推動實錄。台北市:教育部電子書。2009/9/25取自http://www.creativity.edu.tw/96book/index.html
    曹俊德(2005)。學前教育機構主管轉型領導、專業發展與幼兒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畢恆達(2005)。為甚麼教授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莊世潔(2005)。私立托兒所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郭有遹(2001)。創造心理學。台北:正中。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紅葉。
    陳艾竹(2007)。大小姐創業記~從創業歷程看家人關係與自我反思。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5-50。高雄:麗文。
    陳秀娟譯(1998)。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生命的心流 : 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台北:天下文化。
    陳昭儀 (2004)。傑出表演藝術家藝術生涯歷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71-90。
    陳昭儀 (2005)。 傑出作家創造性人格特質之探析。教育資料集刊,30。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2-2413--2413-H-320-003。
    陳昭儀(1990)。創造者人格特質研究。資優教育季刊,35,43-45。
    陳昭儀(1991)。創造歷程階段論。創造思考教育,3,46-49。
    陳昭儀(2003)。創意人物研究之回顧與探析。資優教育季刊,87,27-40。
    陳昭儀(2006)。台灣傑出科學家之創造與生涯歷程。台北:五南。
    陳昭儀、陳崎、張素華譯(1995)。Jane Piirto著。瞭解創意人。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2)。創造力訓練課程設計與實施。創造力課程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185-214)。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印。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簡明版。台北:心理。
    陳瓊森譯(1999)。Howard Gardner著。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台北︰信誼。
    單偉儒(1997)。如何經營一所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園管理手冊。台北:蒙特梭利文化。
    彭佳宣(2004)。「不成長就會被淘汰」一位幼師生命運轉之敘說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J.R.Fraenkel、N.E.Wallen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心理。
    楊秋仁(2001)。幼兒的多元智能教育。台北:蒙特梭利文化。
    楊振富、潘勛譯(2005)。Thomas L. Friedman著。世界是平的。台北:雅言文化。
    楊瑞琴(2007)。蒙特梭利教室中主題活動實施之探究。國立台南大學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教育心理學報,32:1,95-97。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心理。
    葉明正(2002)。創造力的意涵:四P概述,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5(9),7-14。
    葉俊伶(2003)。兩位非專業幼教背景的新手幼兒園主管之適應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雅惠(2005)。平凡中的不平凡-一位女性幼教創辦人的生命故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詹志禹(2002)。「創造力」的定義與創造力的發展─兒童會創造嗎?。教育研究,100,117~124。
    詹志禹(2005)。人類的創造力 從何而來?。科學人,45,38-41。
    遠見(2009)。教出創造力。遠見雜誌2009創意特刊,14-23。
    劉世南、郭誌光(2002)。創造力理論的發展:一個心理構念演進的省思。資優教育季刊季刊,85,20~30。
    劉育君(2007)。托兒所所長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真如譯(2005)。Frans Johansson著。梅迪奇效應。台北:商周。
    劉世南、郭誌光(2001)。創造力的概念與定義,資優教育季刊,81,1~7。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裕豐(2005)。創造過程論與創造思考的技巧,創造思考教育,15,30-40。
    潘裕豐(2006)。為何及如何做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2。
    蔣國英譯(2007)。創意心理學-探索創意的運作機制,掌握影響創造力的因素。台北:遠流。
    蔡純姿(2004)。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蔡純姿(2007)。幼兒園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幼兒保育學刊,5,35-58 。
    蔡敏玲(2004)。我看教育質性研究創塑意義的問題與難題:經歷、剖析與再脈絡化,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493-518。
    蔡敏玲、徐曉雯譯(2003)。D. J. Clandinin. & F. M.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賴文惠(2005)。我的這一生-一位資深幼教工者自我成長的生命故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學研究,25,73-114。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
    龍應台(2009)。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北:天下。
    簡楚瑛、黃譯瑩、陳淑芳(2001)。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子計畫「幼兒教育創造力教育政策規劃」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顏靜芬(2009)。一位幼教工作者敘說她自我發現的生命故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羅玉珠(2009)。開創幼兒園的藍天,創新管理~談轉型領導。網路社會學通訊,76。2009/3/20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6/76-20.htm
    蘇玫夙(2005)。基隆市托兒所所長領導風格、托兒所組織氣氛與托育服務品質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美華(2007)。一位資深幼稚園園長之領導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Amabile, T. M. (1997),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through motivational synergy,''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31(1): 18-26.
    Beghetto, R. A., & Kaufman, J. C.(2007). Toward a Broader Conception
    Beghetto, R. A., & Kaufman, J. C.(2009). 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3(1),1-12.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2), 73-79.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sikszentmihalyi, M. (1997).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NY: Basic books.
    De Pree, M. (2002). Creative leadership. In: Hesselbein, F., Goldsmith, M., & Somerville, I. (eds.), Leading for innovation and organizing for results (pp. 31-3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New York: Basic Books.
    Google網站,取自2009/6/28,http://www.google.com.tw/
    Hayes, J. R. (1989). Cognitive processes in creativity. In J. A. Glover, R. R. Ronning, & C. R. Reynolds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135-146). NY: Plenum
    Lincoln, Y., & Guba , E.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 York: Sage.
    of Creativity: A Case for “mini-c” Creativity.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Randall, W. L., & McKim, A. E. (2004). Toward a poetics of aging: The link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life. Narrative Inquiry 14 (2), 235-260.
    Richards, R. (1999). Four Ps of creativity. In Runco, M. A., & Pritzker, S. (Eds.). (1999).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NY: Academic Press. Pp.733-742.
    Simonton, D. K. (1988). Creativity, leadership, and chance. In R. J. Sternberg(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pp.386-427).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imonton, D. K. (2008/10/20-21)。Varieties of Creativity。2008創造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