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施智仁
論文名稱: 漫畫式圖像在視覺藝術表現上之創作
Comic-like graphics of Creative Work on Visual Arts Presentation
指導教授: 張柏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漫畫漫畫式圖像普普藝術視覺傳達設計
英文關鍵詞: comics, comic-like graphics, pop art,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47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漫畫的自由表現形式與天馬行空的內容,讓為漫畫著迷的人遍佈世界各地,是學生下課後逃避現實的幻想園地,也是藝術家抒發己見的創作媒介。漫畫發源自原始人類在洞穴上的塗鴉,18世紀時是歐洲漫畫家針貶時事、陳述事件的利器,19世紀末的美國人看完報紙上主要新聞後則會看四格漫畫輕鬆一下,二次大戰後的日本漫畫撫慰了日本的民心更開拓了漫畫的視野,在台灣的50年代的『諸葛四郎』風靡了當時的青少年,卻也曾被視為傷風敗俗的不良刊物。漫畫與藝術間原本存在著一道鴻溝,達達運動(DA DA)與普普藝術(POP ART)出現後,漫畫的發展有了不一樣的轉折,漫畫中的圖像躍入了美術館,達達與普普的藝術家讓漫畫不再只是輕鬆、詼諧的娛樂小品,而是具有社會意涵、時代意義的圖像訊息,他們透過漫畫式的圖像,重新定義通俗藝術與純藝術間的區隔,影響了後來視覺藝術的演進,更擴及到商業設計的範疇。
    全文分為文獻分析與個人創作研究兩部分,文獻分析部分首先透過對漫畫相關文獻的探討、蒐集、分析與整理漫畫的定義,接下來介紹漫畫在歐美、日本、中國與臺灣的發展軌跡,藉以釐清漫畫對於當地藝術發展與社會文化的影響,並解構各種與漫畫圖像相關的藝術運動以及其所形成的視覺特色,同時探討漫畫式圖像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接著研究構成漫畫的主要視覺元素與符號特徵,探討漫畫圖像元素的應用範圍。
    最後是個人創作部分,以漫畫式圖像為主要創作元素,運用各種漫畫式圖像的視覺語言與色彩,挪用各種歐美、亞洲的政治與文化圖像,透過數位影像的創作手法與特性,轉化出具主題性的視覺創作,內容呈現個人在歐美、日本與中國視覺文化影響下的圖像創作,作品背後隱喻臺灣的當代社會文化現像。結論則是總結對於個人漫畫式圖像創作的發展與期望,並期待在視覺傳達設計與商業價值上的應用與發揮。

    The free manifestation and unrestrained contents of comics, has spread its fans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a getaway fantasy land from reality for students, also a creation media for artis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Comics were originated from the cave paintings of the prehistoric men, it was a tool for European cartoonists to criticize current affairs and describe events in 18th century;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he Americans would read the comic strips after the major news in the papers for entertainment; the comics in Japan comforted the people’s hearts, also expanding the comic’s horizon, post WWII; the “ZhuGe SiLang” in the 50’s of Taiwan, raged the youngsters at the time, but it wa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n immoral publication.
    There was a gap between comics and the arts, but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Dada Movement and the Pop Art, the development of comics has taken a different turn. The pictures of comics have jumped into museums, and the artists of Dada and Pop transformed the comics to graphic messages with social and timely meanings, which means they are no longer just a funny entertaining sketch. Through the comic-like graphics, they redefined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popular arts and pure arts, influenced the revolution of subsequent visual arts, and further expanded into the commercial design scop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personal creation to research. Regarding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firstly through the treatment,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comics, sort the definition of comics, and then introduce its developmental traces in Europe, America, Japan, China and Taiwan, to clarify its influences to the local arts development, societies and cultures. Meanwhile deconstruct various art movements relating to comic images and their visual features, and to probe the influence of comic-like graphics to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Following, study the major visual elements and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that structure the comics, thus probing the usages of comic-like graphic elements.
    Lastly is the personal creation. Aimed at the comic-like graphics as major creation elements, by using all sorts of visual language and colors of comic-like graphics, an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ictures of Europe, America and Asia, together thru the creation techniques and features of digital images, transformed to the visual creations of the theme. Its contents present the personal graphic creations which were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American, Japanese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behind the creation was hidde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phenomenon of Taiwan. The conclusion is the 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expectation of the personal comic-like graphics, and expecting its application and amplification o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commercial value.

    目 錄 誌謝………………………………………………………………………I 摘要………………………………………………………………………II 摘要(英文)……………………………………………………………III 目 錄……………………………………………………………………V 表目錄 …………………………………………………………………IX 圖目錄…………………………………………………………………X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動機……………………………………………………………1 1-2研究目的……………………………………………………………2 1-3研究範圍與限制……………………………………………………3 1-4研究方法與流程……………………………………………………3 1-4-1研究方法………………………………………………3 1-4-1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2-1漫畫的起源………………………………………………5 2-2漫畫的名稱………………………………………………6 2-3漫畫的定義………………………………………………7 2-4漫畫式圖像的定義………………………………………9 第三章 漫畫的發展…………………………………………10 3-1歐美漫畫的發展…………………………………………10 3-2中國漫畫的發展…………………………………………16 3-3日本漫畫的發展…………………………………………20 3-4台灣漫畫的發展…………………………………………24 第四章 漫畫式圖像的影響…………………………………27 4-1漫畫與藝術………………………………………………27 4-1-1歐美普普藝術……………………………………28 4-1-2塗鴉藝術…………………………………………31 4-1-3日本新普普風潮…………………………………33 4-1-4中國波普運動……………………………………35 4-1-6台灣漫畫風格作品………………………………37 4-2漫畫與商業………………………………………………39 4-2-1漫畫式圖像與廣告設計…………………………39 4-2-2漫畫式圖像與電影、動畫………………………44 第五章 漫畫式圖像的視覺元素……………………………46 5-1圖像造型…………………………………………………46 5-1-1角色造型………………………………………47 5-1-2誇張與變形……………………………………48 5-1-3身體語言………………………………………48 5-1-4臉部表情………………………………………49 5-1-5簡化的造型……………………………………50 5-2視框………………………………………………………51 5-3視覺符號…………………………………………………55 5-3-1漫畫符號………………………………………55 5-3-2背景……………………………………………57 5-4文字………………………………………………………58 5-4-1對白框…………………………………………58 5-4-2擬音字…………………………………………60 5-4色彩………………………………………………………62 第六章 個人創作與應用……………………………………63 6-1創作理念……………………………………………63 6-2創作來源與風格形式………………………………64 6-3創作風格……………………………………………65 6-4創作流程……………………………………………66 6-5創作作品……………………………………………66 作品6-5-1:中國熱…………………………………69 作品6-5-2:大團結…………………………………72 作品6-5-3:奧義……………………………………75 作品6-5-4:拍賣……………………………………78 作品6-5-5:制裁……………………………………81 作品6-5-6:STOP!……………………………………84 作品6-5-7:太空飛鼠………………………………87 作品6-5-8:美滿家庭………………………………90 作品6-5-8:The Bomb is Coming( 炸彈來了)………93 作品6-5-10:生日禮物………………………………96 作品6-5-11:新鮮貨…………………………………99 作品6-5-12:Freedom(自由)………………………102 6-6展場布置…………………………………………105 6-6延伸作品…………………………………………107 第七章 結論…………………………………………………108 第八章 參考文獻……………………………………………109

    中文書籍:
    1. 李闡 著(1998)。 漫畫美學。台北:群流出版社 。
    2. 洪德麟 編著(1994)。台灣漫畫四十年初探(1949-1993)。台北:時報文化。
    3. 洪德麟 著(2001)。傑出漫畫家 亞洲篇。台北:雄師出版社 。
    4. 石之森章太郎(1997)。漫畫家入門集輯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5. 手冢治虫(1985)。漫畫入門。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6. 方 成 著(1992)。報刊漫畫學。台北:亞太圖書 。
    7. 國立歷史博物館 編輯(2000)。臺灣漫畫史特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8. (保羅.葛拉維Paul Gravett)(2006)。日本漫畫六十年Manga:Sixty Years of Japanese Comics 。台北:遠足文化 。
    7. 方成 著(1993)。報刊漫畫學。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8. 何政廣 發行人(1981)。美術大辭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9. 蕭嘉猷 著(2001) 。連環圖畫視框的屬性意義與構成原理-以西方COMICS&SEQUENTIAL ART為例 。台中:弘祥出版社 。
    10.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11. 熊鈍生主編(1980)。辭海。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編 國立中央圖書館 。
    12. 朱文葦 發行人(1992)。簡明美學辭典。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13. 梅 耶 著(2002)。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香港:貓頭鷹出版社。
    14. Steve Edgell With Brad! Brook And Tim Pilcher/翻譯:陳寬祐(2002)。漫畫創作實務全覽 『The Complete Cartooning Course』。台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張清龍(2004)。高塔上的人:歐美漫畫名家介紹。台北市。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16. 吳垠慧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媒材篇 科技與數位藝術(Taiwan Contemporary Art Series)。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7. 潘娉玉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媒材篇 油彩與壓克力。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8. 羅秀芝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議題篇 文化.殖民(Taiwan Contemporary Art Series)。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9. 尤傳莉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議題篇 政治.權力(Taiwan Contemporary Art Series)。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20. 謝鴻均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議題篇 陰性.酷語(Taiwan Contemporary Art Series)。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21. 潘娉玉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媒材篇 油彩與壓克力(Taiwan Contemporary Art Series)。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22. 郭恩慈、蘇珏 編著(2007)。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香港:三聯書局。
    23. Paul Taylor編 徐洵蔚、鄭 湛譯(1996)。後普普藝術。台北:遠流出版社。
    24. Lucy R. Lippard編 張正仁譯(1991)。普普藝術。台北:遠流出版社 。
    25. 薄松年編著(2006)。中國藝術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26. 蕭湘文((1998)。廣告創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7.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8. 蘇上達(1931)。廣告學概論 。 上海:商務印書局。
    29. 靳埭強(1987)。商業設計藝術。台北:雄師圖書。
    30. 何耀宗(1987)。平面廣告設計。台北:雄師美術。
    31. 蘇守政(1992)。視覺傳達設 。台北:六合出版社。
    32. 王正宜(2007)。東京視覺設計。王正宜。台北:原點出版社。
    33. 劉新(2000)。百年中國油畫圖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4. 高千惠(2000)。百年世界美術圖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5. 黃文睿(2000)。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6. 廖方瑜/孟成瀚(2006)。塗鴉、城市糖果地圖。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37. 韓叢耀 著(2005)。圖像傳播學。台北市:威仕曼文化。
    38. 鄭俊皇(2006)。鄭俊皇設計創作報告書 :漫畫元素於平面設計之應用研究。台北市:松合出版。
    39. 高千惠(2000)。百年世界美術圖像。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40. 薄松年 編著(2006)。中國藝術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41. 馬里奧.普瑞根 Mario Pricken編著(2005)。廣告創意完全手冊。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42. 鄭家鍾 總編輯。第七屆時報世界華文廣告獎專輯。台北:時報廣告獎執行委員會。
    43. 林淑黛 總編輯(2002)。第九屆時報世界華文廣告獎專輯。台北:時報廣告獎執行委員會。
    44. 鄭家鍾 編輯(2000)。第二十二屆時報廣告金像獎專輯。台北:時報廣告獎執行委員會。
    45. 手塚治虫 譯者:涂翠花(1993)。原子小金剛。台北:時報文化。
    46. 浦澤直樹(1998)。怪物MONSTER。台北:東立出版社。
    47. 浦澤直樹 譯者:陳家盛(2000)。20世紀少年。台北:東立出版社。
    48. 松本大洋 譯者:林妙賢/高琦智(1987)。惡童當街。台北:時報出版。
    49. 敖幼祥(1990)。敖幼祥的漫畫中國成語(七)/。台北市:時報文化。
    50. 蔡志忠(1994)。封神榜。台北市:時報文化。
    51. 朱德庸(2003)。雙響炮。台北市:時報文化。
    52. 蕭言中(1992)。舊情綿綿。台北市:時報文化。
    53. 莫迪諾(MORDILLO)(1989)。君子好逑。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
    54. 谷古實(1997)。去吧!稻中卓球社。台北:尖端出版社。
    55. 臼井儀人繪 譯者:傅國忠。蠟筆小新3(1994)。台北:東立出版社。
    56. 恩奇.畢拉Enki Bilal繪 林悅俐譯(2003)。諸神混亂La Femme aux immortels。台北:大辣出版社。
    57. Francois Schuiten繪 藍漢傑譯(2004)。消逝邊境 La Frontiere Invisible。台北:大辣出版社。
    58. 阿颯兒.納菲西(Azar Nafisi)著 朱孟勳譯(2004)。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59. Paul Martin Lester著(2003)。視覺傳播 Visual Communication Images with Messages/3E。台北:新加坡商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英文書籍:
    1.POP ART Tilman Osterwold
    2.In the Studio /Todd Hignit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3.All-American Ads-50’s By Ed.Jim Heimann TASCHEN
    4.Japanese Style Graphics 2001 by P.I.E BOOKS
    5.LET’S PARTY CHARLIE BROWN/CHARLES M.SCHULZ USA 1982 CORONET BOOKS
    6. The Art of the Funnies An Aesthetic History/Robert C.Harvey USA 1994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reserved
    論文:
    1.研究生:鄭俊皇 指導教授:曾啟雄(1999)。漫畫於視覺上的應用研究-以擬音字與閱讀順為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期刊:
    1.劉紀蕙(2007.10)。藝術—政治—主體:誰的聲音? 論後解嚴雨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的政治發言。台灣美術 70期。
    2.王受之(2007)。西方漫畫發展歷程(動漫設計)之動漫畫史 。藝術家雜誌。頁332-345。
    3.吳垠慧(2004)。藝術+漫畫=?台灣當代藝術理得『漫畫』現象初探。典藏今藝術 。144 期 頁71-75。
    4. 立木祥一郎(2004.9)。承接與席捲 日本的漫畫、動畫與美術典藏今藝術。頁66-70。
    5.謝志暉(2005.10)。『英雄的年代』-漫步在漫畫電影的異想世界。藝術欣賞。 頁17-23。
    6.周文鵬(2007.6)。論漫畫的定位與定義 。問學集。頁136-147。
    7.王受之(2007.8)。連環漫畫的興衰變化。藝術家雜誌。頁396-409。
    8.高千惠(2008.7)。卡漫世代之青澀性感美學。今藝術雜誌。132-149頁。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