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薈宇
Chen, Huei-Yu
論文名稱: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語言(中文)A寫作能力之外部評估分析研究
Analysis of External Assess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s Language(Chinese) A Writing Proficiency
指導教授: 蔡雅薰
Tsai, Ya-Hs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國際文憑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語言A(中文):文學師資培育
英文關鍵詞: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Diploma Programme (DP), Language (Chinese) A: Literature, Teacher educ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08.2019.A0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培養能因應國際潮流的人才,是各國教育積極達成的目標,隨著教育思維的進步,除了知識的學習,也要求具備良好的素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簡稱IB-DP)是世界各國大學公認具有國際性的高中銜接大學預科的課程,其課程以理解全球背景為核心,培養具有國際情懷素養的人才,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所培育的能力獲得國際許多知名大學的肯定。目前世界各國許多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也採用國際文憑教育制度,這樣的制度不僅僅實現於歐美地區,目前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以2018為目標,預計將採用國際文憑教育制度的公立學校增加200所,以促進日本公立學校國際化。
    國際文憑的學校數目不斷增加,也逐漸提高教師人數的需求,培育了解國際文憑且具備國際意識,善於引導學生的老師是相當重要的。國際文憑課程沒有明定的教科書,雖然設立了教學目標和完善的評估制度,讓教師在教學上能有更多發展空間,但同時也是教師們的挑戰,若能了解評估考題,想必對於IB-DP「語言(中文)A:文學」的教學內容能更加明確。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將分析近五年的IB-DP「語言(中文)A:文學」寫作題目,了解各文體考題形式,並以深度訪談法,訪問現職IB-DP「語言(中文)A」老師教學建議,期望在IB-DP「語言(中文)A:文學」的師資培育上能幫助老師更清楚的掌握出題方向以及教學重點。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recognized by many universities worldwide, is an academic entry program for high-school students about to enter into universities. Their students’ abilit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many renown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system does not provide a mandatory, required textbook for each subject. There are only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or subjects and a complete evaluative mechanism. Although teachers are liberated in their teaching,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system is also much challenging for them. The teachers must be able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if they can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questions for the evaluative mechanisms.
    This Thesis used document analysis, plowing through of the writing examination questions for the subject Diploma Programme’s Language (Chinese) A: Literature and covering the past five-year period. It also chose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inquire with the currently employed Diploma Programme’s teachers for the subject Language (Chinese) A about their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teaching. This Thesis hoped to create a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subject Chinse of the IBDP system: a writing educational program for essay writing. Accordingly, th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can assist our teachers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focus areas of questions and also their key teaching points.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一、 研究背景 3 二、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一、 研究範圍與問題 9 二、 研究限制 12 第四節 IB-DP「語言(中文)A:文學」介紹 13 一、 第一學科 13 二、 IB-DP「語言(中文)A:文學」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9 第一節 IB-DP中文文獻回顧 29 一、 IB-DP中文課程特點研究 30 二、 IB-DP中文課程內容研究 31 三、 IB-DP中文評估研究 32 四、 IB-DP中文師資研究 33 第二節 批判性思考 35 一、 批判性思考 35 二、 批判性思考與寫作的關係 37 三、 深度討論 38 四、 心智圖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3 一、 文獻分析法 43 二、 文獻分析法流程 44 三、 深度訪談法 45 四、 深度訪談法流程 45 第二節 訪談對象資料 47 第三節 整體研究流程圖 48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9 第一節 IB-DP「語言(中文)A:文學」各文體賞析 49 一、 IB-DP「語言(中文)A:文學」體裁特徵 49 二、 IB-DP「語言(中文)A:文學」的文學術語 52 三、 IB-DP「語言(中文)A:文學」的賞析步驟 68 第二節 IB-DP「語言(中文)A:文學」考題分析 72 一、 IB-DP「語言(中文)A:文學」SL試卷一寫作考題 72 二、 IB-DP「語言(中文)A:文學」SL和HL試卷二寫作考題 76 三、 小結 81 第三節 IB-DP「語言(中文)A」教師有關寫作教學訪談 81 一、 詩(詞) 81 二、 散文 93 三、 微型小說 102 四、 中短篇小說 103 五、 長篇小說 109 六、 戲劇 113 七、 常使用的技巧或策略 116 八、 小結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一、 IB-DP的「語言(中文)A:文學」課程在試卷一和試卷二的考試題型 123 二、 IB-DP的「語言(中文)A:文學」考試在寫作的教學重點和引導 124 三、 成為IB-DP「語言(中文)A:文學」的教師所應具備的能力 1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6 一、 受訪者限制 126 二、 資料取得可更完善 126 三、 未實施實驗 126 第三節 未來建議 126 一、 增加受訪者地域以及人數 127 二、 取得更多考題 127 三、 實施實驗 127 參考資料 129 附錄 137 附錄一 IB-DP「語言(中文)A:文學」考題分類 137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56

    一、 中文書籍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6)。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考試說明。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6)。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含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考試說明(107 學年度起適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7)。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6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國文考科)。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7)。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6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國文考科)。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王格(1990)。議論文寫作技法。 河北省:河北人民出版社。
    王勝忠(1997)。議論文寫作訓練。吉林省:吉林人民出版社。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國語文教學。載於王開府,潘麗珠,鄭圓鈴,吳惠花,黃惠美,陳俐伶,施教麟,王秀梗,鄭潔慧合著《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1-20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寶大(1990)。議論文寫作技巧。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2014)。教師U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光連(1996)。散文技巧。臺北市:洪葉文化。
    李怡主編(2017)。中國現代詩歌欣賞。臺北市:秀威經典。
    李欣蓉(譯)(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作者:Bromley, K. , De Vitis ,L. & Modlo ,M)。臺北市:遠流出版。(原著出版年:1995)
    李萍、蘇媛(2015)。IB-DP中文A文學課程書面作業及試卷(1)7分範文點評。香港:三聯書局。
    李萍、蘇媛(2015)。IB-DP中文A文學課程書面作業及試卷(2)7分範文點評。香港:三聯書局。
    柯華葳(2017)。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
    香港教育署(1997)。促進有效學習的思考技能教學法。香港: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人文學科組編印。
    唐鉞(1923)。修辭格。北京:商務印書館。
    孫易新(2014)。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商周出版。
    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Mind mapping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原作者:Buzan, T., & Buzan, B.)。新北市:耶魯國際文化出版。(原著出版年:1996)
    徐芹庭(1971)。修辭學發微。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國際文憑組織(2011a)。語言A:文學指南。英國:國際文憑組織。
    國際文憑組織(2011b)。國際文憑項目中的語言學習。英國:國際文憑組織。
    國際文憑組織(2013)。什麼是國際文憑教育。英國:國際文憑組織。
    張弓(1963)。現代漢語修辭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張天定(1999)。寫作心理學。河南省:河南大學出版。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莊雅琇(譯)(2015)。給孩子與世界接軌的教育—國際文憑與全球流動社會的教育改革(原作者:坪谷ニュウエル郁子)。臺北市:商周出版。(原著出版於2014)
    陳正治(2001)。修辭學。臺北市:五南書局。
    陳素宜、孫易新(譯)(2007)。心智魔法師-大腦使用手冊Use Your Head(原作者:Buzan, T.)。新北市:耶魯國際文化事業公司。(原著出版年:1982)
    陳碧月(2005)。小說欣賞入門。臺北市:五南書局。
    傅騰霄(1996)。小說技巧。臺北市:洪葉文化。
    馮永敏(1997)。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市:文史哲出版。
    黃慶萱(1992)。修辭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楊柳、鄭康樂(2012)。文學鑑賞:小說 詩歌 散文 戲曲。蘭州:蘭州大學。
    董寧(2012)。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文A文學課程文學指導(上)。香港:三聯書局。
    董寧(2012)。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文A文學課程文學指導(下)。香港:三聯書局。
    董寧(2017)。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文A課程文學術語手冊。香港:三聯書局。
    劉雨(1990)。寫作心理學。吉林省:東北師範大學出版。
    劉樹孝(1987)。議論文寫作方法。西安市:未來出版社。
    潘中道、黃瑋瑩和胡龍騰(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原作者:Ranjit Kumar.)。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6)
    蔡謀芳(2003)。修辭格教本。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鄭明娳(1999)。現代散文。臺北市:三民書局。
    鄭淑芬(譯)(2007)。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原作者:Stella, C.)。臺北市:寂天文化出版。(原著出版年:2005)
    鄭圓鈴(2008)。心智圖在閱讀教學的應用。載於王開府,潘麗珠,鄭圓鈴,吳惠花,黃惠美,陳俐伶,施教麟,王秀梗,鄭潔慧合著《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29-52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黎運漢(2000)。漢語風格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戴健林、朱曉斌(2003)。寫作心理學。廣東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
    謝文利、曹長青(1996)。詩的技巧。臺北市:洪葉文化。
    魏飴(1999)。小說鑑賞入門。臺北市:萬卷樓。
    魏飴(1999)。戲劇鑑賞入門。臺北市:萬卷樓。
    羅耀宗(譯)(2004)。問對問題,找答案:批判思考的智慧學(原作者:Browne, M. N., & Keeley, S. M.)。臺北市:商智文化出版。(原著出版年:2007)
    嚴杰(1991)。寫作心理學。吉林省:吉林文史出版。

    二、 中文期刊
    王秋萍(2014)。談「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教育研究月刊,247,118-132。
    王熙平、張朝新(2012)。淺談教師在 IBDP 研究性學習中的促進作用。天津教育,(7), 48-49。
    王麗雲(2015)。國際高中文憑學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8(3),125-156。
    伍丹履(2016)。IBDP語文課程評價方式對我國高中語文考試的啟示。考試研究,2,94-100。
    吳昱昊(2014)。IBDP 中文文學課程的課程架構與學習要求。江蘇教育研究:理論 (A 版),6,37-41。
    吳清山(2006)。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1-31。
    徐士強(2014)。普通高中國際課程決策要素分析和政策模型構想。教育發展研究,6,24-29。
    郝彧(2017)。給詩歌兩個月的時間——IB的詩歌教學。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5,10-11。
    楊永珍(2014)。推進 IB 在中國的本土化實施。上海教育,26,70-71。
    葉玉珠(2002)。高層次思考教學設計的要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學報(創刊號)。75-101。
    董旭明、蘇倩(2014)。試論教育國際化中高中IBDP課程教師角色與職能的轉變。課程教育研究,6,68.
    綦春霞、周慧(2014)。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教育學報,10(4),26-33。
    劉茂祥、劉煉、 蔣皓(2015)。 淺析國際文憑課程的關鍵發展特徵。外國中小學教育,11,16-22。
    滕珺、胡佳怡、李敏(2016)。國際課程在中國:發展現狀、認知維度及價值分析。比較教育研究,12,54-60。
    蔡雅薰(2017)。從 IB 國際文憑教育探究全球視角的國際華語文教學新變。華文世界,120,101-109。
    謝益民(2007)。國際文憑項目的學業評價特點及啟示。外國中小學教育,8,41-43。
    鍾鎮城(2015)。國際學校裡的IBDP與AP華語習得規劃之比較。高雄師大學報,39,43-56。

    三、 學位論文
    王作梅(2006)。國際學校高中課程設置探索——以上海三所國際學校為案例。上海市:上海師範大學教科學院教育碩士(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靜(2013)。國際文憑項目學生評價:目標、過程及方法研究。上海市: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盈臻(2017)。IBDP中文A語言與文學之課程個案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宋海鷗(2008)。國際學校高中階段課程探析——以IBDP課程為中心。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比較教育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志成(2016)。義大國際高級中學實施國際文憑課程策略演化歷程之研究。高雄市: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肖海洋(2014)。中美公立高中國際課程引進與實施研究。北京市:首都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未出版碩士論文)。
    岳璐丁(2016)。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IBDP)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研究——以波士頓昆士中學為例。蘭州市:西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未出版碩士論文)。
    徐士強(2015)。面向境內學生的普通高中國際課程政策研究。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羚琬(2012) 。國際學校之IBDP 華語習得規劃個案研究—以高雄美國學校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黃妍瓊(2015)。IBDP 初級漢語課程大綱詞表與其課程考試真題詞匯考察。廣州市:中山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雪鋒(2012)。國際文憑組織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以一個中國國際文憑預科項目學校為例。上海市: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少君(2016)。國際文憑高中項目(IBDP) 與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比較研究——以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學生評價為例。昆明市: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比較教育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柳(2015)。中國國際高中課程母語課程中的價值觀教育——以東北師大附中IBDP國際課程母語課為例。吉林省:吉林大學教育碩士(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聖德(2017)。高中實施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課程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嚴震(2009)。國際文憑大學預科中文A1課程評價體系的特徵分析及啟示。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四、 中文網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2018)。培育雙語師資 滿足臺灣與國際IB教學人才需求。2018年5月29日,取自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8061

    五、 英文書籍
    Mullis, I. V., Kennedy, A. M., Martin, M. O., & Sainsbury, M. (2006).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Specifications . PIRLS 2006.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 Boston College.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Longman.
    Bloom, B. S., Engelhart, M. D., Furst, E. J., Hill, W. H., & Krathwohl, D. R. (Ed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六、 英文期刊
    Aktasa, B. C., & Guvenb, M. (2015). Comparis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Mother Tongue Teaching Cour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 with the National Program in terms of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5(1), 1-25.
    Ennis, R. H. (1985a).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um. National Forum, 65(1), 28-31.
    Ennis, R. H. (1985b).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 44-48.
    Shulman, L.S.(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Stanford University.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15(2), 4-14.

    七、 英文論文
    Coates, H., MacMahon-Ball, M., & Rosicka, C.(2007).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among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universities.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八、英文網站
    Farmington Public School官網。2018年3月29日,取自https://www.farmington.k12.mi.us/domain/1139
    IB官網Research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B education.。2018年3月29日,取自http://www.ibo.org/university-admission/benefits-to-universities-and-colleges-of-accepting-ib-students/research-about-the-effectiveness-of-ib-education/.
    IB官網的fact and figures. 2018年3月29日,取自http://www.ibo.org/about-the-ib/facts-and-figures/.
    IB官網的Find an IB World School. 2019年1月26日,取自 http://www.ibo.org/programmes/find-an-ib-school/?SearchFields.Region=&SearchFields.Country=&SearchFields.Keywords=&SearchFields.Language=&SearchFields.BoardingFacilities=&SearchFields.SchoolGender=&SearchFields.TypePrivate=true
    Quality Talk網站。2018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quality-talk.org/
    Quality Talk Project網站。2018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qualitytalk.psu.edu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4/12/3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