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宜萍
論文名稱: 產業移民聚落的發展-屏東縣鹽埔鄉大山寮與三十座的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 吳進喜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產業移民聚落自營農場會社寮菸草移民村糖業移民聚落常盤村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位於屏東平原隘寮溪沖積扇面上的鹽埔鄉本島會社寮「大山寮」與日本菸草移民村「三十座」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日本殖民政策下的產業移民聚落在戰後的發展特性,並藉由移住居民來源、地權取得方式、生產內容的變化及社會關係網絡變遷等指標,探討影響兩個不同性質的移民聚落其發展異同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日治時期兩移民聚落在本質上的差異,在殖民政府的「國家政策」與「經濟生產」的相互作用之下,主要體現於不同族群的移民所建構出來之聚落性格。「菸草專賣」的各項獎勵制度,是直接實踐於從事菸草生產的內地移民,在菸作生產保證收購的「工作機會」及10年繳清地價即可取得「土地所有權」之誘因下,內地移民皆有永住於此的信念;而「糖業獎勵」政策,則是鼓勵投入糖業生產的資本家,對於受雇於會社的本島糖業移民而言,移住於此只為了尋求謀生的機會,也因此造成了日治時期「本島會社寮」的游離不定與「菸草移民村」穩定發展之聚落差異。

    歷經戰後初期至今日台灣糖業發展漸漸式微的歷程,大山寮糖業聚落卻從游離走向穩定,乃因人與人、人與地之間的情感,經過了共同爭取交通改善及土地所有權的歷程,並透過每年的祭祀活動而更緊緊相繫。

    從昭和11年(1936)至民國66年(1977),三十座的移住居民、生產內容及地權取得,實可謂「國家政策」強力主導下的發展。當菸草生產停止之後,即代表國家政策對於此區的影響限制逐漸抽離,一旦三十座的地權可自由買賣後,聚落才漸由游離分裂走向穩定凝聚。然本區居民畢竟缺乏共同生產、共同凝聚彼此向心力的事件參與,人與人、人與地的關係,在社會變遷的洪流之下,便逐漸疏離。

    從本文的論述可知,不論是糖業或是菸業產業移民聚落,政府力量與國家政策一直扮演著促進與限制發展的背後推手,然「土地所有權」的取得乃真正影響聚落發展的關鍵因素。但在現代工商業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遠離屏東平原核心的位置,導致大山寮與三十座兩聚落的未來發展有限,並具備了明顯的「邊陲」特性。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概念與方法……………………………………… 6 第二章 日治時期的移民聚落…………………………………… 8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性………………………………………… 8 第二節 台灣製糖會社與農場會社寮………………………… 19 第三節 菸葉專賣制度與菸草移民村………………………… 33 第四節 小結…………………………………………………… 47 第三章 戰後糖業聚落的轉型…………………………………… 49 第一節 入住糖業聚落人群之背景…………………………… 49 第二節 土地所有權之轉移…………………………………… 54 第三節 生產內容的變化……………………………………… 60 第四節 社會關係網絡之轉變………………………………… 65 第五節 小結…………………………………………………… 71 第四章 戰後菸業聚落的轉型…………………………………… 73 第一節 入住菸業聚落人群之背景…………………………… 73 第二節 土地所有權之轉移…………………………………… 78 第三節 生產內容的變化……………………………………… 84 第四節 社會關係網絡之轉變………………………………… 91 第五節 小結…………………………………………………… 96 第五章 結論……………………………………………………… 98

    一、中文部分
    (一)檔案、專書

    王健旺(2003),《台灣的土地公》,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鼎臣(1975),《土地改革新論》,台北市 : 國父遺教研究會。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1997),《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局志》。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菸葉試驗所編印(1980),《黃色種菸草耕作法》。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著(1976),《台糖三十年發展史》。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著(1979),《糖業手冊》。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著(1996),《台糖50年 : 邁向新紀元》。
    立法院(1987),《立法院公報》,76(33)院會紀錄。
    立法院(1989),《立法院公報》,78(2)院會紀錄。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8),《台灣土地地目等則問題之分析》。
    何思瞇(1997),《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 : 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台北縣 : 國史館。
    何鳳嬌編(1993),《光復初期土地之接收與處理(一)》,台北縣:國史館。
    吳庚元、陳秋坤等(2001),《里港鄉志》,屏東縣里港鄉公所。
    汪呈因編撰(1980),《特用作物學》,台北市 : 茂昌圖書公司。
    林本炫, 董娟娟, 張人傑(1991),《國有土地問題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市 :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林炳勳編(1989),《臺灣土地改革紀實》,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美容(2000),《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林朝棨(1958),《台灣地形》,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林熊祥, 李騰嶽監修(1955),《台灣省通志稿 卷四 經濟志水利篇》,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
    侯坤宏編(1988),〈行政院會規定處理台糖公司土地問題原則,1952〉,《土地改革史料》,頁550,台北縣:國史館。
    屏東縣政府(1992),〈鹽埔鄉地區綱要計畫〉,《屏東縣綜合發展計畫》,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屏東縣政府主計處(民國39-93年),《屏東縣統計要覽》。
    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臺北:唐山。
    洪馨蘭(2004),《台灣的菸業》, 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省政府地政處(1997),《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志》。
    孫志浩(1973),《果樹栽培》,台北市 : 大聖。
    張振岳(2002),《富里鄉影像志》,花蓮:花蓮縣富里鄉公所。
    張素玢(2001),《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以官營移民為中心1909-1945》,台北:國史館。
    惜遺(1950),《台灣之水利問題》,台北: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中),台北:南天書局。
    陳兆偉(2003),《國家經營下的台灣糖業1945-1953》,臺北: 稻鄉。
    陳芳惠(1984),《村落地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尊賢(1991),《土壤管理手冊》,臺中: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陳尊賢、許正一(2002),《台灣的土壤》,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誠(1961),《臺灣土地改革紀要》,台北市 : 中華。
    黃瓊慧等(2001),《屏東縣地名辭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楊萬全(1993),《水文學》,地理研究叢書第二號第二版,國立台灣師大地理學系出版。
    楊騏(2001),《台灣百年糖紀》,臺北市 : 貓頭鷹出版。
    農委會(民83-93年),《農業統計年報》。
    劉枝萬(1983),〈台灣之瘟神廟〉,《台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市 : 聯經。
    劉盛興(1997),《六堆客家鄉土人物誌》,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歐威麟(2003),〈「資源委員會檔案」簡介〉,《國家數位典藏通訊》,2:10。
    盧德嘉(1894),《鳳山縣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第73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出版。
    總統令公布(1953),《臺灣省菸酒專賣法令》。

    (二)期刊論文

    吳育臻(2000),〈日治時代的糖業移民聚落初探-以移民寮和農場寮仔為例〉,《環境與世界》,4:41-57。
    吳進喜(1994),〈台灣南部傳統聚落的空間形構:以燕巢鄉烏鬼埔和林園鄉汕尾庄為例〉,《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頁543-551。
    吳鳴(2003),〈豐田移民村-獨留青史向黃昏〉,《歷史月刊》8月號:16-25。
    李國銘(1992),〈關於屏東平原少數民族的二三事〉,《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57-64。
    林玉茹(2000),〈殖民與產業再造-日治時期東台灣的官營漁業移民〉,《台灣史研究》,7(2):51-93。
    施添福(1996),〈日治時代月野村的移民與拓墾〉,《今日關山》第7期。
    施添福(1998),〈清代台灣屏東平原的土地拓墾和族群關係〉,《平埔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張瑞津、石再添(1991),〈沖積扇的形成與演育〉,《中等教育》第42卷第1期,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出版,頁49-55。
    張瑞津等(1995),〈高屏溪谷與潮州斷崖沖積扇的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4期,頁39-86。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郭中端(1986),〈日據時代日本移民都市發展之研究〉,《建築學刊》,8:37-46。
    陳國川(2000),〈日治時代雲林地區的土地開發〉,《第四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主辦。
    黃蘭翔(1996),〈花蓮日本官營移民村初期規劃和農宅建築〉,《台灣史研究》,3(2):51-91。
    黃蘭翔(1998),〈日本官營移民村建設目的與居民營運組織-以吉野、豐田、林田三村為例〉,《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聯合報系文化,頁213-237。
    楊逸農(1952),〈台灣之菸業〉,《臺灣銀行季刊》,5(3):188-209。
    楊逸農(1955),〈臺灣菸酒公賣事業面面觀〉,《台灣經濟月刊》,12(2):28-33。
    楊萬全(1997),〈高屏溪流域與屏東平原的水資源〉,《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7:81-104。
    潘朝陽(1989),〈觀念論地理學-一個人文主義地理學方法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5:181-198。
    鍾淑敏(1986),〈日據時期的官營移民-以吉野村為例〉,《史聯雜誌》,8:74-85。
    王柏山等撰述,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2000),《台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三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頁74-82。
    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1997),〈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台灣文獻》,48(3):101-121。
    所重雄著,吳萬煌譯(1993),《台灣菸草栽培變遷史》,台灣省文獻會印行。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初版三刷。
    B.G.AKEHURST著,宋繼修譯(1978),《菸作學》,台北市 :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
    江美瑤(1997),〈日治時代以來台灣東部移民與族群關係—以關山、鹿野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進喜(2000),〈高雄縣二仁溪流域的開發與區域特色-1895年以前〉,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系第八屆博士論文。
    孟祥翰(1988),〈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正慧(1997),〈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庄之演變〉,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聖欽(1995),〈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聖欽(2001),〈日本時代台灣糖業的不均衡發展:以鹽水港地區的農家生計差距擴大為例(1896-1930)〉,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系第九屆博士論文。
    黃瓊慧(1996),〈屏北地區的聚落型態、維生活動與社會組織〉,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系碩士論文。
    黃瓊慧(2001),〈屏東平原農業土地利用的轉變 : 1950-1990年代 : 以蓮霧、檳榔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全玄(1993),〈台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慶良(1999),〈日據時期台灣之菸酒專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瑾霖(1998),〈林邊溪中游的拓墾與聚落發展〉,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鳳嬌(1990),〈日據時期台灣的糖業經營與農民爭議〉,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分
    (一)史料、檔案

    台灣總督府(1919),《台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
    台灣總督府(1903),《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350冊,第38文號。
    台灣總督府(1903),《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856冊,第6文號。
    台灣總督府(1903),《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350冊,第38文號。
    台灣總督府(1907),《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0965冊,第15文號。
    台灣總督府(1909),《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0967冊,第1文號。
    台灣總督府(1910),《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332冊,第19文號。
    台灣總督府(1918),《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871冊,第2文號。
    台灣總督府(1921),《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148冊,第3文號。
    台灣總督府(1935),《台灣煙草農業移民移住案內》。
    台灣總督府(1945),《台灣島勢要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台灣總督府內務局(1938),《下淡水溪治水事業概要》。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8),《台灣農業移民》。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11),《法規集要全》。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15),《台灣專賣誌概要》。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29),《台灣專賣》,18(9):73。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29),《台灣專賣》,18(7):58。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36),《台灣專賣事業》。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煙草課(1936),《煙草專賣事業概要》。
    御竿信吉(1940),〈煙草耕作適地調查對考察〉,《台灣專賣》,頁16-21,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安達良之助(1935),〈制度實施後於本島煙草耕作事情〉,《專賣通信》,14(4):46-51,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牛島生(1936),〈煙草移民村建設從事〉,《專賣通信》,15(10):13-19,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竹內清(1936),〈屏東煙草移民村訪(一)〉,《專賣通信》,15(10):63-71,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所重雄(1932),〈台灣於煙草耕作沿革史(五)〉,《專賣事業》,11(2):70-72,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7),《臨時台灣糖務局第六年報》。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6),《臨時台灣糖務局第七年報》。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9),《臨時台灣糖務局第八年報》。
    臨時臺灣糖務局(1910),《臨時台灣糖務局第九年報》。
    屏東郡役所(1937),《屏東郡要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金澤吉次郎(1937),〈移民村戰後對策〉,《社會事業友》,109:38-41,臺北:臺灣社會事業協會發行。

    (二)專書論文

    伊藤重郎(1939),《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東京市 :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佐藤吉次郎編(1926),《臺灣糖業全誌》,臺中:臺灣新聞社。
    杉浦和作(1912),《臺灣商工人名錄》,臺北:臺灣商工人名錄發行所。
    東鄉實(1914),《台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
    石牟禮毅(無出版時間),《台灣於移民村研究》,台灣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政學科卒業論文。
    Cohen, Myron L.(1976),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New York and 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三、相關網站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ttw.gov.tw
    台糖公司全球資訊網:
    http://www.taisugar.com.tw/etaipei2/TaiSugar/index.jsp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http://www.vac.gov.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