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韓恩妮 HAN EN-NI |
---|---|
論文名稱: |
分歧的象徵鬥爭現場——以當代台漫場域為例 The Symbolic Struggles: A Case Study of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omics |
指導教授: |
莊佳穎
Zhuang, Jia-Ying |
口試委員: |
莊佳穎
Zhuang, Jia-Ying 王佩迪 Wang, Pei-Di 劉定綱 Liu, Ding-Gang |
口試日期: | 2024/06/1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漫畫 、台灣漫畫家 、場域 、象徵鬥爭 、文化創意產業 |
英文關鍵詞: | Taiwanese comic, Taiwanese comic artists, field, symbolic struggl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
研究方法: | 參與觀察法 、 文件分析法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35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1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布迪厄的場域理論為核心視角出發,旨在研究並分析,當代台灣漫畫被納入國家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一環、地位受到提升的同時,在台灣漫畫市場中卻又是處於相對弱勢的小眾;此種矛盾性如何反映在台漫場域的內外,形成一種「分歧的象徵鬥爭現場」。在台灣漫畫的場域中,台漫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其生產者也是場域中的重要實踐者。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台漫的生產者面臨了數種漸進式的矛盾。這些矛盾主要圍繞著外部的文創產業之文化場域、國家文化政策之權力場域,和台漫場域內行動者的自我認同而發生。本研究希望透過考察台漫發展的歷史脈絡,並藉由與現今文創產業政策密切相關的台灣漫畫家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分析合乎本研究所欲聚焦主題的台漫文本,並親自到政府建置的台漫想像空間進行參與觀察,藉此釐清當代台漫場域中的行動者,如何透過實踐完成自身定位的協商與展示,以及實踐在場域不同層次間產生的差異。本研究認為台漫創作者面臨的處境,乃至整個台漫場域中發生的鬥爭與實踐,即是行動者與社會場域交互作用的最佳體現。同時,釐清與正視台漫場域的問題,亦有助於使台灣漫畫的發展不再重蹈中途斷裂的覆轍。最終,筆者亦期許能透過本研究梳理台灣漫畫創作者在場域內外凝聚的力量,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為台漫的發展呈現嶄新的可能性。
Using Bourdieu's field theory as a guid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paradoxical status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omics as they are separated from the nat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lthough it has been elevated as a part of Taiwa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the Taiwanese comics remains marginalized in the domestic market. In the field of Taiwanese comics, the texts serve as essential culture object, and their creato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gents in the field. Over time, however, these creators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several gradual contradictions. These contradictions primarily revolve around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national cultural policies, and the self-identity of agents within the Field of Taiwanese comic. This thesis aims to clarify how agents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Field of Taiwanese comic negotiate and represent their positions through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that are generated at different levels within the field. The research inclu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omic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aiwanese comic artists, and analysis of Taiwanese comic texts relevant to the focus of the thesis. In addition, personal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will be conducted within government-established Taiwanese comic spaces.
The plight of Taiwanese comic artists, as well as the struggles and practices within the entire Field of Taiwanese comic, exemplif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ents and social space. Addressing and acknowledging the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 Taiwanese comic can prevent the repetition of past disrup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omics. The study aims to consolidate the strength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aiwanese comic artis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field. This thesis hopes that this wil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omics.
Anderson, Benedict. 1983.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Bauman,Z. 2000. Liquid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Malden, MA: Blackwell
Benedict Anderson,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
Bourdieu, Pierre. 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de Certeau, Michel. 1984.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Michel de Certeau,2015,《日常生活實踐 1.實踐的藝術》,南京:南京大學。
王佩廸,2016,《本本的誕生》,台北:奇異果文創。
王佩廸,2018,《台漫不死》,台北:奇異果文創。
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原作者:Anderson,Benedict)。台北:時報。
李衣雲,1999,《私と漫畫の同居物語》,台北:新新聞。
李衣雲,2012,《漫畫的文化研究: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新北:稻香。
李衣雲,2012,《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台北:群學。
李欣怡譯,2022,《創作的基因:書籍、電影、音樂,賦予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無限創意的文化記憶》(原作者:小島秀夫),新北:大家出版。
周文鵬,2018,《讀圖漫記:漫畫文學的工具及台灣軌跡》,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岡田斗司夫,2008,《オタク学入門》,東京:新潮社。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台北:生智文化。
張資敏,2017,《宅經濟誕生秘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台北:奇異果文創。
莊永明,1995,《台灣第一》,台北:時報。
陳仲偉,2009,《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北:唐山。
陳仲偉,2014,《台灣漫畫記》,台北:杜葳廣告。
陳宗文譯,2022,《馬內的象徵革命:藝術場域的誕生》(原作者:Pierre Bourdieu),新北:群學。
黃俊銘,2015,《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台北:信實。
黃信洋、曹家榮譯,2008,《變動世界中的文化與社會》(原作者:Wendy Griswold)。台北:學富文化。
褚炫初譯,2012,《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原作者:東浩紀),台北:大藝。
劉暉譯,201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新修訂本)》(原作者:Pierre Bourdieu),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劉暉譯,2017,《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原作者:Pierre Bourdieu),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蕭阿琴,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 ― 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出版社。
パク・スイン(朴秀寅),2011,〈韓国のウェブトゥーン〉,《日韓漫画研究——国際マンガ研究vol.3》,頁227-242。
卡洛琳H.,2019,〈我眼中的出版趨勢〉,《臺灣出版與閱讀》,2019 / 09,頁26-33。
李令儀,2014,〈文化中介者的中介與介入:出版產業創意生產的內在矛盾〉,《台灣社會學》,第二十八期,頁97-147。
李衣雲,2018,〈臺灣大眾文化中呈現的歷史認識:以漫畫為中心(1945-1990)〉,《思與言》,第五十六卷第三期,頁7-73。
李闡,1997,〈早期台灣漫畫發展概況〉,《文訊》,第九十七期,頁26-28。
沈游振,2004,〈析論布迪厄之象徵性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國家發展研究》,第三卷第二期,頁163-186。
周文鵬,2024,〈載具變奏曲:論條式漫畫的敘事原理及產業趨勢〉,《泛二次元研究》,第三期,頁25-36。
林大椿,2001,〈建校五十週年之時代意義(特載)〉,《復興崗學報》,第七十三期,頁 1-15。
林依俐,2003,〈淺談台灣漫畫同人文化發展史〉,《開拓動漫專門誌》,第十八期,頁66-69。
河尻耕太郎、前田征児、竹内寛爾、金間大介,2007,〈日本漫画産業の特異点「ときわ荘」における事例分析: コンテンツ産業における人材集積拠点形成メカニズムへの示唆〉,《年次学術大会講演要旨集》,第二十二回,頁1144-1147。
范凱婷,2017,〈臺灣漫畫歷史研究的兩種類型——以洪德麟、李闡為例〉,《問學集》,第二十二期,頁27-42。
張世瑛,2011,〈1950年代臺灣政治漫畫初探〉,《臺灣文獻》,第六十二期,頁351-402。
張欣雅,2019,〈漫畫秩序的歷史進程及其意向:以台灣經驗為例〉,《休閒研究》,第八卷第二期,頁18-38。
莊佳穎,2006,〈國族主義的再寫——崛起於每日實踐生活現場的臺灣(人)國族主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二卷第四期,頁169-201。
莊佳穎,2014,〈從政治消費文化觀點看當代台灣社會的民主參與和認同建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十卷第一期,頁160-184。
許文貞,2018,〈大人看漫畫!圖像閱讀成風潮〉,《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107年第一期,頁112-116。
葉涵,2007,〈當代台灣本土連環漫畫中在地文化之表徵〉,《視覺藝術論壇》,第二期,頁76-94。
劉宜其、伊彬,2015,〈從Taiwan Comix看臺灣「獨立漫畫」之起源、定義、與產生背景〉,《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2015/05,頁1488-1493。
蘇微希,2016,〈日系同人創作的本質與對台灣本土原創的意義〉,《文化研究季刊》,第一百五十六期,頁42-47。
鐘奇君、廖珮玲,2022,〈臺灣同人誌販售會發展與獨立出版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22/05,頁155-174。
王謙謙,2012,《迷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關聯性——探討台日動漫迷群活動對文化創意之影響力》,苗栗: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奕萱,2023,《台灣 LINE WEBTOON 使用者的韓國閱聽與解讀》,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鵬,2007,《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
林宛萱,2019,《獨立書店小旅行:公民消費與空間體驗》,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煜婕,2022,《漫畫中的政治與社會意識:臺灣紀實漫畫在法國影響下的發展》,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施長甫,2020,《台灣漫畫的文法系譜:以1980年代的本土漫畫雜誌為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欣雅,2017,《再造漫畫軌跡:⼀場以權⼒為中⼼的歷史考察》,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書容,2017,《從政治消費觀點看台灣新世代的「台獨」認同建造》,台北:國立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慧如,2020,《「復興崗學院」藝術學系與臺灣漫畫的發展 (1951~1987)》,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培剛,2017,《台灣「御宅族」的形成及其意義的探索》,台中: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彭建森,2022,《臺灣當代御宅族的公共議題實踐與文化商品中的御宅戰術》,台北:國立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黃定揚,2018,《圖像敘事與歷史記憶建構——以CCC 創作集為中心》,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意茹,2020,《我國文化內容策進院與文創產業法制與政策評析》,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楊釺玉,2023,《變動關係網絡中的編輯工作:CCC創作集編輯的文化生產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欣昀,2015,《Pierre Bourdieu「藝術場域自主化」的理論:以庫爾貝與馬內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賴嘉玲,1995,《莫內故宮展與臺灣社會文化變遷——一個文化生產場域的個案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化部,2021,〈110年文化部「國內漫畫基地暨CCC數位平台營運管理檢討與未來我國漫畫產業扶植與推廣計畫」專題報告〉,台北:文化部。
李明哲,2022,〈2021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台北:文化內容策進院。
劉定綱(計畫主持),2020,〈109年台北市ACG產業評估及推進計畫評估報告〉,台北市文化局委託。
crassus7217,2023,〈[問卦] 支持台漫,說出你看過的台漫作品〉,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6573701.A.C36.html
medama,2022,〈[新聞]別只補助菁英!漫圈籲政府多推廣 讓市場〉, https://disp.cc/b/ACG/fm9l
PrinceBamboo,2015,〈Re: [閒聊] 台灣漫畫月刊的作者群後來在幹嘛?〉, https://disp.cc/b/ACG/8uKF
Tisha Apolinario,2023,〈20 Best Selling Comics of All Time (Ranked)〉, https://fictionhorizon.com/best-selling-comics-of-all-time/
何哲欣,2022,〈A漫世界9/別只補助菁英!漫圈籲政府:多推廣讓市場普及〉,《NOWnews 今日新聞》, https://www.nownews.com/news/5912811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2023,〈小島秀夫《創作的基因》 「2001夜物語」讓他心中已被淡忘的SF之魂再度燃起〉, https://h9856.gameqb.net/hideokojima/
李孟學,2018,〈敬經典,更應開創經典——從鄭問展看台灣漫畫環境〉,《典藏 ARTouch》,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299.html
沈也真,2018,〈以漫畫呈現藝術創作 「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策展製作側記〉,《藝術家》2018年8月號519期,https://www.artist-magazine.com/edcontent_d.php?lang=tw&tb=8&cid=677&id=4878
徐秀娥,2018,〈鄭問故宮大展憑什麼?謝金河妻嗆辣藝評惹怒粉絲〉,《中時新聞網》,https://myppt.cc/HiuVwL
翁稷安,2018,〈評論》千年一問抑或千年一嘆?從《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談起〉,《Openbook閱讀誌》,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18226
張柏源,2023,〈瞧不起台漫產業?柯文哲自傳序文遭漫畫工作者撻伐:太讓我生氣了〉,《Newtalk新聞》,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10-06/891262
張議軒,2018,〈【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當漫畫遇上博物館:鄭問故宮大展的漫畫藝術大哉「問」〉,《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https://www.cam.org.tw/comics_in_the_museum_a_great_question_about_chen_uens_comic_art_at_npm_exhibition/
陳怡靜,2022,〈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亞洲區藝術總監法舒婁:臺漫缺乏一個現象級的作品〉,《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comic-new-era-taiwanese-cartoonists-struggles
陳德倫,2022,〈新生代臺灣漫畫家的突圍戰鬥——品牌化、在地化,用新題材為產業拓荒〉,《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comic-new-era-taiwanese-cartoonists-struggles
楊蕙如,2011,〈你多久沒有看台灣的漫畫了呢?〉,《台灣漫畫月刊》,https://e-hentai.org/s/058d33baf8/1442215-5(上傳日期:2019年7月6日)
管仁健,2023,〈管仁健觀點》柯文哲為何認為台灣漫畫「都是大便」?〉,《Newtalk新聞》,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10-07/891476
리승환,2015,〈한국 웹툰 플랫폼의 역사와 그 대표작들 총정리〉, https://ppss.kr/archives/61780
賴柔蒨,2022,〈見證臺漫三十年起落──蘇微希的動漫人生〉,
《台灣漫畫基地-漫畫消息》,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b6b451a1-4e1f-48af-b86f-adafc2576970
簡秀枝,2018,〈【簡秀枝專欄】鄭規林隨、斧痕鑿鑿,漫畫家鄭問故宮大展爭議〉,《典藏 ARTouch》,https://artouch.com/artouch-column/content-231.html
蘇俐穎,2022,〈臺灣漫畫新浪潮: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故事〉,《臺灣光華雜誌》,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b6b451a1-4e1f-48af-b86f-adafc2576970
NOWnews,2022,〈大人的童話!成人漫畫在臺灣 |NOWnews〉, https://youtu.be/LidOeHHZClE?si=XlICnIOwtxw6-qqW
民視新聞網 Formosa TV News network,2010,〈台版手塚治虫 不當醫生當畫家-民視新聞〉, https://youtu.be/HbtMiew8_Bw?si=4hqwHEMcsjo0OvpD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 - [守娘]小峱峱 老師〉, https://youtu.be/lv7sHQl5fIQ?si=EEmS-OTwleRDxiD4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 - 致怡老師〉, https://youtu.be/B8U4nhgtobI?si=cS4SlZTVD2ME7iGr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 - 漢寶包 老師〉, https://youtu.be/y_xTJBtwmBE?si=qW3mZGrq2WfGTT4x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 -[用九柑仔店]作者 阮光民老師〉, https://youtu.be/WH_BaIU7JE8?si=IgGCHRVFFpNwgJNB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 HOM (鴻)老師〉, https://youtu.be/xYw9fAxu87c?si=14XcwnzMXtD8A5-N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 -柯宥希老師〉, https://youtu.be/rq95tfFQ9Y4?si=-a-w5LbZJFdRL97z
漫漫話畫,2019,〈台灣漫畫家專訪-葉明軒老師〉, https://youtu.be/T6aWq9pPsxY?si=5Lcm512C7iUlWb89
臺灣漫畫基地,影音資料庫:名家訪談, https://www.tcb.tw/zh/video_list/video/2