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淑芬
論文名稱: 創造思考的歷史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演變之教材為例
指導教授: 陳豐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歷史理論創造思考國中歷史教科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3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綜合文獻分析法、教育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準實驗法的討論與實驗結果,已獲得如下的結論:
    (一)就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目標而言,歷次修訂的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即便在當今國中階段實施中的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均一再強調創造思考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二)就歷史教材設計而言,歷史教師必須瞭解歷史知識的特性,以及螺旋型知識體系建構法的基本精神,同時以教科書的教材內容為主軸,輔以清晰、合理而又具體可行的補充材料。
    (三)就歷史教學方法而言,為了有效掌握創造思考的教學活動,教師應事先與學生商定課堂公約,課前也給予學生足夠的先備知識作為討論的基礎。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口頭獎勵、調整座位並要求輪流發表、每組相互評鑑分工的方式,可以有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即便平時學業成就不高的學生,也多能熱烈參與,主動學習,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當然,在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上,必須循序漸進,充分準備,只要教師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目標應該不難達成。
    (四)就教學評量而言,實驗班在有標準答案的紙筆測驗的平均成績
    不如對照組,與兩班在教學實驗前的學業成績上表現大同小異。這可能是因為創造思考教學並非著重於求取單一標準答案的反覆練習,教學過程較傳統演講式教學重視情意方面的表現。
    在實作評量方面,需要與學生溝通互評的目的,教師並要改良互評的方式,改由循環互評的方式。至於小組合作評量的落實與否,端賴教師在教學現場的引導,以及讓學生確實輪流分工。努力程度的評量,對於紙筆測驗表現不佳的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進步的榮譽感及感受到關注。
    而在問卷調查方面,無論在量化統計或質性的分析方面:實
    驗組學生認為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讓他們在學習動機、學習成效的認知和情意方面皆有所增強。
    雖然創造思考歷史教學有其優點,值得推廣應用,但是歷史教師在採用這種教法時,仍須注意到下列幾點:教師心態的轉變是教學創新的關鍵、課程教材的配合是教學創新的契機、調整評量的方式是教學創新的長久之計、未來研究對象及時間可以增加,以加強研究的可信度。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9 第二章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14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14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與歷史教育-----------------34 第三章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材設計模式----------------42 第一節 創造思考的歷史課程設計-----------------43 第二節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材設計-----------------57 第四章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活動之實施-------------73 第一節 腦力激盪法----------------------------74 第二節 六W法---------------------------------82 第三節 問題探究學習法-------------------------87 第四節 威廉氏創造思考教學法-------------------100 第五章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評量----------------------113 第一節 創造思考能力的多元評量----------------113 第二節 教學實驗問卷的設計與結果--------------1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45 附錄-----------------------------------------------------------149 參考書目-----------------------------------------------------187 圖 目 次 圖2-1 基爾福特(Guilford)創造思考教學模式-----------------------24 圖2-2 Williams的創造與情意教學模式------------------------------27 圖2-3 創造性問題解決之教學模式----------------------------------28 圖2-4 創造思考教學的三段模式------------------------------------30 圖3-1 Tyler課程發展模式----------------------------------------46 圖3-2 Wheeler課程發展模式--------------------------------------46 圖3-3 Rowntree課程發展模式-------------------------------------47 圖3-4 史登豪斯的過程模式----------------------------------------49 圖3-5 國中歷史課程模式------------------------------------------54 圖3-6 創造思考的國中歷史課程操作模式----------------------------56 圖3-7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材設計模式--------------------------------59 圖3-8 現行第二冊歷史教材設計模式--------------------------------62 圖5-1 教學基本模式----------------------------------------------113 圖5-2 兩班平時閱讀歷史相關報導級書籍的比較----------------------136 圖5-3 兩班學生喜歡歷史課程的原因--------------------------------137 圖5-4 教學後增進思考有趣度的比較--------------------------------139 圖5-5 教學後促進學科知識學習的比較------------------------------139 圖5-6 教學後喜歡上課討論程度的比較------------------------------141 圖5-7 教學後上課氣氛活潑有趣程度的比較--------------------------141 圖5-8 教學後喜歡『歷史』這門學科程度的比較----------------------142 表 目 次 表2-1  不同思考模式之學生的特性------------------------------17 表4-1  腦力激盪的評鑑表--------------------------------------75 表4-2  「以一打十」腦力激盪互評表----------------------------78 表4-3  各組的評分表-----------------------------------------92 表4-4 命運大富翁的比賽表格---------------------------------109 表5-1  「歷史學科能力測驗」初選題數分配----------------------121 表5-2  「歷史學科能力測驗」複選題數分配----------------------121 表5-3  「歷史學科能力測驗」預試取樣人數----------------------122 表5-4  「歷史學科能力測驗」分析結果---------------------------122 表5-5 「歷史學科能力測驗」第二次預試總分結果-----------------124 表5-6 「歷史學科能力測驗」內容一致性分析表-------------------124 表5-7  各組「歷史學科能力測驗」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25 表5-8 各組在段考總結性評量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26 表5-9 「小組合作評定量表」-----------------------------------128 表5-10 學習單的評定量表(自評及老師評量)--------------------129 表5-11  教師評定量表------------------------------------------130 表5-12 「軼事記錄」卡----------------------------------------131 表5-13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問卷統計方面的平均數與標準差----------135 表5-14 實驗教學前對歷史學科本質的了解------------------------137 表5-15 實驗教學前對歷史課程的喜歡程度------------------------137 表5-16 教學後增進思考能力的比較------------------------------138 表5-17 教學後增進創造力的比較--------------------------------139 表5-18 教學後增進分析判斷能力的比較--------------------------139 表5-19 教學後上課熱烈討論程度的比較--------------------------141 表5-20 教學後同學上課參與程度的比較--------------------------141 表5-21 教學後喜歡上歷史課程度的比較--------------------------142 表5-22 教學後希望下學期採取討論、活動等上課方式意願的比較----142

    一、歷史專書
    1.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十輯-國共鬥爭»,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1年6月。
    2.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出版,民國72年。
    3.蘇振申編,«中國歷史圖說»,台北:世新出版社,民國73年。
    4.賀允宜等著,«中華民國建國史綱»,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3年3月。
    5.陳致平,«中華通史»,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民國75-77年。
    6.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7年10月九版。
    7.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民國78年三版。
    8.傅虹霖,«張學良與西安事變»,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78年。
    9.林道群、吳讚梅,«這也是歷史-從思想改造到文化革命一九四九一一九七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民國82年。
    10.楊寬,«歷史激流申的動盪和曲折一一楊寬自傳»,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2年。
    11.葉永烈,«毛澤東與蔣介石»(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1月。
    12.李銳,«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台北:新銳出版社,民國83年。
    13.費正清,«費正清論中國»,台北:中正書局,民國83年。
    14.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3年。
    15.萬仁元主編,«蔣介石與國民政府»(上、下),台北: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民國83年8月。
    16.萬仁元主編,«中國近代珍藏圖片庫-蔣中正與國民政府(上)(中)(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3年。
    17.余英時,«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4 年。
    18.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4 年。
    19.甘懷真,«中國通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5年。
    20.蘇啟明,«中國現代史»,台北:三民出版公司出版,民國85年。
    21.吳正裕、李捷,«毛澤東»,香港:三聯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5年9 月出版。
    22.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7年。
    23.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教師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9年版。

    二、歷史教育專書
    1. 王德昭,«怎麼教歷史»,台北:正中書局出版,民國57年。
    2. 錢穆,«史學導言»,台北:中央日報社,民國59年5月。
    3. 張玉法,«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
        國67年12月。
    4. 黃俊傑,«歷史的探索»,台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0
    年2月。
    5.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歷史學科組教育目標研
    究報告»,台北:正中書局出版,民國76年10月。
    6.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民國
    78年。
    7.李緒武,«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民國79年。
    8.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
    民國81年12月。
    9.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歷史科教學研究»,台
    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民國82年。
    10.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民83年4月。
    11.郭實渝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台北:
     教育部,民85年6月。
    12.張純如著,蕭富元譯,«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年南京浩劫»,台
    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6年。
    13.趙秀玲,«歷史教育學»,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民國86年
     11月。
    14.魏授章,«歷史課堂教學藝術»,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民國87年。
    15.于友西,«基礎教育現代化教學基本功-中學歷史卷»,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民國87年。
    16.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歷史學科教育之趨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民國87年。
    17.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中: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出版,民國90年。
    18.陳相梅,«九年一貫校際策略聯盟教師研習手冊-社會學習領域»,大義國中出版,民國91年1月。

    三、教育專書
    1. 李祖壽,«如何改進課程教材以適應社區需要»,台北:台灣省立師範大學社會中心教育研究室,民國48年。
    2. 方炳林,«教學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民國68年3月。
    3.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出版社出版,民國70年。
    4.陳英豪、吳裕豪,«測驗的編製與應用»,台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國71年。
    5.張玉成,«教師發問技巧及其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民國72年。
    6.施添福,«我國中學的地理教育--反省與展望»,第99頁。台北:師大地理系,地理研究叢書第三號,民國72年。
    7.黃光雄等譯,«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2年。
    8.張玉成,«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出版,民國73年。
    9.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出版,民國74年。
    10.歐用生,«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74年1月。
    11.呂愛珍,«我國中學自然學科課程銜接之研究»,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民國75年。
    12.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75年。
    13.李錫津,«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出版,民國76年。
    14.吳國民,«創造思考教學之實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出版,民國76年。
    15.高廣孚,«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77年。
    16.林玉體,«教育概論»,台北東華書局出版,民國77年3月。
    17.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民國77年。
    18.蔡保田等,«教育研究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出版,民國78年。
    19.司琦,«課程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78年。
    20.高廣孚,«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78年。
    21.黃光雄,«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出版,民國79年。
    22.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國79年。
    23.邱淵等譯,«教學評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80年。
    24.吳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80年。
    25.黃政傑,«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民國80年1月。
    26.張玉成,«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出版,民國82年。
    27.郭有橘、李緒武,«智能本位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82年。
    28.詹棟樑,«現代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2年。
    29.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台北:台灣書局,民國83年。
    30.王文科,«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3年6月。
    31.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出版,民國83年。
    32.張冰蓮,«優異教學技巧暨創造思考教學示例:國民小學國語、
    社會篇-大歷史»,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印行,民國83年。
    33.張其政,«優異教學技巧暨創造思考教學示例:國民小學社會、自然篇-大事轉輪 »,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印行,民國83年。
    34.黃雄仁,«優異教學技巧暨創造思考教學示例:國民小學社會、自然篇-圖形輔助記憶述明法»,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印行,民國83年。
    35.陳國川,«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師大書苑出版,民國84年4月。
    36.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出版,民國85年。
    37.林幸台,«創造思考能力之評量與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出版,民國85年。
    38.Altrichter,Posch,Somekh著,夏林清譯,«行動研究導論:
    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86年。
    39.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台北:師大書苑出版,民國86年。
    40.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出版,民國87年。
    41.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多元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87年1月。
    42.陳惠邦,«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出版,民國87年。
    43.陳伯璋,«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師院出版,民國88年。
    44.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89年。
    45.彭震球,«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9年。
    46.黃光雄、黃龍立,«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出版,民國89年。
    47.張添洲,«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89年。
    48.蘇永明等著,«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復文出版,民國89年。
    49.李弘善譯,Sternberg Robert J & Spear-Swerling Louise 著,«思考教學»,台北:遠流出版社出版,民國89年。
    50.吳明隆,«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民國90年。
    51.馮菊枝,«新創意POWER教師»,台北:講義堂出版,民90年。
    52.歐瑞賢,«活化教學路»,台北:源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0年。
    53.黃春雄、秦麗花,«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北:翰林出版社,民國90年。
    54.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91年4月。

    四、論文期刊
    1.林幸台,«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63年。
    2.徐玉琴,«人格特質與腦力激盪術對創造思考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64年。
    3.簡真真,«國小資優實驗班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發展之研究»,省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0年。
    4.王精文,«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對創造思考、抗拒變革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科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2年。
    5.林青華,«五專工業設計科「創造思考教學」實驗課程對學生創造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2年。
    6.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斑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3年。
    7.林建平,«作文及繪畫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3年。
    8.陳榮華,«國小資優班學生創造思考訓練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4年。
    9.黃麗貞,«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兒童創造思考能力及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5年。
    10.李錫津,«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6年。
    11.張世慧,«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案對國小資優般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77年。
    12.陳淑娟,«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對高中學生創造能力、科學能力及科學相關態度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0年。
    13.賴美容,«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資優學生創造力和學業成績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0年。
    14.吳淑敏,«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1年。
    15.陳埩淑,«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課程目標、教材編輯及實施現狀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4年。
    16.柳秀蘭,«資優學生、普通學生、山地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4年。
    17.鄭聖敏,«兒童哲學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生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6年。
    18.紀淑琴,«思考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寫作能力後設認知、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7年。
    19.鄭文芳,«國中歷史教科書在教師教學歷程中使用情形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7年。
    20.封四維,«多元智慧教學之實踐:一個教師的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8年。
    21.劉雅筑,«國中學生批判思考、創造思考、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理解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9年。
    22.曾繁鈞,«社會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兒童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與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9年。
    23.葉寶玉,«網路教學資源在高中歷史科教學之利用-以88學年度新課程之台灣史教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1年。
    24.姚幸君,«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1年。
    25.廖淑蘭,«創造思考教學的研究與推動-以國語文實例為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1年。
    26.呂青蓉,«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個案班級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1年。
    27.張致遠,<歷史的教育價值-歷史與人文教育>,«自由中國»,第七卷,第五期,第6頁,民國41年九月。
    28.錢穆,<論中國歷史教學問題>,«民主評論»,8卷8期,第185頁,民國46年4月。
    29.賈馥茗,<創造能力發展之實驗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2期,第149-240頁,民國59年。
    30.朱際鎰,<歷史教育之理論與實際>,«中等教育»,2卷第3期,第1-3頁,民國60年6月。
    31.錢穆,<論中國歷史教學問題>,«民主評論»,第八卷第八期,第2-3頁,民國64年。
    32.李國祁,<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教育資料文摘»,第1卷第5期,第100-111頁,民國67年6月。
    33.張玉法,<歷史教育的危機和補救>,«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公司,第163-164頁,民國67年。
    34.潘敏德,<對現行高中教科書第三冊的一點批評與建議>,«教學與研究»,第131-139頁,民國70年5月。
    35.何耀坤,<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第35卷第3期,第1-8頁,民國74年。
    36.胡昌智,<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從實踐理性的觀點論歷史教育>,«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第61-78頁,民國74年8月。
    37.王文發,<簡介創造性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中等教育輔導月刊,第39卷第3期,第 19-20頁,民國77年6月。
    38.朱鴻,<布魯姆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育中的應用>,«中等教育輔導月刊»,第39卷第3期,第30-37頁,民國77年6月。
    39.李緒武,<社會科教學的功能與價值>,«人文及社會科學展望»,第118頁,民國77年。
    40.范興華,<一個國中歷史老師的自我教學檢討>,«歷史教學», 第1卷第3期,第118頁,民國77年11月。
    41.劉立立,<國中歷史科新教學法的嘗試與感想>,«歷史教學», 第1卷第5期,第110-113頁,民國78年3月。
    42.王保進,<實驗法>,«教育研究法»,第196頁,民國78年。
    43.李國祁,<歷史教育的革新之道>,«聞訊»,第23期,第76頁,民國79年12月。
    44.張元,<測量的目的>,«「大學入學考試歷史科命題參考手冊之編製」研究報告»,研 No.47,第3-16頁,民國81年。
    45.李正禾,<在歷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歷史教學問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3期,第49頁,民國81年。
    46.張玉法,<歷史教育與人生>,«歷史科教學研究»,第13-20頁,民國82年。
    47.王壽南,<歷史教育的目的>,«歷史科教學研究»,第1-11頁,民國82年。
    48.李國祁,<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歷史科教學研究»,第73-81頁,民國82年4月。
    49.周樑楷,<慎思明辨、融會貫通:歷史科測驗目標與命題注意事項>,«清華歷史教學»,創刊號,第13-23頁,民國82年6月。
    50.葉小兵,<培養和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探索>,«清華歷史教學»,第1期,民國83年。
    51.林玉娥,<問卷法之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第33頁,民國83年。
    52.田京生、齊渝華、陳毓秀,<運用課堂討論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教學»,第二期,民國83年2月。
    53.李慶西,<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相關問題的探討>,«中學教育學報»,第2期,第103-125頁,民國84年 6 月。
    54.曹治中,<創造性思考教學在國民中小學鄉土地理教學上的應用>,«教學與研究»,第18期,第205-225頁,民國85年5月。
    55.黃 秀媛,<培養歷史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第4期,第165-189頁,民國86年3月。
    56.陳豐祥,<「整合題」在歷史科教學評量上的理論與實際>,«歷史教育»,創刊號,第209-226頁,民國86年。
    57.呂芳上,<新編國中歷史課本第二冊的撰寫構想>,«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七卷第五期,第12-20頁,民國86年2月。
    58.葉小兵,<對歷史教科書作用的反思>,«清華歷史教學»,第八期,第40--44頁,民國86年9月。
    59.廖隆盛,<從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回顧我國近四十年來國(初)中的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國民中學分科教材教法研討會論文»,民國86年12月。
    60.呂士朋,<歷史教育與人生>,«歷史科教育之趨勢»,民國87年。
    61.李國祁,<八十六年度國民中學歷史科教材精簡工作紀實>,«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八卷第五期,第24-33頁,民國87年2月。
    62.李月桂,<淺談大學入學考試歷史科試題的命題趨勢>,«台灣師大歷史教育»第三期,第201-232頁,民國87年6月。
    63.林素卿,<行動研究與教學實習>,«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5 卷第1期,第25-30頁,民國88年。
    64.黃禕婷、呂婉如、蕭令杰,<試論遷台後國(初)中中國現代史教材內容之演變>,歷史教育,第61-84頁,第5期,民國88年12月。
    65.莊國源,<對新版國中歷史第二冊教科書的幾點意見>,«歷史月刊»,第141期,第132-127頁,民國88年10月。
    66.鄭富森,<多元化評量的十大難題>,«測驗與輔導»,第164期 ,
    第3452-3457頁,民國90 年2月。
    67.戴寶村,<概念學習與歷史教學>,«史匯»,第4期,第173-179頁,民國89年8月。
    68.黃若惠,<國民中學歷史課程之探討-以目前本國歷史為例>,«歷史教育»,第六期,第1-32頁,民國89年6月。
    69.王淑慧,<美麗的剪貼簿-社會科檔案評量>,«測驗與輔導»,第160期,第3363頁,民國89年6月。
    70.黃 秀媛,<建立卓越的歷史教學新典範:創造思考、合作學習、網路互動與教學支援系統>,«中學教育學報»,第七期,第121-139頁,民國89年6月。
    71.陳豐祥,<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第6期,第26-36頁,民國90年4月。
    72.郭慧龍,<「多元評量」與「檔案評量」之我見及我思>,«竹縣
    文教»,第24期,第17-27頁,民國90年12月。
    73.張素珍,<國小社會科之真實性評量:以「學校的自治活動」單元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六期,民國91年4月,第76-90頁。
    74.郭生玉,<如何落實多元評量>,«教育研究月刊»,第98期,第11-17頁,民國91年6月。
    75.簡茂發,<多元評量與基本學力測驗之推動>,«教育研究月刊»,第98期,第5-10頁,民國91年6月。
    76.邱上貞,<評量的適配:多元的評量與變通的考試>,«教學創新及多元評量»,第19-20頁,高雄市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校際策略聯盟之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研習,高雄市大義國民中學製作,民國91年七月。
    五、英文文獻
    1. Tyler, R. W.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2. Bloom, S. S. & D. R. Krathwohl, B. B. Masia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 N, Y.:McKay, 1956.
    3. Taba, H.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62.
    4. Osborn, A. F.(1963)Applied imagination(3rd ed.),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Piaget, J. The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London:Rout ledge & Keg an Paul Ltd, 1950.
    5. Steinberg, L. Creativity as a character trait:An-expanding concept, California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1964.
    6. Guilford, J.P.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McGraw-Hill, Inc, 1967.
    7. Wheeler, D. K. Curriculum Process, 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 Ltd, 1967.
    8. Parnes, S. J. Creative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Scribner’s, 1967.
    9. Torrance,E.P.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6 , 114-143, 1972.
    10. Bloom, B. S., ed.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1: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Long man Green Krathwoh, D. R., B. S. Bloom, and B. B. Masia,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I: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 Inc., 1964. Harrow, A. J., A Taxonomy of the psychomotor Domain, 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 Inc, 1972.
    11. Guilford, J.P. Way beyond the IQ. Buffalo, New York: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1977.
    12. Williams, F. E.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CAP):Manual. Buffalo:D.O.K. Publishers.,Inc, 1980.
    13. Lee, P. Why Learn History? A. K. Dickinson, P. J. Lee, and P. J. Rogers (ed.) Learning History,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pp10, 1984.
    14. Stern berg, R. J. Beyond IQ: 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15. Wool ever, R. M. & K. P. Scott Active Learning in Social Studies:Promot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Growth, Glenview:Scott, Foreman and Co, 198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