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怡君
論文名稱: 新加坡義順地區土地利用的變遷
指導教授: 陳國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種植園土地利用變遷新鎮社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9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肇因於歐洲國家的香料需求而發現新航路,並從此改變東南亞的歷史。新加坡也在香料競賽的過程中,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新加坡河兩岸仍是轉口貿易的匯集區,島上西部與北部地區則是滿佈種植園。戰後迄今,新加坡港口仍是重要商埠,而以往種植園的鄉村景觀則已轉變成為組屋林立的新鎮社區。因此,本研究嘗試將新加坡的國家發展放入全球經濟脈絡底下,探究政府政策有何改變,並進而影響義順地區土地利用的轉變。

    義順地區土地利用的變遷大致可區分成三個階段:
    一、由草莽未臻而漸成甘蜜胡椒種植園
    早期英國殖民政府勢力尚未深及內陸地區,種植者可任意闢地開荒而不受限制,再加上英國在1836年取消甘蜜關稅,需求甘蜜做為紡織染料,種種有利條件造成郊區種植園林立。1850年代義順地區乘著椒蜜業的種植風潮而從荒地闢為種植園。
    椒蜜時代的種植園主,如首位正式開墾義順地區的曾亞六、佘有進等人,係為當時華人社會的領袖階級,而當時的僑領多少都與私會黨有所關聯,此外,大多數的園主都是潮州人,因此,潮州私會黨組織-義興公司係操控新加坡椒蜜業的發展。透過私會黨的力量,種植園主可以獲得開園所需的苦力勞工;苦力勞工無法決定自己的去留,任憑種植園主的挑選,前往全然陌生的異地從事勞動;小種植園主也往往因為資金不足,而必需向位於新加坡市鎮中的商人與店主借貸。
    爾後,由於殖民政府的自由港策略,造成財政收入不敷支出,遂轉而從土地開發著手,公告各項土地政策,諸如購買土地所有權狀等法令,使得種植者身處劣勢,得利者卻是市鎮上的資本家,最終迫使種植者及其下屬的苦力漸趨「邊緣化」,只得選擇出走新加坡,到對岸柔佛另闢天地。1886年,殖民政府宣示森林地不再授予甘蜜之種植,更是意謂著新加坡島上甘蜜和胡椒游耕農業的終止。

    二、由甘蜜胡椒種植園轉變為黃梨橡膠種植園
    除了土地政策的限制以外,從1870年代開始,殖民地政府的控制力量逐步強化,開始大力取締島上的私會黨人;1889年通過危險社團法令,授權警察得以逮捕、監禁私會黨徒,或是將之驅逐出境。1914年亦廢除賒單制度,正式結束苦力貿易。這兩方面法令的頒布,正式宣告具有私會黨色彩的椒蜜種植者在新加坡已無立足之地。
    隨著椒蜜業的衰微,黃梨和橡膠成為日後新加坡農業活動場上的主角。1904年陳杞柏從陳清源手中買下原屬於曾亞六之曾厝港44英畝地,開啟義順地區黃梨種植風潮,也代表著華人私會黨領袖時代的結束,預示著日後華商與企業家引領風騷的年代。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英美橡膠產業迅速開展,20世紀初汽車工業的發展,更是需要大量的橡膠。1906年,陳嘉庚向成功試種橡膠的陳齊賢購買種籽,與本地黃梨一併栽種,成為義順地區最早的橡膠種植者。爾後,殖民政府亦頒布優惠條例,鼓勵島上橡膠園的開闢,不論是華人或是外資種植公司皆熱切投入橡膠的生產與貿易。本地橡膠榮景持續直到1920年代,因世界橡膠產量供過於求,價格狂跌。1929年又遭逢世界經濟衰退,景氣低迷,不少華商難以抵擋劣勢,紛紛將橡膠園轉售予資金較為雄厚的外資公司。此時,林義順的事業亦遭受重創,遂將曾厝港地段的橡膠公司和橡膠園轉讓給陳嘉庚的女婿-李光前。
    在殖民政府政策的安排下,具有私會黨背景的椒蜜種植者步入「邊緣化」,不但失去土地資源,也喪失社會掌控能力,不再是華人社會的重要領袖。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群順應世界市場新需求的發展,憑藉著黃梨和橡膠種植業而興起的商人與企業家,如陳嘉庚、林義順、李光前等華商即是20世紀新加坡重要的華人領袖。

    三、由黃梨橡膠種植園走向現代化郊區新鎮社區
    1965年,新加坡被迫走向獨立,為了有效利用有限資源,而將大部分的土地投入工業發展與住屋的興建,以降低戰後以來的高失業率,並解決住宅短缺的問題。為了使政府建設更有效率,1966年國會通過土地徵收法案,賦予政府得以低價收購私人土地的權力。1970年代末期,隨著都市擴張,義順地區也在政府的規劃下,成為郊區新市鎮一員。政府透過徵收以外資萬國橡膠公司為主的私人土地,以及1971年英軍歸還的軍事區,從事義順地區的改造工程。過去因黃梨與橡膠園開發而興起的聚落,短時間內被夷為平地,村民被迫離開本地,遷居他處。義順地區從19世紀中滿布椒蜜園的景觀,轉變為廣植黃梨與橡膠的地區,如今再度改變容貌,成為新加坡北部區域的新市鎮。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文獻探討......................1 第二節 研究概念與研究觀點.....................10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區選定...................15 第二章 自然環境與歷史背景.......................18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18 第二節 1819年以前的歷史概況...................25 第三節 新加坡開埠............................30 第四節 世界經濟的需求........................34 第三章 戰前的經濟活動與土地利用的特色............39 第一節 英人殖民時期的政經情勢.................39 第二節 華人移民的南來及其社會背景..............52 第三節 19世紀義順地區的拓殖與土地利用的特色.....60 第四節 19世紀末至戰前義順地區土地利用的特色.....70 第四章 戰後的經濟活動與土地利用的變遷.............81 第一節 獨立前的政治與社會情勢..................81 第二節 獨立後新國家的發展策略..................86 第三節 義順地區土地利用的轉變..................99 第四節 小結.................................119 第五章 結論...................................122 參考文獻.......................................125

    壹、中文
    一、中文專書
    人文出版社編委會
    1976 《植物大辭典》,臺中市:人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崇一
    1985 〈新加坡華人社會變遷〉,李亦園、文崇一、施振民著,《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上)》,頁15-104,臺北市:正中書局。
    王守儒
    1976 《東南亞地誌》,臺北市:華正書局。
    朱鏡宙
    1977 《英屬馬來半島》,臺北市: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吳振強
    1966 《東南亞史綱》,新加坡:青年書局。
    吳關琦等著
    1993 《東南亞農業地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體仁
    1966 《殖產橡膠拓荒人》,新加坡:世界書局。
    吳鳳斌
    1992 〈有關契約華工的幾個問題〉,《南洋研究論文集》,頁3-20,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宋旺相
    1993 《新加坡華人百年史(中文版)》,新加坡: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宋哲美主編
    1976 《東南亞年鑑》,香港:東南亞研究所。
    李恩涵
    2003 《東南亞華人史》,臺北市:五南圖書。
    李遠榮
    1998 《李光前傳-橡膠大王的一生傳奇》,香港:名流出版社。
    杜志鑑
    1984 《農村的製革技術》,臺北市: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出版部。
    周凱
    1961 《廈門志》,臺北市:臺灣銀行。
    林孝勝
    1987a 〈李光前的起家-南益樹膠廠的創設經過〉,林孝勝、林源福編,《義順社區發展史》,頁129-132,新加坡:義順區基層組織。
    林源福
    1987a 〈社區發展概述〉,林孝勝、林源福編,《義順社區發展史》,頁37-50。
    1987b 〈戰前華順芭的經濟與社會〉,林孝勝、林源福編,《義順社區發展史》,頁72-86,新加坡:義順區基層組織。
    林遠輝、張應龍
    1991 《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鐘雄
    1987 《歐洲經濟發展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姚楠主編
    1995 《東南亞歷史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柯木林、林孝勝編
    1986 《新華歷史與人物研究》,新加坡:南洋學會。
    保羅‧惠特利
    1989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新加坡近郊的土地利用〉,潘明智, 張清江編譯,《東南亞歷史地理譯叢》,新加坡:南洋學會。
    莊欽永
    1987 〈曾亞六〉,林孝勝、林源福編,《義順社區發展史》,頁110,新加坡:義順區基層組織。
    高事恒
    1948 《南洋論》,上海:南洋經濟研究所。
    唐志堯
    1960 《新加坡華僑志》,臺北市:華僑文化出版社。
    唐相道
    1997 《新加坡安居工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馬志剛
    1996 《新興工業與儒家文化:新加坡道路及發展模式》,北京:時事出版社。
    高峰等著
    2004 《社會發展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崔貴強
    1977 《星馬史論叢》,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學會。
    1994 《新加坡華人:從開埠到建國》,新加坡: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
    莊國土
    2001 《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許雲樵
    1966 《馬來紀年》,新加坡:青年書局。
    郭俊麟
    1998 《新加坡的政治領袖與政治領導》,臺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郭壽華
    1967 《新‧馬通鑑》,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陳正等著
    2005 《新加坡年鑑》,新加坡: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
    陳育崧
    1983 《椰陰館文存》,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學會。
    1987 〈古代的新加坡〉,《椰陰館文存補編》,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學會。
    陳岳、陳翠華
    1995 《李光耀-新加坡奠基人》,臺北市:克寧出版社。
    陳烈甫
    1982 《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有限股份公司。
    陳國川
    1995 《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嘉庚
    1993 《南僑回憶錄》,新加坡:陳嘉庚國際學會、陳嘉庚基金會。
    陳碧笙、陳毅明
    1986 《陳嘉庚年譜》,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鳴鸞
    1987 〈義順港腳百年滄桑〉,林孝勝、林源福編,《義順社區發展史》,頁51-58。
    曾玲
    2003 《越洋再建家園-新加坡華人社會文化研究》,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黃松贊
    2005 《新加坡社會與華僑華人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黃弼臣
    1958 《南洋的香料》,臺北市:海外文庫出版社。
    楊松齡等
    2006 《各國國有土地經營管理制度之比較分析-以英國、日本及新加坡為例》,臺北市: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鄒豹君
    1965 《馬來亞地理》,臺北市:漢明書局。
    1966 《新加坡地理論文集》,新加坡:星澳出版社。
    趙汝適
    1961 《諸蕃志》,臺北市:臺灣銀行。
    潘醒農
    1993 《潮僑溯源集》,新加坡: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蔡光篁
    1955 《南洋的樹膠》,臺北市:海外文庫出版社。
    鄭資約
    1972 《東南亞地理誌略》,臺北市:正中書局。
    羅佩恒、羅佩菁
    2004 《新加坡簡史》,新加坡:新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顧長永
    2006 《新加坡:蛻變的四十年》,臺北市:五南圖書。
    二、中文翻譯書
    David Jary & Julia Jary 著,周業謙、周光淦譯
    2005 《社會學辭典》,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F. H. 欣斯利(Hinsley)編,丁鐘華等譯
    1999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G. P. Dartford
    1959 《馬來亞史略》,新加坡:聯營出版有限公司。
    Jill Norman著,張德譯
    1999 《辛香料百科》,臺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Parcell(巴素)著,劉前雯譯
    1950 《馬來亞華僑史》,檳榔嶼:光華。
    W. G. Huff著,牛磊、李潔譯
    1994 《新加坡的經濟增長-20世紀裡的貿易與發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大衛‧阿諾德(David Arnold)著,王國璋譯
    1999 《地理大發現(1400-1600)》,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著,施康強、顧良譯
    1999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
    契波拉(Cipolla)編著,張彬村譯
    1989 《歐洲經濟史-工業革命篇》,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麥留芳著,張清江譯
    1985 《星馬華人私會黨的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
    華勒斯坦著,郭方等譯
    1998 《近代世界體系》,臺北市:桂冠書局。
    楊進發著,李發沈譯
    1990 《陳嘉庚-華僑傳奇人物》,美國:八方文化。
    路西昂‧居由(Lucien Guyot)著,劉燈譯
    2006 《香辛料的歷史》,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薩德賽(D. R. SarDesai)著,蔡百詮譯
    2001 《東南亞史》,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顔清湟著,粟明鲜等譯
    1991 《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貳、中文論文(期刊、學位、研討會論文)
    一、中文期刊
    林孝勝
    1987b 〈李光前的企業王國(1927-1954)-新華家族企業個案研究〉,《亞洲文化》,第9期,頁3-20。
    施添福
    1979 〈論當代地理學主流的形成及其方法論和本質觀〉,《思與言》,16卷6期,頁569-586。
    1980 〈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6,頁203-242。
    唐子來
    2000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體系〉,《城市規劃》,24卷1期,頁42-45。
    鄒豹君
    1968 〈新加坡經濟發展與地理資源〉,《南洋大學學報》,第2期,頁1-25。
    鄭惠明
    1947 〈華民政務司署史略〉,《南洋學報》,第4卷第1輯,頁54-59。
    薛國中
    2004 〈16至18世紀西歐東擴論〉,《武漢大學學報》,57卷5期,頁700-708。
    二、中文學位論文
    王麗婷
    2007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合併與分裂》,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論。
    吳岳融
    2002 《新加坡公共住宅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論。
    李成發
    1970 《新加坡的移殖區:以61與108移殖區為例》,新加坡南洋大學文學院地理系榮譽學士論文。
    林佳慧
    2002 《臺南縣南化鄉菜寮溪流域人文生態系統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林政民
    2002 《和平溪口地區聚落與土地利用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曹寶弟
    1976 《戰前星馬黃梨業的探討》,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榮譽學士論文。
    彭建源
    1997 《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政府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之比較》,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論。
    葉佩雯
    2006 《新加坡經濟發展策略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論。
    葉爾建
    2003 《日治時代頭前溪上游地區的環境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盧鏡臣
    1998 《偏遠地區環境破壞的社會機制 : 以澎湖海岸地景破壞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硏究所碩論。
    參、外文專書
    H. Price
    1921 Planting In Singapore. Walter Makepeace, Dr. Gilbert E. Brooke, Roland St. J. Braddell edited, One Hundred Years Of Singapore. pp.79-84 London: John Murray
    James Lornie
    1921 Land Tenure. Walter Makepeace, Dr. Gilbert E. Brooke, Roland St. J. Braddell edited, One Hundred Years Of Singapore. pp.301-314 London: John Murray
    D. H. Grist
    1933 Nationality of Ownership and Nature of Constitution of Rubber Estates in Malaya. Kuala Lumpur: Dept. of Agriculture
    E. E. Rich & C. H. Wilson edited
    1941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Vol. IV-The Economy of Expanding Europe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 N. Howes
    1953 Vegetable Tanning Materials. London: Butterworths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James C. Jackson
    1968 Planters And Speculators: Chinese and Europea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in Malaya, 1786-1921. Kuala Lumpur: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C. M. Turnbull
    1972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1826-67: Indian Presidency to Crown Colony. London: Athlone Press.
    1977 A History of Singapore 1819-1975. Kuala Lumpur ;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E. Gamer
    1972 The politic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John H. Drabble
    1973 Rubber in Malaya, 1876-1922: the genesis of the industry.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ng Yew Kwan
    1973 Report on the Agricultural Census of Singapore, 1973. Singapor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 National Statistical Commission.
    Lee Poh Ping
    1978 Chinese society in nineteenth century Singapore. Kuala Lumpur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ers Blaikie
    198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il ero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Yen Ching-hwang
    1986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1800-1911. Singapore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ers Blaikie & Harold Brookfield
    1987 Land Degradation and Society. London ; New York: Methuen.
    W. G. Huff
    1994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ingapore : trad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anna Hall Brierley
    1994 Spices : The Story of Indonesia’s Spice Trade. Kuala Lumpur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1996 The Yishun Planning Area: palnning report 1996. Singapore: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Martin Perry, Lily Kong, and Brenda Yeoh
    1997 Singapore : a developmental city state. Chichester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Ole Johan Dale
    1999 Urban Planning In Singap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ity.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Watts etc.
    2000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ition. Oxford and Malden: Blackwell Pub.
    Paul Robbins
    2004 Political Ecology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肆、外文期刊、論文
    J. R. Logan
    1849 Agriculture Of Singapore. The Journal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And Eastern Asia. pp.508-511
    J. T. Thomson
    1850 General Report On The Residency Of Singapore, Drawn Up Principally With A View Of Illustrating Its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The Journal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And Eastern Asia. Vol. V, May, pp.206-220
    The Economics Branch Of The Dept. of Agriculture, S.S. & F.M.S.
    1937 The Malayan Rubber Planting Industry In 1936. Malayan Agricultural Journal. Vol.25, pp.277-285.
    Blythe
    1947 Historical Sketch of Chinese Labour in Malaya.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JMBRAS), Vol.20, part1, pp.64-114
    Low Siow Chek
    1955 Gambier and Pepper Planting in Singapore 1819-1860. Academic exercise -Dep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Malaya
    Lim Chin Beng
    1956 The Malayan pineapple canning industry. Academic exercise-Dep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Malaya
    E. Thio
    1960 The Singapore Chinese Protectorate, Events and Conditions Leading to Its Establishment, 1823-1877. Journal Of the South Seas Society,16: 1-2.
    Wong Lin Ken
    1960 The Trade of Singapore, 1819-69.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JMBRAS), Vol. 33, part4
    Joyce Ee
    1961 Chinese Migration to Singapore, 1896-1941.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y. Vol.2, pp.33-99
    W. Bartley
    1969 Population of Singapore in 1819.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JMBRAS), Vol. XLⅡ, partⅠ, pp. 112-113.
    Ang Koh Ping
    197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Geographical Papers. Singapore: The South Sea Society
    Carl A. Trocki
    1976 The Origins of the Kangchu System 1740-1860.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JMBRAS), Vol.XLIX, 1976, partⅡ, pp. 136-137.
    Chia Hock Chuan
    1977 Gambier and Pepper Industry in Singapore and Johore(1819-1917)-a Study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conomy. Academic exercise-Dept. of History, Faculty of Arts, Nanyang University
    G. J. Tempelman & F. J. J. Sunykerbuyk
    1983 Agriculture In Singapore: Problems of Space and Productivity. Singapore Journal of Tropical Geography, Vol.4 No. 1, pp.62-72
    Pitt Kuan Wah
    1987 From Palntations To New Town : The Story of Nee Soon., Lim How Seng & Lim Guan Hock edi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e Soon community. pp.193-225
    Lim How Seng
    1987 The Story Of Bukit Sembawang. , Lim How Seng & Lim Guan Hock edi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e Soon community. pp.240-247
    Thomas J. Bassett
    1988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Peasant-Herder Conflicts in the Northern Ivory Coast.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78 : 3 , pp.453-472.
    Margaret D. Chapman
    1989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Fisheries Depletion in Amazonia.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16 : 4 , pp.331-337.
    Tan Hung Boon
    1991 Singapore’s Land Use Policies, 1959-1990.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Karl S. Zimmerer
    1991 Wetland Production and Smallholder Persistence: Agricultural Change in a Highland Perivian Region.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1 : 3 , pp.443-463.
    Raymond L. Bryant
    1992 Political Ecology: An Emerging Research Agenda in Third-World Studies. Political Geography, 11 : 1 , pp.12-36.
    Lawrence S. Grossman
    1993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Banana Exports and Local Production in St. Vincent, Eastern Caribbean.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3 : 2 , pp.347-367.
    Warwick Neville
    1993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Land Functions in Singapore. Geoforum, 24:2, pp.143-163
    Rachel van Elkan
    1995 Singapore’s Development Strategy. Kenneth Bercuson edited, Singapore: A Case Study in Rapid Development. pp.11-19
    Erick Swyngedouw
    2003 Modern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Spanish Waterscape, 1890-1930.
    In Political Ecology: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Development Studies. pp. 94-112, edited by Karl S. Zimmerer&Thomas J. Bassett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伍、地圖集
    范毅、周敏主編
    2004 《世界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陳奇
    出版年不詳 《馬來西亞新加坡地理教科圖》,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
    邁迪脈思
    2006 《新加坡街道指南2006年版》,新加坡:邁迪脈思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Pearson Education Asia Pte. Ltd.,
    2002 The Longman Singapore Atlas 2002, Singapore: Pearson Education Asia Pte. Ltd.
    陸、網路資源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新加坡統計局),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2000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 Statistical Release 4: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ravel.
    http://www.singstat.gov.sg/pubn/popn/c2000sr4.html(2008/03/22瀏覽)
    Thulaja, Naidu Ratnala
    2003 Chinese Villages in the North.
    http://infopedia.nlb.gov.sg/articles/SIP_385_2005-02-02.html(2008/04/10瀏覽)
    新加坡都市重建局
    http://www.ura.gov.sg/index.html(2008/02/25瀏覽)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
    http://www.hdb.gov.sg/fi10/fi10200p.nsf/DefaultHome/HomePageInternet?
    OpenDocument(2008/04/05瀏覽)
    萬國有限公司(Bukit Sembawang Estates Limited)
    http://www.bukitsembawang.sg/(2008/04/06瀏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