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慧菁
Chen Hui-Ching
論文名稱: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An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Model—The Example of th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and Kinmen
指導教授: 黃城
Huang, Che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0
中文關鍵詞: 「整合理論」「發展模式」「海峽西岸經濟區」「十二五規劃」
英文關鍵詞: Integr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Model,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China’s Twelfth Five-Year Pla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73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海峽西岸經濟區」為2011年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計畫」中,將要重點發展與建設的一個區域,也代表中國調整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經濟產業結構另一個目標的開始。「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省為主體,北承接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東與台灣、西與廣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周邊涵蓋了浙江、廣東、江西等三省的部分地區。在「十二五計畫」裡中國大陸延續2008年的「擴大內需」經濟發展模式,除了追求國家內部經濟模式的轉型,也希望加快國家的建設與區域的協調發展。而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被設定為中國大陸追求內部發展均衡的重點執行區域,希望在發展上透過區域的個別發展,使中國大陸逐步的縮小城鄉、以及沿海與內陸之間的差距,真正達到全面小康的國家發展目標。
    面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對於台灣而言是一個新的機會,而其中與廈門鄰近的金門更是一個適合兩岸合作發展的先試區域,不僅地理位置相近,就連文化與語言都相似,加上過去「小三通」金廈合作的經驗,實為兩岸進行交流的首要選擇。因此,論文將透過「整合理論」,以金門與廈門作為對象,探討面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兩岸是否可透過地方性的合作,來建構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除了為金門建構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中的發展定位,更希望建構出一個新的兩岸關係互動平台與模式,以減低兩岸合作上、政治上的困境。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is an area that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and constructing in 2011 China’s “Twelfth Five-Year Plan”; it is also represent a beginning of another goal that China adjusts nation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conomic structur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is based on Fujian Province; undertak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the north and Pearl River Delta in the south, link Taiwan in the east and the vast inland of Guangxi in the west; it also surrounds part of Zhejiang, Guangdong and Jiangxi. In “Twelfth Five-Year Plan”, China continues on 2008’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of “expasion domestic demand”, it not only pursues the transition of nations’ domestic economic model, but also hurries the nations’ contracting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owever,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has been defined as an area that China pursues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inland; through regional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y hope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astal and inland, then finally reach nations’ development goal of overall well-fixed.
    It i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aiw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Kinmen is an ideal pioneer for cross-strait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not only for the location close to Xiamen, but also for the simila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lo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mini three links”; there’s no second choice except Kinme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ill discuss whether cross-strait can have a localized cooperation to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through Integration Theory, by using Kinmen and Xiamen as a research object. We hope to not only construct a position of Kinm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but construct a new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model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light of cross-strait’s political cooperatio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架構與流程 6 第四節 名詞界定與文獻分析 13 第二章 區域整合理論與模式之探討 39 第一節 區域整合興起背景與概念探討 40 第二節 區域整合模式 49 第三節 區域整合理論的派別 56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建構區域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探討 65 第一節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變遷 66 第二節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探討:以沿海三大區域經濟圈為例 83 第三節 小結 94 第四章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模式與策略分析 99 第一節 「海峽西岸經濟區」之建構與發展 100 第二節 建構海西區的區域發展定位與戰略意涵分析 103 第三節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之模式與效益 110 第四節 小結 125 第五章 金門與「海西經濟區」建立經濟合作模式之分析 131 第一節 金門發展優勢、挑戰與定位之分析(金門發展的SWOT分析) 132 第二節 金廈交流經驗與金廈經濟合作模式之建構 148 第三節 小結 166 第六章 結論 1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7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191 參考文獻 197 <附錄一> 221 <附錄二> 233

    一、 中文部分
    于宗先主編,唐富藏撰,1996,「空間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臺北,
    聯經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彙編,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大陸國務院,2009,<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
    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 號,中央政府門戶網網址:
    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2011/05/14)
    中國大陸國務院,2011,<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華夏經緯網:
    (2011/05/20)。
    王方,2008,<以「金廈特區」做為兩岸交流、合作開發「海西」地
    區的重要試驗點>,《金廈特區/專論》,台灣競爭力論壇網址: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6:51
    &catid=214&Itemid=820(2011/10/27)
    王方,2009,<把握發展契機:金門打造文化觀光與娛樂產業之潛力
    分析>,台灣競爭力論壇網址: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13
    (2012/02/12)
    王志揚,2006,<區域性金融中心:廈門的金融定位和構建>,《集美
    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9 卷第3 期。
    王思粵、陳麗瑛,1996,<改革開放與大陸產業發展>,收錄於李思
    名等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面觀」一書,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人
    口研究中心。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王唯山,2011,<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下的『廈門—金門』互動發展
    研究>,《規劃師論壇》。
    王啟明,2002,<從國際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的設計來建構兩岸整合的契機—以歐洲整合的歷程分析>,《東亞季刊》,第33 卷,
    第4 期。
    王開科、莊培章,2010,<多中心區域下的空間協調與管治建構--海峽
    西岸經濟區發展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年
    第3 期。
    王遠嘉,2005,<「東協十加一」與「東協十加三」整合之比較研究
    -以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海峽兩岸南向政策與東協」,臺北:淡
    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王鳳洲、王飛,2008,<以總部經濟模式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協調發
    展>,《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年,第l 期。
    代莉,2010,<環廈金區域經濟互動研究>,《中國國情國力》,2010
    年第4 期,總207 期。
    史惠慈,2011,<金門發展與金廈合作>,發表於2011 年 9 月27 日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社會學院、金門縣政府、國立金門大學主辦,「中
    國大陸十二五規劃下海西區的發展與金門的定位」座談會。
    石正方,2005,<廈泉漳城市聯盟發展的意義及取向探析>,《臺灣研
    究集刊》,2005 年,第3 期,總第89 期。
    石正方,2011,<海西「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建設相關問題研究
    >,《臺灣研究集刊》,2011 年第2 期,總第114 期。
    伍長南 、馬曉虹、黃繼偉,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全毅,2006,<台灣海峽經濟區戰略構想與兩岸經濟一體化>,收錄
    於嚴正、馬照南、孫寶臣主編,2006,「海峽經濟區探索」一書,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朱同丹,2008,<一般城市融入都市經濟圈一體化進程的路徑選擇>,
    《城市經濟、區域經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發印期刊資料。
    朱厚倫,2004,《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
    朱張碧珠,1992,「國際關係」,台北:三民。
    朱景鵬,1999,<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
    國大陸研究》,第42 卷第8 期。
    朱鵬頤,2010,<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協同發展的模式與運行機制>,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6 期,總第165 期。
    江啟臣,2008a,<新區域主義浪潮下台灣亞太區域經濟戰略之研析>,
    發表於2008/04/18 第四戰略學術研討會。
    江啟臣,2008b,<區域整合浪潮下兩岸關係發展契機之思考>,《交
    流》,第97 期。
    江啟臣主編,2007,「區域整合浪潮下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台北市:
    APEC 研究中心、台經院出版。
    行政院經建會部門計劃處,2009,「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金門
    篇」。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第三期
    (100~103 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網址: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5489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余美珠、李爽、袁書琪,2004,<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文化旅遊開發的
    SWOT 分析>,《重慶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第21 卷,第2
    期。
    吳孟道、林建甫,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金廈特區>,《環
    海峽經濟區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同時刊登於國家政策研究
    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6263
    吳得文、毛漢英、張小雷、湯小華,2009,<福建省區域空間結構演
    化及優化>,《地理科學進展》,第28 卷,第2 期。
    吳瑟致,2006,<當前區域主義理論在東亞區域的應用與發展>,《中
    共研究》,第40 卷,第9 期。
    呂振奎,2010,<從「泉州模式」探析泉州「十二五」發展戰略>,《泉
    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8 卷,第5 期。
    宋興洲。2005。<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合作>,《政治科學論叢》24 期。
    李小建、張曉平、彭寶玉,2000,<經濟活動全球化對中國區域經濟
    發展的影響>,地理研究,第19 卷,第3 期。
    李冬平、楊友孝,2005,<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發展戰略研究>,《經
    濟地理》,第25 卷,第2 期。
    李永春、梅雪,2010,<基於生態與景觀安全格局的城市新區空間規
    劃--以泉州市東海新區為例>,《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0 年第3
    期。
    李沃士,2011,<從兩岸發展趨勢看金門的定位>,發表於2011 年 9
    月27 日由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金門縣政府、國立金門
    大學主辦,「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下』海西區的發展與金門的定位」
    座談會。
    李沃牆,1998,<從兩岸小三通到金廈共榮圈>,《經濟前瞻》。
    李金振研究主持,2009,「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性之評估」,行政
    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李非,2010,<海西翔安綜合試驗區戰略研究>,《綜合競爭力》,2010
    年第3 期。
    李非、陳茜,2010,<台商在福建投資的發展回顧與政策思路>,《福
    建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2 期,總第161 期。
    李彥謀,2009,<兩岸經濟整合金廈特區帶來新挑戰>,新新聞周刊。
    李思名,1996,<轉變中的中國區域差異:實證研究的回顧>,收錄
    於李思名等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面觀」一書,台北:國立台灣
    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李炷烽,2008,<金廈特區建言>,台灣競爭力論壇網址: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3
    (2011/11/03)
    李英明,2011,<遵循WTO 原則與海西區域對接>,國家政策研究
    基金會,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8975。原文出自:2011-03-25/旺報社論。
    李培齊、張力、陳滄江,2008,<金馬地區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
    影響>,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專案研究報告。
    李開宇、李九全、曹小曙,2005,<從「泛珠三角」經濟合作的基礎
    與特點看西北區域經濟合作調整>,《經濟地理》,第25 卷,第2 期。
    李靖宇、張晶濤,2010,<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大開發力度問題探
    討>,《中國發展》,第10 卷,第2 期。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李閩榕,2011,<拓展閩港合作新空間攜手提升兩地競爭力>,發表
    於2011 年 3 月29 日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籌辦論壇。
    李學工、薛娜,2010,<環渤海經濟帶與東北亞經濟圈的物流合作機
    制>,《東北亞論壇》,第19 卷,第1 期。
    李禮仲、周信佑,2008,<以「金廈特區」作為兩岸交流、合作開發
    >,本文發表於2008 年 12 月12 日「金廈特區研討會」,國家政策研
    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3/5081
    李灝,馮百俠,王宏劍,2007,<京津冀都市圈經濟一體化障礙因素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 卷第1 期。
    杜小軍、柳新華、劉良忠,2010,<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對環渤海區域
    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影響分析>,《華東經濟管理》,第24 卷,第1 期。
    杜巧霞,2010,<台灣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扮演之角色>,《海峽科
    技與產業》,2010 年第9 期。
    汪偉全,2010,<長三角區域經濟圈內地方利益衝突的現狀調查與對
    策研究>,《華東經濟管理》,第24 卷,第12 期。
    肖金成,2009,<加快構建海西經濟區的基本思路和若干建議>,《中
    國發展觀察》,2009 年第6 期。
    卓祖航,2010,<從共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家園』起步推進兩岸
    合作向寬領域高層次發展--關於平潭綜合實驗區也是兩岸智庫合作實
    驗區的探討>,《發展研究》,2010,第12 期。
    周強,2010,<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治學意義分析>,《長江師範
    學院學報》,第26 卷,第4 期。
    周強,2010,<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域合作的對策研究>,《中國外資》,
    總第 221 期。
    周添城,1995,「區域主義下的台灣經濟」,台北:正中出版社。
    孟可強、陸銘,2011,<中國的三大都市圈:輻射範圍及差異>,《南
    方經濟》,第2 期。
    林先揚,陳忠暖,2004,<城市群經濟發展系統形成與整合機制探討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第16 卷,第1 期。
    林忠山,2008,<金廈特區的整合價值及作為>,台灣競爭力論壇網
    址: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16
    (2011/11/20)
    林建甫,2008,<為何建立金廈特區>,台灣競爭力論壇網址: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1
    (2011/11/20)
    林若雩,2001,<東協整合發展與兩岸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
    第13 期。
    林若雩,2009 年,「東南亞國協與兩岸關係」,發表於2009 年 7 月5
    日國際新局勢與兩岸關係研討會。
    林喜慶、許放,2008,<對海峽西岸經濟區打造「中國經濟第四增長
    極」的思考>,《經濟縱橫》,2008 年第7 期。
    金秀琴,2003,<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及對我國之影響>,《經濟
    研究》,第3 期。
    金門縣政府,2011,<金門縣政府施政報告>, 金門縣議會第五屆第
    四次定期大會。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204
    金門縣政府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2008,「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
    劃」。
    金門縣縣政新聞,2012,「金廈首長對接座談開啟交流新頁」報導,金
    門無線島網址:
    http://www.km-airnet.net/webroot/news/news_view.php?num=24680&type
    =5,(2012/04/23)
    俞開洋,2008,<海西高速鐵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發展
    研究》,2008 年第3 期。
    姚成林,2011,<平潭綜合實驗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分析>,《廈門廣
    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 期。
    姜愛林,2010,<海峽西岸城市群規劃的政策涵義與發展對策研究>,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 年,第2 期。
    施冠宇,2007,<亞洲區域整合現況與未來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
    刊》,第30 卷,第12 期。
    柳燕脈、張向前、蘇世燦、劉金燦,2010,<現代城市行銷策略探新:
    以福建泉州為例>,《商業研究》,2010 年第3 期,總第395 期。
    洪秀菊等譯,1993,「爭辯中之國際關係理論」,台北:黎明文化。
    香港文匯報福建傳真,2011 年 3 月28 日。網址: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3/28/FM1103280015.htm(2011/12/09)
    韋伯文化,2009,「歷史研究途徑與與方法」,韋伯文化出版社網路試
    閱版(2009/08/31)網址:
    http://www.weber.com.tw/document/pdf/SR06-003_1.pdf(2012/2/09)
    唐永紅,2003,<試論加入WTO 後我國特殊經濟區發展的規範性問題
    >,《特區經濟》2003 年第1 期。
    唐永紅,2006,<構建廈—金自由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及其可行性>,
    收錄於嚴正、馬照南、孫寶臣主編,「海峽經濟區探索」一書,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唐永紅,2010,<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問題探
    討>,《臺灣研究集刊》,2010 年第4 期,總第110 期。
    唐永紅、孫海雅、王超,2009,<關於構建廈金特區問題的探討>,《臺
    灣研究集刊》,2009 年第4 期,總第106 期。
    孫國祥,2005,<區域間主義之研究:歐亞會議之實踐>,《亞太研究
    通訊》,第三期。
    孫翠蘭,2008,<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綜述>,《城市經濟、區
    域經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期刊資料。
    殷存毅,2011,「區域發展與政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翁清坤,1994,「歐洲聯盟的整合與衝突、以及其在國際法上的性質」。
    淡江大學歐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耿慶武,2000,<中國大陸經濟區域的劃分及發展趨勢>,《中國大陸
    研究》,第43 卷,第6 期。
    耿慶武,200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臺北:聯經。
    耿曙,2003,<中國大陸得區域經濟動態:問題意識及研究途徑>,
    收錄於陳德昇主編,2003,「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變遷與挑戰」一
    書,臺北:五南。
    財團法人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2007,《金門縣綜合建設計劃暨離島綜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合建設實施方案》,金門縣政府委託規劃。
    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2007,<「台灣國土及區域發
    展實施方案」期中報告書>,第六部分-離島。網址:
    http://tpweb.cpami.gov.tw/all%20files/P_7_7/7.%e9%9b%a2%e5%b3%b6.
    pdf(2012/03/12)
    郝培芝、羅至美,2007,<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收錄於張亞中(編)
    「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高汝熹、阮紅,1990,<論中國的圈域經濟>,《科技導報》。
    高長,2006,「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臺北:五南。
    高長、吳瑟致,2009,<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
    金會季刊》,第十卷,第二期。
    高建平,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定位與發展模式研究>,《發展
    研究》,2010 年第8 期。
    高洪深,2006,「區域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高朗,1998,<從整合理論分析兩岸間整合的條件與困境>,參加國
    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兩岸關係理論研討會」提報論文;引參自
    L. N. Linberg,“Political Institution as a Multidimentional Phenomenon
    Requiring Multivariate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4, 4,
    1970: 652.。
    高進吉,2008,「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大西南區域經濟協作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平,2005,「中國區域產業結構演化與優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
    社。
    張向前、劉璿璿、劉林峰,2010,<閩台產業經濟合作促進海峽西岸
    經濟區發展研究>, 《中國科技論壇》,2010 年第1 期。
    張亞中,1998 年,「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
    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引參自Reginald J. Harrison, Europe in Question:
    The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44-45.
    張亞中,2011,<兩會後兩岸區域對接連結全球>,2011-03-17 聯合
    報A15。
    張亞中、李閩榕主編,2010,「海西經濟區與台灣」,台北:生智文化。
    張福昌,2002,「邁向歐洲聯盟之路」,台北:三民。
    張維邦,2001,<歐洲整合的意涵與模式>,《新世紀智庫論叢》,第
    13 期。
    張心怡,2006,<評析當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台灣因應之道>,《歐
    洲國際評論》,第2 期,頁1-46。
    張豔華、湯小華、吳得文,2006,<產業集群與泉州區域經濟發展>,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9 卷,第2 期。
    曹玉文,1996,「社會發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梁偉洪,2007,<金門未來的發展模式與定位選擇>,《中國評論月刊
    -思想者論壇》,2007 年 8 月號,總第116 期。由中國評論月刊、南中
    國戰略研究所主辦。網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zpykpub/docDetail.jsp?doci
    d=12879&page=3(2012/03/15)
    梁銘華,2008,<從區域主義論「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從中國視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角出發>,收錄於宋鎮照、陳欣之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整合─過程、
    挑戰與發展」,台北:五南書局。
    許文英,2010,<城市突圍—台灣現市長兩岸城市交往思維>,《城市
    學學刊》,第1 卷,第2 期。
    許仟,1997,「德國政府與政治:統一與分裂」,台北:志一。
    許仟,1999,「歐洲文化與歐洲聯盟文化政策」,台北:樂學。
    許毓坤、張慶武,2010,<區域金融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實證研究--以泉
    州市為例>,《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0 年第6 期,總第102 期。
    許劍,2010,<基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福建省區域產業轉移研究>,
    《福建財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 年第4 期。
    郭文貴、顏志平、鍾銳,1995,〈建設台灣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
    ─兼談廈門經濟特區在本經濟區中的地位與作用〉,廈門:《廈門大學
    學報》第122 期,頁52~58
    郭萬達、馮月秋,2003,<CEPA 與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腦
    庫快參》,第30 期,總第45 期,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辦。
    陳小平,2011,<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研究>,《福
    建財會研究》,2011 年第9、10 期,總第317、318 期。
    陳仲沂,2011,<從區域主義觀點論冷戰結束後歐盟與東協發展歷程
    之異同>,《台灣國際研究季176 刊》第7 卷、第1 期。
    陳自創,2008,<金門的前途及未來>,經濟日報。網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380963.shtml(2011/11/5)
    陳秀山,2005,「中國區域經濟問題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雨晨,1983,「中共經濟發展策略之透視」,臺北:華泰出版社。
    陳信賢,2006,<區域經濟發展>,收錄於魏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
    發展與市場轉型」,臺北:揚智。
    陳勁,1999,「歐洲聯盟之整合與體制運作」,台北:五南。
    陳建民,2008a,<台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香港社會科學
    學報》,第34 期。
    陳建民,2008b,<金廈「小三通」對金門經濟安全的影響—從民眾認
    知的角度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 卷,第4 期。
    陳建民、蔡承旺,2005,<中共在金廈『小三通』的策略運用>,《展
    望與探索》,第3 卷,第5 期。
    陳述彭、陸鋒,2006,<大都市圈的凝聚力與競爭力>,《地球資訊科
    學》,第8 卷,第2 期。
    陳朝金,2011,「金門縣建設規劃與執行成果報告」。
    陳菁,2010,<海峽西岸經濟區快速城市化動力機制分析>,《湖南師
    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第33 卷,第3 期。
    陳瑞蓮、劉亞平,2007,<泛珠三角區域政府的合作與創新>,《學術
    研究》,第1 期。
    陳德昇,2007,<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府際競合>,發表於經濟全球
    化與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辦。
    陳曦,2010,<基於廈金城市聯盟的環廈金區域經濟互動研究>,《經
    濟研究導刊》,2010 年第29 期,總第103 期。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陳耀,2003,<三大經濟圈的發展特徵及前景>,《決策諮詢》。
    陸大道,2003,<中國區域發展的新因素與新格局>,《地理研究》,
    第22 卷,第3 期。
    單驥,2008,<金門未來發展馬政府評估設自由貿易區>,中國評論
    通訊社網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7/0/0/100770033.html?coluid=
    7&kindid=0&docid=100770033 (2011/11/14 )
    曾怡仁、張惠玲,2000,<區域整合理論的發展>,《問題與研究》,
    第39 卷,第八期。
    發展閩南原鄉世界金門成大挺進金門打造新金廈生活圈,網址:
    http://www.ncku.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38
    &Itemid=190
    程紅,2010,<對海西建設中廈門經濟特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
    思考>,《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0 年第1 期,總第111 期。
    童振源,2006,<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之影響>,發
    表於「大陸十一五規劃與兩岸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中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
    童振源,2011,<ECFA 的爭議與成效>,國家發展研究,第11 卷,
    第1 期。
    閏彥明,2010,<上海加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長三角一體化的影響
    >,收錄於左金學主編,「2010:2010 年率先轉型的長三角」一書,北
    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陽成虎、杜青龍,2010,<福州市城市品牌定位的實證研究>,《物流
    工程與管理》,第32 卷,2010 年第11 期,總第197 期。
    馮雷,2009,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模式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黃志強,2009,<基於兩岸關係的廈門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構想>,《亞
    太經濟》,2009 年第3 期。
    黃茂興、李軍軍等合著,2008,「改革開放30 年中國經濟熱點的回眸
    與展望—兼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典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
    黃茂興、李軍軍等合著,2010,「『十二五』時期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
    熱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黃家驊,2004,<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區位優勢解析>,《中共福建省委
    黨校學報》,2004 年第6 期,總第279 期。
    黃海峰 、馬弘毅,2006,「2005-2006 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萬翔,2009,<從全球競爭觀點看臺灣區域發展與區域合作>,《研
    考雙月刊》,第33 卷,第4 期。
    楊杏月,2008,<福建省政府旅遊行銷戰略規劃和策略研究>,《漳州
    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年第2 期,(總第68 期)。
    楊昊,2009:<中國與東協的政經發展:區域主義>,論文發表於「東
    亞政經論壇:中國與東協的新政治經濟」。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系。
    楊春,1996,<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的轉變:從計劃經濟到世界市
    場經濟>,收錄於李思名等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面觀」一書,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楊華妙,2003,<區域化與區域主義:中國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模式之
    比較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楊開忠,201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
    科學出版社。
    楊開忠主編,201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
    京:科學出版社。
    楊義弘,2009,「亞太區域整合: APEC 與ASEAN+X 模式之比較」,
    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葉飛文,2004,<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內涵、功能定位與政策建議>,《福
    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年第5 期。
    葉飛文,2008,「海峽經濟區:中國經濟新增長極戰略構想」,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飛文,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現狀與海西應先行對策分析>,
    收錄於張志南、李閩榕主編,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2008)」
    一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葉飛文,2010,<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現狀、國家戰略效應與加快發
    展的對策建議>,收錄於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
    報告(2009)」一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葉嘉安,1996,<外國投資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影響>,收錄於李思名
    等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面觀」一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
    研究中心。
    葉謙、張君、黃安民,2010,<泉州市旅遊交通發展現狀及影響研究
    >,《交通企業管理》,2010 年第5 期,總第261 期。
    葛永光,1996,<加速區域整合帶動亞洲發展>,《臺灣教育》期刊,
    第550 期。
    董鎖成、王培縣,2006,<三大都市圈經濟發展的動力、模式對比分
    析>,《開發研究》,第5 期,總第126 期。
    詹中原,2006,<全球治理與東協的興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
    基金會。網址: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29.htm
    (2011/08/25)
    雷倩,2008, 發表於 2008 年 6 月24 日《金廈生活圈座談會會》,台
    灣競爭力論壇網址: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18
    (2012/02/08)
    廖小軍,2010,<泉州市大力發展道口經濟的調查與思考>,《中共福
    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 年第4 期。
    廖舜右,2008,<區域整合與戰爭之關連性分析>,《國防雜誌》,第
    23 卷,第5 期。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2007,<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
    華夏經緯網網址:http://big5.huaxia.com/tslj/zcfg/2007/02/69523.html
    (2011/09/23)
    趙偉,2001,<區際開放:左右未來中國區域經濟差距的主要因素>,《經
    濟學家》。
    趙崢、李娟,2011,<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決
    策諮詢通訊》,20l1 年第3 期。
    趙智杰,2010,<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合作現狀及趨勢分析>,收錄
    於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2009)」,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丹鷺,2005,<競爭合作:長三角與珠三角共贏>,《當代財經》,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第 10 期,總第251 期。
    劉孟俊,2011,<海西規劃對金門定位發展的意涵>,發表於2011 年
    9 月27 日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社會學院、金門縣政府、國立金門大
    學主辦,「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下海西區的發展與金門的定位」座談
    會。
    劉素鳳,2011,<泉州市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黎
    明職業大學學報》,2011 年第2 期,總第71 期。
    劉翁昆,2011,<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的政經影響及
    未來展望>,<東亞論壇季刊>,第472 期。
    劉連舸,2004,<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與閩台金融合作>,發表於「第
    十屆海峽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
    潘文卿、李子奈,2008,<三大增長極對中國內陸地區經濟的外溢性
    影響研究>,《經濟研究》,第6 期。
    練卜鳴著,2005,「中國區域經濟的四大亮點—福建廈門的未來展望」,
    台北:成信文化。
    蔡東杰,2005,<多層次整合與東南亞區域發展前景>,臺灣的東南
    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東南亞研究新視野:在地觀點的開拓與
    紮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中心。
    蔡德林,2011,<環渤海經濟圈矛盾解析>,《環渤海經濟瞭望》2011
    年第1 期。
    蔣曉慧、劉廣洋,2011,<提升廈門城市競爭力問題探討>,《綜合競
    爭力》,2011 年第1 期。
    鄧力平、唐永紅,2005,「經濟全球化、WTO 與中國特殊經濟區再發
    展」,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鄧利娟,2004,<在閩台經濟互動中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亞
    太經濟》。
    鄧開元,2006,<台海兩岸政治關係之發展1991-2005 年:整合理論
    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慶昌、羅宗美,2004,<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與海峽經濟區構建>,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年,第7 卷。
    餘澤忠,2004,<城市經濟圈的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求索》。
    魯鳳、徐建華,2004,<中國區域經濟差異:來自Gini 係數和Theil
    係數的實證>,《中國東西部合作研究》,第1 卷。
    盧信昌,2009,<兩岸政府該如何促成金廈生活圈之繁榮願景>,台
    灣競爭力論壇網站: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17
    (2012/02/08)
    蕭武桐、葉張繼、張力,2009,<中國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對金門、
    馬祖經濟發展之影響:跨台灣海峽的調查與比較性分析>,《策略評論》,
    第九期。
    應莉雅,2007,<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研究綜述>,《廈門理工學院學報》,
    第l5 卷,第1 期。
    聯合早報網,2009,<兩岸學者專家暢言「廈金特區」>,網路新聞: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76
    (2012/03/19)
    薛鳳旋、蔡建明,2003,<中國三大都會經濟區的演變及其發展戰略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地理研究》,第22 卷,第5 期。
    謝明輝,2008,<兩岸共同成立金廈特區願景-金門未來最佳的戰略
    發展>一文,台灣競爭力論壇網站: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41:1
    16&catid=196&Itemid=798,同時刊登於民眾日報2008/10/14-10/15, 第
    四版。(2012/02/08)
    鍾堅,2010,「中國經濟特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韓光明,2010,<基於海西經濟區建設的福建文化旅遊深度開發研究
    >,《市場論壇》,2010 年第4 期,總第73 期。
    聶建中,2009,<「金馬撤軍?建金廈大橋?公聽會」擴建金門機場,
    形成兩岸轉運站>,台灣競爭力論壇網站:
    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717
    (2012/02/08)
    魏后凱,1998,<當前區域經濟研究的理論前沿>,《開發研究》。
    魏后凱,2008,<環渤海地區的開發開放戰略研>,《北京社會科學》,
    第6 期。
    羅海成,2010,<設立平潭兩岸合作共建綜合試驗區的戰略設想>,《綜
    合競爭力》,2010 年第1 期。
    羅海成、王秉安,2008,<關於創建海西對台合作新區方案的設想>,
    《福建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 年第3 期,總第37 期。
    二、 英文部分
    Balassa, Bela (1961),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R.D. Irwin: Homewood,
    Illinois.
    Bozyk ,Pawel(2006).“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Burlington, VT: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p. 15-25.
    Cantori, L. J. and S. L. Spiegal(1970),“ The International of Region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Ea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ill.
    Deutsch, Karl W. et al.(1957),“Political Community and the North Atlantic
    Area,“(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eutsch, Karl W. (1981), “On Nationalism, World Regions and the Nature of the West,”
    in Per Torsvik, ed. Mobilization, Center-Periphery Structures and Nation-Building: A
    Volume in Commemoration of Stein Rokkan,Bergen: Universitetsforlaget.
    Dougherty , James E. and Pfaltzgraff, Robert L. Jr.(1981), “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New York: Harper & Row
    Rublisher 2ed.)
    Fawcett, L, & Hurrell, A. (Eds.)(1995), “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Fawcett, Louis.(1997)“Regionalism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Louis Fawcett and
    Andrew Hurrell,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pin, Robert(199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offmann,Stanley(1966). “Obstinate or Obsolete? The Fate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Case of Western Europe ”,Daedalus, Vol. 95, No. 2.
    Hettne, Björn.(1999).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Regionalism: The Second Great
    區域整合理論與發展模式之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金門為例
    Transformation ” in Globalism and the New Regionalism. Hampshire: MacMilan Press
    Limited.
    Hettne, Bjorn (1994).“The New Regionalism: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Helsinki: UNU Wider)
    HELD, David et al.(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 ”Stanfordl:University Press
    Haas,E.B,(1960)“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European and the Universal Proces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15,No.3
    Haas, E.B, (1964).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dford, Ca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as, E.B. and Schmitter, P. (1964). “ Economics and Differential Pattern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18 ,No.4
    Haas, Ernst B. (1970).“The Stud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Joy and
    Anguish of Pretheoriz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4, No.4
    Hanggi, H., Roloff , Ralf. and Ruland ,Jurgen. (2006), “Interregionalism: A New
    Phenomen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 Heiner Hanggi, Ralf Roloff, and Jurgen
    Ruland, eds. Interreg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 A Stepping Stone to Global
    Governance? pp. 1-14., New York: Routledge
    Harrison, Reginald J. (1974).“Europe in Question: The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Kim, Samuel S.(2004).“Regionalization and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 4, No. 4 .
    Katzenstein, Peter J.(2000). “Regionalism and Asia” New Political Economy, Vol.
    5,No.3
    Kupchan, Charles (1997). “Regionalizing Europe’s Security: The Case for a New
    Mitteleuropa,” in Edward Mansfield and Helen Milner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Linberg, Leon N.(1970. “Political Integration as a Multidimensional Phenomenon
    Requiring Multivariate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4, No.4,
    Autuman.
    Mattli ,Walter(1999).“ The Logic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Europe and Beyond, ” UK:
    Cambridge Uni. Press.
    Molle, Willem(2006). “The Economic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ory, Practice,
    Policy ”, UK:Ashgate Pub Co.
    Nye, Joseph S. Jr. (ed.),(1968).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Nye, Joseph S.,(1971).“Peace In Parts: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In Regional
    Organization”,.Boston:Little Brown
    Parsons, Talcott(1999).“Economy and Society: A Study in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heory”, New York:Routledge
    Pentland ,Charles(1975).“Functionalism and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 A. J. R.Groom & Paul Taylor eds., Function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Crane, Russak & Company, Inc.)
    Robson, Peter(1998).“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New York:
    Routledge
    Smith, P. H.(1992). “Introduction-The Politics of Integration: Concepts and Themes”
    in TheChallenge of integratio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 ed. P.H. Smith,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