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俊諺
Lai, Chun-Yen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公學校校園空間的利用與農業實習教育
The utilization of campus area and the agricultural prac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School during Japanese Ruled Period
指導教授: 許佩賢
Hsu, Pei-Hs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學校園農業實習地學林地公學校農業科勞動實習感官規訓
英文關鍵詞: School Groun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ield, School woodland,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School agricultural, Labor Practice, Senses Disciplin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34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44下載:9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日治時期近代學校成立以來,校園風景中便開始出現花圃綠樹等植栽。這些植栽除了造景功能外,也被總督府作為培養農業技術的教材,運用於農業教育實習課程中。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學校普遍設置的學校園、農業實習地以及學林地三項設備的成立過程,透過法規規範、教育期刊以及公學校檔案釐清其教育活動與意義。

    「學校園」可包括學校中各植栽與畜牧園區。明治38年(1905)臺灣教育界開始討論「學校園」的設置,逐步定位出培養「美的感知」、「勤勞道德」,以及作為「理科直觀教材」、「實驗作物」的功能。其中,「實驗作物」為透過栽植實驗以改良在地作物,與嘗試種植自南洋等地引進的熱帶植栽。「農業實習地」與「學林地」則是配合農業實習課程的園地,此二類園區的設置,對於公學校而言具有從收穫獲得「經濟效益」的功能性。

    1930年代,學校園等設備轉為強調「愛國奉公」,實習地配合祭祀活動及奉公獻納;校園植樹與學林地,積極配合愛林運動的實施。進到戰爭時期,甚至打破原有課程設計,整片農業實習地改作必勝蓖麻園,完全成為國家供應前線軍需的場所。

    對於統治者而言,學校空間是有別於教科書的工具,透過視覺與勞作教化引導學生符合統治的教育理想。政權轉移之後,校園農業教育的性質褪去,存在的造景仍舊保存著美感視覺規訓,以及等待被賦予新教育指標的可能性。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s during Japanese Ruled Period, plantings such as flowerbeds and green tree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campus landscape. In addition to the landscape, these plants are also used by the Taiwan Sotokufu as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used i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practice cours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the school ground, agricultural practice sites, and school woodlands. To clarify their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through regulations, education journals and Public Schools files.

    "School Ground" may include various plant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places in the school. In the 38th year of Meiji period (1905), Taiwan's education research began to discuss the setting of a "School Ground", gradually positioning the cultivation of "beauty perception", "diligent ethics", and functions as "science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crops". Among them, "experimental crops" refer to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crops through planting experiments and attempts to plant tropical plants introduced from Southeast Asia and other places. "Agricultural Practice Field” and "School Woodland" are garden sites for the agricultural practice cour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two types of parks has the economic benefits from harvests for Public Schools.

    In the 1930s, "School Ground " and other equipment changed to emphasize "patriotism and law-abiding", practice sites cooperate with the worship activities and public service; campus planting and school woodland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est-Respect Movement. During the war period,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design was even broken, and the entire agricultural practice site was changed to the "Triumph Castor Field ", which completely became a place for the country to supply front-line military.

    For Rulers, the campus area is a tool different from textbooks, guiding students to conform to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the government through visual and labor education. After the regime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ampus agricultural education disappeared, and the existing landscaping still preserves the aesthetic disciplin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given new educational indicators.

    第一章 緒論 1 問題的提出 1 先行研究回顧 2 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5 章節安排 6 第二章 公學校裡的學校園 第一節 學校園的成立 7 第二節 學校園的實際配置 16 第三章 公學校的農業實習地 第一節 農業實習地的成立 25 第二節 農業實習教育的展開 35 第四章 校園植樹與學林地 第一節 校園植樹 45 第二節 學林地的設置 54 第五章 結論 63 參考書目 67 附錄 77

    參考書目
    一、史料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檔案》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
    《興直公學校沿革誌》
    《臺南市末廣公學校第16屆畢業紀念冊》
    《臺南州莿桐國民學校初等科第20屆畢業紀念冊》

    大沼與惣三郎
    1931 〈小公學校の花壇に就て〉,《熱帶園藝》1(1):47-49。
    山口國次郎
    1934 《臺灣實步》。臺北:勤勞と富源社。
    小山賛
    1934 〈生活指導に關する作法指導〉,《臺灣教育》387:43-53。
    小池金之助
    1939 〈一坪農業の提唱〉,《臺灣農會報》7(1):137-140。
    久住榮一
    1923 《公學校管理法概要全》。臺北市:新高堂書店。
    井上正男
    1922 〈改正敎育令より觀たる小公學校兒童敎養上の要點〉,
    《臺灣教育》238:84-86。
    井上德彌著,蒲化生譯
    1908 〈學校園〉,《臺灣教育會雜誌》81:11-14。
    井上德彌著,黃守謙譯
    1909 〈學校園(續前)〉,《臺灣教育會雜誌》82:14-19。
    1909 〈學校園(承前)〉,《臺灣教育會雜誌》83:10-16。
    中村三八夫
    1936 〈學校園の活用と敎材植物〉,《熱帶園藝》6(8):55-71。
    中壢公學校
    1933 〈我が校の農業教育〉,《臺灣教育》377:31-37。
    本田茂吉
    1912 〈學林に就きて〉,《臺灣教育》134:18-31。
    內田德太
    1919 〈小學校農業實習に就いて〉,《臺灣教育》205:14-20。
    西卷南平
    1930 《最新公學校教育指針》。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
    伊藤正一
    1930 〈學校の庭園について〉,《臺灣教育》332:23-28。
    加藤謙一
    1929 《臺灣に於ける學校園》。臺北:第一教育社。
    社頭公學校
    1912 〈實業思想養成に關する實施事項〉,《臺灣教育》121:
    48-50。
    社團法人臺灣山林會
    1934 〈愛林運動實施要綱〉,《臺灣の山林》95:無頁碼(封面後兩頁)。
    近藤秀之助
    1925 〈公學校農業實習地經營〉,《臺灣教育》278:31-40。
    池田福士
    1941 〈實業科に就いて〉,《臺灣教育》467:115-121。
    汪松林
    1934 〈植樹日の起源〉,《臺灣の山林》97:94-95。
    牧辰二
    1913 〈公學校の農業實習(一)〉,《臺灣教育》130:21-26。
    1913 〈公學校の農業實習(二)〉,《臺灣教育》131:14-19。
    1916 〈學校の農業實習に就いて〉,《臺灣教育》164:24-25。
    1917 〈學校の植樹に就きて〉,《臺灣教育會雜誌》176:64-65。
    牧辰二、井上德彌
    1919 《臺灣農業教科書》。臺北廳,新高堂書店。
    赤崁生
    1904 〈臺南通信〉,《臺灣教育會雜誌》33:51-52。 
    青木繁
    1931 〈臺灣に於ける民營造林樹種に就て〉,《林學季報 シルビア》2(1):35-36。
    1939 《臺中州獎勵林木造林要項(第一編)》。臺中市:臺中州愛林組合。
    1941 《植うる心》。臺中市:吉村商會臺中支店。
    侯宗亨
    1933 〈園藝の指導に就いて〉,《臺灣教育》369:65-68。
    芳賀鍬五郎
    1909 〈學校園に就いて〉,《臺灣教育會雜誌》84:24-40。
    1917 〈都市の美裝〉,《臺灣農事報》133:12-17。
    周寵僊
    1914 〈兒童教育上園藝の必要あり〉,《農窓會報》3:9-11。
    宮坂千代哉
    1932 〈公學校農業科の實際化に關する研究 その五〉,《熱帶園藝》2(10):536-544。
    1933 〈校地の利用に就て〉,《熱帶園藝》7(3):178-180。
    海山郡教育會
    1933 《昭和七年度小公學校研究蒐錄》。臺北州海山郡:海山郡教育會。
    柴山鶴吉
    1931 〈學校園と人格の養成〉,《熱帶園藝》1(1):19-20。
    帶刀千太郎
    1935 《都市に近接せる農村の鄉土教育》。臺北州:漳和公學校。
    做田人
    1907 〈公學校の農業實習〉,《臺灣教育會雜誌》62:51-52。
    堀川安市
    1933 〈學校園植物の名札について〉,《熱帶園藝》3(9):269-271。
    森川正雄
    1910 〈精神現象と運動との關係〉,《臺灣教育會雜誌》98:1-4。
    森信
    1934 〈愛林思想を普及せしむる具體的方法〉,《臺灣の山林》100:149-156。
    新竹州時報發行委員會
    1939 〈實業教育生品評會開催〉,《新竹州時報》21:62-63。
    新竹州廳
    1922 《教育論文集》。新竹:新竹州廳。
    福原與之助
    1933 《學校園藝要綱》。臺北市:日刊新聞和同通信社臺灣支社。
    鈴木利次
    1937 《公學校男子農業敎授細目 第五六學年用》。臺北市:臺灣子供世界社。
    1937 《公學校女子農業敎授細目 第五六學年用》。臺北市:臺灣子供世界社。
    渡部春歲
    1905 〈學校園の設置を望む〉,《臺灣教育會雜誌》45:6-8。
    渡部湖村
    1910 〈學校園補遺〉,《臺灣教育會雜誌》104:27。
    瑞穗公學校
    1934 〈我校實業教育方針〉,《臺灣教育》382:61-67。
    臺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
    1937 《[昭和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公學校實業科農業研究發表會發表概要》。出版地不詳:臺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
    臺北州廳
    1927 〈學校園〉,《臺北州時報》2(4):57。
    臺灣山林會
    1930 〈澎湖島の林業〉,《臺灣山林會報》47:35-39。
    臺灣教育會
    1904 〈島內記事〉,《臺灣教育會雜誌》23:52-55。
    1908 〈內外彙報篇〉,《臺灣教育會誌》70:41-58。
    1912 〈一坪農業の由來〉,《臺灣教育》123:9。
    1914 《公學校敎授要目第二篇(代謄寫)農業科裁縫及家事科》。
    臺北:臺灣教育會,頁1-14。
    1939 《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臺灣教育
    1926 〈臺灣教育功勞者として表彰せられたる十一氏略歷〉,《臺灣教育》293:55。
    臺灣總督府
    1914 《公學校農業教授書第三學年用》。臺北:臺灣總督府。
    《公學校農業教授書第四學年用》。臺北:臺灣總督府。
    《公學校農業教授書第五學年用》。臺北:臺灣總督府。
    1915 《公學校農業教授書第六學年用》。臺北:臺灣總督府。
    1923 《公學校理科書編纂趣意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1930 《公學校用農業書 卷一》。臺北:臺灣總督府。
    《公學校用農業書 卷二》。臺北:臺灣總督府。
    1936 《臺灣に於ける學校園》。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1913 《臺灣總督府學事第九年報》。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1927 《臺灣總督府學事第二十四年報》。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
    1928 《臺灣地方制度法規輯覽[昭和三年版]》。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學務課
    1913 《臺灣總督府學事第九年報》。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營林局
    1920 《臺灣行道樹及市村植樹要鑑下卷》。臺北:臺灣總督府營林局。
    默川
    1907 〈滬尾公學校に學林造營談を聞く〉,《臺關》13:31-35。
    藤原仁一
    1926 〈島民林業と林教問題〉,《臺灣山林會報》20:46-50。

    二、近人著作
    (一)專書
    大河內信夫
    2014 《学校における農業教育の諸相》。日本東京:東京図書出版。
    小泉袈裟勝
    1990 《図解単位の歴史辞典》。日本東京:柏書房株式会社。
    杉林隆
    1993 《明治農政の展開と農業教育》。日本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李園會
    2005 《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制度》。臺中:國立編譯館。
    吳永華
    2016 《早田文藏: 臺灣植物大命名時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長倉康彥、高橋均
    1982 《学校環境論》。日本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周湘雲
    2012 《日治時期臺灣熱帶景象之形塑:以椰子樹為中心的研究》。臺北:國史館。
    島嶼柿子文化館
    2004 《台灣百年小學故事:聆聽56所百年老校童年往事》。臺北:柿子文化。
    許佩賢
    2005 《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喜多明人
    1986 《学校施設の歷史と法制》。東京:エイデル研究所。
    塩澤亮 繪,張良澤 譯
    2006 《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ㄧ位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教授在戰爭末期的紀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蔡元隆、張淑媚、黃雅芳
    2013 《日治時期臺灣的初等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二)論文
    大浜郁子
    2006 〈「書房義塾に関する規程」(府令)の制定過程―台湾公学校の設置との関連において〉,《異文化.論文編》7:97-126。
    圡井浩嗣
    2014 〈植民地期朝鮮における普通学校の農業科と勧農政策:一九一〇年代を中心に〉,《熊本学園大学文学・言語学論集》21(1):72-112。
    田中千賀子
    2009 〈学校園概念の成立 : 1905年学校園施設通牒をめぐって〉,《日本の教育史学》52:4-16。
    末武美佐
    2014 〈臺灣近代園藝的倡導者──芳賀鍬五郎〉,《臺灣學通訊》80:8-9
    江佩津
    1996 〈日治時代台灣的農業教育〉,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竹本太郎
    2004 〈明治期における学校林の設置〉,《東京大学農学部演習林報告》111:109-177。
    李力庸
    2012 〈館藏日治時期農業期刊〉,《臺灣學通訊》61:4-5。
    李文期
    2005 〈日本領臺時期的實業教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艷齡
    2011 〈學童校園環境空間行為特性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金柏全
    2008 〈日治時期臺灣實業教育之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吳明勇
    2008 〈從植物園到愛林日:近代臺灣植樹制度與愛林思想之建立〉,收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頁215-236。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周婉窈
    1997 〈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4(2):7-55。
    周慧茹
    2012 〈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理科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佩賢
    1994 〈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2001 〈台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 19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2013 〈日治時期臺灣的實業補習學校〉,《師大臺灣史學報》6:101-148。
    2019 〈日治時期學校的物質文化史研究初探-─以校園中的二宮金次郎銅像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府城深耕五十年、成就世界續百年」成功大學2019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2019年5月18日。
    許倩瑋
    2012 〈日治時期臺中州初等教育學校建築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森下一期
    1989 〈普通教育における職業教育に関する一考察 : 1911(M44)年小学校令改正後の高等小学校の実業科を中心に〉,《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紀要(教育学科)》,35,頁225-249。
    黃俊昌
    2013 〈日治時期臺灣的農事改良政策與農村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浩偉
    2012 〈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建築發展歷程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綸
    2017 〈植樹之道:日治時期臺灣樟樹造林事業及其學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詹茜茹
    1992 〈日據時期臺灣的鄉土教育運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蔡明達
    1998 〈日據時期臺灣的實業學校與社會流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